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ing》潤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吃潤餅究竟是為了介子推的寒食節,還是因為清明節?坦白說,當然是因為寒食節,只是許久年下來的習慣,在播遷轉移、文化融合之後,清明節時該吃潤餅,而吃潤餅卻不一定得在清明節。

我便知道好幾家好吃的潤餅店,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日本節目在介紹台灣的美食,鏡頭帶到老闆娘熟練的灑料動作,一次的揮手,完成一整排的配料。當下便忍不住騎個老遠再去光顧一下。

潤餅的餡隨各地似有不同,而隨個人喜好也有不同。滿滿一桌各式雜料,想吃肉多的,多放點肉,想吃菜多的,多弄點菜,想包水果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能太貪多,免得包不起來,甚至硬著頭皮包了一堆,還得拿個碗承,此舉就失了吃潤餅的優雅。

吃潤餅的習慣似乎在台灣本身各地就有不同的地區性差異,屏南枋寮一帶習慣在清明節當天吃潤餅,而也只有清明節時才能看到一年一次(兩次)的拭餅皮。用「拭」這個字,的確是充份地形容了潤餅皮的製作過程。

如果說那麵團是在師傅手中跳舞,或許並不為過。其實潤餅在平常夜市裡都能吃得到,只是似乎只有在清明節時才能看到好幾攤在「拭」潤餅皮的場景。拭餅皮老伯說,一年只拭個二次,一次在農曆正月十五,一次在清明節。我等著想拍拭餅皮的過程,等了好久,常常都是撲了空。

raw-image

二伯在世時,在清明掃墓總會一一介紹這是誰,這裡有誰跟誰,他們以前發生什麼事,曾經是如何地跟客家人打架,然後打輸了,於是兄弟連夜離開武丁潭。於是在這個家族,在東港有一支脈,在枋寮有一支脈,而在竹林又有一支脈。我們屬於枋寮一脈,我私下推估,那麼我們這個家族在這裡約是近二百年左右的歷史,剛好是史溫候來台探查時路經枋寮的那個時候。

那個年代的人都很忙,什麼都要紀錄,什麼都有興趣。於是史溫候在探查日誌裡除了記錄當時他在枋寮,甚至還提到了水底寮的這個地名(拚起來是台語發音),看到了什麼鳥,而當地人捕起一種白色小魚曬成魚乾。

某次與一些阿伯們在討論漁業的事,我順便問了那個「白色小魚」,是不是我想像中的魩仔魚,如果是那麼這裡除了伐木業曾經興盛而獲得枋寮之名外,魩仔魚的捕撈也至少有二百年的故事了。只是在談論中,魚種的可能性越來越多,是魩是鱙,最後也便擱下了。

有敗仗而逃離原本居住地的故事,也有一些打勝仗的故事。在這個家族遠代故事裡,似乎就是這麼地與客家族群、原住民(我想是南排灣)打來打去。當初所劃設的土牛界溝,已經不復見,留下的只是黃土一抔,以及一個沒有寫上任何名字的墓碑。二伯說,這位先人(推估約是在1860-80年左右),活著的時候因為四處打架爭地盤,於是在死後決定不在碑上留下任何名字,以防萬一。而這個很兇的先人,墓地極大,有些地方有小破損,也不敢擅自地幫他修補,直到了某年清明時獲得他的同意後才進行修補。

這也是故事一椿了。

吃潤餅時,自然也要有一些故事講述,某個堂伯公祖食量頗大,每次都要用兩張潤餅皮來包餡,方才能滿足;而祖父在生前頗好潤餅,自然在掃墓時也會奉上潤餅幾卷,聊備敬意。祖父亦好溫泉,每年端午便自行搭車到四重溪的某家天皇曾經來過的旅店裡洗溫泉,而家後的浸水營古道,則是他年輕時來往台東兩地間的主要道路,趕著牛過山販賣,坦白說我並沒法想像那時的畫面會是如何。

父親隨意挾起了料裡的豆腐,於是便要再提家中早期是賣豆腐的,因此豆腐對於他們的意義是如何如何,豆腐沾了點醬油,於是便再提奶奶以前是如何製作醬油、醬菜。而這些真的是故事了,家中沒人會做豆腐,而醬油的技藝也早就失傳,遑論醬菜。

這個是家族裡歷史課的時節,而當初他們兄弟連夜分散到各地之後,是否仍有連絡,不得而知,隔了幾代下來,早已是相見不相識了。枝開葉散的故事並未中止,祖父外祖父一輩裡,有人後來負笈美國,回來後定居台北,偶爾可以在一些跟教育相關的新聞中看見他的名字,而有人在南下工作後不小心定情於當地的原住民公主,於是我有了幾位有原住民血統的哥哥姐姐,描述那段故事時,也頗有趣;父親母親這輩,開始開始散得更開了,於是有人到了桃園,有人去了台東,有人在堅決反對子孫參政的外祖父過世後,開始了蠻有趣的政治生涯,有人在當了一任議員後卻因為私德不彰,而再也沒法獲得支持,默默告終。

枋寮這個支脈傳呀傳的,掃墓的人最後可能越來越少,而在那些老的沒有講,少年仔也嗯災的情況下,還有多少故事,會再流傳下去。於是我強記著每個墳塚的故事,某一天,我也會變成說故事的人,而故事每年都要再說一次。

故事,就像散落在潤皮上的料,有豆芽、豆腐、白切肉、香腸、䓤末、蒜末....,先鋪好一層花生糖粉,各料取適量,不宜多,但各樣都有。先由下往上做個收底,再由上往下折個覆蓋,左蓋稍壓,滾向右邊,於是,多麼好的一個潤餅就產生了。

只是在那之前,那些故事恐怕並不是一張薄薄的皮可以包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鎖住先生的沙龍
13會員
27內容數
生活,由一連串看似連貫實而片段的零件所組成。 我的工作與生態學有關,走山看海找鳥玩。 我也是三胞胎的爸爸,我希望能陪著他們走山看海找鳥玩,只是他們似乎比較喜歡自已探索世界,像隻迅猛龍般嗅著叨著咬著,奉行著破壞主義,寧靜則是他們的大敵。
2023/05/08
我很好奇清明一詞從何而來,又怎麼轉變成掃墓的代名詞,當然我多少能記得這一天曾經也被叫做民族掃墓節,但隨著時代轉變,名詞演替之後的結果,正如同記得聖誕節的人多一些,而知道是行憲紀念日的人少一些一樣。 黃曆上載:「斗星指乙,萬物潔齊而清明,時當氣清景名,故名『清明』」,在節氣中,清明也記有一筆,清明三
Thumbnail
2023/05/08
我很好奇清明一詞從何而來,又怎麼轉變成掃墓的代名詞,當然我多少能記得這一天曾經也被叫做民族掃墓節,但隨著時代轉變,名詞演替之後的結果,正如同記得聖誕節的人多一些,而知道是行憲紀念日的人少一些一樣。 黃曆上載:「斗星指乙,萬物潔齊而清明,時當氣清景名,故名『清明』」,在節氣中,清明也記有一筆,清明三
Thumbnail
2018/12/24
許多問題是因吃而起,最末最好的解決方法可能還是得回到以「吃」來解決,倒不一定是真的動口,而是有時要懂得閉嘴。
Thumbnail
2018/12/24
許多問題是因吃而起,最末最好的解決方法可能還是得回到以「吃」來解決,倒不一定是真的動口,而是有時要懂得閉嘴。
Thumbnail
2018/12/23
潮水終於輕觸岸邊,蒼鷺與釣客終於按耐不著起身離開,釣客只消走回岸邊就好,蒼鷺跟其他的水鳥只能振翅往內陸飛去。這裡的高灘地是稀有財,而所謂的保護區在漲潮後便淹沒在水裡,當初的設計並沒有思考過它們真正的需求。循著它們飛签路徑看去,天空的顏色從淡藍清亮逐漸變成厚重的白濛灰相間。
Thumbnail
2018/12/23
潮水終於輕觸岸邊,蒼鷺與釣客終於按耐不著起身離開,釣客只消走回岸邊就好,蒼鷺跟其他的水鳥只能振翅往內陸飛去。這裡的高灘地是稀有財,而所謂的保護區在漲潮後便淹沒在水裡,當初的設計並沒有思考過它們真正的需求。循著它們飛签路徑看去,天空的顏色從淡藍清亮逐漸變成厚重的白濛灰相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跟著港都認識王大港煮秀來逛高雄鹽埕囉! 清明節都慶幸家裡沒有繁複的掃墓儀式,趁著青梅季節採青梅泡梅酒。其一的行程是參加 「大港煮秀」,重新認識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手作傳統古早味的草仔粿和紅龜粿,傳統市場的魅力也跟著新生代接班和創新而有了新氣象。
Thumbnail
跟著港都認識王大港煮秀來逛高雄鹽埕囉! 清明節都慶幸家裡沒有繁複的掃墓儀式,趁著青梅季節採青梅泡梅酒。其一的行程是參加 「大港煮秀」,重新認識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手作傳統古早味的草仔粿和紅龜粿,傳統市場的魅力也跟著新生代接班和創新而有了新氣象。
Thumbnail
以前是個宅宅, 基本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即將和N出遊, 卻發現對台灣不是很了解, 書到用時方恨少, 趕快去圖書館借幾本書來惡補一下台灣的民俗、文化、歷史等。 她原本上個月就要飛來找我, 我說十二月沒這麼多時間陪她, 一月有十天可以伴她走走。 她真的訂了機票。 我說去屏東好嗎? 朋友在那開民宿, 我
Thumbnail
以前是個宅宅, 基本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即將和N出遊, 卻發現對台灣不是很了解, 書到用時方恨少, 趕快去圖書館借幾本書來惡補一下台灣的民俗、文化、歷史等。 她原本上個月就要飛來找我, 我說十二月沒這麼多時間陪她, 一月有十天可以伴她走走。 她真的訂了機票。 我說去屏東好嗎? 朋友在那開民宿, 我
Thumbnail
過了舊曆新年,時序入春,歷經暮冬,身體累積了濕寒之氣,是故古人以走春、遊春的方式,祭春食五辛盤,舒展筋骨去濕排寒,歡喜迎春。五辛盤便是潤餅的前身,運用節氣食材,達到健身活血之效。
Thumbnail
過了舊曆新年,時序入春,歷經暮冬,身體累積了濕寒之氣,是故古人以走春、遊春的方式,祭春食五辛盤,舒展筋骨去濕排寒,歡喜迎春。五辛盤便是潤餅的前身,運用節氣食材,達到健身活血之效。
Thumbnail
每到清明時節出現在傳統市場的艾草粿和紅龜粿這類祭拜食品,紅紅綠綠甚是好看。 食物總是吸引孩子的,有時我會發愣地對著攤子看很久,想像它們是什麼口感和味道。從小家裡沒有祭祖,也不會購買這類食品。有那麼幾次央求母親購買,她總以裡面有色素為由拒絕。
Thumbnail
每到清明時節出現在傳統市場的艾草粿和紅龜粿這類祭拜食品,紅紅綠綠甚是好看。 食物總是吸引孩子的,有時我會發愣地對著攤子看很久,想像它們是什麼口感和味道。從小家裡沒有祭祖,也不會購買這類食品。有那麼幾次央求母親購買,她總以裡面有色素為由拒絕。
Thumbnail
  當年日本撤退台灣,他的爺爺被指派來台接收燈塔,民國三十八年,爺爺帶著父親從廣東省汕頭市渡海來台,不曾想,同年政局改變,這一待便是一輩子。   爺爺是燈塔管理員,父親也是。母親是客家人,父親與母親在花蓮相遇,小時候隨著父親輪調,曾搬過許多次家,他是花蓮出生,也住過北方澳、台北等地,如今落腳宜蘭,今
Thumbnail
  當年日本撤退台灣,他的爺爺被指派來台接收燈塔,民國三十八年,爺爺帶著父親從廣東省汕頭市渡海來台,不曾想,同年政局改變,這一待便是一輩子。   爺爺是燈塔管理員,父親也是。母親是客家人,父親與母親在花蓮相遇,小時候隨著父親輪調,曾搬過許多次家,他是花蓮出生,也住過北方澳、台北等地,如今落腳宜蘭,今
Thumbnail
每年年底,做工的人會把工具配件帶到新莊打鐵店維修,然後去買金合和的鹹光餅,等著在遶境的時候吃,以保平安。就算不是祈福, 買一、兩袋放在車上,在冬季下雨又容易塞車的台北,有個甜香的麵餅可以止飢。 撰文=林立青(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人們說「一府二
Thumbnail
每年年底,做工的人會把工具配件帶到新莊打鐵店維修,然後去買金合和的鹹光餅,等著在遶境的時候吃,以保平安。就算不是祈福, 買一、兩袋放在車上,在冬季下雨又容易塞車的台北,有個甜香的麵餅可以止飢。 撰文=林立青(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人們說「一府二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