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如何超順遂!關鍵在讓老闆瘋狂愛死你(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要老闆愛死你,艾兒莎有四個獨門絕技要告訴你們:

一、自己變成機器。

這是什麼意思?機器是什麼?沒有情緒的。

是的,你要沒有情緒,或者盡可能的不情緒化。

舉例,如果交給你什麼任務,你就去做,過程中不管做得好或壞,但在一定會做出來的前提下,不要外露情緒;除非是正面或積極、樂觀的情緒。否則就像一台常常出錯、嘎嘎作響的機器、滿是抱怨的工具,就算能達成老闆目標,但每天讓他心煩,他只會想替換掉。

發洩情緒和把事情做好,這兩件事情的孰輕孰重,是非常容易就能看得出來的,但做起來卻不是這麼容易。試著先把自己的情緒撇開,設定一個個步驟來達成目標,逼迫自己按表操課去做,不被情緒左右。

raw-image

當然,在初入職場時,很多事情不會這麼如意,也不會如此簡單達成目標。這時候,你要盡量先擬定所有情況、想清楚、問有經驗的前輩也可以,準備好之後再告訴老闆。最好定一個死線,你何時交結果,有可能有哪些狀況,貼心讓他知道至少A方案失敗,還有B方案等著上路。做到比機器人更晉級,就是智能機器人。

或許你會說,你的能力非常強,不想做機器人,想做超人;你自信一定能做好,而且比原來的標準要好很多。是不是更好呢?

答案是:你還是得先做機器人。因為對老闆而言,穩定比驚喜更重要。

原因很簡單,「超人是不好管理的」。如果人人都想來個驚喜,那麼有的人是超人,有的人是雷神,有的人美國隊長,每個人的超能力還是不太一樣,那出來的結果就不可控,你要老闆被你煩死嗎?

而且很多能力強的人,太自信,反而容易出一些細節上的紕漏。這紕漏一多,就很可能是大問題。特別是年輕人,都會有這樣的事。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很厲害、很有才華,為什麼老闆不愛你?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你必須先求你的工作結果穩定,在穩定的前提上,你再把進一步要求質量都達到高水準,那老闆就會愛死你了。

等他真的不能沒有你時,你再進一步有策略性地出點風頭、提出自我理念與想法,成功機率就會倍增,而且走錯路時,老闆會因為信任,因此容易再提供機會。

記住,如果公司有什麼大的機會,老闆只會給可靠的人來做,因為結果是可控的,至少出錯還有挽回的餘地。只有結果可控的,老闆才能依著這個結果,鋪好未來的路。

二、善用非公司場景和老闆接觸

什麼叫「非公司場景」?回答此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工作中有哪些場景要和老闆接觸?

其實一共就三種:公司、半上班 、放鬆時間這幾種場域。

和老闆接觸最多的時間、空間就是在公司場域當中,也就是你的上班時間。

半上班,好比午餐時間,或和老闆閒聊、抽煙的時間,這概念就是上班時間,有段時間心情上可以比較放鬆,不必討論公事,因此也能讓老闆有機會多多了解你。

另外一種就是員工旅遊、慶生會、一起打籃球等員工交流的休閒時刻。

在上班當中,人和老闆接觸的機會不多,很難得遇到,可能面面相覷一句話都不多,這種反應是大錯特錯。

因為,如果能善用這種半上班時間,提高和老闆接觸的頻率與機會,你就能變成老闆心裡的大紅人。

raw-image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給公司提一個建議,但自己的階層又不是這麼高;如果直接提出,不只過於正式,你自己也會倍感壓力,老闆也不太容易接受,反而只會對你的建議只會從嚴審核。

但如果換個場景思考,假設今天是和老闆邊抽煙、邊喝咖啡邊「聊天」、「不小心」想到了一個建議,「順勢」提出來,老闆真正接納、考慮的意願也會跟著提高,同時由於這不是在非正式場合答應,如果他對這項建議有什麼其他顧慮或者想法,也比較容易對你說出口,進一步可能跟你討論。

這不就等於知道了老闆的心事了?而且,也等於學到了一些老闆的思路?就算老闆不採用你的建議,反正是非正式場合,你再修改一下建議,還可以在合適的時機,再提一次新版的建議,老闆可能會讚賞你的「效率」與「機靈」。你說,這方法是不是太聰明?

而且老闆位階高,很難跟基層員工相處,也很需要有人做他的內線,來了解公司內其他人對他的想法。要當上內線,當然就是從這種半公司場域中,找到像你這樣願意和他交心的人。

三、利用放鬆時間深入老闆的生活

很多人下了班就想徹底放鬆,不想談公事,寧願去學別的技能,或者是耍廢,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下班花時間跟在老闆身邊學習,你是不是學到更多?甚至獲得更多的資源?

老闆談合作,都是在所謂的「下班時間」,和其他企業的大老闆應酬,以常理來判斷,其實也會很累。他會需要有人陪,這是人都會有正常心理,而且多一些人一起,談合作的機會也比較大。能陪他的人,自然會成他的心腹。問題在於那可是寶貴的下班時間啊!

想犧牲自己下班時間的人通常不多,那你就可以毛遂自薦了。這就是我說的「善用你的放鬆時間」。不要等老闆點名,點名就沒意思了,你要主動。而且這還有一個好處,第一是透過老闆的名聲,藉機認識其他企業的老闆或高層,第二是雙方在談老闆合作時,就能趁機更了解公司整體營運狀況和老闆的想法。甚至你還可以幫忙講話,向對方談談你對項目的看法。只是要注意,不要搶了老闆的風頭。

當然啦,在和老闆一起出席應酬的同時,你也能自然提出你的建議,順勢又變成老闆的心腹了!

除了和老闆一起應酬之外,所謂的「放鬆時間」還有別的場合。比如老闆生日,或者什麼重要節日,你也可以請老闆(和一些主管)到家裡吃飯,露一手自己的小特長啦,唱歌,做菜,帶個寵物給大家玩,也是非常能拉近距離,進而讓大家對你交心的好方法。

接下來,你就可以向這些「好朋友」討教各種職場經驗啦,總之不要刻意就好。

四、變成老闆本人

這講起來有點深奧,但其實很簡單,但關鍵在於盡各種可能模仿他。

比方說,他穿什麼你就穿什麼,他會去哪間餐廳,你就跟著去,他看什麼書你就跟著看什麼,還有他在哪裡,你就在哪裡。就是要你們「價值觀」盡量一致。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心理學上,看到和自已類似的人,會產生親切感。會覺得「我們是同一國的」。甚至他會有一種錯覺,如果他不在的話,還有你在啊?這不就是你要的「接班人」嗎?

這是艾兒莎最愛用的一招,但那些模仿是要讓對方「不經意」發現的,並且能夠認定是「可愛的」、「沒有侵略性」,最終才會獲得正面效益。像是每次我模仿的主管與上司,心中都會有「這孩子是因為覺得我厲害」、「想成為我而學我的」所以不會覺得我煩或者是馬屁精。

因為老闆也需要有很多人像他一樣,不論在思維上、價值觀的思考深度上,都會在心裡默默產生認同的穩定感,而且有一種「我們團隊向心力足」的感覺。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以上都不是要你向老闆拍馬屁,而是向老闆學習。再機車、無腦的老闆,也是你的老闆,他肯定有他的方式、他的資源、他的某項過人之能,才會到達這位子,你就算要離開,也要學夠了再離開,不是嗎?

向老闆拍馬屁並沒有好處,老闆也不是笨,或許你懂得拍你跟老闆這段關係的馬屁,才是實在的體現我講的思維最佳方法,至少老闆不會直覺感受「你有所圖」。


四大方法你都學會了嗎? 還沒的話,趕快買艾兒莎的新書「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 裡頭有更多秘招告訴你!

raw-image

**著作「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電子版上市**
海外購買超方便,即買即看免運費:http://psce.pw/9WGYL

艾兒莎 Youtube :http://psce.pw/9XHBV
艾兒莎 intagram:rutuyyu10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兒莎的沙龍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艾兒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18
營運力這門課講師 Evonne Tsai 跟大家分享如何用產品與系統思維,來思考你的職涯發展。這是關於她用兩年的人生學到到一堂課,在她還是中階的產品經理時的一個經歷。那時候她被公司要求打造出一個有關監控的新產品,而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她希望做出一個符合用戶需求、滿足用戶的體驗的產品,於是便找了保全人員
Thumbnail
2021/03/18
營運力這門課講師 Evonne Tsai 跟大家分享如何用產品與系統思維,來思考你的職涯發展。這是關於她用兩年的人生學到到一堂課,在她還是中階的產品經理時的一個經歷。那時候她被公司要求打造出一個有關監控的新產品,而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她希望做出一個符合用戶需求、滿足用戶的體驗的產品,於是便找了保全人員
Thumbnail
2021/02/01
Woomanpower課程目前已經來到第三堂,我大致把目前上過的課程做了重點統整,算是給方格子訂閱的你們一個小小bonus!像是第二堂講師Marcia的「Annual Plan年度計畫」,我自己也覺得滿有幫助的!! Marcia把年度計畫的規劃分成4個Step: 許願、研究、執行機制、檢視成效
Thumbnail
2021/02/01
Woomanpower課程目前已經來到第三堂,我大致把目前上過的課程做了重點統整,算是給方格子訂閱的你們一個小小bonus!像是第二堂講師Marcia的「Annual Plan年度計畫」,我自己也覺得滿有幫助的!! Marcia把年度計畫的規劃分成4個Step: 許願、研究、執行機制、檢視成效
Thumbnail
2021/01/11
相信大家在職場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或是你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人—通常「只會做好被交辦的事」,上級指示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但是只有這樣的話,你的主管或客戶其實都不會就此感到滿足。若你能夠掌握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就有辦法在職場上做得更好,獲得主管或客戶更多的信任,比別人更快跳級升遷!!!
Thumbnail
2021/01/11
相信大家在職場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或是你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人—通常「只會做好被交辦的事」,上級指示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但是只有這樣的話,你的主管或客戶其實都不會就此感到滿足。若你能夠掌握思考「關鍵課題」的能力,就有辦法在職場上做得更好,獲得主管或客戶更多的信任,比別人更快跳級升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常常都會覺得自己遇到慣老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也是一個慣員工。因為慣員工跟慣老闆是一組的,如果你不是一位慣員工的話,你就會不甩老闆的指令,該下班的時候就下班;該上班的時候就上班。你也不會在意老闆會不會罵妳做事的品質不好。所以如果遇到慣老闆的話,你應該要先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位慣員工,如果可以離
Thumbnail
我們常常都會覺得自己遇到慣老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也是一個慣員工。因為慣員工跟慣老闆是一組的,如果你不是一位慣員工的話,你就會不甩老闆的指令,該下班的時候就下班;該上班的時候就上班。你也不會在意老闆會不會罵妳做事的品質不好。所以如果遇到慣老闆的話,你應該要先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位慣員工,如果可以離
Thumbnail
工作上如果被罵該如何自我調適 1 : 透過轉念讓自己變得更好 2 : 透過轉念讓自己變得能夠放下 3 : 不要在意無關人士對你的看法
Thumbnail
工作上如果被罵該如何自我調適 1 : 透過轉念讓自己變得更好 2 : 透過轉念讓自己變得能夠放下 3 : 不要在意無關人士對你的看法
Thumbnail
身為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菜鳥,第一份正職工作當然是兢兢業業,主管說什麼都會認真執行的乖寶寶,而本菜鳥剛好工作能力很不錯,做出來的成果都讓主管非常滿意(絕對不是自賣自誇)。 所以我開始思考有哪些方式可以幫我突破此困境,因為在職場上,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拯救你的身心狀況,所以我做出了以下轉變。
Thumbnail
身為剛出社會兩年的小菜鳥,第一份正職工作當然是兢兢業業,主管說什麼都會認真執行的乖寶寶,而本菜鳥剛好工作能力很不錯,做出來的成果都讓主管非常滿意(絕對不是自賣自誇)。 所以我開始思考有哪些方式可以幫我突破此困境,因為在職場上,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拯救你的身心狀況,所以我做出了以下轉變。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與其問: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不如問:這麼重要的題材,我為什麼不寫? 輾轉待過幾間中小企業,甚至也待過草創期只有2人的公司,我發現到,人治成分高的公司裡,重要的不一定是工作技能(真的不一定),而是有沒有street smart讓你好好安度每一天。
Thumbnail
與其問: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不如問:這麼重要的題材,我為什麼不寫? 輾轉待過幾間中小企業,甚至也待過草創期只有2人的公司,我發現到,人治成分高的公司裡,重要的不一定是工作技能(真的不一定),而是有沒有street smart讓你好好安度每一天。
Thumbnail
5/1勞動節,屬於我們勞工的日子。 已當勞工多年的我,每天都想著何時不用再當勞工的那種勞工。 如果這句:「工作只是交換薪資的手段,不要逼別人熱情以對。」 我都想換成:「換工作是增加薪資的手段,不要因為人情而困住自己。」 身為主管的你,或老闆的他,會不會很想掐死我呢!  在社會多年的我,其實還真的有想
Thumbnail
5/1勞動節,屬於我們勞工的日子。 已當勞工多年的我,每天都想著何時不用再當勞工的那種勞工。 如果這句:「工作只是交換薪資的手段,不要逼別人熱情以對。」 我都想換成:「換工作是增加薪資的手段,不要因為人情而困住自己。」 身為主管的你,或老闆的他,會不會很想掐死我呢!  在社會多年的我,其實還真的有想
Thumbnail
我們一天在職場上待著的時間常常是8小時開始起跳,甚至要加班時需要待更久,在工作的時候你真的是天天都充滿幹勁覺得所有任務都能帶給你成就感嗎?或許有,但不一定全部都會讓你覺得有成就感對吧?所以今天要來聊聊的就是工作跟自身情緒之間到底有哪些影響~
Thumbnail
我們一天在職場上待著的時間常常是8小時開始起跳,甚至要加班時需要待更久,在工作的時候你真的是天天都充滿幹勁覺得所有任務都能帶給你成就感嗎?或許有,但不一定全部都會讓你覺得有成就感對吧?所以今天要來聊聊的就是工作跟自身情緒之間到底有哪些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