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物理定律─5年了:Marquez是怎麼(持續)辦到的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Marc Marquez絕對是MotoGP史上最吸睛的車手:每個彎角都看他在滑前後輪。自從我們第一次看Marquez 對抗物理定律,試著救回快摔掉的賽車,也已經過了五年。他還是繼續對抗物理。在此,這位4屆MotoGP世界冠軍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他騎乘技巧中的奧秘。


MotoGP世界冠軍Marc Marquez 說:「這三個賽季MotoGP裡改變最多的就是使用米其林輪胎,因為賽車的平衡完全改變了。如果你還記得2015年底大家在測試米其林輪胎時的話,一開始有許多轉倒發生,因為使用普利司通輪胎與米其林輪胎,賽車所需要的平衡完全不同。」

「普利司通的前輪非常好,後輪沒有抓地力,米其林輪胎則是相反。所以,沒錯,首先我們要稍微調整賽車以及我的騎乘姿勢。接著,當他們改變電控軟體一切都變了,因為在此之前,只要用電控就能跑得飛快,但現在完全相反:電控用得越少,跑得越快,因為電控軟體的作動方法完全不同。」

「使用車廠電控軟體,我可以完全相信電控,並且照我的想法做,用電控讓我變得更快。現在則是相反:減少使用一些控制軟體,並且要盡可能騎的滑順,才不會跟電控相抵觸。」

「對我而言,電控介入越少越好,因為這樣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身上,都靠自己。當然,能搭配優秀的電控是一件好事。我們現在有的電控不差,不過能使用更高階的電控更好,因為這樣我就能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全油門,盡力拼,這樣更簡單點。」

「在統規電控之前,我們能用循跡系統來抑制賽車滑動。但是米其林輪胎後輪空轉的方式跟普利司通的不同,所以你要明白想讓使用米其林胎的賽車跑快一點就是讓後輪稍微滑動,因為賽車仍然還是會往前進。我喜歡從低轉就開始打滑,並繼續向前推進。但如果打滑太嚴重就會有煙了!所以要自己在沒有TC的狀態下找到折中方法,因為TC幫助非常少。」

我怎麼救前輪打滑?

「很多人問我,我怎麼救前輪打滑,連我的團隊也是:你怎麼做到的!?這種事只發生在我身上。我失去前端時,我所做的就是用我的手肘撐。然後就得取決於當時的狀況:有時我會開油,有時我會收油並且等待。但這真的很難理解!」

「這也取決於我使用的輪胎。如果當時使用非常硬的前輪,那我會摔。如果當時我用軟胎,那我還有機會能救得起來。舉例來說,今年的赫雷茲,我在練習賽跟早上的熱身賽摔了三次,因為前輪非常非常硬,這是對比賽來說最棒的輪胎。當使用硬胎失去前輪時,一切都會發生得更快!」

我們用的輪胎已經改變

「用米其林輪胎你可以運用更多後輪抓地力,而普利司通輪胎則是更多前輪抓地力─進彎可以剎得非常非常非常深。用米其林輪胎不能剎這麼深,出彎加速時要運用後輪抓地力。兩種胎的彎速跑出來相當接近,但如果用普利司通輪胎,你想剎車進彎,你一定剎得住,而用米其林輪胎出彎加速一補油就能有不錯的循跡性。」

「自從換了輪胎商,我們透過改變幾何配重讓賽車能夠轉向。從普利司通換成米其林時,我做了很多改變:我改變了我的騎乘風格,用更多後剎,更早開油,更晚開油,提高彎速,降低彎速;但在我們改變幾何配重之前,一切都沒用。現在我們把配重多放一點在賽車前端,讓車尾輕一點。我覺得這樣更好,但或許其他Honda車手反其道而行。無論如何,重心更往前移,我似乎能更早開油,因為賽車已經準備好了。」

「普利司通時代,我們把重心移往後輪,因為後輪只在進彎跟出彎時會打滑比較嚴重。換成米其林胎你就要忘記這點,因為後輪抓地力非常非常好,所以你可以專心拼後輪,然後對前輪下工夫。這就是我比賽總是使用前硬胎的原因。」

為什麼我不再那麼常滑胎進彎

「因為後輪抓地力。米其林輪胎後輪抓地力更好,很難滑胎進彎,如果真的滑了,那路線會變得很尖。如果我在入彎處滑胎,那會變成個問題,因為路線太尖,我可能會錯過彎頂點。」

我是如何去適應不同的賽道與抓地力狀況

「我認為我能適應的最大原因是我做了很多場地越野摩托車訓練。在越野訓練時,你能整天騎同一條賽道,但是從開始跑的那圈,到最後那一圈,是不同的賽道狀況。我的意思是每一圈都不同,所以你得適應!早上開始騎的時候或許地是濕的,有較多的抓地力,稍晚抓地力就減少了。」

「假設我沒有接受這樣的訓練,我想我沒有辦法救那麼多次車。我從5歲開始就接觸t場地越野車。受過越野車訓練,特別是場地越野車,或許你可以在一圈內救兩三次車。如果你真的摔了,也沒關係,因為你只要牽起車繼續跑,你就能找到你的極限。」

只會一種騎乘技巧已經不夠了

「現在MotoGP的競爭水準太高了,你在不同場地配置的彎角與抓地力情況運用不同的騎乘技巧。在某些彎角,需要剎得越深越好,接著剎住車然後直接補油出彎。在某些彎角,則需要保持一些彎速。這也得看輪胎。舉例而言,在利曼,我整個周末都騎得很兇,因為輪胎在我騎過幾圈後並沒有衰退很多。但在穆杰羅(我在正賽摔出去那次),我在練習賽之前已經檢查過可用輪胎類型,我發現前輪很軟,所以我知道我不能照我想的那樣用力催,所以我的騎乘風格就不會跟利曼一樣,因為輪胎受不了。」

為什麼所有車手的水準那麼平均

「每個周末每台賽車與每位車手可能都有辦法找到最適合的輪胎組合,所以很可能這一周這家車廠表現很好,下一場另一家車廠表現很好。普利司通時期,我們都用前中後軟,大家都一樣。現在我們有很多選擇。像是赫雷茲,有人選軟胎,有人選中性胎,有人選硬胎,而且大家都很快!這對米其林來說是好事。」

「用普利司通輪胎會容易一些,但用米其林的好處是,有可能一條輪胎就能整救你整個比賽周末。也許你正掙扎於賽車掙扎於一切,但在你生氣之前,你要了解所有的輪胎選擇。如果你碰上問題,那你可能有機會找到一個不錯的選項,如此你的車在這場比賽會跑得比其他人來得好。」

我的專注力從練習賽到正賽是如何改變的

「在比賽中我的專注力會比自由練習高。當然,在自由練習我也會很專心而且我會試著跑得快,但你騎著車,想著設定:OK,現在我們該嘗試這個,或嘗試那個...但你可能忘記了進彎或是其他地方!不過在正賽當天,你可能心裡就只想著:要跑快點,不要摔。不會把注意力放在賽車的設定上了。」

「這種感覺一直都很自然的。我想這對所有車手來說都一樣。他們問我,你是怎麼剎前輪或煞後輪,或者我是如何降檔,我是如何拉直車身,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你就是會那樣做了。」

文章來源:Road racing world 8月號 撰文:Mat Oxley 翻譯:摩托筆記

特別感謝:男神株式會社 2.0 提供這麼棒的月刊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托筆記的沙龍
671會員
329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摩托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彎道速率跟轉向速度成反比,這這只要有點駕駛基礎的人應該都知道,而運動駕駛中,大家更清楚車子的性能會影響彎道的操控想法,包含動力、底盤等因素
Thumbnail
彎道速率跟轉向速度成反比,這這只要有點駕駛基礎的人應該都知道,而運動駕駛中,大家更清楚車子的性能會影響彎道的操控想法,包含動力、底盤等因素
Thumbnail
大部分車友之間在聊要怎麼把賽車速度提昇的時候,也許多半是動力調校(空燃比、進排氣、ECU補正等等),或者底盤的避震調校、煞車改裝等等,但其實我認為輪胎和變速箱是更加重要的項目 因為我們談的是賽車,不是路上亂呸亂跑的改裝車,賽車的改裝是有一定的限制在(除了部分賽事組別開放無限改裝之外),動力的改裝在自
Thumbnail
大部分車友之間在聊要怎麼把賽車速度提昇的時候,也許多半是動力調校(空燃比、進排氣、ECU補正等等),或者底盤的避震調校、煞車改裝等等,但其實我認為輪胎和變速箱是更加重要的項目 因為我們談的是賽車,不是路上亂呸亂跑的改裝車,賽車的改裝是有一定的限制在(除了部分賽事組別開放無限改裝之外),動力的改裝在自
Thumbnail
通常我們希望賽道的單圈表現更好,不外乎就是調整(改裝)底盤和動力,好的避震器設定讓輪胎能夠充分貼地、優化轉向特性,彎速可以得到提昇,同屬於底盤部分的煞車系統夠強的話,能夠增加減速效率縮短煞車時間,(賽事規則內)盡可能做出強大的動力,可以讓纏鬥更有競爭力並且縮短直線時間 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變
Thumbnail
通常我們希望賽道的單圈表現更好,不外乎就是調整(改裝)底盤和動力,好的避震器設定讓輪胎能夠充分貼地、優化轉向特性,彎速可以得到提昇,同屬於底盤部分的煞車系統夠強的話,能夠增加減速效率縮短煞車時間,(賽事規則內)盡可能做出強大的動力,可以讓纏鬥更有競爭力並且縮短直線時間 但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變
Thumbnail
為了提昇性能,除了動力、懸吊,最常改裝的大概就是煞車系統了,畢竟在賽道上除了延長油門時間之外,縮短煞車時間也是爭取單圈有效方向,但是賽車場上我們該怎麼整備才好? 要搭配剎車系統,不能不說一下巴斯卡定律,巴斯卡定律的大意是這樣「在密閉空間內的液體,作用於內壁上每個位置(每單位面積)的壓力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為了提昇性能,除了動力、懸吊,最常改裝的大概就是煞車系統了,畢竟在賽道上除了延長油門時間之外,縮短煞車時間也是爭取單圈有效方向,但是賽車場上我們該怎麼整備才好? 要搭配剎車系統,不能不說一下巴斯卡定律,巴斯卡定律的大意是這樣「在密閉空間內的液體,作用於內壁上每個位置(每單位面積)的壓力都是一樣的」
Thumbnail
V4 MotoGP賽車動力較大,直4 MotoGP賽車操控性更好。這也是為什麼,Johann Zarco、Jorge Lorenzo以及其他從直4賽車跳到V4賽車的車手會那麼掙扎的原因。
Thumbnail
V4 MotoGP賽車動力較大,直4 MotoGP賽車操控性更好。這也是為什麼,Johann Zarco、Jorge Lorenzo以及其他從直4賽車跳到V4賽車的車手會那麼掙扎的原因。
Thumbnail
賽道已經很熟了,車子動力也飽滿、操控性調校的也很完美常順手,自認基本功也不差,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卻還是比人家慢嗎?那很可能是因為齒比 齒比(Gear ratio),說得學術一點叫做「減速比」,廣義來說是指引擎轉速傳遞到驅動輪上,這個減速的過程結束後的轉速比率,為什麼要減速呢?因為引擎的轉速動輒上千
Thumbnail
賽道已經很熟了,車子動力也飽滿、操控性調校的也很完美常順手,自認基本功也不差,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卻還是比人家慢嗎?那很可能是因為齒比 齒比(Gear ratio),說得學術一點叫做「減速比」,廣義來說是指引擎轉速傳遞到驅動輪上,這個減速的過程結束後的轉速比率,為什麼要減速呢?因為引擎的轉速動輒上千
Thumbnail
Ducati 跟Honda近幾年稱霸MotoGP的極速排行榜以及冠軍常客。底下是原因。
Thumbnail
Ducati 跟Honda近幾年稱霸MotoGP的極速排行榜以及冠軍常客。底下是原因。
Thumbnail
MotoGP 車架設計對於道路用車的設計有重大的影響,那麼自從1980年代以來,這些冠軍賽車有哪些進步(或退步)的設計?
Thumbnail
MotoGP 車架設計對於道路用車的設計有重大的影響,那麼自從1980年代以來,這些冠軍賽車有哪些進步(或退步)的設計?
Thumbnail
車架柔軟度是MotoGP車架設計的魔法。接下來我們會談為什麼速度與馬力不斷提升,但車架卻越做越軟,不是越硬。
Thumbnail
車架柔軟度是MotoGP車架設計的魔法。接下來我們會談為什麼速度與馬力不斷提升,但車架卻越做越軟,不是越硬。
Thumbnail
Marc Marquez絕對是MotoGP史上最吸睛的車手:每個彎角都看他在滑前後輪。自從我們第一次看Marquez 對抗物理定律,試著救回快摔掉的賽車,也已經過了五年。他還是繼續對抗物理。在此,這位4屆MotoGP世界冠軍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他騎乘技巧中的奧秘。
Thumbnail
Marc Marquez絕對是MotoGP史上最吸睛的車手:每個彎角都看他在滑前後輪。自從我們第一次看Marquez 對抗物理定律,試著救回快摔掉的賽車,也已經過了五年。他還是繼續對抗物理。在此,這位4屆MotoGP世界冠軍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他騎乘技巧中的奧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