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地悲觀:在挑戰中尋找希望與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朋友見我愛笑,說話內容正面,很多時會誤以為我是一個生性樂天無憂無慮的人。不過事實上剛好相反,從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我了解到自己其實是一個頗為悲觀的人。在大部份情況下,我覺得任何稍稍俱挑戰性的事情,無論是讀書、運動、理財、工作或創業等領域,都需要無比的運氣才能成功。而只要稍微鬆懈、沒足夠準備或付出不夠,就會面臨失敗。

如果把我這種思維用正面的方式表達出來,我想可能是「積極地悲觀」吧!這種態度既要認識到生活中的陰暗面,又要想辦法努力在其中尋找光明。積極地悲觀意味著我不否認困難和挑戰的存在,但同時也不放棄在這些困境中尋找意義和成長的機會。

首先,積極地悲觀讓我謙遜地審視自己,這意味著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一味地自責。

然而,這種心態並不僅僅是消極的接受。正如每一個負面情況都有其正面的一面,我也需要努力尋找和創造積極的局面。這需要一種積極的態度,因為正面的情況往往是由正面的態度創造的。

積極地悲觀還需要一種對現實的深刻連接感。我們的文化往往將我們與現實分離,有些人可能會通過消極的方式如沉溺於酒精或冒險行為來尋求那種連接感。然而,我覺得最有力的連接感來自於極限運動,例如跑馬拉松、毅行者、騎單車環台或者騎單車雙進武嶺等等。當投入運動的過程中,會感覺自己更加活躍,因為我在創造及重塑自我,而不僅僅是消費。

此外,積極地悲觀也讓我擁有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意味著我需要在樂觀和懷疑之間找到平衡,既要對自己的目標充滿信心,又要不斷地自我批評和反思。這種態度的轉變並不容易,但我覺得這是持續成長的關鍵。

在這種心態下,我不會因為悲觀而被困住,而是將其轉化為一種動力。它驅使我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好,去創造和影響我的世界,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現實。因此,積極地悲觀並不是矛盾的,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生活方式,讓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仍保持希望和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名會計師的告白
18會員
127內容數
擺脫肉體枷鎖,追求靈魂自由。
2025/04/29
剛剛過去的星期一,我和朋友參加了一場以《孤獨世紀》為主題的說書會。說書人YK認為智能手機令人更孤獨;但朋友分享經驗指出手機有助重建人際聯繫,我們結論是手機只是工具,孤獨與否取決於使用方式。
2025/04/29
剛剛過去的星期一,我和朋友參加了一場以《孤獨世紀》為主題的說書會。說書人YK認為智能手機令人更孤獨;但朋友分享經驗指出手機有助重建人際聯繫,我們結論是手機只是工具,孤獨與否取決於使用方式。
2025/04/25
香港復活節消費冷淡反映經濟前景黯淡,本地零售業持續萎縮,空置店舖增加,消費模式轉向網購。實體店經營困難,的士業也受衝擊,的士牌價下跌。經濟學家指出,價格因素影響消費行為,網購更具經濟效益。香港經濟嚴峻,需有效措施提振經濟,鼓勵本地消費。
2025/04/25
香港復活節消費冷淡反映經濟前景黯淡,本地零售業持續萎縮,空置店舖增加,消費模式轉向網購。實體店經營困難,的士業也受衝擊,的士牌價下跌。經濟學家指出,價格因素影響消費行為,網購更具經濟效益。香港經濟嚴峻,需有效措施提振經濟,鼓勵本地消費。
2025/04/22
每年回鄉祭祖不僅是慎重的傳統儀式,更是家族成員輕鬆愉快的相聚時光。本文描述了作者一家參與祭祖活動的溫馨過程,從儀式中的輕鬆氛圍,到家人之間的熱情交流,以及豐盛的家鄉菜餚和歡聲笑語,都展現了家族凝聚力和深厚情感。
2025/04/22
每年回鄉祭祖不僅是慎重的傳統儀式,更是家族成員輕鬆愉快的相聚時光。本文描述了作者一家參與祭祖活動的溫馨過程,從儀式中的輕鬆氛圍,到家人之間的熱情交流,以及豐盛的家鄉菜餚和歡聲笑語,都展現了家族凝聚力和深厚情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朋友經常誤以為我是一個生性樂天的人,但經過自我探索,我瞭解到自己其實是個悲觀者。積極地悲觀這種心態,認識到生活的挑戰與陰暗面,同時尋找光明與意義。這不僅是接受困難,也是創造積極局面的動力。我們要靈活地在樂觀和懷疑之間找到平衡,並藉由極限運動來加強對現實的連接感。
Thumbnail
朋友經常誤以為我是一個生性樂天的人,但經過自我探索,我瞭解到自己其實是個悲觀者。積極地悲觀這種心態,認識到生活的挑戰與陰暗面,同時尋找光明與意義。這不僅是接受困難,也是創造積極局面的動力。我們要靈活地在樂觀和懷疑之間找到平衡,並藉由極限運動來加強對現實的連接感。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有些人一直追逐人生的飛輪,這種心理狀態讓人感到焦慮並導致心情低落。然而,作者提供了一些緩解這些症狀的方法,如無知帶來的快樂和勇氣、適時的休息、放鬆時容易有靈感、以超越自我的使命來做事。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有些人一直追逐人生的飛輪,這種心理狀態讓人感到焦慮並導致心情低落。然而,作者提供了一些緩解這些症狀的方法,如無知帶來的快樂和勇氣、適時的休息、放鬆時容易有靈感、以超越自我的使命來做事。
Thumbnail
每當覺得生活趨近於穩定的時候,就會突然有衝突出現,導致我的情緒又開始飄移,啟動鑽牛角尖的模式,深陷於別人的批評的言語裡頭,無法起身。如果日子可以順順的過下去不知道該有多好,想要得到片刻的寧靜似乎是天方夜譚。 雖然覺得挫折感很大,無法接受自己明明有花時間精力在工作上,卻被批評的一文不值,但這次不知為
Thumbnail
每當覺得生活趨近於穩定的時候,就會突然有衝突出現,導致我的情緒又開始飄移,啟動鑽牛角尖的模式,深陷於別人的批評的言語裡頭,無法起身。如果日子可以順順的過下去不知道該有多好,想要得到片刻的寧靜似乎是天方夜譚。 雖然覺得挫折感很大,無法接受自己明明有花時間精力在工作上,卻被批評的一文不值,但這次不知為
Thumbnail
為了遇見生命中最明亮的希望, 我們必須先走過最深處的黑暗。 ~出自網路作家Perter Su 一路走來,從在乎外人的眼光而做符合社會期許下的自己,到現今不顧不管只順著自己的「心」前行,總算讓自己真實的我呈現,過屬於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於Perter Su 的這句話很有感,因為沒有以前世俗期許下的生活,
Thumbnail
為了遇見生命中最明亮的希望, 我們必須先走過最深處的黑暗。 ~出自網路作家Perter Su 一路走來,從在乎外人的眼光而做符合社會期許下的自己,到現今不顧不管只順著自己的「心」前行,總算讓自己真實的我呈現,過屬於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於Perter Su 的這句話很有感,因為沒有以前世俗期許下的生活,
Thumbnail
在一次課程中,我透過牌卡,找出了我擁有「應變能力」,和同學分享我掉獎狀的故事時,我說:「因為我從小就很悲觀,所以養成了應變的能力」 同組同學異口同聲的否決我:「懂得應變不是悲觀,而是你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原來積極的去面對風險並不是「負面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對事物負責,並且讓自己保持彈性的行為
Thumbnail
在一次課程中,我透過牌卡,找出了我擁有「應變能力」,和同學分享我掉獎狀的故事時,我說:「因為我從小就很悲觀,所以養成了應變的能力」 同組同學異口同聲的否決我:「懂得應變不是悲觀,而是你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原來積極的去面對風險並不是「負面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對事物負責,並且讓自己保持彈性的行為
Thumbnail
在一場人資主管為主的面談中,「請問職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或是「請問職涯中最有挫折感的事?」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基本上很像是一類問題,是關於事情的一體兩面。突破了最具挫折感的事情,通常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就像是波谷往上直達波峰,或是股市跌深反彈直衝高點,稱之為真實人生,一體兩面相互依存。 樂觀是我~
Thumbnail
在一場人資主管為主的面談中,「請問職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或是「請問職涯中最有挫折感的事?」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基本上很像是一類問題,是關於事情的一體兩面。突破了最具挫折感的事情,通常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就像是波谷往上直達波峰,或是股市跌深反彈直衝高點,稱之為真實人生,一體兩面相互依存。 樂觀是我~
Thumbnail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Thumbnail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說你太悲觀、想太多? 於是你開始練習「樂觀」的看待每一件事情,有事沒事就在網路上搜尋一些心靈雞湯,補充正面能量,不停說服自己事情只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要自己別擔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反而使自己更加焦慮,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往「壞」的結果去想。 每次看到那些「樂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說你太悲觀、想太多? 於是你開始練習「樂觀」的看待每一件事情,有事沒事就在網路上搜尋一些心靈雞湯,補充正面能量,不停說服自己事情只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要自己別擔心。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反而使自己更加焦慮,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往「壞」的結果去想。 每次看到那些「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