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孩子缺乏想象力,怎辦?(三): 潘朵拉盒子排斥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文談到如果孩子發覺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而不會直面自己靈魂裡的那個想象力的盒子。而在下文裡,我會指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第三個原因:想象力的盒子被掩埋了,大家都發現不了。

這是終極的原因,亦是第一及第二個原因引致的後果。試想想,有一個收藏在盒子中的祕密,可以知道它的,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成人,另一個就是孩子,而成人不打開盒子,也不許孩子打開,結果只有一個,那祕密會跟隨盒子石沉大海。孩子的想象力就是這個藏於盒中的祕密,成人對它總有一種莫名的憂慮與猜疑,一來怕它不容於社會標準,過於特立獨行,甚至會走向極端,難以制伏;二來怕它不及社會的基本標準,太過落後於人,甚至只是孩子的夢囈,不值一哂。簡言之,成人總希望孩子有一種不逾距的想象力,是一種在期望以內的想象力,否則就是犯禁,犯了成人的禁忌。我有些學生的家長不大喜歡學生看改編《三國演義》的漫畫,也不喜歡他們讀《大偵探福爾摩斯》,理由就是家長覺得這些書的內容涉及暴力和謀殺等題材,想象力過了頭。如果以傳統的文學或教育價值來衡量這些書,我個人認為這些作品當然不能跟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1916 - 1990)或路易斯.卡洛(Lewis Carroll,1832 – 1898)等大家的作品相題並論,然而這般未噎已廢食的方法,正正反映家長對孩子內心世界那個潘朵拉盒子存在的無以名狀的焦慮感,我稱之為「潘朵拉盒子排斥症候群」。

在未詳細解說「潘朵拉盒子排斥症候群」前,我想先介紹一位奇幻文學的作者的親身經歷給大家認識,他就是暢銷小說《美國眾神》,以及童書《第十四道門》和《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的尼爾蓋曼(Neil Gaiman,1960 - )。

話說這位生於英格蘭的猶太裔作家年少時很討厭學校,一次他因向同學說了個髒笑話,同學的父母知道後立即替孩子轉校。此事被校長知道後,馬上召見尼爾的父母。母親告誡他不可再犯,校長最終為了避免一次過失去兩筆學費,決定不開除尼爾。從此事,尼爾領悟了兩件東西,要嚴選說話的對象,以及認識文字的力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6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迷獸野城:獸的「真實」故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16
蜘蛛伸出一隻噁心的腳戳著那件鼠屍,示意男人快吃掉它。男人不能想像吃老鼠的屍體是何等要命的事,但更令他煎熬的是飢餓帶來的感覺,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痛苦與恐懼。慢慢地,他在腦海裡忽然浮現一種想法,面前的鼠屍可能不至於下不了嚥,不是有許多人喜歡吃野味嗎?甚麼穿山甲、野豬甚至蝙蝠都吃得津津有味 他往往在看窗
Thumbnail
2021/01/16
蜘蛛伸出一隻噁心的腳戳著那件鼠屍,示意男人快吃掉它。男人不能想像吃老鼠的屍體是何等要命的事,但更令他煎熬的是飢餓帶來的感覺,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痛苦與恐懼。慢慢地,他在腦海裡忽然浮現一種想法,面前的鼠屍可能不至於下不了嚥,不是有許多人喜歡吃野味嗎?甚麼穿山甲、野豬甚至蝙蝠都吃得津津有味 他往往在看窗
Thumbnail
2021/01/09
蜘蛛正在忙於吐絲織網。男人沿牠吐出來的絲,從這邊大樹的主幹一直延伸到那邊大樹的主幹,目測直徑超過兩米。男人記不起以前有沒有遇到過比這個更大的蜘蛛網,不過最吸引他注目的,並非這張大網,而是織網的那隻眼熟的蜘蛛。牠在這一刻同樣注視著男人。
Thumbnail
2021/01/09
蜘蛛正在忙於吐絲織網。男人沿牠吐出來的絲,從這邊大樹的主幹一直延伸到那邊大樹的主幹,目測直徑超過兩米。男人記不起以前有沒有遇到過比這個更大的蜘蛛網,不過最吸引他注目的,並非這張大網,而是織網的那隻眼熟的蜘蛛。牠在這一刻同樣注視著男人。
Thumbnail
2021/01/03
黑衣人說:這場戰爭的確很難會停止的了,現在已有很多人受傷,未來只會有更多人受傷。我們不清楚還要面臨多少惡夢,但事實是,面對惡夢才有可能停止它繼續發生,不然所有人只能一世活在惡夢中,如果可以藉有力量的話來改變情況,我相信是沒有人會拒絕嘗試的。
Thumbnail
2021/01/03
黑衣人說:這場戰爭的確很難會停止的了,現在已有很多人受傷,未來只會有更多人受傷。我們不清楚還要面臨多少惡夢,但事實是,面對惡夢才有可能停止它繼續發生,不然所有人只能一世活在惡夢中,如果可以藉有力量的話來改變情況,我相信是沒有人會拒絕嘗試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潘多拉的盒子
Thumbnail
潘多拉的盒子
Thumbnail
《故事角落裡的故事──裴利老師來函的三堂課》封面相較起來一點都不吸引人,滿版的黑白照片對焦在背景的牆壁裝飾和書櫃,前面有幾個孩子在教室走動,書名更貼著灰色地板使用深藍色字體,似乎不打算讓人在第一眼就看清楚。這麼不起眼、薄薄的一本書,卻讓我一口氣讀完。
Thumbnail
《故事角落裡的故事──裴利老師來函的三堂課》封面相較起來一點都不吸引人,滿版的黑白照片對焦在背景的牆壁裝飾和書櫃,前面有幾個孩子在教室走動,書名更貼著灰色地板使用深藍色字體,似乎不打算讓人在第一眼就看清楚。這麼不起眼、薄薄的一本書,卻讓我一口氣讀完。
Thumbnail
如同書名一般,整本書與「讀心」脫不了干係。當初也是被書名吸引,還未看之前,不禁在想,這難道是教你如何可以得知別人的想法嗎?不過當我一頁一頁翻開,細細研究之後,才知道原來「讀心」的技能不需要靠別人教,而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已經在學習這項技能了。
Thumbnail
如同書名一般,整本書與「讀心」脫不了干係。當初也是被書名吸引,還未看之前,不禁在想,這難道是教你如何可以得知別人的想法嗎?不過當我一頁一頁翻開,細細研究之後,才知道原來「讀心」的技能不需要靠別人教,而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已經在學習這項技能了。
Thumbnail
嬰幼兒時期,父母鼓勵我們多多對外探索、接觸不同的新事物。 然而一進入求學階段,大部分父母希望我們專注於學業,不要做任何對未來無意的事情,猛然關上我們對外探索的大門。 途中我們可能嘗試反抗,但最後我們漸漸接受、習慣這樣的生活,再也無法再次成為當年充滿好奇心、無所畏懼的小孩。
Thumbnail
嬰幼兒時期,父母鼓勵我們多多對外探索、接觸不同的新事物。 然而一進入求學階段,大部分父母希望我們專注於學業,不要做任何對未來無意的事情,猛然關上我們對外探索的大門。 途中我們可能嘗試反抗,但最後我們漸漸接受、習慣這樣的生活,再也無法再次成為當年充滿好奇心、無所畏懼的小孩。
Thumbnail
一件事想要學習它,沒有總是完美的演出。 學習的過程總是跌跌撞撞的。
Thumbnail
一件事想要學習它,沒有總是完美的演出。 學習的過程總是跌跌撞撞的。
Thumbnail
有的時候看太多教育、心理學這類的書會覺得很膩,內心會有:我不想再看了,不需要你來告訴我怎麼做,我現在只想用自己最直覺的方式就好! 但是最近看完「孩子與惡」這本書真的有種一直以來的疑惑被解開的感覺,邊看邊頻頻點頭:「原來是這樣阿!」 看看現在的旬旬,再想想自己的過去,馬上就有對照組出現了! 筆記:
Thumbnail
有的時候看太多教育、心理學這類的書會覺得很膩,內心會有:我不想再看了,不需要你來告訴我怎麼做,我現在只想用自己最直覺的方式就好! 但是最近看完「孩子與惡」這本書真的有種一直以來的疑惑被解開的感覺,邊看邊頻頻點頭:「原來是這樣阿!」 看看現在的旬旬,再想想自己的過去,馬上就有對照組出現了! 筆記:
Thumbnail
小朋友說:藏在細節的才不是魔鬼,是我的三倍卷。 啊!那誰是魔鬼? 小朋友說:你休想把我的秘密講出去,哈哈。
Thumbnail
小朋友說:藏在細節的才不是魔鬼,是我的三倍卷。 啊!那誰是魔鬼? 小朋友說:你休想把我的秘密講出去,哈哈。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Thumbnail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Thumbnail
上文談到如果孩子發覺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而不會直面自己靈魂裡的那個想象力的盒子。而在下文裡,我會指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第三個原因:想象力的盒子被掩埋了,大家都發現不了。
Thumbnail
上文談到如果孩子發覺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而不會直面自己靈魂裡的那個想象力的盒子。而在下文裡,我會指出孩子缺乏想象力的第三個原因:想象力的盒子被掩埋了,大家都發現不了。
Thumbnail
<p>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成人要強得多,如果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當然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那個想象力的盒子,也會自然被他們自己關上。</p>
Thumbnail
<p>孩子的適應能力比成人要強得多,如果想象力或創意不利於他們在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上生存,他們當然寧願選擇跟從常規做事。那個想象力的盒子,也會自然被他們自己關上。</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