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七):宗教抄襲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前一篇的最後,我們提到「教與教的特殊關係」。宗教之間要怎麼溝通呢?這和「敵人」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好像已經很久沒提到系列名稱中的「敵人」了哦?

 

我前面的文章中有一個脈絡:宗教活動和人類的生理特質有關,人很難避免產生類似宗教的想法,因此人類活動常帶有宗教或類似宗教的形式。但光是有宗教的形式,不見得會有宗教的內容,那現存宗教的內容,又由何而來?

 

這是個史學問題,我無法代替史學家介紹宗教史的相關理論,但可簡述一下宗教內容的發展模式。在各種人類文明中,宗教會與其他文化系統交換DNA,各宗教之間也會透過戰爭、貿易進行全面的交流。

 

這種互動有時會被稱為「改革」或「承襲」或「脫胎而出」或「致敬」,但其實主要是透過抄襲。「抄」就是「抄」,怎麼看都是抄,而在抄的那一刻,他們通常不敢明講,在抄了很久之後,更是不能明講了。

 

為什麼不能明講呢?為了維持教團統治階層的權威,為了鞏固先知的神聖地位,教義詮釋者往往只能說是先知(以各種神奇方法)收到了啟示,接下來我們教派就如何如何。有時這些如何如何的確是創新,但大多數的宗教內容,很明顯是抄的。

 

所以抄襲就是宗教之間溝通的主要方式。這樣看來,好像一破題,我們就把這篇文章的問題意識解決了嘛,那還要繼續嗎?

 

要,因為這個抄,大有學問。

 

話很少的本尊

 

先來看佛教。就信仰面來看,「信佛的人」(正信佛教那種,不是放生專賣店那種)會相信除了少數幾本之外,多數佛經都是佛陀本人所傳。但你知道那些「號稱」為佛陀親口所說的經典有多少嗎?

 

我建議你先看看大藏經的「實體」,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大藏經已收羅到上「億」字,就算佛陀用唸「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的速度來講,在他傳道的幾十年中,即便他一睡醒就拚命唸經,也不可能唸得完。所以,佛經全為佛陀本人所傳這事,在物理上不可能。

 

實際的佛陀本人沒有著作,一切理念都是口傳的,之後才由弟子集結成書面文字,也就是各種原始佛經,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理解、詮釋、思想演化與抄襲的過程,就會生出更多的佛經。如果沒有一個穩定、強勢的宗教權威來控制這種經典增生現象,那佛經就會大爆棚了。佛教在多數時間中的確沒有這樣的權威。

 

那有沒有能代表佛陀本人、本尊、本佛的經典呢?這問題會讓佛學家戰成一團,但我想於此就採「通說」:《阿含經》應該較接近佛陀本人的思想。

 

當然,如果你學佛時看的主要是中後期的佛教經典,甚至一入門就是「禪宗」(非常晚才演化出來的佛教分支),那你看《阿含經》,可能就會覺得這種東西的層次好像比較不足。

 

但這很正常,因為最早的佛教經典自然會相對「不足」,如果已經很足,要後面那些東西幹嘛?

 

佛教怎麼解釋這種經典演化過程所產生的文本矛盾問題,也成為精彩的詮釋學案例(可google「判教」),甚至比佛經本身還有意思。但這些都與我想談的無關,我之所以提到佛教與其現象,只是要提出以下的論點:

 

佛陀本人講得不多,很多都是後來的大德講的。他們裝成是佛陀講的,不見得是出於惡意,而是有其時代需求。為了維繫宗教的神聖性,教內人士無法說明這真相,但就外界(不一定是客觀)的角度看來,佛教或佛學的確在演化,有些演化可能是思想簡化或道德、美學價值上的墮落,但也有後人發展出高層次的精彩思維。佛教的演化整體而言可說是成功的,不但有效保存並發展其思想的核心要素,並有效擴張了族群。他們撐過了兩千年來的數次教難,以多樣性面對當代環境及其他競爭者。

 

就各種角度來看,佛教都是種非常成功的「物種」。

 

現存的主要宗教,像天主教或各種基督宗教、伊斯蘭,或是在一地非常興盛的「宗教群落」,如台灣的民俗信仰,也都算是「成功的物種」,能呼應環境而高速演化,並具有多樣性。

 

所以有炸彈超人型的穆斯林,也有像台灣阿美族豐年祭圍成一圈跳舞的穆斯林。基督宗教的信仰差別更大,每天都有新教派誕生,也會有教派失去其最後一個信徒,但整體來看,一直有十幾億的人宣稱他們信基督。

 

那和「抄」有什麼關係?

 

異中求同

 

多樣性,其實就是抄來抄去所造成的。

 

一談到多樣性,很多人想到的是「差異」,因為「不同」,所以才多樣嘛!

 

但宗教上的多樣性,是建構在一種複雜的基因交換(文化研究喜歡稱文化基因為瀰因,但為避免使用過多專有名詞,就還是用大家比較熟的「基因」)。這要談點實例。

 

講到敘利亞內戰,最「菜」的分析會指出這是因為該國獨裁政府是佔人口少數的什葉派,而反抗軍是佔人口多數的順尼派(遜尼派)穆斯林,有其教派衝突背景。

 

略有國際觀的社會賢達會跳出來指責,說敘國統治者是「阿拉維派」,這是種什葉派,不過卻是很特殊的什葉派,其他什葉派也不太認同這一派。

 

那到底阿拉維派有多特別呢?

 

本文的多數讀者很可能不具備伊斯蘭的理論知識,所以我就跳過專有名詞,講你懂的人話:阿拉維派過聖誕節和復活節,也有聖餐儀式(就是天主教的彌撒)。

 

「過聖誕節?這算穆斯林嗎?」

 

不只你會想問,和他們住在一起的其他穆斯林也想問。阿拉維派的確是由什葉派演化出來的,但摻了很多其他信仰與哲學的要素,這也讓他們在一千年的歷史中一直都很低調,走地下路線,直到近代阿賽德家族取得政權。

 

他們可以算是伊斯蘭多樣性的一支,也可以算是基督宗教多樣性的一例。因此,宗教在演化的過程中不是發散狀(說明生物分類時常見的物種樹),而是交來織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難分你我,又愛分你我。說要理性溝通,卻實在太難放棄本位主義;而默默抄襲,就不會對抗到本位主義。所以不抄者,幾希。

 

這也會造成一種有趣的誤認。各宗教的虔誠信徒總預設別的宗教都很低能,沒有什麼值得一觀的,但如果真有機會接觸,往往會發現其實人家和自己還蠻像的。過往大德的抄襲,意外替後人建立友誼的橋樑:就算沒有引發信徒探究歷史發展的興趣,至少能拉近活人彼此之間的距離。

 

但有些議題還是可能造成不愉快,比如說宗教禁忌。穆斯林不吃豬肉,這多數人都知道,只有一些以逼食豬肉虐傭的白痴台灣人不知道。而不吃豬肉的原因,是因為認為豬不潔,很髒。但這理論根源是什麼呢?

 

對信徒來說,當然是先知的指示。不過就宗教研究的角度來看,先知之所以這樣要求,一定有其背後的道理;以最寬容的角度來思考,神也不會叫人做無意義的事吧?那先知為什麼要說豬很髒呢?

 

有種假說是「外來影響說」,指這禁忌是受到猶太人的影響,因為猶太人是該地區最早不吃豬肉的代表性社群,而穆斯林在建構早期麥地那社群的時候,就和猶太人共處。那猶太人為什麼不吃?

 

這又有假說了,這假說認為,猶太人最早是遊牧民族(現代考古結論和聖經記載不同),而其生活的綠洲地區有個水文特性,就是水源處比較低(中央的水池),牧民營地的污水會流入水源,如何控制污水就是生活重點。而養豬會製造大量的污水,當然就應該避免。因此猶太人定律法,規定大家不能吃。

 

當然,在搬離綠洲之後,這種禁忌存在的科學理由消失了,所以有猶太人或承繼猶太經典的其他宗教會吃豬肉,但也仍有許多人以奉行這種禁忌來定位自身的認同,並且與他者「畫界」。

 

我個人認為這種禁忌本身並非道德問題,這比較接近價值偏好,就像許多台灣人也堅持吃素一樣,就算他不認為這有什麼科學上的好處,但能對他產生內在價值,那就好啦。人生不是只有可量化價值,而且這道理也不難懂:我想讀者您應該也是堅持不吃狗的,你不也透過拒吃狗來體現人生價值嗎?

 

講到這,好像讓人覺得這樣也好,那樣也好,通通都好,每一種宗教裡都有其他宗教,大家混得都非常好。

 

好個頭。

 

邪惡來襲

 

禁忌做為一種個人堅持的時候,沒啥問題。但如果強迫他人也要採取相關的行動形式時,就會產生道德問題。不論是強迫自己的下一代,或是強迫只是住在你附近的人,都會出現一種被倫理學家稱為「邪惡實踐」的狀況。

 

我之前曾提過邪惡實踐,但只有簡單帶過。邪惡實踐是倫理學中德行論的理論缺陷,因此接著我會先談德行論的理論系統,然後談邪惡實踐是什麼,再看看宗教為什麼可能成為一種邪惡實踐。

 

部分德行論者認為,人可以在社會合作活動中獲得不可量化的內在價值。只要具備該活動所必須的德行,並在活動過程中努力追求其卓越標準,就算達不到標準本身,行為者也可以獲得活動中的內在價值。

 

像是打球,你只要具備一定的球品(必須的德行),在比賽中努力打出戰術來爭取勝利(追求其卓越標準),就算沒贏,你也可以獲得某些成就感或滿足感(內在價值)。

 

只要在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個合作活動中都如此努力,就能獲得多元且豐富的內在價值,你的人生也會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論看來很簡明,我在許多地方也都提過,但這理論有一個缺漏,那就是「邪惡實踐」。

 

德行論者將「實踐」(practice)用以專指「人類合作活動」。有些批評者發現,有些「實踐」的確能讓行為者把握到內在價值,但這種活動本身是邪惡的,因此可稱之為邪惡實踐。

 

像什麼呢?納粹大屠殺就是。每天努力執行殺人流程的黨衛軍,可能從他的工作中獲得高度的內在價值,也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但其行動卻被其他主流人類文化視為邪惡。

 

那我們是否可能身處於某種邪惡實踐之中,還自得其樂,甚至覺得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台灣開始思考轉型正義時,就有不少學者指出,當年白色恐怖的基層執行者,許多人的確就處在類似的情境中,不可自拔。

 

那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在邪惡實踐之中?我因為自己的信仰,熱血出來反同性婚姻,這會是邪惡實踐嗎?那因為自己的信仰,出來主張廢除死刑呢?因為自己的信仰,出來主張台灣獨立呢?

 

邪惡實踐的問題非常容易出現在宗教或信念的領域,因為這類領域相對缺乏反省與檢視。當我們在狂吃炸雞的時候,很容易發現自己正進行一種邪惡實踐,但人進入宗教狀態時,內心往往缺乏另一種平行的價值觀可以做為交互省察的判準。

 

我認為標準的邪惡實踐,或說真正邪惡的邪惡實踐,會有一種重要特性(這是兄弟個人獨獲之創見,我對學術界的唯一理論貢獻大概就是這個惹):那就是會阻礙社群追求進一步的卓越。

 

而什麼叫卓越,又如何阻礙,都是需要經過討論和嘗試的,其定義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許多倫理學者的眼中,死刑就是種邪惡實踐(依我的論述角度就是可能會阻礙一個社群追求卓越),但要發現這點,或是做出這點結論,並不容易。台灣社會對此就還沒有建構出一致的認知。

 

但我這篇主要談的是宗教。你只要有眼睛,就不難發現依大社會的標準,現存宗教的確存在許多邪惡實踐,這不只會妨礙「我們」追求卓越,更會阻礙「他們自己」去追求卓越。從事這些邪惡實踐,可以讓他們獲得某些內在價值,他們也就一直沉醉於此,不思改進,或是沒想到這種滿足會讓他們無法提升。

 

而一個社群無法提升,面對其他共處或競爭的社群,就會越來越不利,越來越邊緣。(因此有學者認為邪惡實踐的特性是「邊緣」,但我主張那是果,而不是因)一個社會的核心社群越來越少,邊緣人越來越多,會使得交流速度下降,對大家都不太好。

 

但宗教的這種邪惡實踐部分是會傳染的:在理論抄來抄去的過程中,邪惡實踐也傳來傳去。像是燒某物祭神、自殘行動、人牲(現在還有。台灣的死刑不就是嗎?)等等,也許在一時一地起了作用,而被納入宗教體系,但在普傳開來之後,已嚴重影響了該社群追求進一步的卓越。

 

宗教內部當然可能產生自我檢討的力量,並有效控制或排除相關行動,像是某些宮廟停燒金紙;但沒有辦法針對問題自我檢討的宗教呢?那麻煩就大了。

 

在資訊快速傳播的現在,宗教「抄好的」動作很快(像是網路化),「學壞」的動作也很快。宗教斂財、騙色的形式正快速跨社群複製,而更麻煩的宗教極端主義,或對相似宗教敵意越強的「基要主義」(或原教旨主義),都不斷的加速複製。

 

那我們能怎麼辦?

 

或許思考他們複製(抄襲)過程中的細節,可能找到一些答案。

 

 

 

系列回顧: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一):萬能的天神與神奇的力量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二):好的宗教與壞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三):被玩壞的宗教政治學概念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四):開個賺錢的廟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五):很淫蕩的宗教

宗教與下一個敵人(六):我就是神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封面圖片來源:Niklas Jansson  公有領域

編輯:宅編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新石
2024-06-11
边疆、民族与宗教:在佛的光辉下“一九四九年,国王一家去了北京,不再回来,此后汉人渐渐多了起来。”
Thumbnail
avatar
Lola
2024-05-24
[宜蘭旅遊]台灣規模最大的過火儀式活動,一新一舊廟宇,寫下二結王公廟在台灣的宗教百景與宗教文化資產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4-04-25
宗教與死亡「宗教與死亡」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深處的主題,彷彿一場無法避免的對話,宗教如同一本指南為我們在有生之年找到方向,而死亡則是每個生靈必須面對的最後一站。
Thumbnail
avatar
林小浩
2023-12-20
黯黑的宗教與藝術,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 Medici家族如何操縱宗教與贊助藝術而崛起的故事 (下) 不管是雇傭兵團在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還是有錢的商人也想當國家的領導人,自古以來,類似的故事不斷上演中,中外皆然,正如Mark Twain曾說過的:「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Thumbnail
avatar
王端端
2023-09-06
宗教語彙造成的安心與不安心之前上一堂關於道教喪禮習俗的課,老師是一位學有專精的道教界人士。 因為是專業的,老實說反倒有點難懂,專業術語不少,雖說很多部份都對應到台灣民間傳統習俗,但很可惜的沒有介紹這些習俗的由來,只是介紹流程。 但反正是簡介,尤其對我而言就只是補充文化知識而已,倒也還好就是了,只是很多習俗其實是有文化來源的,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3-02-14
宗教與信仰我的宗教信仰緣起平埔族的外婆,外婆是一個敬虔的第一代基督徒。她出生於日據時代,因大環境關係,她沒受過教育。
Thumbnail
avatar
張宗智
2023-01-07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終章)生命存在的眞正價值與意義科幻電影中修行到最後階段的眞正目的 在之前的篇章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女主角在電影中所護得異能,以及對生命的看法和自身的存在意義,因此她在時空旅行時,祇是作爲一名觀察者的身份去讀取地球的資料和記錄,而不是以超能力者的身份去改變當下時空的任何事物。在女主角觀察宇宙誕生的過程之中,我當時心裏就有一個疑問,那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9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第五章)在電影中時空與定律的眞相主宰一切始源終滅的根本定律:時間 承接上一篇,我們已經討論了女主角在啟發到60%至80%之後,所拥有的兩種最强特殊異能:全知與全能的神聖之力,而接下来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女主角在啟發到80%至99%的時候,所獲得的最後一種異能:全在的能力。 故事的情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到了接近尾聲的階段,而門外也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9
宗教與科學的宇宙結晶:露西(第四章)在電影中神與人的區別露西在電影中失去的舊事物和獲得的新東西:人性與神性 在上一篇中,我已經解釋了女主角如何操控自身與别人的身體機能,也解釋了她的超能力運作方式,因此在她可以操控周遭的電磁場時,她也已經慢慢的踏進了神的領域了。 女主角在這一個時期,已經能自由的操控電子儀器裏的一切訊息,就像她與迪裡歐警官在警車裏的時候,她
Thumbnail
avatar
飄蓬過客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