常駐主題

哈囉!天橋上的魔術師

由楊雅喆執導、莊凱勛主演,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集,2/20在公視開播。方格子的創作者們也紛紛針對原著小說或影集分享了自己的視角與心得。方格子為你集結過往至今多位創作者的真情解析,邀請你一起走上記憶裡的那座天橋,沉浸在魔術師所創造的,那魔幻寫實的場景之中。
目前共 84 篇活動截止 2021/02/22
含有「天橋上的魔術師」共 84 篇內容
方格精選
Thumbnail
我看到這才恍然明白楊雅喆真正在乎的:那個不能跳舞,不能思想,不能妄以為有自由的年代,瀰漫著三小男孩不可能懂的威權空氣,他們不懂,所以只有他們能一「笑」置之。他們連神明都不怕了,當然不怕什麼偉人、「長官」。但是他們該不該怕?孩子們的心思,要怎麼處理那不能怕之怕?
Thumbnail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Thumbnail
楊雅喆對全劇的核心定調是一句話: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那些不見了的人、事、物,正因為被你察覺它的不見,懷念它,才得以永遠存在。我想這句話不只在說情節,不只是「人物會消失,愛情會結束,連商場都會被拆掉」,它還暗示了整部劇的形式:影集版拿掉「現在」的時間線,只講「過去」,但是它仍然保留了「回憶」的質感。
Thumbnail
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後,我們不可能真的再回到中華商場,而商場的人並非只生活在商場裡,走出商場之外,還有許多沒被拆除的地景持續,就跟著電視劇的腳步,帶我們走回歷史當中,離開中華商場,走訪阿派與阿蓋、小不點與點媽去過那些,仍未消失、真實存在的地方。
Thumbnail
很喜歡小說裡後來馬克用電梯弄死了自己,也喜歡阿猴真的扣下了板機。但也喜歡電視改編的劇情裡,收住了許多悲傷的情節(當然,也另外添增了不少悲傷)若要說讓人比較厭倦的部分大概是台灣電視劇和電影常常有的slogen情節,非得在宣傳上或戲裡不斷強調那行文字,以及〈金魚〉這個故事實在可惜了原著非常有畫面的情節啊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終點屬於此趟旅程的一部分,以手腕上那支超時空手錶開啟,也以超時空手錶作結。面對家庭、教養、政治、愛情、友情、夢想、性別、自我、創傷等無數凌駕時空的命題,十字路口的人們迷惘而徬徨,時間的魔法一分不差於此時的黑暗中點亮火柴,絕望中彰顯希望,並於有限中創造出更多超越文字和影像的無限。
Thumbnail
不要怕,有時候從惡夢中醒來只是因為我們學會了面對自己的恐懼!魔術是什麼呢?是在害怕及恐懼中生出了一點點勇氣拆穿它本身替自己製造出不同程度的騙局!
Thumbnail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在某些生命中難以跨越的苦痛裡掙扎著想要從惡夢裡醒來,但多有的都是經過時間的淡化而選擇慢慢的、輕輕的放下;我們都曾經想要掙脫時代替我們設下的限制,除了努力的對抗外,還得好好的活下去,等待從惡夢醒來的那一天,就可以笑著跟魔術師說:「我不用去九十九樓了!」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時間這個真正的魔法,讓文鳥死而復生,讓留下的人聽見不一樣的熟悉心跳聲,無論姊姊或妹妹,原來身體裡早已存在著彼此的生命碎片。而開啟這扇門的鑰匙不見得有鑰匙的形狀,有時是一段記憶,有時是靜靜的陪伴,有時是內心過不去的後悔。有時是個無法再被磨亮的宇宙髮圈,蘊藏了整片銀河系。
Thumbnail
我看到這才恍然明白楊雅喆真正在乎的:那個不能跳舞,不能思想,不能妄以為有自由的年代,瀰漫著三小男孩不可能懂的威權空氣,他們不懂,所以只有他們能一「笑」置之。他們連神明都不怕了,當然不怕什麼偉人、「長官」。但是他們該不該怕?孩子們的心思,要怎麼處理那不能怕之怕?
Thumbnail
政治隱喻,是楊雅喆導演在《天橋上的魔術師》原作以外,特意加入的。將戒嚴時期的肅穆和警戒,透過影像再次重現。在第四集〈石獅子〉的後半,大珮小珮的父親柴先生與學校老師,在書店裡的一段對話,著實耐人尋味。​ ​ ​
Thumbnail
楊雅喆對全劇的核心定調是一句話: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那些不見了的人、事、物,正因為被你察覺它的不見,懷念它,才得以永遠存在。我想這句話不只在說情節,不只是「人物會消失,愛情會結束,連商場都會被拆掉」,它還暗示了整部劇的形式:影集版拿掉「現在」的時間線,只講「過去」,但是它仍然保留了「回憶」的質感。
Thumbnail
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後,我們不可能真的再回到中華商場,而商場的人並非只生活在商場裡,走出商場之外,還有許多沒被拆除的地景持續,就跟著電視劇的腳步,帶我們走回歷史當中,離開中華商場,走訪阿派與阿蓋、小不點與點媽去過那些,仍未消失、真實存在的地方。
Thumbnail
很喜歡小說裡後來馬克用電梯弄死了自己,也喜歡阿猴真的扣下了板機。但也喜歡電視改編的劇情裡,收住了許多悲傷的情節(當然,也另外添增了不少悲傷)若要說讓人比較厭倦的部分大概是台灣電視劇和電影常常有的slogen情節,非得在宣傳上或戲裡不斷強調那行文字,以及〈金魚〉這個故事實在可惜了原著非常有畫面的情節啊
Thumbnail
相信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集當中點爸和點媽跑到電影院買票,想要進場看電影裡的小不點那一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這時出現在畫面中,售票窗口上貼著的那三幅電影海報?後來細想,那三部電影或許便是被「刻意織進去的」,留給觀眾的一記暗號。
Thumbnail
終點屬於此趟旅程的一部分,以手腕上那支超時空手錶開啟,也以超時空手錶作結。面對家庭、教養、政治、愛情、友情、夢想、性別、自我、創傷等無數凌駕時空的命題,十字路口的人們迷惘而徬徨,時間的魔法一分不差於此時的黑暗中點亮火柴,絕望中彰顯希望,並於有限中創造出更多超越文字和影像的無限。
Thumbnail
不要怕,有時候從惡夢中醒來只是因為我們學會了面對自己的恐懼!魔術是什麼呢?是在害怕及恐懼中生出了一點點勇氣拆穿它本身替自己製造出不同程度的騙局!
Thumbnail
我記得,當Nori的母親(孫淑媚 飾)最後在如夢似幻的場景中,看見鋼管上裝扮成觀世音菩薩形象的兒子時,Nori笑得好燦爛,彷彿他已經作回真實的自己,找到真正的快樂。至於那個自己是否能夠被接受,便只能留待他的母親,以及世間之人自行思索了。或許,是男是女並不是重要的,良善與否、真實與否,才是更重要的。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在某些生命中難以跨越的苦痛裡掙扎著想要從惡夢裡醒來,但多有的都是經過時間的淡化而選擇慢慢的、輕輕的放下;我們都曾經想要掙脫時代替我們設下的限制,除了努力的對抗外,還得好好的活下去,等待從惡夢醒來的那一天,就可以笑著跟魔術師說:「我不用去九十九樓了!」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Thumbnail
時間這個真正的魔法,讓文鳥死而復生,讓留下的人聽見不一樣的熟悉心跳聲,無論姊姊或妹妹,原來身體裡早已存在著彼此的生命碎片。而開啟這扇門的鑰匙不見得有鑰匙的形狀,有時是一段記憶,有時是靜靜的陪伴,有時是內心過不去的後悔。有時是個無法再被磨亮的宇宙髮圈,蘊藏了整片銀河系。
全部內容
全部類型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用心準備的得獎感言,是對於典禮的尊重,雖然這也是一種表演,卻十分令人激賞。(恭喜李竺芯榮獲第 36 屆金曲獎年度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2025年第 36 屆金曲獎年度專輯獎主題歌〈Suí 水〉(演唱者:李竺芯),這饒舌風格的台語歌,聽起來十分歡樂呢!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我」,從小就
Thumbnail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5/06/30
恭喜所有得獎者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30
艾克星貨鋪 +1
‧AI教父黃仁勳應邀出席2025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開幕典禮,為大會增色不少。黃仁勳請教104歲高齡的羽球選手長壽健康之道?老先生的答案言簡意賅,清楚明白:多看美女。 ‧每個人都會變老,在世界壯年運動會看到八、九十歲,甚至上百歲的人上運動場競賽,蠻勵志的,真的越來越好看了。 ‧物價飛漲,一碗基本
Thumbnail
比起電視劇,雖然在聲光效果上明顯處於劣勢,但圖像版的詮釋反而會讓人感覺更貼近作家本來的氛圍,在不過度「超譯」、沒有演技干擾的情況下,它也得以讓我們以另一個角度,再次體會這些魔幻故事的魅力。
Thumbnail
5/5《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小莊卷》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Thumbnail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但描述「中華商場」這一空間,更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回憶」編織成故事,把自身的經驗和自身成長的孕育地融合在文中,將「個體」回憶轉變為「共同」回憶,依靠書寫對「生命」的反思以及重建讀者的「回憶」和抵禦「消失」。
Thumbnail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為2021年的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明益同名小說,欲重現1980年代台北中華商場的榮景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Thumbnail
這週我不講就醫的紀錄,講點不一樣的,其實我是一位微資深的魔術方塊玩家,認真遊玩時間大概是1年半左右,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魔術方塊這個領域,大家對魔術方塊的不理解,而將魔術方塊理想化,魔術方塊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
Thumbnail
魔幻寫實小說中之魔幻物件現實化 :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拍攝道具散聊~~ 劇中“ #小黑人# ”怎麼被形塑的呢?首先,本文筆者原先猜測影集裡小黑人的腿與臂處出現了皺褶的處理、即是“肌肉”線條的展現!不過這個猜想在訪問影集之美術導之後即被證實不正確;“寬口褲、或寬袖”的意象才是小黑人訴求的模樣。
Thumbnail
影集 #天橋上的魔術師# 道具與台灣零食附贈玩具的傳統: 天橋上的魔術師劇中道具與重要精神-- #小黑人# (圖右)--它的“行銷宣傳單”設計是回歸80年代臺灣童玩解譯風格、誠如臺灣眾人共同兒時之回憶的零食-「 #乖乖# 」,包裝中的漫畫小冊、或附贈小玩具......
Thumbnail
小說 #天橋上的魔術師# 中描繪-- #小黑人# 在影集中被80年代商業化: 視將此劇之“小黑人”作為“魔術師”兜售之“商品”!那麼,為“小黑人”製作出符合那個年代的“行銷宣傳單”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原著 #吳明益# 先生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筆下有這麼一段文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