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矛盾,分治建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國人愛講上海人排外,這完全是顛倒黑白。 包容及謙和有禮是上海人的性格,排外和自以為是中國人的性格。自由、法治、多元文化是上海的核心價值,封閉、專政和單一文化是中國的一貫傳統。
『上海遭受的赤化和殖民地化』 而上海在中共竊據後則徹底赤化和殖民地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法律等各個方面遭受毀滅性的殘害。 上海人遭受中國的壓榨和暴政: 1.無自主權 2.財富掠奪 3. 文化滅絕 4.人口滅絕 5.人才掠奪 6.名譽詆毀
中國人愛講上海人排外,這完全是顛倒黑白。 包容及謙和有禮是上海人的性格,排外和自以為是中國人的性格。自由、法治、多元文化是上海的核心價值,封閉、專政和單一文化是中國的一貫傳統。
『上海遭受的赤化和殖民地化』 而上海在中共竊據後則徹底赤化和殖民地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法律等各個方面遭受毀滅性的殘害。 上海人遭受中國的壓榨和暴政: 1.無自主權 2.財富掠奪 3. 文化滅絕 4.人口滅絕 5.人才掠奪 6.名譽詆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眼見為憑,還真是有其道理 自己的工作不能前往大陸,只能透過一些新聞報導側面了解大陸的發展。 在一些資訊的洗腦下,我承認...以前對於上海的印象很不好,覺得上海就是只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個獨裁不民主的國家的背景下,人民一定很勢利眼、消費超級貴,服務跟香港一樣,去店裡消費好像遇到仇人一樣,一副給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人。可能是磁埸的關係吧!裡面大多數是反共的,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一點點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基本是要容許不同的聲音,並且服從被選票選出來的人。年輕時上過街頭,但在老農夜宿台北火車站以後,我開始厭惡這群人,一直到民進黨,我也是深刻的不屑!但是他們選中了,也還是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2024/7/4 一般人多以為中共外交只是左派意識形態的口號,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沒外交效果。這種看法的缺陷,是預設中國外交的聽眾都是獲益於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已開發國家。其實鄧小平在冷戰後期提出的「南南合作」,一直指導著中國外交「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原則,是北京宣言以「全球南方」為和平共處原則的指引。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眼見為憑,還真是有其道理 自己的工作不能前往大陸,只能透過一些新聞報導側面了解大陸的發展。 在一些資訊的洗腦下,我承認...以前對於上海的印象很不好,覺得上海就是只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個獨裁不民主的國家的背景下,人民一定很勢利眼、消費超級貴,服務跟香港一樣,去店裡消費好像遇到仇人一樣,一副給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本文探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科技、經濟和文化層面探討了這兩個文化的交融與衝突,並進一步討論了種族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問題。作者描繪了東方文化在全盤西化的結果下面臨的困境,並提出了對文化和種族價值觀的反思。這篇文章對當代文化衝突和價值觀有深刻的反思和觀點,值得一讀。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請看反右運動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系刊發表的《告全體同學書》,直接挑明共黨讓中華民族喪失了獨立性,這在當時的右派言論中是少見的,如今的民運人士有此見識的真是少之又少。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曆史系系刊發表了一份《告全體同學書》: “三大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是一母所生的難兄難弟,這個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在大陸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人。可能是磁埸的關係吧!裡面大多數是反共的,但是很遺憾,他們沒有一點點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基本是要容許不同的聲音,並且服從被選票選出來的人。年輕時上過街頭,但在老農夜宿台北火車站以後,我開始厭惡這群人,一直到民進黨,我也是深刻的不屑!但是他們選中了,也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