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市街電車夢》未來的世界 / 電車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翻開1932 年出版的《最新子供科學讀本》,一幅標題為「未來の交通文明」的插畫躍然於紙上,圖中以高聳密集的摩天大樓作為背景,近景是二列紅色的雙層電車行駛在數十公尺高的高架電氣鐵道上,與橫空而過的鋼索纜車在建築物間來回忙碌穿梭,車來車往的繁華大道,複層人行步道與人潮洶湧的地下鐵,可垂直起降的飛機往來於各地,輕巧地停落在大樓樓頂平臺⋯⋯

 

這是未來的世界!

 

這是未來的交通文明!

 

這張刊載於親子讀物的插圖,不禁讓人聯想到1927 年經典的德國科幻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在電影中,透過宏大的佈景與場面,讓這樣繁華的都市景象化為動態,以一種近乎奇觀的體驗,呈現在當時觀眾眼前。

 

raw-image

在20 世紀早期所描繪的未來世界中,電車來往穿梭於都會高樓之間,在城市交通與景觀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創造出壯闊的未來都市幻景。本圖仿繪自《King's View of New York》、《King's Dream of New York》,並參照「未來之交通文明」加入雙層電車的場景。

 

 

如果進一步回溯,在莫塞斯.金恩(Moses King)於二十世紀初出版的《金恩對紐約的幻想》(King's Dream of New York,繪製者Harry Petit)及《金恩對紐約的觀察》(King's View of New York,繪製者Richard Rummell)等圖像中,也已經出現相似的場景了,這些圖像以未來的紐約為背景,藉由林立的高樓、在建築物與街道間交互穿梭的橋梁與複層鐵道、天空中巨大的飛行器及飛船等元素,描繪出無比壯闊的未來都市幻景。

 

以上提到的,不過是許多案例之一二而已。在二十世紀初期的各類出版品中,都可以見到許多對於未來都市的類似性想像;可以說,在高聳大樓間縱橫交錯的高架鐵道與運行來往的電車,是當時人們對未來世界設想的主要場景之一,電力軌道車輛作為其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空間元素,除了凸顯交通系統在都市運作中的關鍵角色外,也說明電車本身的科學性與現代性已被當時的人們所認同,並將其運用於對未來都市的描繪之中。

 

在將近一個世紀以後的現在,看著人們在二十世紀初期所想像的未來都市,除了航空器與纜車還未普及成為都市交通工具外,電車在高樓間穿梭的光景早已不再稀奇,也不再是想像中的未來,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般街景了。話說回來, 那在高架鐵道上運行的電車可與現在臺北捷運文湖線有那麼幾分相似哩。

 

以電力驅動的軌道車輛,在發展之初便被廣泛運用於都市交通運輸上,雖然臺灣直到2015 年才在高雄迎來第一個輕軌電車系統,不過在世界城市交通運輸上,輕軌電車及其前身傳統市街路面電車可是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1930 年代,歐、美、亞、非、紐澳等各地市鎮都已經可以見到電車往來於街道的風景了。

 

那麼,世界第一條電車出現在何時何地呢?

 

一、市街電車初登場

 

目前一般認為1881 年在德國柏林郊區的利歇爾費爾德(Lichterfelde)開始營運的路線是世界首條商業運行的電車鐵道,採用的是西門子與哈斯克公司(Siemens & Halske AG) 的電車;不過若說到第一條電車鐵道,稍早在1880 年俄國聖彼得堡附近的謝斯得羅列茨克(Sestroretsk),便已曾經就具市街路面電車雛形的路線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測試,只是後續因為經費不足而中止,把世界首條商業運行的電車的紀錄讓給了德國。

 

raw-image

1881 年世界首條商業運轉的電車路線,位於德國郊區的利歇爾費爾德。

 

 

事實上,在19 世紀初期就已經出現由馬匹拉動的有軌路面馬車了,到了1870 年代,第一條商業性的市街有軌纜車在美國舊金山開業,而由蒸氣車頭牽引車廂前進的有軌街車也出現在與有軌纜車相近的年代。

 

有軌纜車雖然在外型上與一般市街電車有幾分相似,不過這些車輛其實是藉由埋在路面下的鋼纜牽引前進的,本身並不具備動力。另一方面,由於蒸氣有軌街車是在市街中運行,相較於一般鐵路用的機關車,除了尺寸較小、速度受到限制、必須控制煤煙及蒸氣的洩露等特點外,車體大部份也都包覆起來, 以提升運轉時的安全性。

 

隨著技術的持續改良與發展,許多既有的馬車軌道及蒸氣市街鐵道紛紛改為電氣鐵道,到了20 世紀初期,電車已成為許多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機關。雖然因為公路公共運輸與私人汽車的普及,傳統市街電車在許多地方曾被視為過時的運輸工具而遭到淘汰,不過近年來由於交通運輸策略的轉變、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電車技術的發展和營運效率的提升,不少地方除了將已撤廢的電車重新引進市區內外,更有許多城市透過輕軌捷運系統的概念發展既有的路網或建構新的系統,讓電車成為公共運輸主要的一環。

 

raw-image

電車在20 世紀前期已是許多城市重要的公共運輸機關,圖為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情景。

 

 

二、市街電車在日本

 

作為19 世紀末亞洲西化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日本在敷設電氣鐵道前,也已將馬車軌道運用於市街交通上,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這些馬車軌道同樣多半也陸續改設為電氣鐵道。

 

日本首條商業實用性的市街電氣鐵道是1895 年開業的京都電氣鐵道,它的籌設係著眼於第4 回內國勸業博覽會在京都舉辦及琵琶湖疏水事業推動的契機, 電車運行所需的電力即來自琵琶湖疏水事業計畫一環的水力發電所。

 

raw-image

日本最早的電車, 在電車側面以顯著的英文標示著「TOKYO ELECTRIC LIGHT COMPANY」,亦即「東京電燈株式會社」。

 

 

京都電氣鐵道開業適逢第4 回內國勸業博覽會,不過日本首次運行電車則可以回溯前一次在東京舉辦的第3 回內國勸業博覽會。當時,東京電燈株式會社在上野公園敷設了一條電氣鐵道,展出2 輛電車,除了實際在軌道上運行外,也在博覽會期間提供觀覽者搭乘,頗類似於現在常見的「試乘」、「試營運」等活動。由於這條電氣鐵道基本上屬於展演性質,並不實際用於市街交通,因此若要談到電氣鐵道在日本市街交通的運用,仍多半以京都為首例。

 

之後隨著電氣事業的進步與電車運輸的好評,加上日俄戰爭帶來的景氣與經濟發展,以及自明治時代中期開始的人口集中都市化所形成的交通需求,電氣鐵道成為許多地方熱衷發展的建設與事業。到了明治末期,除了京都、名古屋外、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這些日本重要都市也都已開始運行市街電車。

 

在實用與普及之餘,電氣鐵道和電車也成為實業、學術或科學書籍廣泛出版的主題,如工業雜誌社發行的《電氣鐵道論集》,電友社出版的《電氣鐵道機械器具圖解》與《英和對譯電氣鐵道圖解》,帝國電氣鐵道學會的《電氣鐵道學講義》等;雖然這些書籍的內容多半大同小異,甚至有許多插圖雷同,不過也顯示出當時在一般實務應用之外,學界、業界對於電氣鐵道議題與知識的注意和興趣。

 

三、日治時期的臺灣鐵路

 

當市街電車在日本內地各主要城市蓬勃發展的同時,臺灣也有不少地方曾經有過敷設市街電鐵或電氣鐵道的計畫,其中又以臺南與臺北的計畫最為完整。

 

雖然日治時期的臺灣除了在產業上有利用電車的紀錄外, 在市街電車的推動上沒有實質的成果,但鐵路事業在這個時期卻有著驚人的發展。由各類鐵路建構出的綿密路網曾達到將近5,000 公里的規模,深入臺灣各地大小市鎮,並且在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由於不少電車敷設計畫是著眼於改善這些鐵路設施,或是打算作為鐵路設施的輔助機關,因此進入電車主題之前,不妨先來看看當時臺灣鐵路的發展概況。

 

現在提到臺灣鐵路的分類,許多人所想到的大概是「高鐵」、「臺鐵」、以及在前兩者以外的其他各種「小火車」或「五分車」。這樣的方式大致是以營運機關、車輛性能和車輛大小為條件來進行區分,但是在高鐵還沒出現的日治時期,當時的官方又是怎麼對鐵路進行分類的呢?

 

當時官方多是就經營主體及鋪設依據的法規將臺灣鐵路概分為三類:一是政府所敷設經營的「官設鐵道」;二是依據《臺灣私設鐵道規則》設置的「私設鐵道」;三是在軌條上運行且不使用機械作為動力來源的「私設軌道」。

 

在這樣的分類方式中,「官營」或「私設」已明確指出營運主體的差別,而「鐵道」與「軌道」的差異除了依據的法規不同外,是否以機械作為動力來源則是分類的關鍵,凡是不以機械力牽引的基本上便屬於「軌道」的範疇。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私設鐵道,私設軌道具有更加輕便、簡易的特質。

 

raw-image

此為1940 年出版之《臺灣鐵道旅行案內》附圖, 大致描繪了日治晚期臺灣鐵道路線發展高峰的情形。

 

 

  1. 官設鐵道

 

「官設鐵道」也稱作「國有鐵道」或「官營鐵道」,是指由政府所敷設經營的鐵道,以日治後期的情況來說,官設鐵道的經營機關包含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及臺灣總督府營林所01。

 

在總督府交通局的部份,除了臺東線係由交通局另設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負責外,本線是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掌管。這裡所說的本線,大體是指以縱貫線為主幹的西部鐵道,除了縱貫線外,還包含了宜蘭線、淡水線、臺中線、集集線、潮州線、平溪線02 等。

 

總督府營林所管轄的部份是以森林開發為特殊目的而鋪設的山林鐵道,包含阿里山鐵道、大平山(太平山)鐵道與八仙山軌道03。

 

  2. 私設鐵道

 

「私設鐵道」是指依據《臺灣私設鐵道規則》所設置的鐵道,基本與當時日本國內所稱「地方鐵道」同義,只是因為依據的法規不同而有不同名稱。臺灣的私設鐵道主要伴隨著製糖事業而發展,經營機關也是以製糖會社為主,因此大部份屬於產業搬運用之專用線,並以兼營的方式辦理一般運輸營業。

 

以1936 年來看,私設鐵道的主要經營者包括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新興製糖株式會社、臺北鐵道株式會社、以及臺中輕鐵株式會社,其中只有臺北鐵道與臺中輕鐵為純粹經營營業線之業者,其他製糖會社多以專用線為主並兼營營業線。

 

raw-image

《臺灣鐵道法規第一編》內所附之私設鐵道軌隔二呎六吋客車標準。

 

 

  3. 私設軌道

 

「私設軌道」或所謂的「軌道」,指的是在軌條上運行且不使用機械作為動力來源的運輸工具。這樣的運輸方式在日本國內稱為「人車鐵道」,在臺灣則常稱為「臺車」或是「輕便軌道」、「輕便鐵道」、「輕鐵」等;雖說因為不仰賴機械動力, 行進方式多半採人力推行,但是也可以看到撐竿、掛帆、或利用驢馬拉動等方法,可說是五花八門、、別具特色,也成為當時日本人或外國遊客認為極具「臺灣風味」的交通工具。

 

臺車軌道因為鋪設起來簡易快速,日治初期就已經為了軍需品運輸的目的而大規模敷設軍用軌道,1895 年12 月首先完成了臺南與打狗間的軌道,到了1898 年2 月,新竹以南至打狗間的軌道敷設完成,至此,19 世紀末基隆與打狗間已經可以透過鐵道及軌道設施提供運輸服務。

 

由於軍用軌道除了軍事用途外,也兼營客運及貨物託送, 因此在縱貫鐵道完成前在臺灣南北交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縱貫鐵道通車後,原有的軍用軌道便陸續撤廢,然而由於地方運輸的需求,許多地區在軍用軌道撤廢後,又在原路線上敷設軌道繼續營運,臺車軌道因而成為臺灣市鎮及產業發展上的重要交通機關。

 

也正因為臺車軌道的輕便、簡易特性,隨著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及機械交通工具的普及,特別是自動車(汽車)的引進, 私設軌道在昭和初年達到營運的頂峰後,後續不論是營收或里程上便呈現日漸衰退的情形,許多私設軌道業者陸續轉型經營自動車業務,目前臺灣不少客運公司的前身即是軌道會社,如興南客運之於臺灣輕鐵株式會社、彰化客運之於彰化輕鐵株式會社、新竹客運之於臺灣軌道株式會社、桃園客運之於桃園軌道株式會社等。

 

 

 

看不過癮?電車迷們請參考《臺灣市街電車夢》,以上圖文皆由玉山社授權提供。

意猶未盡的朋友,也請參考以下活動資訊:

 


【臺南場】臺南的電車夢
對談:楊啟正(《臺灣市街電車夢》作者)、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時間:2017年8月18日(週五)19:30-21:00
地點:台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689巷 藍晒圖文創園區

 

 


【臺北場】搭電車佇日本時代踅台北城

對談:楊啟正(《臺灣市街電車夢》作者)、凌宗魁(國立台灣博物館規劃師)
時間:2017年8月27日(週日)15:00-16:3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1樓 水牛書店1樓

 

 



raw-image

書名:臺灣市街電車夢

作者:楊啟正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重讀者的沙龍
94會員
186內容數
<p>傳說中,曾經有一群愛好閱讀、勇於嘗試的讀者與編輯們,為了對抗不景氣的出版環境,維持出版界與寫作的多元生態,嘗試以集資訂閱的模式創造新選項,讓更多優質的創作者、出版品被讀者看見。成員包括社群行銷達人、活動規劃神手、資深雜誌編輯及龜毛讀者們。</p>
重讀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爽片」其實是台灣電影觀眾的觀影文化,將不太需要理解劇情、以動作為主、聲光效果強的片子稱之為「爽片」。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3/05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外表不像樣,就沒有本質;這是中國人講禮的精神。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2018/02/06
<p>他在門口掛了塊紙牌,上面一半寫著德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另一半是他請我媽媽用希伯來文為他寫下的「柏林高級裁縫及剪裁師。承做各種款式。款式新穎。價格合理。信譽保證。」一、兩天後,有人撕下寫著德文的那一半:我們無法忍受在這裡使用劊子手的語言。</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地鐵班次多,運量大,速度快,不塞車,不必按鈴,候車不必日曬雨淋,不會過站不停,萬一坐過站,到對面坐回來即是。
Thumbnail
地鐵班次多,運量大,速度快,不塞車,不必按鈴,候車不必日曬雨淋,不會過站不停,萬一坐過站,到對面坐回來即是。
Thumbnail
喜歡電車的速度,比走路快一點又不那麼快,深入小巷與街道,剛剛好的速度看城市。
Thumbnail
喜歡電車的速度,比走路快一點又不那麼快,深入小巷與街道,剛剛好的速度看城市。
Thumbnail
輕軌可以視為很多節的公車。事實上在大眾運輸發展歷史中,輕軌的前身--路面電車,還是公車的前輩。在人類還沒發明橡膠輪胎跟汽油引擎之前,路面電車已經在歐洲的城市裡擔任起大眾運輸的任務了。在德國,輕軌跟公車的站牌是同一種造型,就是承襲這樣的發展過程的結果。
Thumbnail
輕軌可以視為很多節的公車。事實上在大眾運輸發展歷史中,輕軌的前身--路面電車,還是公車的前輩。在人類還沒發明橡膠輪胎跟汽油引擎之前,路面電車已經在歐洲的城市裡擔任起大眾運輸的任務了。在德國,輕軌跟公車的站牌是同一種造型,就是承襲這樣的發展過程的結果。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Thumbnail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Thumbnail
旅行的交通構成城市的紋理畫面 老實說,對於每次來到一座新的城市,必須站在售票亭前罰站長達5-10分鐘,東張西望尋求幫忙,僅為了知道:「這該死的地鐵到底該怎麼坐?」 (READ MORE)
Thumbnail
旅行的交通構成城市的紋理畫面 老實說,對於每次來到一座新的城市,必須站在售票亭前罰站長達5-10分鐘,東張西望尋求幫忙,僅為了知道:「這該死的地鐵到底該怎麼坐?」 (READ MORE)
Thumbnail
[越南] 在河內,我最喜歡漫無目的的在老街閒晃。偶然的一次隨性的亂走,我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河內的鐵路街( 224 Lê Duẩn)。這條鐵路誕生於1902年,在法國人的手中建造完成,然後在2019年成為網路時代的眼淚。 誰會想住在鐵軌旁呢? 答案是沒有人。 更精確的答案是,沒有辦法的人。 從19
Thumbnail
[越南] 在河內,我最喜歡漫無目的的在老街閒晃。偶然的一次隨性的亂走,我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河內的鐵路街( 224 Lê Duẩn)。這條鐵路誕生於1902年,在法國人的手中建造完成,然後在2019年成為網路時代的眼淚。 誰會想住在鐵軌旁呢? 答案是沒有人。 更精確的答案是,沒有辦法的人。 從19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在人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聲響,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可能在新竹出現呢?
Thumbnail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親身經歷過一個經驗:到歐洲旅遊的時候,走在浪漫的石板路上,你無需擔心隨時會有汽機車從四面八方竄出來,唯一要稍微注意的是在人行人徒步區裡可能會出現的輕軌電車──但是也只要稍微注意即可,它會發出噹噹噹的聲響,這樣的環境,是否有可能在新竹出現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