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心理師的日常隨想-avatar-img

偏差心理師的日常隨想

7 位追蹤者

偏差心理師的日常隨想

7 位追蹤者
外星球來著的心理師,如果我所想的,能讓人稍微離開日常的框架一點,也許生活會變得有趣一點吧?
avatar-img
偏差心理師的沙龍
5會員
10內容數
分享一些我工作心得、觀影/動漫感受隨想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最近在threads上有滑到一篇貼文,將華人家庭的關係互動樣貌比喻為情感亂倫,深感認同。母親與女兒常常成為實質照顧家庭的「父母」,母親與兒子則常常成為情感相互依賴的「伴侶」,而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往往都是因為有個缺席的父親。
  家威的情感描述主要呈現在第六集《標準》,就如同它的標題,胡家的互動樣貌也是很「標準」地反映了目前仍佔多數的家庭互動模式,投注大量心力在事業與家計的家長,互相指責以規避難解問題的挫折與焦慮,情感需求沒有被傾聽的餘裕與空間。
  前幾天,《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二季完結了,但故事卻感覺還沒結束。一切仍在我們的日常中延續著。就像家威說的,如果當時怎麼樣的話,會不會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可惜如果環境沒有改變,最終的結果,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尼采說過,當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正凝視著你。我就在想,會不會某種程度上,當我凝視著深淵的那刻,我也是深淵呢?
  說到要撐出空間,對多數人來說還是滿抽象的概念。精確一點來說,就是讓自己在面對緊急、危機事件或突發狀況時,能夠嘗試平撫情緒或身體的壓力反應,而讓自己能稍微維持在還可以整理思緒、梳理情境再擬定回應策略的狀態。
Thumbnail
  最近常常在想著,真的有必要這麼用力地去"消滅問題"嗎?
Thumbnail
純粹抒發自己最近工作上的情緒,順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上一篇裡,我們簡單地介紹了敵聯合這個組織。接著,我想要以其中一位成員的生命故事,來描繪我對於"偏差"的理解。尤其是最新幾話的進度,真的太有既視感了。   所以我選擇了敵聯合,那裡是我能"隨心所欲"地活著的地方——渡我被身子,394話
Thumbnail
何謂偏差行為呢? 偏差是怎麼定義的,又是由誰定義的呢? 當我們制訂出規範後,彷彿一切都有序可循,生活變得安定了。 但那些規範之外的人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