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閱讀

含有「經典閱讀」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描寫嫉妒如怪物自我滋生,無需理由,只為毀滅。本文從艾米莉雅與依阿高對「嫉妒」的詮釋切入,分析一條手帕如何成為情感崩潰的引信。奧賽羅從情聖變為惡鬼的過程,展現一個人的完滿人格如何在愛與不安的縫隙中崩解。
Thumbnail
卡繆《瘟疫》開場一隻死老鼠揭示人類對災難的否認與遲鈍。本文從李爾醫生與門房的對話出發,對照武漢疫情爆發初期的反應,指出瘟疫不只是疾病,更是面對真相的考驗。中國式「人本主義」與制度傲慢,使人類成為夢境中真正消失的存在。
Thumbnail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5/04/20
想寫,是因為「教育自己」,十分欣賞 John 的謙虛👍 我起初加入寫作平台,只希望跟別人分享自己的舊事及一些皮毛的醫療知識,後來寫著寫著,也不覺中學會了更多,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會查考一下相關的資料,閱讀更多書籍或重溫自己以前所學的知識,這確是我未曾所預料過的。原來寫作的收穫並不是名與利,而是在知識和思考上的「自我增值」!
蘿娜自語 會開始去閱讀經典,也就是為了教育自己,出了社會之後,對於自己身為一個碩士畢業生,居然對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一無所知而感到震驚。開始寫作之後,發現藉由寫作這種輸入轉輸出的過程,可以更加紮實的去研究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將這些個人的研究結果發表出來之後,藉由讀者的回饋,我又開拓了更多原本一無所知的領域,越寫越有趣,這真的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這篇文章從作者一堂影響深遠的中文課出發,結合《好的教育》一書,探討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包含教師的態度、學生的素養、經典的力量,以及家庭共讀的重要性。從「心觀群願」四字出發,引導我們思考:教育不只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隨著上週《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好書的公布,引發了文學閱讀圈的熱烈討論,同時Thread上的討論串也是多到嚇死人。根據粉專「何穎怡的大耳朵」的資料,「這份書單由503名圖書館員、書評人、作家、歷史學家共同選出」,基本上就是一群愛書人共同推薦的書單
Thumbnail
5/5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好書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7/24
讀一本書投資的時間不少,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書單可以是個參考,但不是選讀的決定性因素~~
黃璧怡 是啊,不過我年輕的時候還真的會照書單傻傻讀,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書單的積極意義,是宣傳作品及鼓勵閱讀,不過要找出適合自己的作品,真的需要一些人生經驗才辦得到
在日本,栗山英樹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自2021年起擔任日本棒球國家隊總教練,於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勇奪世界冠軍。在此之前,他也是日本職棒名教練,曾率領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奪得2016年日本冠軍;在這段期間,他也是大谷翔平的老師。這本《栗山筆記》可以說結合了經典閱讀、人生智慧與其棒球哲學的體現。
Thumbnail
然而,面對風起雲湧的AI時代,文言文還有學習的必要性嗎?或者,我們可以期待文言文學習怎樣的新風貌呢?
Thumbnail
90-avatar-img
2023/08/26
想不到AI可以與文言文結合,期待未來的火花
文言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不再被使用,那孩子們還有學習的必要嗎?除了考試之外,學習文言文還有其他用處嗎?
Thumbnail
羊的溫馴,或許使人聯想到羊群,群聚並遵行一致的方向行進,代表合群、從眾。而離群的羊,往往也意味著失去群體的庇護,容易陷入被掠食、吞噬的危險。
Thumbnail
    從另一個角度看變形記中隱隱然呈現出的觀念,即是馬克思所述的異化。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抑或人無法與其勞動產生認同,都是工業化後的資本主義的產物,在這之中一切強調量化與理性,讓這台機器能夠運轉的效率最大化,卻因為忽略了人身為人的事實,走向了所謂的「工具理性」,個人特質就在這之中量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