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和朋友晚飯,鄰桌坐了一家三口。餐廳是小店,員工客人相熟,週末晚坐滿也不過三十人。本來沒留意鄰桌,但見那十三四歲男孩吃飯毫不專注,不時東張西望,才引起我注意。一看原來男的是某被法院判襲擊罪入獄的前警司,大名響遍網絡,早前出獄也有報章報導,難怪他的孩子那麼慌失失。

raw-image

報導影響的並非只得犯案者,從他兒子那頓飯大半時間都慌張張望的神態看來,他實在深受其父所作所為影響。不在此評論其父,畢竟他已被法律制裁,還望其改過自新。但孩子呢?十來歲而已,正值大好青春,但要惶恐地活在別人眼光之下,想必不會好受。

父母所作所為影響的不單是自己,更多時還有其下一代。從那一家三口的晚餐看來,這家人感情不差,父母也疼愛孩子,才會三人上街吃飯享天倫樂。可惜的是孩子的不安有誰懂?但見那見慣風浪的父親不卑不亢地用餐,妻子忙着照顧,孩子卻四處找尋令其不安的情緒,那刻同是為母的我不免唏噓。

難怪吾母於我小時候常跟我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平生不作虧心事」;「報應要是落在自身還好,最痛是在最愛身上」。

早兩天車子被撞尾,已是今年第二遭。香港司機特別心急,但被撞時兩個孩子在車後座,雖有繫上安全帶,聽到那「嘭」的一聲時心還是離了一離。孩子們沒事,但警方十分緊張,建議可以跑跳對答如流的兩人坐救護車到醫院檢查清楚得個安心。後車是收掣不及,但被撞後下車檢查那刻我內心竟然前所未有的平靜大於煩燥。感恩孩子們沒事,車子只是小問題;後車司機沒大礙,自己沒受傷,跑趟醫院還只是確保安全而已,車禍如此實是萬幸,還不感恩?雖然後來孩子在醫院的急診室待了五小時(反正非緊急輪候時間比較久),折騰了大半晚家長會去不了晚飯聚沒有了,但所謂車禍還只是這樣,上天也真的厚愛我們幾位。

孩子從來是父母心頭肉,於我而言是;於那罪成警司亦然。孩子們的身心理應是父母最關心的一環,家長可別以為吃飽穿暖供書教學便盡了責任,這只能令我們免於被控虐兒的最低警戒線,卻非育兒標準。

物質充裕的香港即使財力稍遜的父母也能令子女有温飽,加上免費教育,孩子的知識不會相差太遠。但品格呢?情商呢?自我形象呢?對社會的看法和體會呢?如此種種孩子都得在身邊人身上找答案量標準。要是孩子發覺別人因父母或家庭背景向其投以不同眼光,內心產生不安感時父母也得循循善誘令其解開心結重拾自信免得其遑遑不可終日。

若果那天車禍我如昔日沒孩子時那心浮氣躁的話,那我只會令孩子們覺得「車禍就是要罵;就是要發颷;就是要得勢不饒人;就是只有winner takes all。」感恩沒人受傷,連孩子都問:「啊,原來車禍就是這樣?記錄一下去趟醫院就成?那賠款呢?法庭程序呢?警察們原來都這麼冷靜啊?」「對,就是各安其份,解決問題為先,對錯判斷在現場並不合用,若有需要留待法庭稍後解決。」

自問非冷靜的人,但孩子們的出現就像天賜了顆「冷靜」按鈕給我一樣。萬大事別急別亂別怕別忙,否則孩子們長大後只會青出於藍。和好友說笑,也許天就知我太不堪,才不得已派孩子整治我,好等我這蠻女學點禮教修養罷。

世界之大人未能一一看懂,但成年人眼界尚算得比孩子廣闊;為人父母,放輕鬆心情放寬廣胸懷吧,把孩子的世界交給他們,別讓我們的負面情緒/經驗/言行玷污其心靈,做不到好榜樣沒關係,起碼每天爭扎着別墮落做壞榜樣,或從自己的錯中反省,改過給下一代看,已經足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60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Teresa H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0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2024/06/20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Thumbnail
華人的家庭時常對於越界或是破壞秩序和規則反應非常猛烈,兩方都非常硬弄得兩敗俱傷。如果父母就沒學過溝通妥協,甚至也不覺得需要對孩子這麼做,自然面對家中的衝突時就拉開了距離,也難以真的落實關係和保護的功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