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生活平衡

含有「工作與生活平衡」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身為一名專案管理師(PM),工作上我習慣將每一件任務拆解、分配、追蹤、回報。專案進度掌控對我來說早已成為第二天性。即使事情再突然、變數再多,我也能在心中快速排出對應的解法、抓出關鍵影響因素、列出備案。這樣的能力讓我在工作上游刃有餘,也得到不少同事與主管的肯定。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在台灣工作時面對的日常挑戰,其實和在美國、德國、或日本完全不同。不是制度不一樣,而是整個國家文化與社會文化背景早已深深影響了職場的樣貌與管理方式。
Thumbnail
陳鴻易-avatar-img
2025/04/20
推推~
長時間工作不一定等於高成效。《工時減半,效果乘十!》鼓勵你放下「努力至上」的直線邏輯,以「10×思維」重新設計工作與時間的關係。這是一本結合策略、實踐與真實人生經驗的實用指南,幫助你創造成果、保留自由。
Thumbnail
——某個家庭聚餐,一場世代觀念的大對決—— 登場人物 爸爸(X世代,55歲):覺得人生就是努力工作、成家立業。 姐姐(Y世代,35歲):認為人生要有平衡,不能只為工作活著。 弟弟(Z世代,25歲):覺得工作只是維持生活的一部分,結婚不是必須。 🍽 場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一邊吃飯
終於放假了,卻回來更累?本文探討美國知名軟體公司Adobe的「全球同步放假日」制度,如何讓員工真正放鬆,並提升幸福感和生產力。同時,也反思臺灣企業普遍存在的休假困境,以及如何改善。
Thumbnail
現代人工作繁忙,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成為一大課題。本文探討工作與生活容易形影不離的原因,並提供具體方法,例如設定清晰界線、管理時間與優先順序、照顧身心健康、靈活調整及尋找更適合的工作模式等,協助讀者找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避免因工作而犧牲生活品質及身心健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場溝通技巧,提供在請客、催進度、請人幫忙等情境下,如何透過有效的說話方式,提升影響力並達成目的。文章以錯誤示範和升級版對比,說明如何展現關懷、強調利益、降低負擔,讓溝通更順利有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空白」與「將就」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並提出如何平衡生活、克服焦慮,以及更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方法。文章從生活、音樂、文學、影像作品和學習等面向闡述「空白」的價值,以及現代人如何陷入生產力陷阱,以及如何透過練習「將就」與接受人生有限性,來獲得更真實的滿足感。
Thumbnail
5/5人生4千個禮拜
有一天在手機的新聞訊息跳出了關於「現代大人」有關的評論記事,傳統上所認為的「30歲大人」是一個有結婚、有車子、有孩子、甚至有房子的樣貌。然而,現代大部分已經30歲的「大人」卻大不相同。評論說這是一個「長不大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變遷吧。 「我真的可以繼續這樣下去嗎?」 這個問題其實從20
Thumbnail
4/530有成:如何成為自在、富有、不後悔的大人?
我從事人資工作的這幾年,接觸過無數求職者和離職員工。今天想分享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Janet 在我進行離職訪談時告訴我的經歷,或許能給正在職場上掙扎的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Marty L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5
感謝《比薪水觀點》轉載!https://blog.salary.tw/article/why-do-good-employees-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