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有救嗎?(十二):精神改造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本系列慢慢步入尾聲,也進入較哲學的階段,要來探該如何重建國軍的意識形態。國軍上下現在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因為原本國軍是為蔣家效命的,但後來總統不姓蔣了,就要「調整一下」。當時的解答是:

「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

後來這句話在陳水扁時代被改為「為台灣的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台灣的民主自由而戰,為台灣的百姓安全福祉而戰。」到了馬英九上台,又改了,口號變成「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這版本拿掉了「民主自由」,總是讓人感覺怪怪的。不過蔡英文也接受這個版本,那這話題就先放下。

知道這標語變化過程的軍人並不多,因為正常軍人對政戰部門搞出來的鬼話一向是「無感」,或看了就起肚爛。但不論高低階,現役軍人還是會有做這行的「目的性」問題,就是除了錢之外,是否還追求什麼其他的不可量化價值呢?

國家認同的分歧是台灣當前的現實,現役軍人有偏統的,當然也有偏獨的,如果要以國家認同來建軍,鐵定有另外一邊的人會「離心離德」。那該怎麼辦?

不妨來看一個近期引起熱議的個案。有位志願役軍官期滿退伍,退伍之後發文批評國軍已無大中國思想,他無法接受這種現狀,所以最終還是選擇退伍。

這新聞一出,統獨兩端的台灣人立刻「就定位」,一邊當然力挺,一邊是全力痛批;但我看這個案的新聞時,目光卻離不開四個字,就是這位軍官提到的「分離主義」。

分離主義,是老共那邊愛用、愛講的詞,台灣這邊的輿論不太會提到分離主義,國軍內部文本也不用,這是因為台灣沒有局部獨立的爭議,台獨主要還是正名制憲,也就是整個現有中華民國一起「砍掉重練」。

既然台灣人不會講分離主義,那為什麼這位弟兄會提到這個詞呢?顯然,這位退役軍官看了蠻多老共的東西,然後沒有意識到這是老共的東西。

這不代表他就有可能投共,只代表他的腦子已經被老共的思想浸潤了。這種狀況,政戰單位不該管一管嗎?又該如何管起?

就讓我們放下個案,先看看整體來說,國軍若有必要「抓思想」,有什麼應該注意的部分。

脈絡

前一篇的最後,提到國軍需要一套新的意識形態,讓官兵能有所依循,知道自己是在幹嘛。而現今國軍在目的層面的茫然,主要在於如果賺的錢和領的退休金都沒那麼好了(可量化價值不足),那為什麼要為國奮戰呢?

這就需要「不可量化價值」,也就是成就感、榮譽感、親情、愛情、友情來補足。在古早的過去,這不可量化價值的實現是透過對兩蔣的效忠,國軍就是為兩蔣犧牲奉獻,因此國軍就是蔣軍。這點共產黨倒是看得很透澈。

過去在老蔣時代,除了對蔣的效忠之外,當然還有「反攻大陸」、「統一中國」這種外層包裝,不然「拱衛兩蔣」這種話若太直白的講出來,也是很難看,所以還是賣弄了一下大中國概念,把大中國概念內化、等同於兩蔣。

後來兩蔣掛了,郝杯杯本來想整碗捧去,但老美和李登輝不肯,這舊戲就演不下去。老李知道國軍在失去「神主牌」之後,會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也知道自己沒辦法玩個人崇拜,但至少中華民國的皮還在,所以就推出了「為何而戰?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與「為誰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這組萬用Q&A。很多軍事單位的「中正堂」(也就是禮堂)到現在都還看得到這兩句話。

這對聯在當時是張安全牌,老實說,不只是統派會買帳,期盼軍隊國家化的獨派,在拿掉括號部分後,也是會買帳。這對聯也的確在某些場合中會拿掉括號內的部分。

陳水扁時代就在這個「括號內可變動」的基礎上,提出「為台灣的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台灣的民主自由而戰,為台灣的百姓安全福祉而戰。」也就是把括號內代入「台灣」,並且多加了「民主自由」這個價值。

這做法就引起統派不滿了,所以馬英九上台後才兩三天,政戰單位就改回來,變成「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我認為這雖然保住了一點台灣精神,但拿掉了「民主自由」的做法,就頗為低能,因為這是台灣政權的真正賣點。我想馬英九本人對此應該介入不深,這98.7%是政戰高層的馬屁作為。

蔡英文大概是為了穩定軍心,並沒有去動馬英九的內容。不過國軍體系在馬末年以來已有很大的改變,義務役退出第一線,大量長期人力進入國軍成為基層,國軍過去由外省籍或統派主導的狀況,也被快速洗淡,內部的意識形態組成相對複雜與多元。

因應這種內外在環境,傳統的洗腦式做法當然不合用,國軍需要一套在形式上更理性,在內容上更有彈性的意識形態主張。但在談具體主張之前,我要先採用否定方法,來談談設定上應該「避免」的幾種狀況。

應避免

第一,是不能落入中共安排的思想框架。

這意思是,國軍不應該採取對抗類做法,也就是不能「人家怎樣,我們就不怎樣,人家不怎樣,我們就怎樣」。他們就放他們的屁,我們就玩自己的砂。

思想戰經常陷入一種迷思,就是當事人想要嗆贏對手,在理論上辯證得比對手更高一層,但吵來吵去,都還是卡在對手設定的框架中,你就永遠無法真正玩贏他們。

所以如果對方的框架設定就對台灣不利,像是「一個中國」、「華人」、「兩岸」、「國內事務」、「島內事務」之類的概念,那我們在做任何反應或進行自身的教育時,就應該避免這些概念,連提都不提,罵也不用回,他們講東,我們就講西,他們談什麼兩岸聯合對抗外來勢力、一寸都不能分割,我們就談實質控制東沙和太平島。

當然,像那個分離主義,也不用提、不用回。不過,如果自家人突然講起老共的這些詞和概念,那就有必要去注意,因為軍人平常已經夠忙了,上網也應該都是在做輕鬆事,怎麼會突然大量接觸到這種資訊,還套用在現實情境呢?

第二類應該避免的狀況是從第一點延伸而來的,就是別再賣弄「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種傳統梗。現在國軍宣傳部門當然不會這樣搞,但有些混了二十年以上的老軍將官,偶爾還是會拿這類價值標準出來說嘴,說以前怎樣怎樣好,現在怎樣怎樣不好。

國軍如果有心進行思想改革,應該是要出個官版說帖,主動批判過去反攻大陸政宣的問題,言明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實質困境。但要政戰部門做到這些批判思考工作,不論是價值觀上或能力上都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所以也就不勉強了。他們只要不再賣弄傳統「中華民國自由燈塔光照大陸」的向外擴張論,只採本土防衛觀點即可。

第三個不該搞的,也是由第二個延伸出來,就是別玩弄宗教情懷。過去搞兩蔣崇拜和黨國崇拜,現在後座力和副作用頻發,光是一個去蔣化就搞得整個國家雞飛狗跳。之後呢?當然也不能這樣搞。

不只回頭路不能走,也不能把「台灣」、「台獨」這些概念當成新的崇拜對象,甚至連「民主」、「自由」也不應拿來崇拜,因為民主自由之所以可貴,是做為一種理性的選擇,而非不能挑戰的偶像。

第四個要避免的,就是不能脫離新生代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軍隊基本上是由年輕人組織起來的,大多數人四十五歲前會退,因此你採用的思想教育內容就不能是老人的老梗,而是貼近年輕人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

所以過去國軍怎樣,這個旅有什麼光榮軍風,都不重要,這種鬼話連老人都不想聽,別說是年輕人。你要談精神戰力,就從他們的真實人生體驗、共同回憶出發,不要扯什麼八百年前的故事,他連自己阿公的故事都不想聽了。年輕人挖掘知識能力很強,他想知道時,自己會去Google。

第五個該避免的,是論事不可忽略多元性與發展空間。軍令如山,也有執行的必要,可是軍隊的意識形態應該有一定的彈性空間,也就是不能用軍令的方式傳達,更不該隨意給出具體的標準答案。

那該怎麼傳達呢?我認為間接比喻會比直接溝通好,等待反饋會比壓迫接受好,但這只是形式面,內容面才是真正的決勝點。

應該強調的

我認為在內容面,有幾個價值概念或主張是應該讓全軍知悉的。價值觀當然可以是一種選擇,但台灣軍隊在某些面向的價值選擇空間並不大,那這些受限或應該受限的地方,就以正面表列的方式講清楚。

第一,是強調軍隊一切給養來自台灣人民。從薪水、服裝、餐食到武器,都是百姓給的,不是你生下來就應得的,不是因為你讀軍校就應得的,不是因為你走投無路被迫當兵就應得的。那也不是兩蔣給的,不是黨給的,不是國家給的,全都是百姓給的。你身為軍人,就要認知這點,並感謝百姓的付出。

在工作上,軍人忠於職務,職務延伸到國家,國家又來自於百姓。沒有百姓納稅,沒有百姓認同,國家就是個屎。很多現役國軍狂言只效忠國家,不接受百姓的民主決定(像台獨公投­),這當然在邏輯上是大錯特錯。真實存在的是活人、自然人,只有自然人認同、接受,才會有國家這種法人。

第二,是強調與盟邦的友誼互動。台美日同盟,甚至更廣義的亞太戰略同盟,都是台灣在戰略上的實質盟邦,彼此之間也有很多軍事合作,只是一般人不知道,甚至許多軍人也不知道。

不過,二戰都結束七十幾年了,還有現役軍人因為他老子或老爺子和日本人的恩怨,要求國軍要針對日本進行戰爭準備,或至少保持敵對態度,這根本就是拿公共資源來解決個人家務事,當然是大有問題。國軍不只應該拿掉反日宣傳,更應該嚴格區辨內部這種不分敵我的腦殘之見,給予批判,因為這會造成實質軍事合作時的認知混淆。

第三,是強調工作與責任的對應關係。過去國軍一直強調從軍不是工作,而是一種神聖的付出,是種「志業」,這也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低效率。

只有重新認知到這是種職業,是個工作,每個「職員」應有什麼業務責任,什麼又會是多做的功德,那麼這工作才能對當事人產生意義,也才可能於工作中把握到專屬於其個人的不可量化價值。

講白一點,做志工有做志工的價值和道德標準,做苦工有做苦工的價值和道德標準,你當然可以同時做兩種,但做志工時要用志工的標準來檢視自我,不能混合做苦工的道德標準。國軍現在就是一堆人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什麼工,當然就會很茫然了。

第四,是應該強調從軍只是個人生階段,盡量別設定為終身工作。現在月退沒那麼爽了,因此正確的心態,就是把這看成階段工作,當自我成長或改變到某個程度,就應該往下一個階段去。

因此「軍人」就不再是一種族群劃分,就是一種可選擇的職業,人人都可能做,也多半是做一段時間就走。這樣國軍不會脫離社會,軍人也不會自外於其他的社會人(民人)。這才有辦法把國軍和全民國防理念結合,不然你的全民國防搞再久,也是騙錢的計劃而已。

以上談的,是國軍若要重建意識形態系統應該注意的大致條目,包括了應該避免與應該強化的部分,但整體來看,還是有點模糊。那這國軍的意識形態體系,或者說,國軍的「精神戰力」,到底應該重建為什麼樣貌呢?

因為篇長所限,就下回分解吧。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渣文本的沙龍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人渣文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你現在認識的國民黨,已經不是以前的國民黨,更不是真正的國民黨,若你覺得我這話講得很國民黨,你是對的。本篇全部都是基於一個標準深藍家庭出身的人,浸在當中然後一步步踏出的看法,不從國民黨視角看,難道要從黨外的角度?
Thumbnail
你現在認識的國民黨,已經不是以前的國民黨,更不是真正的國民黨,若你覺得我這話講得很國民黨,你是對的。本篇全部都是基於一個標準深藍家庭出身的人,浸在當中然後一步步踏出的看法,不從國民黨視角看,難道要從黨外的角度?
Thumbnail
我常對著我朋友說,台灣的民主是始於蔣經國先生,沒有他默默推動又何來李登輝先生能順利轉型。 . 但同時也不是蔣中正在台灣不願轉型民主,只是當時社會環境連生存都很艱難,台灣當時〔共諜〕也沒少過,雖然不能確定蔣中正喜不喜歡專制或者願不願意轉型成民主制,但身為70年後的追崇民主體制的我真在蔣中正那個位置,我
Thumbnail
我常對著我朋友說,台灣的民主是始於蔣經國先生,沒有他默默推動又何來李登輝先生能順利轉型。 . 但同時也不是蔣中正在台灣不願轉型民主,只是當時社會環境連生存都很艱難,台灣當時〔共諜〕也沒少過,雖然不能確定蔣中正喜不喜歡專制或者願不願意轉型成民主制,但身為70年後的追崇民主體制的我真在蔣中正那個位置,我
Thumbnail
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在蔣經國執政期間有了巨大提升,這才是他們緬懷蔣經國時光的主因,但是人類的思考運作方式,讓我們只會看到一個整體的蔣經國印象。我們當然可以分析他在經濟、⺠主、自由與人權等等各方面的表現,但整體印象並不會是各項分析的總和,甚至這些分析往往還反過來受到印象的影響。
Thumbnail
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在蔣經國執政期間有了巨大提升,這才是他們緬懷蔣經國時光的主因,但是人類的思考運作方式,讓我們只會看到一個整體的蔣經國印象。我們當然可以分析他在經濟、⺠主、自由與人權等等各方面的表現,但整體印象並不會是各項分析的總和,甚至這些分析往往還反過來受到印象的影響。
Thumbnail
撰寫:黃瀾思 自2020台灣總統暨立委選舉大敗過後,國民黨開啟了一連串的改革與檢討聲浪,其中“九二共識”在台灣是否已成票房毒藥,成為從選前吵到選後的焦點話題,不僅國民黨內部爭論不休,連新任黨主席江啟臣都顯得十足曖昧。但在討論“九二共識”應不應該拋棄之前,國民黨必須先直視三大命題:“我是誰、我在哪
Thumbnail
撰寫:黃瀾思 自2020台灣總統暨立委選舉大敗過後,國民黨開啟了一連串的改革與檢討聲浪,其中“九二共識”在台灣是否已成票房毒藥,成為從選前吵到選後的焦點話題,不僅國民黨內部爭論不休,連新任黨主席江啟臣都顯得十足曖昧。但在討論“九二共識”應不應該拋棄之前,國民黨必須先直視三大命題:“我是誰、我在哪
Thumbnail
回覆網友留言,份量很多,說得很尖銳,腦細胞死得也差不多了。
Thumbnail
回覆網友留言,份量很多,說得很尖銳,腦細胞死得也差不多了。
Thumbnail
前言   民主從來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一代一代的人,透過對抗獨裁者的過程,遺留下來的。每一個階段的奮鬥歷程都有其意義。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民主歷程的發展,也是如此。在這一系列節目當中,我們要跟大家介紹幾個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希望透過回顧歷史,重新思考民主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前言   民主從來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一代一代的人,透過對抗獨裁者的過程,遺留下來的。每一個階段的奮鬥歷程都有其意義。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民主歷程的發展,也是如此。在這一系列節目當中,我們要跟大家介紹幾個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希望透過回顧歷史,重新思考民主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只是現在,台灣變成了民主國度,但是現在大家又在反共的大義旗幟之下,又重新對不同意見的人獵巫起來,凡對民進黨有意見的人都被扣帽子成五毛、網軍,這樣做豈不是重蹈國民黨和蔣介石的覆轍?這樣,只會扼殺台灣來之不易的民主和議政空間。
Thumbnail
只是現在,台灣變成了民主國度,但是現在大家又在反共的大義旗幟之下,又重新對不同意見的人獵巫起來,凡對民進黨有意見的人都被扣帽子成五毛、網軍,這樣做豈不是重蹈國民黨和蔣介石的覆轍?這樣,只會扼殺台灣來之不易的民主和議政空間。
Thumbnail
​整理小編:阿金 【張亞中】 1.國家民族認同的根很重要,不能讓國民有亡國焦慮感 2.超過一半上的青年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撼動國家的「根」,造成國族認同混亂 3.民進黨文化台獨,去中華民國立國的孫中山思想,去中國史,否定中華文化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主體 4.本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
Thumbnail
​整理小編:阿金 【張亞中】 1.國家民族認同的根很重要,不能讓國民有亡國焦慮感 2.超過一半上的青年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撼動國家的「根」,造成國族認同混亂 3.民進黨文化台獨,去中華民國立國的孫中山思想,去中國史,否定中華文化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主體 4.本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
Thumbnail
台灣亡國感大家都知道,那中華民國的亡國感呢?解嚴幾十年都沒有變動的國號為什麼會激起大家的情緒?
Thumbnail
台灣亡國感大家都知道,那中華民國的亡國感呢?解嚴幾十年都沒有變動的國號為什麼會激起大家的情緒?
Thumbnail
本系列慢慢步入尾聲,也進入較哲學的階段,要來探該如何重建國軍的意識形態。國軍上下現在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因為原本國軍是為蔣家效命的,但後來總統不姓蔣了,就要「調整一下」。
Thumbnail
本系列慢慢步入尾聲,也進入較哲學的階段,要來探該如何重建國軍的意識形態。國軍上下現在都有「不知為何而戰」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李登輝時代就有了,因為原本國軍是為蔣家效命的,但後來總統不姓蔣了,就要「調整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