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善良不該被無下限地榨取,讓善良適得其所才能照亮世界

更新於 2022/06/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作者慕顏歌是中國一位心理諮詢師,擅長以細膩角度洞悉人性,並致力於心理研究,
著有《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人生有多殘酷,你就該有多堅強》等探討善良與人性的作品。
  • 分配工作時,大家互相推讓,剩下一個最麻煩的工作沒人要做,於是你背著大家的期待,接下了你一點不想做,也不屬於你份內該做的工作…
  • 出於好意做了許多事情,不但完全沒有被感謝,還總是被當「理所當然」,甚至還被大家要求做更多事情?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困擾,或者默默發現自己在生活圈中,被當成了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說難聽點叫做「爛好人」),推薦你可以看看《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學會把你的善良磨出一些鋒利,這樣才能保護你自己,並可持續善用你的「善良」活出一個更自在的自己。

甩不開的爛好人形象,與你無下限的善良有關

有時,善良會成為缺愛、自卑、懦弱、孤獨、偏執、經常被孤立和欺負的代名詞。
本書作者慕顏歌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在本書她也坦言,學生時期曾經被群體霸凌,也有想要過要輕生。這些經歷讓她更能深刻體會到—這些善良的人,背後曾經歷些什麼。本書提到過度善良的人,有時候並不是過度懷抱理想主義,或是出於個人情壞,過度善良的人們往往在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習得無助」感,讓他們認為現在所遭遇到的情況(例如:霸凌)是不會被改變的。而這些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絕望」,讓他們認為「反抗也沒有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們難以向他人求助,甚至也陷入「不知如何自救」的循環。
即便不容易,也可能要花上不少時間,作者認為習得無助的循環是可以被打破的。要付出善良之前,先設立好自我界線,認知到自己有權利「拒絕」就是重要的第一步。拒絕或反抗,不代表你就是壞人或是欺負人的一方。在不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前提下,提供善意給懂得珍惜的人,就可以維持心中的善意走下去。然而要達成上述狀態,「設定自我界線」與「判斷發言者的立場」這兩個技巧缺一不可。
每個人的時間、體力、精神、心靈都是有限度的。
所謂建立界線就是畫出這個「容許範圍」,是讓自己免於「內心超支」很重要的一件事。

設定自我界線、適時拒絕,你付出的善良才能夠利人利己

從小到大我們時常被叮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至少不可欺負他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深知怎麼做不會傷害別人,卻從來都不知道如何避免自己不受傷害。也因此,許多善良的人會優先考慮如何幫助他人,卻忘了評估在幫助他人之前,是否會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是否會讓自己不經意受傷。
假設同事A請你幫忙做一件事,一開始你認為這只是件小事,或是出於善意就答應。往後,如果A請你協助的事情越來越多,甚至你需要利用下班時間來幫忙A的事情,即便A很感謝你,也給你好評價,但你也很可能因為一昧地答應A的請求而過勞,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等等。這樣的善良,就成了一把刀,無意傷害到你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難以劃分出界線,也難以拒絕他人「過份」的請求,最可怕的是這些善良的人還不知道他們已受到傷害
回想你上次毫無顧慮的拒絕別人是什麼時候?
作者慕顏歌認為,東方社會的人普遍都難以拒絕,跟我們的羞恥心有關。
我們之所以不敢說不,是因為說「不」的感覺是可恥的,很多人從小就沒辦法忍受別人對自己失望,潛意識裡希望周圍所有人都了解自己。
在東方社會體系下,很可能我們從小被長輩要求要「合群」、「聽話」,而不能拒絕某些自己不想做事情。或是在成長過程中,習慣去做一個合群的人,以獲得長輩或是權威人士的認同。無論是哪種情境下長大,拒絕相對變得難為情,更難以開口。對於善良,心思細膩、觀察力佳的人,更容易因為察覺到拒絕他人所產生龐大人情壓力,變得更難以拒絕他人。但在協助他人之前,第一個的判斷標準是你是否有能力幫助他人。畢竟要先顧及好自身狀況,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試想你如果今天是一個嚴重貧血的人,你還有辦法捐血救助他人嗎?依據自己的能力、情緒承載度、健康狀態、時間許可、經濟能力來建立自己的界線。在這條界線之內,無論你怎麼付出、付出多少善意都不會讓自己倒下,你才有機會逐漸壯大的你的界線,有更多的心力去幫助更多人。
做好自己的事,守住自己的界線,不管別人的事,不去侵犯他人的界線,是讓自己快樂且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法寶。

付出善良之前,留意被自私、情緒勒索包裝起來的善意

想想你最常從誰的口中聽到「我是為你好」?
作者慕顏歌也提醒我們,特別留意這類的話,畢竟他們的立場跟你不同,以免受到他們的操控。
我想亞洲社會對於一種善意都不陌生,那就是有一種好叫做「我是為你好」。但在付出善意之前,建議你先停下來看看這些「好」的來源立場有哪些。有些人雖然嘴上經常掛著「我是為你好」,事實上他很可能沒有考慮到你的能力範圍,甚至不聽你說原因就把一件事情塞給你。本書提到,這種從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打算聽你說話的態度,說穿了就是一種自私。因為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無論你的回答對他來說是否合理,他一定願意先聽你的想法、回應。
很多人看別人時用結果思維,看自己時用出發點思維,於是很多時候他在處理事情時喜歡隨心所欲,哪種情況對自己有利就做哪種選擇。但由於智慧未開,習慣的被動使得他們下定義時總是那麼倉促,不願意多觀察一點,多思考一點,結果總是選擇錯誤。
即便對方是出自於他的善意,但如果對你造成了困擾,並且明知如此且持續進行,那麼這樣的善意也可能淪為情緒勒索。在華人社會很容易在親子關係中看到這樣的例子,父母為了孩子,沒有過問孩子的意願,就總是安排對象要孩子去相親。即便做父母的認為,讓孩子早點成家,孩子在老年時就有個伴可以互相照顧等好處。但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未來規劃充耳不聞,持續逼迫孩子去相親,孩子如果也答應父母去相親、結婚,或許能滿足了父母的期待,但這卻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往後孩子對於這個抉擇感到後悔,父母其實並沒有辦法完全承擔,真正承擔這些痛苦的永遠都是當事人(孩子)。
另一種常見的例子是有些人總是要求你幫忙,但如果你請他幫忙時,他卻總是有各種借口。例如總是跟你借錢,但你要跟他討錢時,對方總是閃得遠遠的。甚至有很多藉口像是「我這人就是健忘,下次再還你錢。」;「你不要這麼小氣,免費幫我一次又不會怎樣。」要留意其實這就是「雙重標準」。而這些人口中的「我是為你好」,就是一種自私的包裝。因為他只期待你的做出對他「有益」的事情,但絲毫不在乎你的個人感受與能力承載度,也從未過問。可怕的是,一旦答應他們的請求時,他們因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鮮少受害過,因此極可能沒辦法同理其他人的感受。導致他們容易變本加厲,習慣慣用這種方式要求別人做出對他們有益的事情,且沒有病識感。
傷害別人的人往往記不住自己的殘忍,因為痛的不是他們。
辨別說出「我是為你好」的善意來源、立場,可以有效幫助你有在對的人身上付出善意。善良值得付出在懂得尊重他人的身上,才能達到利己利他的效果。若是付出給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身上,這些善意就被自私的人所霸佔、利用,善良反成了你的弱點。

有點鋒芒的善良,才能把世界推向更美好的正向循環

作者慕顏歌在《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一書也探討到原生家庭。她分析:善良與邪惡是一體兩面的,兩者都和我們的原生家庭相關。
與第一本相比,《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有更多的篇幅探討了善良的人為什麼總是淪為被欺負的黑羊。其中,在探討過度善良的人內心的原生家庭、過去常見的生活經歷時,以下這段話也讓筆者感同身受,也感到心痛。
過度的善良和過度的惡都有可能和原生家庭環境有關。這兩類人的家庭環境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其幼年時期遭遇過不幸,或突然的家庭巨變,或亦是長期的艱辛生活。不同的是,前者以犧牲自己來取悅這個世界,後者以發洩自己的憤怒來報復這個世界。犧牲者最後逃不過集體惡意,報復者會傷害更多無辜的人。
這幾年影視圈推出了不少宮鬥戲,各種媒體跟書市之間都有不少提及「職場厚黑學」、「狼性」等題材。總覺得社會開始逐漸瀰漫了一種「在社會上如果要贏,就要使出手段」的氛圍,也要懂得「出招」才能保護自己。筆者知道這些方式也沒有不對,而狼性、厚黑學當然也不是教我們使壞。不過筆者看過狼性相關書籍後,也想到如果所有人都只以「自己如何獲得最大利益」的出發點去想事情,社會又會變得如何呢?
筆者相信人際關係的發展非常多種,也很難說一定100%善良或是100%厚黑的方式去應對每一種關係。對於怎樣的應對才是適合的,答案絕對不只一種。不過如果今天每個人都只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來做選擇的話,我想集體社會應該很難向上突破的。對別人好不代表對自己吃虧,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堅持信念的人,不僅只是為了個人利益,也幫助社會大眾推向更理想、更美好的未來。像是致力廢除總族隔離的曼德拉,救助無數窮人的德蕾莎修女,在歷史上我們也能見證到許多行善的人為社會推動巨大的力量,做出了實質的改變。
真正能把世界推向正向軌道的人,或許他們曾有我們想像不到的傷痛,或不好的回憶。但他們依然懷抱著善意,將痛苦轉化為力量,並為世人做出實質的貢獻與改變。筆者認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令筆者感到慶幸的是,本書沒有否定善良的必要性,而是告訴我們如何不讓善良被不當利用、消磨殆盡。筆者相信小小的善意在社會上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善意也是協助社會推向正向循環的小齒輪。正因為如此,誠如本書所說:「善良是你的優點,不該變成你的弱點」。在複雜的社會體系下,有時候善良似乎顯得脆弱又沒有意義,但這不代表我們非得使壞才能活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善良需要有些鋒芒的原因,因為你的善良需要用對地方。事實上,真正會愛你、尊重你、感謝你的人,往往是建立在正常的互助情況之下發生的,善良的人要留意遠離那些毫不顧及你感受,且永無止盡向你索取幫助的人。
看完這本書後,筆者想更堅定地對這些經常忍氣吞身的人說:即便你今天拒絕別人,不代表你就是個壞人。為了避免自己受傷,你絕對有反抗的權力!設定好自我界線,才能穩定、茁壯你的內心,你才有更多心力把善良發揮在對的地方,照亮更多真正需要你幫助的人身上。
如果你覺得本次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那就是筆者最大的收穫!想看更多書籍內容,可以先看更多完整書籍介紹,或是從以下的連結購買、收藏,支持一下作者吧!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推薦從以下連結購買:
👉實體書:博客來
👉電子書:讀墨Readmoo
👉二手書:讀冊

感謝你閱讀到這裡🙏你每次的閱讀都是我創作的動力!如果你也喜歡跟我透過故事一起自我成長、自我療癒,歡迎收藏追蹤分享這篇文章,或是用拍手小額贊助,給予我最實質的鼓勵❤️謝謝!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內容數
用故事療癒生活—期許透過電影、戲劇、書籍等各種故事來療癒心靈。藉由療癒人心的故事,提升自我覺察力,並從中獲得啟發,達到自我成長。想用文字靜靜陪你療癒,歡迎與我一起聊電影、戲劇、書籍,讓我們在幽暗的人生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微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幫助他人和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善良不應該是無條件的義務,而是建立在自我尊重和界限的基礎上。學會說「不」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支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避免自我犧牲。本文探討善良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地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並分享三個實踐步驟,幫助讀者明白選擇性地投入,專注於值得支持的對象。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Thumbnail
縱容他人,是對自己殘忍。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一昧忍讓,只會把自己憋成內傷,我非常認同。 求學時期,曾經有個同學這麼評價我:「你真是一個好人。」 「好人,我嗎?」鮮少被用「好人」這個詞彙形容的我,當下有點動容,我暗自想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善良是一種心態,助人是情份,不幫是本份。在幫助他人時應該在能力範圍內,而不是被迫善良。
我覺得我們的善良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缺乏鋒芒的善良就是一種軟弱。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幫助他人和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善良不應該是無條件的義務,而是建立在自我尊重和界限的基礎上。學會說「不」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支持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避免自我犧牲。本文探討善良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地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並分享三個實踐步驟,幫助讀者明白選擇性地投入,專注於值得支持的對象。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Thumbnail
縱容他人,是對自己殘忍。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一昧忍讓,只會把自己憋成內傷,我非常認同。 求學時期,曾經有個同學這麼評價我:「你真是一個好人。」 「好人,我嗎?」鮮少被用「好人」這個詞彙形容的我,當下有點動容,我暗自想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善良是一種心態,助人是情份,不幫是本份。在幫助他人時應該在能力範圍內,而不是被迫善良。
我覺得我們的善良還是有價值的,只是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缺乏鋒芒的善良就是一種軟弱。
Thumbnail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以前有一本書叫做"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那時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刺眼,但是卻是讓人無法忘懷。 這個人是經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寫出這樣的書名呢?但是也有可能是書本的編輯替作者取的吧? 其實這個社會有一個習慣叫做軟土深堀,就是人家都會去欺負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這是一個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