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菁英是管理精力,而非管理時間,在這個專注力被高度分散的時代,究竟我們該怎麼做?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想到要管理精力,艾兒莎在創業之前,沒想到管理精力的重要性如此之大,甚至覺得精力跟體力一樣,是天生的——體力好、精力就好。很羨慕總是精力充沛的人,但請教身邊很厲害的人,才知道自己是大錯特錯!
在過去錯誤的認知裡,因為想著要管理時間,因此我們會把整天以小時來分割,按照時間表工作、休息,採用直線型的管理模式,不停工作,直到累倒、精疲力盡,再休息,直到不累再繼續工作。這其實是一種很糟糕的「精力管理方式」,這也是我過去一直犯下的謬誤。
事實上,人的精力好比手機電池,當我們持續工作、完全消耗體力,就如同手機電池用到0%自動關機,這時充電,往往電力達到20%後,又會急著開機使用,就和我們片刻休息,就以為自己又有精力了,就趕緊工作。當人類長期處在這樣20%、0%的循環狀態;僅僅是虛耗了精力與備用彈性,讓狀態永恆處在低標準。
另外,懂得掌握節奏的聰明人,根本不會「浪費時間」,比如工作到一半,滑滑手機、看看臉書;因為他們已經獲得充分休息,自然也已經具備專注力,才能在工作時充滿效率。
以下艾兒莎分享不同的鐘擺模式,可以運用在不同情境。
一、「60分鐘擺」:大腦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鐘
我每次在團隊內部討論策略時,每40分鐘就要休息、暫停一下,因為主動休息能讓精力保持在高水準,如果只是瘋狂討論、沒有喘息空間,往往會失去討論重心,會議到最後,團隊內部對後面討論的決策專注度不夠,常常應付一下就結束,或者根本忘了結論,只有討論沒有實際執行。
所以艾兒莎一定都會主動提出休息,原本是腦力的活動,我就會出會議室走一下,切換到身體的活動,休息後再進會議室,這樣的休息,把握60分鐘的鐘擺模式,讓團隊一直保持在高效能。
二、一日鐘擺:利用身體特性,安排不同工作
關鍵在於,懂得利用身體特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天鐘擺模式,就像艾兒莎清晨適合計畫,會回覆Email,看看臉書,或是分享一下好文章,讓自己充分吸收,吃過早餐之後,上午適合創造性工作,像是撰寫SOS文章、部落格,或者拍影音。
下午則安排溝通性的工作,可能會去採訪下一本書的需求對象,或者與娘孃面膜廠商討論後續產品規劃和生產,到了晚上則適合學習,也因此好書直播分享,我也都是安排在周日晚間直播和粉絲們一起度過。
三、「一周」鐘擺:轉換平日、假日工作節奏
以艾兒莎自己為例,通常周一是計劃日,因為周末休息之後,效率通常還不會太高,因此不適合做創造性或是拼命工作,比較能做庶務性工作,讓自己習慣工作的節奏。
在節奏比較平緩的狀態下,適合讓自已規劃一周的計畫,設定好目標,在這邊更有小技巧,如果要約合作廠商,也絕對要避開周一,因為大部分人在這天,都還沒進入狀況,所以如果選擇這天討論合作方案,會特別沒效率,一擱置就到週五了!
週二因為適應了工作節奏,再加上有充分休息,因此效率最高,能做一些特別複雜的工作,像艾兒莎都會安排特別艱難的工作在周二,做起來事半功倍。
週三可以安排些重要會議,這時候效率還處在高水準、思路清晰,非常適合團隊內部一起討論策略或是brainstorming(集思廣益),讓整天調性處在具備「創造性」的一天。
週四因為接近週末,基本上精力逐漸下降,但我通常會在這時候去和外部廠商談合作,通常更容易達成共識,除了自己精力滿滿之外,廠商則會因為周末將來臨,心態上也較為放鬆,談起合作容易通融與溝通,只要提案準備得很完備,合作就十拿九穩。
週五是工作最後一天,務必要學著做「總結」,總結的目的是將一周成果做一個檢討、反思,並且調整腳步,為下周做進一步的計畫,許多心理學與社會科學,都有資料研究指出,人的心態會傾向在最後一天做個了斷,但千萬不要「為了總結而總結」,很多事情還是要經過討論,縝密思考,才能進行下一步。因此,艾兒莎也會避免在這天做「重大決定」,避免自己中了身體心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