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素養

含有「資訊素養」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最近大家都在擔心AI會不會讓我們變笨,這讓羊羹我想起過去我們對網路的焦慮。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工具,而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習慣。與其被動地搜尋答案不如學習如何與AI建構一場有深度的對話,將它從一個答案販賣機,升級為我們思考時最強大的陪練員。這是一場思維的升級,不僅不會被淘汰,反而變得比以往更強大。
Thumbnail
什麼是「Reference的Reference的Reference」? 學術訓練,要訓練什麼? 只有做學術的人需要學術訓練嗎?
Thumbnail
你的 input 是垃圾,你的 output 也會是垃圾;你的 input 是黃金,你的 output 也會是黃金。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慎重選擇你所吸收的內容,不只是謹慎,更是一種必需。 我意識到,正確且公正的資訊來源,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極其稀有。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社群媒體時代,人們容易陷入「錯誤共識」與「同溫層」的現象,並藉由研究方法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分析個人直覺、專家意見與網路資訊等知識來源的侷限性。文章也點出選擇性觀察、過度推論等認知偏差,並提出避免被同溫層資訊影響的方法,例如:不按讚、不分享、不訂閱、不開啟小鈴鐺、不鬥內等。
Thumbnail
探索教育的未來趨勢! 傳統教育面臨挑戰 應試教育局限性顯現 人工智能發展下,單純記憶和標準化答案不再足夠。 未來需求轉變 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更受重視。 教育選擇:平衡是關鍵 應試教育 提供扎實知識基礎 軟技能培養 發展創意、想像力和溝通能力 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
Thumbnail
 █ 你的決定是你真正想要的嗎?本篇分享「睡眠者效應」與每個人的決策之間的關係。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5/5複利領導_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有力量
S.U.R.E.策略強調在資訊分享前應先確認來源、理解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及評估資訊的可信賴性,以應對如今充斥的社交媒體環境。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S.U.R.E. 2.0策略,幫助圖書館員和學生在面對複雜的資訊環境時能進行更有效的資訊判斷與分享。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這次我們從高中生對AI的憂慮出發,萃取出他們認為「重要的AI學習點」,接著先回顧「媒體素養的理論概念」,最終引入新的想像視角,試圖建構「想像AI時代媒體素養的新路徑」。
Thumbnail
辛苦了,去年有幸觀摩營隊,我自己也有很多反思和收穫。另外也好想知道製圖的人是誰。
媒體大事長知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0
Sharon Tsai 謝謝你!!希望有機會再在活動上相見!製圖的人跟攝影的人是同一人喔XD
數位素養專家Mike Caulfield提出了一套四步驟法則S.I.F.T,讓你在受到來自網路的資訊洪流時,能夠有效篩選真實與虛假資訊。本文透過S.I.F.T方法來教導網路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如何提高資訊素養,避免被不實資訊影響。
Thumbnail
很棒的使用工具!關於可信度工具有非常多,但我自己最常用的還是傳播學當中的5W理論(我自己結合的),因為這最好記。或是也可以直接使用5W理論!
這是個新的單元【來點資訊力】,承接【大家都來點資訊力】的精神, 不論你是不是資訊背景、是不是科技人,面對未來,大家都需要培養「資訊力」。 「資訊力」並不是指你要會什麼程式語言,所謂的「資訊能力」,在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裡有一篇文章《資訊素養的相關概念》,裡面有寫到 「資訊能力」包括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