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對未來極度悲觀的人,是無法成為菁英的!

更新於 2019/11/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艾兒莎以前曾提到自己是個樂觀主義的人,但常常有朋友說,可是有時候看你的言語論談中,還是會有抱怨與黑暗面呀!我才驚覺,原來,這些長期無法樂觀的人,是因為,根本上就沒有理解樂觀與悲觀的本質。
這就是為什麼,你很受心靈雞湯圖文、正向空洞的喊話、激勵人心的字眼這麼著迷,常常去按讚、追蹤甚至分享,但直到現在,還是沒讓自己「著實養成」正向樂觀的性格。
悲觀主義的人,根本上對自己和未來缺乏信心,懷疑價值觀
簡單來說,檢視一個人(或自己)是否為真正樂觀的人,並非從日常論談與言行舉止來觀察(雖然有一點相關但跟我後面要提到的檢視方向,比例相對很小)。因為真正樂觀的人,不管當前困境為何,看待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因此他們總會看得遠、看的角度高又廣,因為看見未來的可能性,因為願意持續做有價值的事情,讓未來的自己受益,而非著眼於當下。
但悲觀主義的人,根本上對自己和未來缺乏信心,懷疑價值觀,更不用說看未來的方式,就算看到了,還是會以負面與遲疑的觀感去看待,所以大多數的他們,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例如,月光族持續砸錢購買小確幸,把未來的金流借到現在超額使用的卡債族等等。
當你比較屬於後者這類的隱性悲觀者,其實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在享受小確幸的當下,透過自我麻醉與陶醉,常常誤以為,這是一種該有的休息,或認為自己是樂觀者,但在遇到每個關鍵性的人生抉擇中,卻會做出悲觀者常做的行為模式,好比選擇對未來的自己不利的舉動。
時間拉長後,才會發現,自己沒有進步、自己相對資源弱勢,沒有深度的去理解、運用資源,即便自主性的報名再多的課程或者講座,沒有吸收,根本上沒有學習,其實也就只是人有出席活動,但心靈缺席,最後都僅僅變成是耗費時間跟金錢的行為。
長期循環後,對自己的負面觀感與情緒,都會拉扯到踐踏自信的結果。再來,就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導致永久性的生活浩劫。
對於未負面觀感與情緒,都會拉扯到踐踏自信的結果來樂觀

悲觀,來自不切實際的樂觀

那到底為什麼有些人注定就會悲觀、產生悲觀主義? 說起來真的很諷刺,悲觀主義,其實就是來自不切實際的樂觀!
艾兒莎猜這時候你們一定又會疑惑了,不是才說樂觀的人才會看得遠,怎麼又說樂觀會導致悲觀呢?
這裡並不是說樂觀會造成悲觀,而是
「太過不切實際的樂觀」就會產生悲觀
過份樂觀或者過份自信、過於高估一切處境的人,往往會造成自身理想和現實生活的差距,進而因為種種落差所帶來的情緒失落,導致悲觀想法,對自己沒有自信,進而變成悲觀主義者。
艾兒莎看書看到一個社會學實驗的例子,實驗人員給受測試的人一個不複雜的機械模型,問他們拆開後如果沒有說明書,是否能安裝回原樣,並且給這件事情的難度評分。這個試驗中,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這不是難度很高的事情,認為自己可以裝回去。
但最終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完成裝回任務。
實驗結束後,實驗人員讓完成任務的人和未完成任務的人,重新給這項任務的難度評分,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在動手前和動手後的難度分數,差異非常大,他們在動手前給的難度分數很低,動手後給的難度分數非常高。而那些動手前就給這任務的難度分數很高的人,無論最終是否完成任務,動手後給的難度分數,和動手前都是一致。
這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太高估自己能力,一旦發現了自身和現實的差異,無法完成自我期望,就會產生悲觀情緒,而對事物「看法」與「行為」有很大的逆轉。這個過程,就會改變自己詮釋客觀事物的方式,甚至嚴格說起來,算是種「扭曲」了。
但要是一開始沒有高估自己能力,無論是否有完成任務,都不會產生太大的情緒逆轉,甚至提升自信,產生「這麼難的事情我也可以完成!」,未來心裡就會有個評斷自我能力的比例尺,更不會在失敗後產生悲觀的情緒、自卑的情節。
社會沒有辜負任何人,沒有欠你什麼

抱怨,來自毫不自覺的悲觀

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國立一流大學畢業,有專業外語能力,但發現自己出社會後,辛苦工作多年仍然無法買房買車,覺得社會辜負了他們。這也是一種,自身和現實生活的差距,所造成的悲觀情緒。
艾兒莎要說
社會沒有辜負任何人,沒有欠你什麼
國立一流大學畢業,專業外語能力,表示你的確很努力,但不代表這就應該得到什麼,因為這樣的人真的太多了。
每一年的大學考試,每一年的公務員考試,我們都能保證大學考試第一名的人生活一定是幸福美滿嗎?公務員考試第一名的人,在職業生涯中一定是一路順遂嗎?會導致這樣的推論,是因為我們把人生想得太單純了,單純到認為只要認真念書,人生就能得到幸福美滿。
也因此這類的人,真的踏進複雜的社會中,才會發現自己曾經不切實際的樂觀,和整個社會的運作是格格不入的,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只得到一個很會埋怨一切的自己。
事實上,多與成功人士認識,就不難發現,人愈往上進步,愈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與被自己侷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現在的諸多成功,除了是努力本質之外,更多的是帶有幸運與人脈的積累。
因此他們容易不再會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樂觀、不會有幻想的奢望,更不會悲觀,或者受到一些打擊就惶惶恐恐,以為世界塌了下來,而是會很樂觀積極的面對許多挑戰,甚至不停突破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真切遠離悲觀的自己:成長心態 vs 定位心態

最後,是一個最實際的方法,將自己徹底的變成樂觀的人。即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為「成長心態」,而不是「定位心態」,就能讓自己不被悲觀左右,而會樂觀做事。
成長心態的人認為「自己沒成功的時候,永遠有進步的空間」,因此會透過努力與學習迎頭追趕。但定位心態的人會認為現在的沒成功狀態,即是一種否定,而他們總會對自己說「成功就是因為自身的天賦」,對於現在沒成功的自己充滿了痛苦,認為這樣沒成功的現在,即暴露了自己弱點。
於是有人乾脆放棄、有人乾脆自欺。
但這跟心理學理論一樣,為什麼我們稱讚人的時候,要稱讚並肯定他們的努力,而不是其聰明。因為稱讚別人聰明的話,在他們失敗時,就會質疑自己的聰明才智,會越不敢選擇難度高的任務、害怕出醜、害怕再次跌落失敗,害怕失敗後,得接受不聰明且這麼難看的自己。
反之,稱讚他人努力之時,對方會愈來愈選擇有挑戰性、高成長的任務,即使沒有成功,只會歸因於自己可能不夠努力,知道自己還是有空間可以成長的,因為逼自己更加努力這件事,像是自己能有自主權的奔往未來,而不像聰明的天賦或智商那樣,好像天生已被迫成定局的概念,那些選擇更加努力的人,往往都可以愈挫愈勇。
艾兒莎還要強調最後一點,很多悲觀主義的人看待這個時代,就會產生科技太進步、人人都衝好快、成名的很快、錢賺的好大等等,但其實,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受益,不管想要做什麼,千萬別認為太晚了,時間太少。
其實真正的算下來,一點也不會晚,因為只要你是從現在這個當下開始,時間就一定足夠。就拿存錢做比方,每年願意存10萬元,年利率8%,連續存30年,總共存300萬,但事實上,過了30年後,全部的錢是1200萬。但這世界上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願意這樣做?
答案是:只有樂觀的人會這樣做。
因為只有他們對未來保持正向樂觀,且相信未來市值得這樣做投資,所以才會持續這樣做。艾兒莎以前看過一個故事,1894年時,就有英國有人預言,因為生活與糧食持續的好轉,社會進步與安穩等加速成長,在人口如此成長的狀況,未來會需要更多更多的馬車運輸,那些英國人就深信那個預言,在30多年後,也就是1930年時,整個倫敦必定會被馬糞淹沒。好多人都好恐慌,因為邏輯上,那樣的預言一點都沒錯,但最後呢?
倫敦並沒有被馬糞淹沒,因為後來發明了汽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兒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覺得資源或機會太少嗎?我們應該更加認識金錢,不是只有靠省錢、到處犧牲,才可以累積財富,反之更可以靠花費、運用更多的錢,得到更多的資產:比別人「更會借錢」,就是菁英的成功關鍵!
現在的年輕人總想著,相對於老一輩,我們實在沒錢沒資源。當年領22K的我,更是痛苦算著,什麼時候主管才會離職,輪到我「升值」。可我怎麼算,都覺得不太對勁——因為比我資深,且工作已經多年的前輩,怎麼薪水也
當然,在初入職場時,很多事情不會這麼如意,也不會如此簡單達成目標。這時候,你要盡量先擬定所有情況、想清楚、問有經驗的前輩也可以,準備好之後再告訴老闆。最好定一個死線,你何時交結果,有可能有哪些狀況,貼心讓他知道至少A方案失敗,還有B方案等著上路。做到比機器人更晉級,就是智能機器人。
悔恨之餘,讓我在多年後更深刻感受到:年少時做的各種選擇,最後都會變本加厲地以劣勢顯現在我的生活裡。
相信很多人都很想成為老闆的得力愛將,不論於公於私,肯定會有額外獲得很多機會,升遷之路就會又順又快,甚至幸運能成為老闆的接班人,像艾兒莎一樣28歲就被新加坡老闆指派為台灣CEO。
上回提到菁英是管理精力,而非管理時間,在這個專注力被高度分散的時代,究竟我們該怎麼做?
你覺得資源或機會太少嗎?我們應該更加認識金錢,不是只有靠省錢、到處犧牲,才可以累積財富,反之更可以靠花費、運用更多的錢,得到更多的資產:比別人「更會借錢」,就是菁英的成功關鍵!
現在的年輕人總想著,相對於老一輩,我們實在沒錢沒資源。當年領22K的我,更是痛苦算著,什麼時候主管才會離職,輪到我「升值」。可我怎麼算,都覺得不太對勁——因為比我資深,且工作已經多年的前輩,怎麼薪水也
當然,在初入職場時,很多事情不會這麼如意,也不會如此簡單達成目標。這時候,你要盡量先擬定所有情況、想清楚、問有經驗的前輩也可以,準備好之後再告訴老闆。最好定一個死線,你何時交結果,有可能有哪些狀況,貼心讓他知道至少A方案失敗,還有B方案等著上路。做到比機器人更晉級,就是智能機器人。
悔恨之餘,讓我在多年後更深刻感受到:年少時做的各種選擇,最後都會變本加厲地以劣勢顯現在我的生活裡。
相信很多人都很想成為老闆的得力愛將,不論於公於私,肯定會有額外獲得很多機會,升遷之路就會又順又快,甚至幸運能成為老闆的接班人,像艾兒莎一樣28歲就被新加坡老闆指派為台灣CEO。
上回提到菁英是管理精力,而非管理時間,在這個專注力被高度分散的時代,究竟我們該怎麼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大小不一,心境相似,大抵可分為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兩種心態 我認為樂觀並不只是一個觀點,而是實際的行動,因為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所以行動 而悲觀主義者只是一個單純的觀點,因為悲觀,不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更好的明天,所以在原地不動,等待毀滅⋯⋯
Thumbnail
朋友經常誤以為我是一個生性樂天的人,但經過自我探索,我瞭解到自己其實是個悲觀者。積極地悲觀這種心態,認識到生活的挑戰與陰暗面,同時尋找光明與意義。這不僅是接受困難,也是創造積極局面的動力。我們要靈活地在樂觀和懷疑之間找到平衡,並藉由極限運動來加強對現實的連接感。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投資的世界裡,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對比。 樂觀主義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宣揚美好未來的話語,而悲觀主義則更像是一種伸出援助之手的姿態」。 然而有趣的是,悲觀主義往往比樂觀主義更容易引起關注。
Thumbnail
#樂觀主義者 遇到事情不害怕 不會謙卑 不會壓抑 不會忌妒 但純粹的樂觀主義者 只有在12歲以下階段才看得到 社會交際開始複雜化之後,比較就越來越多 ## #悲觀主義者 習慣看人生的黑暗面,尤其遇到困難,容易跟著周遭人悲觀 喪失勇氣 遇到事情往往膽小 容易受驚嚇 睡眠品質降低
大多時候這個詞會被用來形容過度理想樂觀,但今天產生一個不太一樣的觀點。 不切實際不僅可以用來形容對自己的未來過度樂觀,同時也能用來描述看待事情過於悲觀的表現。 常常對於自己的未來走向抱有過度完美理想主義、對自己『要做得很好』這件事情有著強迫式的期望與執著,問題是同時又對那樣的想法感到懷疑、不確定
Thumbnail
保持正面的期望,才會讓自己更願意投入規劃的目標上 而負面的期望,只會讓自己每一次都陷入從何開始?如何開始?所以常常都在原地踏步 這個心理學就叫做"杯子半空" 一個杯子水只有裝一半 樂觀主義者看到的杯子是半滿 悲觀主義者看到的杯子是半空 角度不同,選擇就不同,選擇不同結果就不同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大小不一,心境相似,大抵可分為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兩種心態 我認為樂觀並不只是一個觀點,而是實際的行動,因為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所以行動 而悲觀主義者只是一個單純的觀點,因為悲觀,不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帶來更好的明天,所以在原地不動,等待毀滅⋯⋯
Thumbnail
朋友經常誤以為我是一個生性樂天的人,但經過自我探索,我瞭解到自己其實是個悲觀者。積極地悲觀這種心態,認識到生活的挑戰與陰暗面,同時尋找光明與意義。這不僅是接受困難,也是創造積極局面的動力。我們要靈活地在樂觀和懷疑之間找到平衡,並藉由極限運動來加強對現實的連接感。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我們總是比較容易想像事情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種"最壞打算"的心態來源於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控制感的缺乏。但事實上,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在投資的世界裡,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對比。 樂觀主義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宣揚美好未來的話語,而悲觀主義則更像是一種伸出援助之手的姿態」。 然而有趣的是,悲觀主義往往比樂觀主義更容易引起關注。
Thumbnail
#樂觀主義者 遇到事情不害怕 不會謙卑 不會壓抑 不會忌妒 但純粹的樂觀主義者 只有在12歲以下階段才看得到 社會交際開始複雜化之後,比較就越來越多 ## #悲觀主義者 習慣看人生的黑暗面,尤其遇到困難,容易跟著周遭人悲觀 喪失勇氣 遇到事情往往膽小 容易受驚嚇 睡眠品質降低
大多時候這個詞會被用來形容過度理想樂觀,但今天產生一個不太一樣的觀點。 不切實際不僅可以用來形容對自己的未來過度樂觀,同時也能用來描述看待事情過於悲觀的表現。 常常對於自己的未來走向抱有過度完美理想主義、對自己『要做得很好』這件事情有著強迫式的期望與執著,問題是同時又對那樣的想法感到懷疑、不確定
Thumbnail
保持正面的期望,才會讓自己更願意投入規劃的目標上 而負面的期望,只會讓自己每一次都陷入從何開始?如何開始?所以常常都在原地踏步 這個心理學就叫做"杯子半空" 一個杯子水只有裝一半 樂觀主義者看到的杯子是半滿 悲觀主義者看到的杯子是半空 角度不同,選擇就不同,選擇不同結果就不同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