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唯一能靠薪水致富的人,都是這樣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兒莎曾幫新加坡老闆在新加坡協助招募一些人,需要盡快進入公司那幾個重要又關鍵的職位。

記得當時,我花了很大心力,想要討好老闆並攬下功勞,所以很努力想找出厲害人才,結果試了三、四個月,都沒有任何讓老闆滿意的人出現。

後來,老闆開出比市場價高50%的薪水,但是把職缺需求人數減少,直接從市場挑最好的人。他說:「我們絕對不能讓那最好的人在幾間公司中做比較,而我們只能當他手中的其中一間。」最後,他找到了一個極為優秀的人,幫他賺了超級多業務,公司也更穩固。

薪資vs.成長機會,你會怎麼選?

我學到了一件事,原來這種關鍵職位,由市場上一流的人和三流的人擔任會有很大的差異。我相信給超出預期的待遇,就能讓一流的人安心地做很長的時間,且會帶來更多隱形效益。例如我當時看著那個優秀的人,他所帶的團隊向心力非常足夠,團隊中的資淺人員,不再有這麼大幅度的流動率、更超乎預料的,那個優秀的人的學弟妹自己跑來我們公司說要當免費的實習生,只為了跟他學習。

後來我離開那間公司了,聽說,當中那個實習半年的實習生自動晉級為全職人員,少了一筆對外招募需要花的心力和錢,這中間著實減少了很多老闆的隱形成本。

然而這類關鍵職位的數量在市場上其實是少的,因此邏輯上,大部分的人是無法拿到這樣高於預期的薪水的。

意思就是說,如果你這輩子,沒有其他選擇,不靠投資理財致富、不靠房產資產致富、不靠創業致富,那唯一一個能靠的,只剩下薪水時,你反而必須要努力地提醒自己:「不要太在乎第一份(甚至是前幾份)工作的薪水。」

為什麼我會想特別這樣講,因為我每天實在收到太多年輕人傳訊息問我,那兩種工作、或那三個工作機會,他該怎麼選,其中很大的影響選擇點,竟然是「薪資」!

可事實上,如果你理解了我剛剛分享的故事就知道,世界上沒有人能靠第一份/前幾份工作的薪水致富的,如果想通這道理,就該清楚的理解第一份工作的意義是能夠學習更多、養成良好職業習慣,了解產業大局,並透過第一份工作盡可能地快速成長。

簡而言之,前幾份工作的任務都是要累積自己的價值,讓你最後有機會得到一流人才的標籤。那些在幾千塊、幾個福利當中鑽牛角尖的人,這輩子都會很辛苦,因為他搞不清楚自己的志向與性格,更不懂必須要執著的點在哪。

單就那幾個工作的薪水是否多或少幾千塊、甚至一兩萬塊,根本毫無意義;而且這時期的我們,總是賺多少錢花多少錢。

就算一個極度優秀的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一個月5萬就算不錯,一年60萬,但是扣掉勞健保,大概1/10就沒了。租房子吃飯,大概1/5就沒了,交友交際,1/5也沒了,補貼家用1/5也沒了,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奢侈品或是好看的衣服,大概也所剩無幾了。況且大部分人多了20%的薪水,也不會全部存下來,而是原本一年出國一次改為出國兩次,可能從開架式的保養品換成專櫃的保養品,租更貴的房子。

就算非常自律,能存下多賺的錢,每年也就多存個10多萬台幣,相對於台北的房價,如果幻想著想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買房子,只能說是癡人說夢。

而第一份工作,相同產業不同公司,大概就頂多差異20%,所以我們應該想著,如何靠第一份工作,幫助我們在5年後或是10年後,賺取比同年紀的人或是同班同學(市場競爭者)多3~5倍的薪水,如此我們才可能追得上房地產的漲幅。

重視長遠價值的積累

小時候很多書上都說眼光放遠、眼光放遠、切勿急功近利,我都覺得我懂,但卻無法真正做到,因為每個月習慣過月光族生活,身邊的人似乎都過得越來越好,我就會急,更怕沒有在年輕的時候趕快成功。但到我去了新加坡,認識了那些35、38歲就有豪宅跑車的菁英朋友時才看懂,他們也是在畢業後的多年,薪資幅度都比同年的人低、或甚至差不多,但是到最後幾個關鍵的升遷與工作機會,才直接改變了生命轉機。

那些改變並不是隨機,都是他們在前期願意累積的價值所獲得的。那幾年與同年紀或市場上大多數的年輕人差不多的薪資,卻辛苦很多,他們無所謂,但不輕易被比較高薪和比較輕鬆卻無深度學習的工作引誘,是他們的堅持,也就是價值的積累。

就像是艾兒莎那些醫生朋友,他們有的人是重考念醫科,甚至重考2年念醫科的人都有,如果重考2年加上7年的醫學院,和當兵一年,大概就是10年的時間,相對於大學念4年的人,他們晚了6年才工作;他們損失的不是每個月20%的薪水,而是前6年損失全部的薪水。但我這些朋友看的不是前6年的損失,而看重的是後面30年40年,遠遠甩開同齡人的差距。

所以艾兒莎衷心建議大學新鮮人,在選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或你已經在職場中,需要再次選擇新公司的時候,依然是以成長為目標,而不是看是否多20%的薪水。如果願意學習、態度積極,運氣好也足夠努力,就有機會成為那些在關鍵職位上願意被雙倍薪水聘請的人,如果是要靠工作薪水致富的人,通常也是這類的人。

反過來說,如果第一份工作看起來薪水多一點,卻什麼都沒學到,十年做下來,可能還是原地踏步。我曾經面試過這樣的人,他們已經在職場打滾一段時間了,但水準比起剛畢業的學生高不了多少,卻多了些職場上養成的壞習慣。因此有些公司寧願培養新鮮人,也不願意錄用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人,也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起點,不是要每個人都去擠Google、臉書這樣的大公司,而是自己和自己比,和與自己同條件的人比,只要做到每幾年就往上一階,也是可以突破自己原本的階級,賺取自己從未想過的薪水。人生工作的時間很長,實在不該為了畢業前幾年的薪水而放棄人生大半輩子的發展。雖然我知道這樣說,剛畢業的時候很難熬,但我經歷過那段時間,現在的我,非常希望告訴當時的自己:

「相信自己,這段期間不會太久。只要知道自己每天都是在進步,那就對了。」

那如果每個人都去收入低一點卻非常好的公司怎麼辦?其實不用擔心,我發現無論我在新加坡還是上海北京,在乎每個月多1萬的人比注重自己成長的人多太多了;而這就能給有志氣的也選對努力方向(往高價值的未來奮鬥)的人留下了絕佳機會,不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兒莎的沙龍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艾兒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22
「假說思考」是顧問都在用的思考方法,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今天要分享的是《用數字做決策的思考術》,不管你是創業者、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從選擇伴侶到解讀財報,都需要掌握分析的能力,幫助做生活決策與判斷,學會用數據分析做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2021/06/22
「假說思考」是顧問都在用的思考方法,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今天要分享的是《用數字做決策的思考術》,不管你是創業者、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從選擇伴侶到解讀財報,都需要掌握分析的能力,幫助做生活決策與判斷,學會用數據分析做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2020/06/15
#鳥籠效應 如果我說,這世界上最厲害的業務、最厲害的職場三級跳人物、最厲害的談判專家與創業者,賣的都是人性,你一定相信。但如果我說,親情、愛情、友情也能靠著操作人性去增長情感幅度,因此達到自己所要的,你就會不相信了。畢竟,這樣思考,世界也太負面了吧。 只是,如果你能宏觀、且客觀無情感或情緒干擾的狀
Thumbnail
2020/06/15
#鳥籠效應 如果我說,這世界上最厲害的業務、最厲害的職場三級跳人物、最厲害的談判專家與創業者,賣的都是人性,你一定相信。但如果我說,親情、愛情、友情也能靠著操作人性去增長情感幅度,因此達到自己所要的,你就會不相信了。畢竟,這樣思考,世界也太負面了吧。 只是,如果你能宏觀、且客觀無情感或情緒干擾的狀
Thumbnail
2019/08/15
 Alan Fuerstman是知名美國企業家,他最出名的身份是蒙太奇酒店及度假村的創始人。他在上大學前的打工是在萬豪酒店當行李員,但這樣基層的員工,如何在40年後瘋狂翻身成為豪華酒店集團的負責人?
Thumbnail
2019/08/15
 Alan Fuerstman是知名美國企業家,他最出名的身份是蒙太奇酒店及度假村的創始人。他在上大學前的打工是在萬豪酒店當行李員,但這樣基層的員工,如何在40年後瘋狂翻身成為豪華酒店集團的負責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挑戰就是會吃很多苦,挑戰就是代表不一定會成功,如果真的全心全意的挑戰了自己的夢想,最後沒有達到目標,那其實轉換跑道不是失敗,而是挑戰的一種結果,用於面對自己的選擇、面對自己過往的努力,做出總結是換工作,怎麼可以說是失敗的呢?而且,人生在結束前,也沒有人可以說自己是成功的
Thumbnail
挑戰就是會吃很多苦,挑戰就是代表不一定會成功,如果真的全心全意的挑戰了自己的夢想,最後沒有達到目標,那其實轉換跑道不是失敗,而是挑戰的一種結果,用於面對自己的選擇、面對自己過往的努力,做出總結是換工作,怎麼可以說是失敗的呢?而且,人生在結束前,也沒有人可以說自己是成功的
Thumbnail
2022/12/21 竟然把之前厭惡的東西用在相同處境者上,道德綁架,「這樣是為你好」、「我們一起來拯救你」,可是當事人真的覺得你是在幫?唯有自己想逃出那個心魔才是解決的第一步。最近也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與恐懼了,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展開先斬後奏的旅程。 學會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很重要,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異不
Thumbnail
2022/12/21 竟然把之前厭惡的東西用在相同處境者上,道德綁架,「這樣是為你好」、「我們一起來拯救你」,可是當事人真的覺得你是在幫?唯有自己想逃出那個心魔才是解決的第一步。最近也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與恐懼了,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展開先斬後奏的旅程。 學會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很重要,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異不
Thumbnail
可能是從小在理工環境長大的原因 小時候大多就是比成績、比誰比較會打game 到後來比考上的研究所 出了社會,就是比公司的名氣、title、年薪 剛出社會的我也不例外,總是把時間投入在工作 希望自己能越賺越多 但好像忘了問自己一句:到底在求什麼呢?
Thumbnail
可能是從小在理工環境長大的原因 小時候大多就是比成績、比誰比較會打game 到後來比考上的研究所 出了社會,就是比公司的名氣、title、年薪 剛出社會的我也不例外,總是把時間投入在工作 希望自己能越賺越多 但好像忘了問自己一句:到底在求什麼呢?
Thumbnail
每天都看到有人在戰科系,或是有人問請問私大工科跟頂大文組哪個薪水高,其實說這些撇除茶餘飯後的閒聊價值,這問題一點意義都沒。 學校能提供的價值本來就不是讓你好找到工作,讓薪水上升。所以討論這些問題時,我們還是要回歸根本,到底可預見的偉大是甚麼?
Thumbnail
每天都看到有人在戰科系,或是有人問請問私大工科跟頂大文組哪個薪水高,其實說這些撇除茶餘飯後的閒聊價值,這問題一點意義都沒。 學校能提供的價值本來就不是讓你好找到工作,讓薪水上升。所以討論這些問題時,我們還是要回歸根本,到底可預見的偉大是甚麼?
Thumbnail
在起薪低的台湾社會,你們認為多少才能算是富有生活? 高薪真的是萬靈丹?   
Thumbnail
在起薪低的台湾社會,你們認為多少才能算是富有生活? 高薪真的是萬靈丹?   
Thumbnail
前幾天回到我的母校演講,面對著高中生演講,我的主題從財務轉移到最持續成長思維,我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得之到他們是為何而讀書的才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 人生的財務共分為五個階段 工作的持續累積性才是選職重點 成長型的工作價值判斷 寶貝更好,也為自己未來鋪路 想要回到職場卻遇到許多就業上的困難。
Thumbnail
前幾天回到我的母校演講,面對著高中生演講,我的主題從財務轉移到最持續成長思維,我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得之到他們是為何而讀書的才會有主動學習的動力。 人生的財務共分為五個階段 工作的持續累積性才是選職重點 成長型的工作價值判斷 寶貝更好,也為自己未來鋪路 想要回到職場卻遇到許多就業上的困難。
Thumbnail
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擅長什麼?如何學會應付這個地雷處處的世界、如何在碰到各種意外、挫折時還能不崩了心態,能夠堅立得住,或者懂得轉彎,找到好好生存之道,才是對一個職場人來說最重要的。
Thumbnail
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擅長什麼?如何學會應付這個地雷處處的世界、如何在碰到各種意外、挫折時還能不崩了心態,能夠堅立得住,或者懂得轉彎,找到好好生存之道,才是對一個職場人來說最重要的。
Thumbnail
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有一個經驗,我曾在一位找我帶作品去面試的主管口中聽到,「你應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心裡蠻開心的,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 但他接著講的,讓我知道我不是。 「不過呢,薪資不重要,我幾年後給你」。 當我走出他們辦公室,走在大馬路上時,我心裡想著,你在爭取我去上班時
Thumbnail
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有一個經驗,我曾在一位找我帶作品去面試的主管口中聽到,「你應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心裡蠻開心的,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 但他接著講的,讓我知道我不是。 「不過呢,薪資不重要,我幾年後給你」。 當我走出他們辦公室,走在大馬路上時,我心裡想著,你在爭取我去上班時
Thumbnail
當學校是一個培育好雇員的地方;當你成為一個好雇員並工作得越來越辛苦;當即便辛苦的工作仍無法富有的時候;這時,是否該好好思考改變了?
Thumbnail
當學校是一個培育好雇員的地方;當你成為一個好雇員並工作得越來越辛苦;當即便辛苦的工作仍無法富有的時候;這時,是否該好好思考改變了?
Thumbnail
簡而言之,前幾份工作的任務都是要累積自己的價值,讓你最後有機會得到一流人才的標籤。那些在幾千塊、幾個福利當中鑽牛角尖的人,這輩子都會很辛苦,因為他搞不清楚自己的志向與性格,更不懂必須要執著的點在哪。
Thumbnail
簡而言之,前幾份工作的任務都是要累積自己的價值,讓你最後有機會得到一流人才的標籤。那些在幾千塊、幾個福利當中鑽牛角尖的人,這輩子都會很辛苦,因為他搞不清楚自己的志向與性格,更不懂必須要執著的點在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