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跟爸爸吵架

媽媽不要跟爸爸吵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蘑菇出生後,我變成尖酸刻薄又斤斤計較的黃臉婆。

要求先生要把小孩的衣服拿去洗,發現他把浴室踏腳墊也丟進洗衣機。要求先生洗奶瓶,發現奶瓶嘴根本沒拆開來再洗。要求先生餵小孩吃食物泥,然後發現桌椅一片狼藉等著妳。

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可是當媽的人就是忍不住會暴怒。更不用說面對長輩時還要百般壓抑,例如小孩尿布濕了,明明當媽的人手上還在洗碗,又要被叫去換尿布,然後先生在旁邊滑手機,壓根沒注意到身邊有許多事情在發生。

然後等到夜深了小孩睡了,當媽的人累了一整天,先生還蹭過來要內個內個一下,整個人情緒立刻爆炸,真想把先生徒手折斷!折斷!為什麼兩個人都讀到了大學研究所,也相愛了這麼久,卻仍然逃不過愛情墳墓的詛咒?

raw-image
  • (編:看圖就好別真的動手啊 啊啊)  Source: teachers series@Tennor

我傳訊給同志好友,說:「妳們確定要結婚嗎?妳們確定要小孩?」

她回訊:「如果兩個人都是女生,應該就沒有誰理所當然必須顧小孩吧,也不存在媳婦問題吧。」

我突然遭雷擊,明白了媽媽的一切孤寂,都是來自傳統父權對女性的壓榨,是整個社會要求媽媽扛起責任,是整個社會要求媽媽去換尿布,因此,我們很少聽到這樣的命令句:「小孩大便了,爸爸趕快抱去換一下。」

所以當女人智慧已開,卻猛然又被套上了奴隸沉重的枷鎖,於是她們趕快上網尋求明智的建議,關於家庭溝通、婚姻經營、親子教養等等聖典,卻仍然無法根除憂鬱,憂鬱像是一夕結果的遍地鬼針草,只要一邁開腳,就刺滿雙踝。那些隱隱約約卻無法忽視的刺痛,阻礙母親的行動,使她的靈魂化膿。

而當她試圖一顆一顆拔除鬼針草的時候,更多鬼針草就黏了上來,當她要求丈夫去換尿布,去半夜餵奶,要求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卻被冠上了「強勢」、「挑剔」、「公主病」等等汙名,當一個現代母親,就是跟全世界宣戰。

raw-image
  • 氣到彈出來,在臉上的卻是污名……

出自楳圖一雄《神之左手,惡魔之右手》。Source: 楳図かずお名言集 @twitter

更糟的是,她第一線攻擊的對象,就是她的伴侶。因為丈夫正是父權社會的長期最大受益者,所以當她向前爭取自己的權益,先生就必須後退一步,這看起來會變成妻子不斷的在欺負、索求、逼迫先生付出勞動,即使那勞動微不足道,不過就洗個奶瓶。

先生覺得很委屈,回家不能休息還要洗奶瓶,太太更委屈,她下班以後又要上第二個班,要煮飯洗衣餵奶,不過就叫伴侶洗個奶瓶還洗不乾淨也不會消毒,乾脆把這種豬隊友休了比較快。

如果兩性真正落實了平權,這些不平等的衝突根本從來不會存在。

也就是說,其實先生就是父權社會壓迫女性的施力點,他就是結構下的小螺絲釘。但是當我們試圖修正權力結構的時候,卻往往演變成個體戰爭,女性想要平均分配工作,但是每當她提出要求,聽起來都像是在指責丈夫不夠好、不夠體貼、不夠愛她。

多詭異的情境,父權結構巧妙底把不平等的結構與愛情掛勾,轉移爭鬥的焦點,所以女人只能永遠私下比較誰的丈夫是豬隊友,男人只會覺得太太生了孩子就變成獅吼的包租婆,兩個人都不明白好好的婚姻怎麼一夕演變成這樣一蹋糊塗的境地。

raw-image
  • 男人們,請尊重包租婆。《功夫》電影劇照

認清妳的敵人,現代媽媽們,妳的先生不是不愛妳,也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身為父權結構的施力點,妳要他放下屠刀,他卻不明白自己就是那把刀。

當女人當上媽媽的那一刻,妳就上了刀山。

為了孩子的美麗新世界,來吧,妳只能繼續教育先生(以及雙方的家人),但不要把「愛」扯進去,他們只是無知,他們愛妳也愛孩子,只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對。我也一步步地在學,學著勇敢說出想要的,然後咬牙承受衝突。

繼續戰鬥吧,戰鬥永不止息。


同場差點忘了的好書推薦:

沒人喜歡加班,除非真的很需要多賺一點錢──前提是要有加班費。那為什麼,媽媽回家之後一定得加班?說好的性別平等還沒有來,《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The Second Shift: Working Parents and the Revolution at Home),難怪這本書過了二十幾年會再版(英文版)。(編:當媽媽是要讀多少書啊……)


延伸閱讀:

新手媽媽與女兒的奇幻冒險,【蘑菇日記】

raw-image

編輯:宅編

avatar-img
潘家欣的沙龍
426會員
70內容數
<p>對我來說,我悲傷的時候,最能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兩種,吃真正的美食,以及看偉大的作品。</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潘家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的,不知不覺我就這樣默默地超過了整個不購物計畫的期限,一年過去了,然後又過了72天。來說說執行的心得吧,當365天期限貼近時,我並沒有「好棒喔要解禁了我要大買特買」的感覺。我並不是真的「甚麼都不買」,比較像是修正我之前的購物行為,換成是「非常必要才買」。
蘑菇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一天表現極為驚人,一下車就說:「哇噢〜好多小朋友喔!」然後頭也不回地進教室玩。我心想,哇噢〜我出運啦!誰知道蘑菇竟然是這種灑脫到不行的天才兒童呢?不過,好景不常……
笨蛋如我,發現了避免衝動購物的實用技巧,那就是「推遲兌現」。推遲購物行為兌現的時間,可以幫助自己好好過濾想法:「這真的是我想要的東西嗎?」「過了半年都沒買我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吧?」
好的,不知不覺我就這樣默默地超過了整個不購物計畫的期限,一年過去了,然後又過了72天。來說說執行的心得吧,當365天期限貼近時,我並沒有「好棒喔要解禁了我要大買特買」的感覺。我並不是真的「甚麼都不買」,比較像是修正我之前的購物行為,換成是「非常必要才買」。
蘑菇開始上幼兒園了,第一天表現極為驚人,一下車就說:「哇噢〜好多小朋友喔!」然後頭也不回地進教室玩。我心想,哇噢〜我出運啦!誰知道蘑菇竟然是這種灑脫到不行的天才兒童呢?不過,好景不常……
笨蛋如我,發現了避免衝動購物的實用技巧,那就是「推遲兌現」。推遲購物行為兌現的時間,可以幫助自己好好過濾想法:「這真的是我想要的東西嗎?」「過了半年都沒買我也活得好好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