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設計

含有「行為設計」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們常以為自己在掌控選擇,其實只是從別人設計好的選項中挑一個。社交媒體、行銷活動、日常情境,處處都有「假控制感」在運作。這種幻覺帶來短暫的安全感,卻可能削弱你在關鍵時刻的判斷力。真正的控制感,不在於選項多寡,而在於你能否自己定義選項。看穿幻覺,才能在重要決策中握緊方向盤。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改變飲食習慣而非節食來減重,提出許多實用的方法,例如:改變餐具大小、慢慢吃、減少零食可見度、與吃得少的朋友一起用餐等,強調透過微小的改變,長期累積效果,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
Thumbnail
昨天我上了 Soking 老師的「最小可行性產品」這門課。當初會想參加這門課,是因為在推動「南社社區」AI 健身器材專案時,我們在設計流程上並沒有特別明確的理論依據,而是邊推進邊調整。這門課讓我意識到行為設計的重要性,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優化流程並提升效率。 其中讓我印象縮減流程,以
你是否常常覺得吃飽了,但其實只是「看起來」飽了?這篇文章將揭露眼睛如何欺騙我們的胃,影響我們的食慾和進食量。從心理學實驗到日常飲食習慣,我們將探索視覺如何操縱我們的飽足感,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來幫助你更好地控制食慾。
Thumbnail
Milly-avatar-img
2025/08/21
用小碗/小盤子裝好有創意的方式!取浮誇的菜名也很有趣,名字愈長愈有高級感(?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2
Milly 買 有幾包買幾包!!
在屏東長大的我,從小聽著「甲霸vae?」長大,飲食不只是溫飽,而是一種情感連結。 但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其實要做超過200個與飲食有關的決定——而且,大多數時候,你以為自己在選,其實只是…
Thumbnail
當你每天出門上班時,會特別想今天要怎麼去嗎?還是早就啟動了「自動導航模式」? 其實,我們的交通選擇——走路、騎車、搭車,往往是最早形成卻最少被注意的習慣。 它們不只反映了生活方式,更是一段段被默默踏出的……
Thumbnail
當我們談習慣,想到的常是早起、喝水、運動⋯⋯但其實,你最容易養成習慣的地方,可能是辦公室。 從進門打卡到開第一封信,這些「不需思考的動作」其實 ⋯⋯ 正在悄悄影響你的效率、人際互動,甚至——整個組織能不能順利運作。
Thumbnail
你開始迷你習慣了嗎? 跨出了第一步,卻總在下一步卡關? 不是你懶,也不是你沒意志力——真正讓人卡住的,是這些「你沒察覺到的心理阻力」。 想做卻抗拒、做多了反而累、甚至……連成功也讓你害怕? 這篇文章要帶你認清迷你習慣實行過程中最常見的5種阻礙,幫你一步步拆解,讓你能「小步不停,大步靠近」。
Thumbnail
Milly-avatar-img
2025/08/03
真的不用想太多,想做就先去做,跨出第一步很重要!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4
Milly 沒錯而且即使讓這一步很小也沒關係 重點在於我跨出去了
你不是懶,你只是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來培養習慣。 迷你習慣不靠動機、不靠意志力,卻能讓你輕鬆啟動、持續前進。 只需要五分鐘,就能開始打造屬於你的「習慣系統」── 👉到底怎麼做?這篇一次告訴你六個關鍵步驟!
Thumbnail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5/07/19
非常實用的一篇文章,謝謝分享心得。 我尤其同意你說的這句話:「最棒的習慣動力來自你真實的價值觀,不是他人期待。」 對自己真實,習慣有了真實的動機,才有持續的動力。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0
熟齡文青 謝謝你喜歡這句! 養成習慣的目的若是來自對自己的身分認同,這種穩定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起繼續慢慢練習吧 💪
你不是做不到,是你的大腦走錯了路。 習慣,其實不是靠「想」出來的,而是靠大腦走出一條熟悉的神經捷徑。那些你一累就想追劇、滑手機的行為,背後其實有個自動導航系統在運作── 但真正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