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家國同構」支撐起「大一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中國先秦所有思想流派共同默認的前提,不必明確指明。無論是法家、儒家、道家還是其它流派,都是基於這一前提來展開他們的論述的。在中國人的自覺意識和潛意識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簡直就如幾何公理那樣天經地義,不言而喻。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各種原創思想的大爆發期,也是中國的政治制度從封建制轉向郡縣制的過渡期。面對春秋戰國禮樂崩壞,征伐不止,戰亂頻發的局面,道家的方案是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以降低社會組織化程度和生產水準來獲得社會的安寧。法家則主張以暴力手段來加強最高權力,建立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來建立社會秩序。而儒家則一門心思想要克己復禮,想要恢復舊時的禮儀制度。由於儒法都極力爭取遊說諸侯,獻計獻策;主張又大相徑庭,兩派的衝突尤其激烈。不僅在言語上相互攻訐,而且還在政治鬥爭中相互排斥甚至迫害。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反感法家的,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反對「道之以政,齊之以行」;而法家更是猛烈地攻擊儒家,韓非子就說「儒以文亂法」,李斯更是攛掇秦始皇「焚書坑儒」。
道家的主張顯然與「大一統」背道而馳,儒家也昧於大勢。而法家強化中央集權的思想取得了勝利。分封制是適應地多人少的一種政治結構。作為周天子,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他要直接管理所轄的領土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因而將其領地分封給諸侯管理,而諸侯尊其為共主並上貢就是一個合理的選擇。諸侯又再分封下去。這樣就形成了天下、諸侯國,邑和家的層級結構。每個權力層級都有治權,有獨立的運作空間,像個俄羅斯套娃。在地多人少的情況下,這個結構是穩定的。但當生產發展了,人口增多了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念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就變得不穩定了,便會有無休止的爭鬥。在這種情況下,統一是避免打鬥的唯一辦法。金字塔似的權力結構才是唯一穩定的政治結構。
但法家思想在成功地推進和實現中央集權後,就迅速地喪失了主導地位。秦的暴虐使其迅速滅亡。漢在初期的採用了黃老之學,主張讓國民休養生息。而擯棄了法家思想,但卻保留了法家的郡縣制。由於中央權力控制力尚不足,同時輔以分封制。到了漢武帝,在董仲舒的鼓動下,又擯棄黃老之學而「獨尊儒術」。其實儒家並不反對中央集權,也是強調等級制的,只不過反對「犯上作亂」,想要維護等級制度一成不變。一旦新的等級制度建立,儒家也是樂觀其成的。對於儒家來說,法家打造的郡縣制這一巨大的軀殼給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而皇帝也發現,由儒家的「仁義」和「忠孝」思想來填充這個軀殼,對他們的統治更有利。這樣一來,由儒家思想來主導法家打造的郡縣制就綿延了兩千多年。金字塔似郡縣制的上部是等級式的官僚體制,朝廷位於最上層,而皇帝位於金字塔的頂點。眾多的宗法家族則位於金字塔的底部,支撐起上部。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大多是這個金字塔的墊石,或成為它的支撐件,填充物或附著物。中國歷史不過就是不斷重複著這個故事:努力建造一個金字塔似的權力結構而且越造越大,垮了重造,樂此不疲。
儒家提倡「忠孝」,「忠」和「孝」的關係是這樣的:一個人首先要做到孝。孝是忠的初級階段、成長階段和試金石。一個人不能盡孝,那肯定不能盡忠。當一個人由盡孝發展到盡忠,盡忠就超越了盡孝。《孝經》中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是忠之始,忠是孝之終。個人應當以事親那樣事君。儒家將子女基於血緣關係對父母的服從放大到國民對君王的服從,這被稱之為「家國同構」。所謂「父為家之君,君為國之父」。
郡縣制有兩個政治結構。一個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家族,一個是以皇權為最高權力的官僚體系。皇權通過郡縣的行政體系而到達縣。在縣以下鄉村,則由宗法家族權力來支配。與分封制相比,郡縣制的權力顯然更為集中,分封制下的「國和家」都不存在了,只存在「天下」和「家族」兩個政治領域。國民受到兩個政治權力的管轄,而維護儒家「忠孝」思想的讀書人進則成為官僚體系的一分子,退則棲身于宗法家族之內,成為溝通和調和兩個政治結構的橋樑。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就此形成。
因而,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說,「唯天子受命于天」,宣稱天子是受上天所命來統治臣民;《尚書•洪范》說,「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直言天子為民之父母。《禮記•中庸》說「子庶民也」,宣揚君王會愛民如子。而法家僅提供了以懲罰為主獎勵為輔的治國手段。只能說,就手段而言,是「儒外法裡」。顯然,儒家對維護皇權專制的作用更大。光靠法家的,郡縣制的「大一統」無法維持,必然塌陷。而有了儒家提供合法性和洗腦,大部分臣民就心甘情願地服從皇權統治,只有少數桀驁不馴的梟雄和流民才敢「犯上作亂」,皇權專制才能實現階段性的穩定和持續。但儒家對皇權的規勸是非常微弱的,不能制約皇權走向徹底的腐敗和暴虐,皇權專制最終仍不免覆滅,逃脫不了歷史迴圈的宿命。
近代中國為應對西方的挑戰,精英和大眾逐步形成了進一步加強和集中國家權力的共識,以凝聚全社會資源,集中統一支配來強大國家。這一共識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初步形成,最終通過引進列寧式的政黨作為組織工具而得以完成,建立起以党治國的「党國制」。中共打敗國民黨也正是因為它比國民黨更有凝聚力。國民黨改組為列寧式政黨半途而廢,沒有打一開始就是列寧式政黨並不斷清洗的共產黨有凝聚力。
中共建政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從歷史的延續性來看,都是在完成「五四新文化」運動所提出的任務和開啟的歷史進程。宗法家族權力結構的消解自「五四新文化」始,到「土改」而完成。党國制下,宗法家族不復存在,鄉村士紳在「土改」中被作為「地主階級」而被打倒,從而將政權末梢延伸到農村基層,建立起農村基層政權。通過「延安整風」和「反右」,知識份子不再擁有社會價值的解釋權,党的領袖擁有的自己創立或命名的思想體系,可以完全由自己解釋。從而實現了「君師合一」和「政教合一」。
党國制借助于更先進的通訊交通手段和更強大的組織體系,具有比皇權專制強大得多的動員社會和控制社會的能力。然而背後仍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念在發揮作用。「家天下」轉化為「黨天下」,過去,天下歸皇帝所有,現在天下歸黨組織所有。但過去皇帝能支配的資源有限;而現在則可以支配國家的所有資源。有所變化的是,權力繼承不再以血緣為標準,而以加入組織獲得身份為標準。雖然親緣仍發揮著強大的作用,然而在同是權力的私相授受下,党國制轉為「傳賢」優先於「傳子」。党國制的官僚集團也比皇權專制的擴大了,吸納了更多的社會精英,選撥制也比科舉制更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但卻沒有科舉制公平。
如果說郡縣制是「家國同構」,那麼党國制就是「家國一體」。企圖將整個國家打造成一個大家庭。雖然它不可能完全實現之,但它有這樣的衝動,並曾在一定程度上短暫實施過。在人民公社時期,家庭關係被極大地弱化。集體勞動,集體吃大食堂,集體學習、受訓和娛樂等。中共革命和建設中的許多政治話語,如「革命大家庭」,「階級兄弟」,「以廠為家」,「舍小家,顧大家」,都具有儒家血緣家庭和親疏有別的底色,從之轉化而來。階級鬥爭理論實際上是將過去以血緣來「分親疏」轉化為以階級成分來「分親疏」。是工農階級成分,加入了革命隊伍,就成了「革命大家庭」的一員,是革命同志。党的領袖則是大家庭的大家長,因此黨員群眾應當服從黨及党的領袖的領導和指揮。
中共一方面宣稱領袖是「人民的兒子」,官員是「人民的公僕」。這兩者分別是「君為民之父」和「代天子牧民」的反轉。但同樣都是以親緣關係綁架感化馴化民眾,而前兩者比後兩者更容易麻痹民眾;另一方面又宣揚「黨的恩情比天大」,「爹親娘親不如党的恩情深」,比「君為民之父」更進一層。總而言之,党國制是郡縣制的升級,「家國一體」是「家國同構」的變體和升級。党國制之於郡縣制,更加「大」更加「一」更加「統」。
2018年12月10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劍賢思齊 12 終於來到系列的第12篇,我的原文標題是:極權中國的法家與儒家變臉術 在中國歷史之上,雖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過法家的精神與世界觀卻無法被帝王所破滅與消退,因為這正是政治學理論裡面最高深的謀略跟詐術。 現在回來來看現在的中國,孔子學院到處在其他世界各地設立,我的學長正是一位反叛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劍賢思齊 12 終於來到系列的第12篇,我的原文標題是:極權中國的法家與儒家變臉術 在中國歷史之上,雖然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不過法家的精神與世界觀卻無法被帝王所破滅與消退,因為這正是政治學理論裡面最高深的謀略跟詐術。 現在回來來看現在的中國,孔子學院到處在其他世界各地設立,我的學長正是一位反叛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孫文❙ 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表現出 ❙清國人❙ 與現代 ❙西方❙ 文明的距離。 在大一統的迷思之下,❙孫文❙ 設法在「中國」的歷史中找出現代政治理念的依據﹔於是,他反覆強調:「我國數千年歷史中,最善政體莫如堯舜。...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