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許億:民主是如何敵不過民族主義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徐迅,1951年生。1980年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8年就讀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社會學系,1995年獲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社會運動、歷史文化等,著有《民族主義》等。


raw-image




  徐迅先生的《民族主義》是本欲言又止的書,至少,我不能從中看出那種置以與否的快意。當然,這類偏學術的著作,必須要秉持客觀冷靜的的態度。對於膚淺如我的讀者,則要一個乾脆的答案,民族主義到底好不好。
  我小時候是聽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長大的,每天晨讀前總要唱國歌一遍,即便是濫竽充數,也算養成了將歌詞爛熟於心的結果。我們小時候的教育,也是我們這個民族飽受壓迫,尤其在近代的時候。那時候稍微讀點歷史,又發現,我們無時不在被壓迫和反抗的過程中,比如早前的漢高祖被匈奴圍在白馬,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後來楊家將抗遼,岳家軍抗金,文天祥抗元,乃至袁崇煥抗滿。以那時候的角度,太平天國分明就是民族革命。
  後來,看到媒體引發的關於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的討論。因為當年不共戴天的宋與金,今天是一家人,宋金的戰鬥也就成了內戰,成了人民的內部矛盾。如果放入大歷史中去看,這樣的論述無疑又有些小家子氣。古代的中國人其實沒有國家概念,而是心懷天下,我即天下。這點書中也專門提到,說中國過去秉持的是一種世界主義,是以我便是世界的心態去看待分分合合。曾經中國的知識份子,可以坦然的看待亡國,所謂亡國,無非亡一姓而已。
  知識份子心中的天下,則另有定義。所以新朝代建立,管他是草莽還是夷狄,是逆臣還是強寇,只要開科取士,提供工作崗位,便欣然爭先恐後的競聘上崗去了。這時候,有人舉起雙拳說我們漢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發出吼聲吧。說真的,這樣的人是有,但是不多,不是主流。人民安居樂業就好,就不管皇帝是不是紮著小辮子。

民族主義在中國一直不大說的通。我後來也想,之所以說不通,便是一國之概念實在太小,裝不下中國人的宏大格局。民族概念像一個小碗。過於物態化,所以在當時的亂世很容易被打碎。歷史上,被滅族的民族確實多不勝數。唯獨像中國這樣的農耕文明,說農耕文明也就基本代表我們是個武力並不發達的民族。但我們依舊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生存了下來,在亂世中苟活。這還不是我們的勝利,我們的勝利是後來有那樣廣闊的國土,那麼多的人民。成為這個世界中不可忽視的一極。說白了,這絕非民族主義的勝利。
  東方文明遇見西方文明的時候,根本就是雞同鴨講的局面,衝撞不可避免。結果是西風壓倒東風。中國所謂的近代化過程,也就是西方化的過程。西方化的結果,不盡人意。但民族主義這件東西,卻有甚囂塵上的味道。


  


  書中的原話:“民族主義可以是一種情緒,是關於國家的政治原則,是建立民族政權的指導思想,是關於民族的一種理想,是一種歷史運動,是個體歸屬感的需求。”當然,“每一種定義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強調民族主義的某一特徵,每一種理論都有其所觀照的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隱含著特定的目的,甚至有著非常強烈的價值立場。”
  當中國人從不斷的失敗中總結陳詞,總把事情引入特定的鬥爭邏輯當中,一切失敗的民族,都會有此感知,便是從挫折當中開始激烈的憤怒。所謂自強,無非是要比他人強,所謂目標,無非雪恥。團結成了裹挾,眾志成城成單一的強勢意志。

其實民族主義最典型的例子便如一戰中失敗的德意志民族。他們險些成功,但同樣的模式引入中國。卻呈現出不同於其他的效果。歷史上不乏排外的情緒,但總是先向自己人動手。恨漢奸恨疑似漢奸都甚于恨侵略者。

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排外運動無過於義和團。當是時的情景,無疑是一個群眾的狂歡,巫術冠冕堂皇的大行其道,光天化日的殺戮肆無忌憚。目標也有,綱領也不缺,鬥爭目標也很明確。但卻嚴重無組織性。整個局面是一場潰散和喪亂。國家很快被侵略者擊潰。在這個國家的南方,一群擁兵自重的大臣們罕見的表示出與中央並不一條心的態度。後來我們評價為這些有為人物的清醒,但往深入想,意味深長。民族主義並非當時民眾的共同訴求,幾十年後,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也成了民族革命的物件。所謂除韃虜,恢復中華
  後來的抗日運動,既可以說可歌可泣,也可以說,一樣有大量的不堪。比如數以百萬計的偽軍。侵華日軍的頭目岡村甯次講,日本人的目標其實是振興東亞,解放人類。那會所有淪陷區的宣傳口號為:大東亞共榮。某種程度,與歷史上中國人心態是合拍的,我們心懷是天下,日人緊趕慢趕,總算心懷天下的一角。日後岡村寧次總結失敗原因,有許多條,有一條是步子大了,崴了腳。一條是他們國民道德的淪喪。他的潛臺詞是,如果不改初衷,吃准東亞,深耕已佔領地區如滿洲。不急功冒進。也不至於失敗如此之慘烈。甚至,還有成功之可能。我感興趣的問題是,如果區域的戰鬥不成為世界大戰。那麼亞洲局勢的演變會成什麼樣的。中國人的心態又將如何。又比如汪精衛,他到底想的是什麼?
  民族主義在中國,確實只是一種情緒。也顯然無法上升到國策地步。以中國實用之精神,比如道家為裡,儒家為用。民族主義其表,天下精神其態度。再以庸眾眼光看天下精神,也無非去他媽的誰來做老大,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成。對於此點,有識之士應該心知肚明。但還是以民族主義號召動員。凡事一旦成為集體的意志,便成不可阻擋之勢,至於去向何方,管他呢。



  


  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的差異何在,至少前者表現出自保,而後者更有攻擊性。但實際看來,兩者間殊途同歸的東西太多。泰戈爾講,民族主義是講究實用和功利的,是一種追逐功利和浮躁的現代性心理。他講講究民族主義的社會是沒有長遠目標的,恰恰相反,其本身就是目的所在。短期內,民族主義確實能激發出較大的社會生產能力。但一旦激發生產力的效果減弱,為了維繫下去,也必然顯出攻擊性。以此轉移民眾的目標。此類案列,實在太多,也無需舉例。
  民族主義最大的功效是形成和促進愛國主義。書中有專門的章節去議論其中的區分。這節,無論你敘述和思考的如何理智客觀,都無法說服大部分所謂愛國的群眾。當然,某種主義應當放入某種時代中去議論。比如我們曾經認為資本家與勞工的矛盾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更加激烈。但我們當時確實沒有想到,我們人類的生產力可以發展到什麼地步。事實上,這種矛盾已經有了相當充分的調和。當科技發展,世界的距離越來越小的時候,當我們覺得世界大同已成必然的趨勢。

但近些年的情況表明,事實上,美好永遠是想像的動力,而現實絕非美好這麼簡單。就好比一個人所有 的物欲被滿足的時候,只會產生更大的空虛。所以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人類彼此間越來越清晰的規矩和邊界,給世界帶來秩序的同時,也不同的人類圈定在更為堅固的組織當中。當然,科技助長這一趨勢。我們理解的詞彙叫做社群。他與民族這種因為血脈,身體特徵等先天性因素的社會有著異曲同工的組織理由。但這不是這本書討論的要點,也不是我想此文可以說清楚的東西。
  民族主義是歷史,社會的積累,是解決糾紛時候可以上溯的淵源,但應該不是未來。又聯想到一點,便是與孫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的概念又有所提升,便是新中國提出的中華民族概念。將分散的各個點面又全部納入大一統中。以期達到和睦一家人的夙願。但近觀這幾年事態之發展,最讓人痛心和恐懼的還是族群離心的局面。這時候讀到徐迅先生《民族主義》一書,應該說,極為及時。
  當然讀書不為求知,讀書只為感觸。散亂思考,不成文章,但自得其樂。

此為舊文,結合當下,便是族群裂解,對立,衝撞。而不被溝通諒解互動。使之一個大的民族主義縮小到更為極端的族群主義。又比如臺灣這些老獨派,只要我主張的獨立就好,其他非我族類,皆是禍害。所以從小的局面看大的環境,大致得出一個結論,中美貿易戰無解,但其中觸發的中國民族主義氾濫。說白了生意日後還有的做,但情緒上來了,恐非區域之福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許億的沙龍
27會員
86內容數
<p>我是許億,江蘇人,以胖子自居。從事地產行業。除此以外,算是一個時評作者,也寫了大量關於臺灣政黨之間的文章。我會談兩岸、談歷史、談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更擅長的是如何將資訊雜燴,即是將不同的食材燴成一道下飯的菜。</p>
許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6
就像食物一樣,普通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味道,刻板且單純的。而稍微好一點味道是複合的。但真正高級的味道卻是看似簡單的,但又若有似無的。普通的東西會讓人感到滿足,但超乎普通的東西往往會讓人感到悵然若失。     唐代牛僧孺的《玄怪錄》第一篇《杜子春》是一個名篇,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改寫過。不過我不喜歡芥
Thumbnail
2023/11/16
就像食物一樣,普通的東西往往就是一個味道,刻板且單純的。而稍微好一點味道是複合的。但真正高級的味道卻是看似簡單的,但又若有似無的。普通的東西會讓人感到滿足,但超乎普通的東西往往會讓人感到悵然若失。     唐代牛僧孺的《玄怪錄》第一篇《杜子春》是一個名篇,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改寫過。不過我不喜歡芥
Thumbnail
2023/06/28
劉備真正的先發優勢,他是大儒盧植的學生,有公孫瓚這樣 的同學。
Thumbnail
2023/06/28
劉備真正的先發優勢,他是大儒盧植的學生,有公孫瓚這樣 的同學。
Thumbnail
2023/06/08
道德其實是說不過道理的,道理呢,當然講不過劫道的。
Thumbnail
2023/06/08
道德其實是說不過道理的,道理呢,當然講不過劫道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Thumbnail
就筆者個人來說,接受到的兩岸統一論,基於一種很遙遠的民主想像,必須建立在兩岸的制度趨同,都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才能夠成立。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會這樣說,筆者印象中,有些眷村叔伯就不是這樣講,他們對統一的講法,有的人偏向民族性,管他政府長怎樣,時機到了就可以統。還有人覺得,誰統誰都一樣,只要有統就好。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本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我們要來談談有關民族發明學的一些概念。 「民族」( nation)這一詞彙產生於十八世紀晚期的歐洲,意指人類基於歷史、語言、政治意志或文化而集合在一起的共同體,在同一時期的政治運動上也相當流行將民族與國家( state)等同視為人類群體在政治上獲得最大幸福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其實,最後建國成功的背後,是靠著"外來惡勢力"的支持才成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本新加坡學者撰寫的《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就是一本這麼有勇氣(政治不正確)的書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其實,最後建國成功的背後,是靠著"外來惡勢力"的支持才成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本新加坡學者撰寫的《建國與國際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1893-1952)》就是一本這麼有勇氣(政治不正確)的書
Thumbnail
日前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宣布新課綱,以推廣雙語教學為目的推行漢語教育,將蒙古語授課的「語言和文學」、「政治學」以及「歷史」改為漢語授課,引起眾多蒙古人不滿,遂開始了大型的抗議及罷課罷工等活動。然而不只蒙古地區,無論是西藏獨立運動,抑或新疆地區的再教育營事件,我們都能見到中國嘗試以語言作為政治手段,
Thumbnail
日前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宣布新課綱,以推廣雙語教學為目的推行漢語教育,將蒙古語授課的「語言和文學」、「政治學」以及「歷史」改為漢語授課,引起眾多蒙古人不滿,遂開始了大型的抗議及罷課罷工等活動。然而不只蒙古地區,無論是西藏獨立運動,抑或新疆地區的再教育營事件,我們都能見到中國嘗試以語言作為政治手段,
Thumbnail
何謂亡國感?這本該是個共同體面臨瓦解的共感描述,但卻被戲謔稱為零食的芒果乾,然而戲謔不無其理由,畢竟何謂亡國感?又該怎麼應對?都是沒有被釐清的問題。 「所以現在說『亡國』到底是亡哪個『國』?從嚴格的國際法來看,台灣是一個主權未定的地方,但是如果把『國』看成一個social system(社
Thumbnail
何謂亡國感?這本該是個共同體面臨瓦解的共感描述,但卻被戲謔稱為零食的芒果乾,然而戲謔不無其理由,畢竟何謂亡國感?又該怎麼應對?都是沒有被釐清的問題。 「所以現在說『亡國』到底是亡哪個『國』?從嚴格的國際法來看,台灣是一個主權未定的地方,但是如果把『國』看成一個social system(社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談到「聯省自治」與「諸夏論」的出現,反思了中國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統一,是否對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而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統一」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其實也一直在繼續變動、甚至是不斷擴大著。比如說在過去很多朝代裡,新疆與西藏都不算在中原政權的領土範圍內,是直到清朝時才成功將其納入版圖.......
Thumbnail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Thumbnail
是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甚至還十分膺服。畢竟只要稍微瞭解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分分合合乃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只是很多人在講這句話時,並不明白這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畢竟不論是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課本,其實都很少談到這些統一與分裂的過程,到底有多麼恐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