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快、狠、準」早已成為現今媒體生態的主流,從傳統新聞媒體互相競爭要搶奪獨家新聞到新媒體對於各種風向球第一時間的接梗、反應都是如此,然而快媒體產生的各種問題,間接在媒體圈掀起一股「慢媒體」的反動-強調 資訊精準、有用。
這個風潮之下,有一本雜誌他不僅沒有跟上這個潮流,還反其道而行,專門報導舊的資訊,你覺得這本雜誌會長得如何?
誰說印刷已死?
讀完前言,你可能會好奇:「現在還有人在看雜誌」或「傳統印刷媒體不是被冠上夕陽產業了嗎?」
這些資訊在當時電子書出現時,就已經被討論到爛掉,確實,整體走向來看,傳統印媒確實是持續在走下坡,甚至有許多出版業因連年虧損早就不做,但這幾年下來,傳統印刷卻出現了一些不同於當初所預期的變化。
英國有88%的雜誌讀者,仍偏好閱讀紙本雜誌
另外,在該則調查中,有一半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受訪者指出
35%的受訪者從2011年開始,至少會訂閱一個傳統印媒
雖然這篇文章至今,也過了近7年的時間,但在電子書問世,甚至是衝擊印媒的那ㄑ段全盛時期,就已經有人提出這樣的反思,更別提是到現在,電子書仍舊無法如預期般地全面取代紙本書籍。
一本以「慢媒體標竿」自許的雜誌-Delayed Gratification
DG創立於2011年,由六位共人創辦人所設立-Rob Orchard、Marcus Webb、Christian Tate、James Montague、Matthew Lee和Jeremy Lawrence,當時他們稱DG為「全世界的第一本慢媒體雜誌」,截至2018年DG已有超過5萬名的讀者。
首先,從雜誌名稱看起,中文直譯會是延遲的滿足,若是在Google直接搜尋,會發現這其實同於心理學上使用的名詞,意即:
一個人為了獲得時間軸上較後方發生的滿足而選擇放棄或抗拒眼前立即的滿足帶來的誘惑的過程
另外,這個雜誌也試圖將
慢媒體(slow journalism)和自家的雜誌畫上等號(當然內容也是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先不談個人覺得這是否合理,但這個感覺就有點像是M家速食,自稱為速食界的第一把交椅的感覺。
當然,要有這樣的屁股才能夠坐上這樣的位置,DG也靠著自己的內容獲得了許多知名外媒(如 觀察者(The Observer)、創意評論(Creative Review)、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等的肯定)
更進一步去討論,這個在慢媒體圈中小有名氣的雜誌有以下五個
核心理念:
(1)我們追求正確性,勝過於追求快速
(2)我們在投資新聞媒體界
(3)我們會告訴你每一件故事的始末
(4)我們只注重雜誌內的那120頁
(5)我們幫你排除不需要的雜訊
既然是紙本雜誌,那他的運作模式又是什麼?不意外地,老派中的老派-訂閱。
這是本季刊,3個月一期,換言之一年只出4本(夠慢了吧),內容主要收錄在製作刊物的那3個月當中,發什麼哪些事件、事件細節、過程,DG的記者就像是福爾摩斯,會將該件事情調查清楚並透過文字、圖片傳達給讀者。
也就是說,當讀者拿到雜誌的時候,這些事情早就是三個月前的事情,這樣的雜誌還要能夠存活,當然有他特別之處,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討論的東西。
專注舊新聞,全新的體驗
資訊爆炸的世代下,要讓內容能被看到之外,不外乎跟上演算法的改變,另外一個老生常態是— 「提供大眾獨有的服務」,讓讀者對你念念不忘,主動回來找你,但要做到這樣的事情,絕非一觸可及,除非你手中握有獨門的技術、少數的資源,否則多半都需要透過品牌的塑造,長期的養成。
(一)資訊化圖表(infographic)
傳統雜誌不外乎透過文章、圖片將資訊傳達給大眾,但相比一般旅遊、財經等雜誌,新聞報導的雜誌多半無法引人興趣,因此DG嘗試透過超強的視覺化,來吸引他的觀眾,請看以下範例:
沒錯,其實就是目前台灣很流行的資訊化圖表(infographic),透過將資料視覺化,讓讀者不再只是閱讀、吸收、瞭解,而是再多了一個解謎的過程。
(二)讓人愛不釋手的視覺設計
若將每期的DG擺在桌上,會發現每一本的設計都是別具用心,看完之後拿來作為居家裝飾,非常合適,而這也是目前傳統印媒極力達到的事情— 印刷品不只是印刷品,透過附加價值的提升,從一次性的閱讀品變成收藏品。
(三)新聞的價值
除了超強的視覺輔助,內容依舊是決定一本雜誌生存與否的關鍵,這也是慢媒體最重要的精神-記者、作家、寫手的價值。
傳統媒體中,新聞記者就像是一台生產新聞的工具,不需要有太多意識,只需要產出符合時間、規劃及媒體視角的內容,再加上速度的壓力,這些人們多半是無從選擇自己要寫什麼內容、該如何發展,而這也讓新聞的價值不斷地往下降,也是因為如此在新媒體盛行後,傳統媒體會如此掙扎的原因之一。
What we wanted to do was something like market defiance. So, where digital is super-fast, this would give perspective.
數位媒體的快速補上了時間及對資訊需求的缺口,但我們能給你的是— 事件的觀點,透過在事件發生之後(after the dust has settled),重新開啟事件的討論並將整件事情徹頭徹尾地分析及原理的歸納,進而幫助你建立觀點。
為什麼觀點重要?我想可以從DG的創辦者對未來媒體的猜測找到:
The big next wave is automated news reports, which is getting smarter.
在未來,自動化生產新聞會成為主流,特別是在AI產業快速發展的狀況下,有部分的內容極有可能會是由電腦AI負責產出,人只剩下校正及修改的工作。換言之,在未來記者的可取代性會變高而需求量也會隨之降低。
要對抗這樣的大趨勢,我想每個產業的解答都是類似的-找到人工的無可取代之處,我認為這也是DG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追求的。
結尾
時至今日,慢媒體早就不是個新聞,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媒體透過不同的內容、運作模式著力於此,一本只專注舊資訊及紙本的雜誌,在這個圈子中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存在,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他們官網看看(DG支援全球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