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十年磨一劍. 二十九區遍地開花

更新於 2021/02/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新行業,新企劃,新視野,帶給地方新動力。透過這些行動,看見人們對於家鄉的情感與意志力。讓我們共同期待新北二十九區遍地開花,這只是一個開始,屬於新北的創生序曲。
撰文=林承毅(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左為本文作者林承毅,右為三峽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
十年前,三峽的一位年輕人,創立甘樂,從文創投入,兒少陪伴,留鄉賦能,再到支持系統,一步步在三峽建立一隻腳;數年前,金山一位返鄉青年,告別都會區的工作,回到老家想要從老產業找到新可能。
類似的事,幾年前,一位年輕人,因為論文來到坪林,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為這塊沉寂已久之地,注入新的火種;甚至一位想追憶兒少記憶的熟齡大叔,開始一週兩天的故鄉兼業,想把記憶中家鄉的美好找回來;當然也沒忘記在淡水有位厲害的設計師,返鄉只是為了用一身的設計讓家鄉發光,這些真人真事,只是近幾年新北再創生的幾個縮影。
性感力三項特質=自發性.危機感.創造力
談到「地方創生」不免俗就會讓人想到一個情境:在一個遙遠的山區或海邊,住了一群老人,還有數得出的小孩,那個地方因產業未能轉型,發展直線落下,所帶來的副作用,包含人口急速外移,文化極速流失,廢校建築凋零,生活機能喪失,最後地方簡直是默默地走向掏空的命運⋯⋯這是真實的場景,活生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也許就是某個你曾經造訪過的聚落,甚至是你的家鄉。面對這樣的命運,如何翻轉再起?
從我長期論述地方創生會談到的三個特點來說起好了,簡稱「性感力」的三項特質,是我用來衡量一個地方要不要救,有沒有機會及希望的核心關鍵。
首先:「自發性」,當一個地方的人早已被資源所勸養,習慣當伸手牌,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地方,老實說難以成行。但如果當地方開始有了願意自發性投入的人,縱使僅有一位,力量如此渺小,都有機會。
講到自發性,新北市貢寮的「遇見雞母嶺」蕭學苑大哥,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一位即將退休的工程師,不安於室,想要努力找回兒時的記憶,在別人眼裡他是彷如阿甘一樣的傻子,但他每週六日辛勤返鄉,期盼再造家園的美好。
位於金山的「汪汪地瓜園」的賴家華也是另一個例子:返鄉接班事業,但不忍北海岸就此蕭條,便串聯周邊商家以北海創生為名一起共學,期盼共創可期的綜效。
石碇的「螢火蟲書屋」也是另一例子:透過自發性整理閒置空間,讓社區因此多了一個新據點;甚至在瑞芳,有一群老礦工集體承租下老舊空間來經營礦業的文史館。當自發性行動出現,都將見到地域復興的一絲曙光。
地方創業解決社會問題,模範案例在三峽
其次是「危機感」,住在裡頭的人,甚至離鄉背井的關係人口,大家怎樣看待地方?怎樣的人具有危機感?多半是同理心爆表、或有著宗教家使命感的人, 新北市這種人也不少。
首推新北市的創生經典案例,十年磨一劍的三峽甘樂文創,十多年前林峻丞執行長深度覺察,三峽有嚴重的高風險兒少問題,如果不協助他們培養留鄉能力,將來社會問題更大。林峻丞就此展開一連串志業,成就到今日有著包含小草書屋、甘樂文創、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及青草學苑系列創生志業,成果非凡。
坪林的「新茶世代」是另一種典型:一群陸續返鄉接班的青農,大夥對於未來有著無盡的茫然及窒息感,因此透過彼此結集以求突破自我,這樣的力量能引發更大的後續效應,包含新店「暗坑文化工作室」的吳柏瑋一股熱情與傻勁,期待能保留下家鄉的文化,諸如這樣的例子在新北各地不斷上演,這都是創生中很重要的環節。
地方擁有越多創造力,未來才有越多可能性
最後一項,十分關鍵,就是「創造力」。每當我在論述創生人口論之時,都會特別強調,談創生,人口是假議題,但具有創造力的人卻是箇中關鍵。地方擁有創造力人才的比率,才是關鍵之重。
新行業,新企劃,新視野,帶給地方新動力。例如淡水的「之間茶食器」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一位資深的工藝設計師翁俊杰帶著設計思維及美感返鄉,想透過食物設計來創造淡水的記憶點,諸如馬偕醫生,1884 清法戰爭這些硬梆梆的題材,在他的創造力轉化下成就淡水新魅力;另外在於淡水竹圍由一群年輕藝術創作者所組成的「畸零地工作室」透過各式的藝術表現方式,企圖與在地曾經存在的紡織產業進行共創,重建在地無形的文化資產,並透過古蹟燒來介入文資創造,展現年輕人積極入世的行動能量。
創生首都,屬於新北市的未來
上述的案例都發生在新北,這些實踐成果,說明新北不再只是苟合的棲身之所,不只是廉價方便的居住選擇地,更進一步說,新北市不應也不是台北市的邊陲或衛星城,而是能透過這一波地域創生浪潮,發展出屬於新北的主題性及未來發展契機。
從歷史人文縱深,自然環境條件,產業時代脈絡,甚至人口移動的脈絡來看,新北市幅員廣大,各區域各有特色,堪稱台灣島內多元性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政區,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宜居之地,透過遍地開花的社會實踐與地域活化行動,讓我們得以發現並反思在地的問題,也從中找到屬於新北的獨特及美好。
過往在這片土地上輝煌一時的產業,如礦業、木材業或金屬加工等,雖然因時代演變或技術發展,早已被淘汰,甚至荒廢而成為許多人眼中的負擔,但縱使如此,產業曾經存在所遺留下的有形無形文化遺產,不就早已成為這塊土地上的印記,成為再出發或前進下一哩的資產。
透過這些地方行動,可以清晰看見人們對於家鄉的情感與意志力,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屬於新北的創生序曲,未來勢必從這邊出發。讓我們共同期待,新北二十九區遍地開花,在創生這個範疇上,稱呼新北一聲「創生之都」,絕對當仁不讓。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飄著毛毛雨的冬日,《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團隊和台北路上觀察會長、地域活化傳道士林承毅,一起到三峽拜訪在地的熱血男兒--「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要把這兩位行程滿檔,關注地方創生的老友約在一起,還真是不簡單。  林峻丞帶著我們穿街走巷,一面說起他和老三峽,以及甘樂文創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兩位雙木林先生
    2015 年以「玄帝瓷杯」在網上竄紅,剛熱騰騰出爐的「臺灣民曆」更是一本難求,在社群網站上注目度百分百的蘆洲受玄宮,其實隱身在蘆洲三民路的一小巷弄裡。本期特別邀請到受玄宮粉絲專頁主編陳鴻輝,與讀者分享古老宮廟的新潮經營術。 撰文.圖片提供=陳鴻輝(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是否曾經仔細觀察周遭的生活環境,如何從過去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社會,進而演變到現在的生活型態,或許住家旁的寺廟或教堂,是非常好的切入點。  不同的年齡層對於宗教與寺廟有不同的想像,長輩習慣到住家附近的寺廟,拜拜問事,跟鄰里朋友聊天;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跟寺廟的生活黏度沒那麼親近直
    插畫家角斯,以《寶島搜神》、《台灣妖怪地誌》等打響知名度,不追隨歐美日韓風潮,而是回到台灣山海靈異的民間傳說,學習、解讀、繪製,為這座美麗島的神話與故事,留下一幅幅色彩極具的畫作。 撰文.圖片提供=角斯(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有些書籍打開新的視野,帶我去新的地方,創造新的故事;有些書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沒有碰到,但到了異鄉,在陌生孤獨的情境裡,反倒真正與文字相遇,讀出滋味。 撰文.攝影=許菁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電影院 lounge:寫字,需
    因為亞森.羅蘋而愛上寫作,年輕作家羅士庭也許不是第一個,但他對書與圖書館的熱愛,給了他不同的眼光去畫出心中好讀書人的樣貌。 撰文=羅士庭 攝影=楊若榆(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賃居台北,我對租屋的條件只有一個:方圓五百公尺內,
    在飄著毛毛雨的冬日,《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團隊和台北路上觀察會長、地域活化傳道士林承毅,一起到三峽拜訪在地的熱血男兒--「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要把這兩位行程滿檔,關注地方創生的老友約在一起,還真是不簡單。  林峻丞帶著我們穿街走巷,一面說起他和老三峽,以及甘樂文創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兩位雙木林先生
    2015 年以「玄帝瓷杯」在網上竄紅,剛熱騰騰出爐的「臺灣民曆」更是一本難求,在社群網站上注目度百分百的蘆洲受玄宮,其實隱身在蘆洲三民路的一小巷弄裡。本期特別邀請到受玄宮粉絲專頁主編陳鴻輝,與讀者分享古老宮廟的新潮經營術。 撰文.圖片提供=陳鴻輝(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是否曾經仔細觀察周遭的生活環境,如何從過去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社會,進而演變到現在的生活型態,或許住家旁的寺廟或教堂,是非常好的切入點。  不同的年齡層對於宗教與寺廟有不同的想像,長輩習慣到住家附近的寺廟,拜拜問事,跟鄰里朋友聊天;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跟寺廟的生活黏度沒那麼親近直
    插畫家角斯,以《寶島搜神》、《台灣妖怪地誌》等打響知名度,不追隨歐美日韓風潮,而是回到台灣山海靈異的民間傳說,學習、解讀、繪製,為這座美麗島的神話與故事,留下一幅幅色彩極具的畫作。 撰文.圖片提供=角斯(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有些書籍打開新的視野,帶我去新的地方,創造新的故事;有些書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沒有碰到,但到了異鄉,在陌生孤獨的情境裡,反倒真正與文字相遇,讀出滋味。 撰文.攝影=許菁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電影院 lounge:寫字,需
    因為亞森.羅蘋而愛上寫作,年輕作家羅士庭也許不是第一個,但他對書與圖書館的熱愛,給了他不同的眼光去畫出心中好讀書人的樣貌。 撰文=羅士庭 攝影=楊若榆(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賃居台北,我對租屋的條件只有一個:方圓五百公尺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作者何培鈞是一位專注於地方創生工作的個人,他在臺灣竹山投入多項社區活化計畫,並將經驗擴及亞洲各地。本書紀錄了他十五年來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所推崇的九個觀點。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獲得作者對於地方創生工作的深刻體悟和熱情,並得到一些實用的啟示。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透過閱讀優秀的地誌小說、散文、新詩,介紹了地誌文學的魅力與特色。激發學生對於家鄉的新觀感與聯想,豐富了他們對於高雄的認知,於是學生們也寫出自己的精采地方書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