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開會後,我特地再三提醒她這週要交成果報告。她點頭說「嗯,我知道」,語氣很自然,像事情早就掌握在心裡。
到了期限,她卻回了一句:「我以為上次說不用那麼趕?」
我愣住了——那不是我們談好的內容。但她的語氣很肯定,好像記得一場我不在場的對話,甚至補上一句:「我那時有講啊,我只是沒強調。」
那一瞬間,我真的有種衝動,想從今天開始每場對話都錄音存證。
我之所以會變得這麼防備,是因為曾經發生過一件讓我記憶深刻的事。
有一次,主管看到有人背著一支腳架準備進會議室,便對他說:「先放回去,等開完會再一起拿。」結果會後那位同事只拿了自己的一支,其餘四支裝備全被漏放在倉庫。
當場一片混亂,設備短缺。主管卻轉身說:「我叫你一起拿,不是只拿你自己的。」語氣篤定得像真的說過,但我們都知道,他當時根本沒講清楚。
那之後,我再也不敢賭任何人會「照做」了。我只相信,凡事得自己來。
這種同事,讓你每次與他對話都想默默錄音。
他們說話常常不清不楚、關鍵內容模糊處理,當下你可能不以為意,但等事情真的出問題,他們卻總能理直氣壯地說出:「我有說過啊」、「上次不是講好了嗎?」
更令人崩潰的是,他們說的內容每次都不太一樣,而且都自帶一套虛擬記憶系統——說什麼、怎麼說、對誰說過,全都在他腦中版本控制,與你的記憶對不上。
他們的典型特徵:
- 說話模糊:永遠用「大概」、「應該」、「可以考慮看看」│來包裝不明確的立場
- 說話反覆:前後版本不一致,說法隨狀況改變
- 推責:事後說自己有提過,卻沒人記得他說過什麼
- 反應自然無比:像真的記得一樣,但你就是覺得哪裡不對
他們不像冷暴力型那樣不說話,也不像爆衝型那樣情緒化,反而給人「有參與感」、「有配合度」的錯覺。
他們很少正面衝突,更多時候是以「溫和語氣+模糊內容」穿梭在各個任務與會議中。
你可能要花幾週甚至幾個月,才會意識到——這些語言根本抓不住,因為每一次的「他說」都像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裡發生。
與變色龍型的相似性:
這類同事常與「變色龍型」同時出現。
- 變色龍型善於根據角色改變立場,而記憶竄改型則透過語言模糊撐起彈性空間。
- 前者改變的是「人設」,後者的是「記憶邏輯」。
- 搭配起來,就是一場語言與責任的雙重迷霧戰。
可搭配觀看 同事類型圖鑑-變色龍型🦎
該如何自保?
- 紀錄具體化:每次討論務必要求明確回覆與關鍵決策語句,例如「所以這部分你確認OK嗎?」
- 養成紀錄習慣:不只是記錄會議結論,也要記錄誰說過什麼、表態過什麼
- 必要時公開確認:會議後簡訊或信件總結確認,降低事後被他竄造記憶
- 不假他人之手:不要依賴對方,不要相信對方,全程一己之力完成任務,降低他人影響變數
這類型屬於職場上難纏的對手,因為他既不是「什麼都不做的人」,而是「你以為他有做,但其實他沒說清楚也沒做確實」的人。
他會自認他指令很明確,是你理解有問題,是你曲解、誤會他的意思,
如果你總是覺得對話抓不住邏輯,那可能不是你記錯,而是對方活在自己的版本控制裡,
他們不是健忘也不是失意,而是策略-精準地在模糊與曖昧中掌控主場,
他們活在自己的系統,也是唯一用戶。
很多職場上的主管就是這種類型,相處起來很累人,一定要學會辨識並自保。
倘若真的受不了、太內耗,就讓自己遠離有毒環境跟人事物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