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失敗的「戊戌變法」與成功的「明治維新」:強君做弱VS虛君做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日兩國在近代敗於西方後,都不同程度轉而向西方學習,先後致力於政治變革以強國強兵。但因兩國當時的政治結構相差很大,相同的政治結構目標因起點不同,自然變革過程不同,也很大程度導致成敗殊異。
日本的「明治維新」率先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為政治變革目標。所謂「君主立憲制,就是君主在憲法下行使權力。以區別于君主權力不受限制或少受限制的君主制。「君主立憲」不能理解為由君主來制定憲法,而是君主之外的其它群體,貴族或人民為君主和國家制定憲法。「君主立憲制」又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前者君主親政,與議會或政府分割國家權力。不同國家不同階段,君主和議會或政府所掌握的權力不同;後者君主不親政,僅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權力全部掌握在議會或政府手中。
當時,英國已演變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德國則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在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力主下,日本最後決定仿照德國制定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賦予了天皇很大的權力,包括立法、解散議會、統率海陸軍。從而將地方權力集中到了國家層面,並由天皇和政府內閣分割。而維新前,天皇是「虛君」,沒有任何權力,只是國家形式上統一的象徵;幕府將軍掌管國家權力,眾多藩主各行其是,是一個權力分散的政治結構。因而,對日本而言,「君主立憲制」是將「虛君」做實。
而對中國「以日為師」的「戊戌變法」和後來的「預備立憲」而言,「君主立憲制」則是將「強君做弱」。中國早就是「大一統」郡縣制,權力本來就集中在國家層面。在制度上不需要像日本那樣將分散的地方權力轉為集中到國家。而在國家層面,皇帝又擁有全部的權力,幾乎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對中國而言,「君主立憲」就是削弱皇帝的權力並以憲法予以限制,是「強君做弱」。
但不巧的是,當時清朝已進入王朝末期,內有「太平天國」的大折騰,外有西方列強的敲打和甲午戰爭敗於日本。朝廷的權力下降了,地方擁有了較大程度的自主權,也呈現出權力分散的格局。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又是實際的最高權力者,光緒皇帝作為正主也是個「虛君」。所以,以當時的政治態勢來看,而不以政治制度來看,中國搞「君主立憲制」也具有集中地方權力和加強君主權力的作用。
對日本而言,「君主立憲制」是加強國家和君主的權力,而對中國而言,「君主立憲制」則是削弱國家和君主的權力。維新派和立憲派提出「以日為師」,則混淆了政治制度和政治態勢的區別。自然政治進程和結果都不相同。
一般而言,「君主立憲制」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民族單一;二國家小;三君權神授。日本天皇自帶神性,被日本人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代,而天照大神是日本神道教中最崇高的神。歐洲君主則要被基督教會承認才具有合法性。教會即限制了君權又保護了君權。在日本和歐洲君主制國家,即便貴族或大名的權勢超過了天皇或君主,也無法取代天皇或君主。所以,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而歐洲的君主承襲也非常穩定。
而中國顯然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且,中國的皇帝或最高權力者被認為是「天子」,由天授命。但「天命」本身則需要由實力來證實。所謂前朝「命數已盡」與新朝「天命所歸」是由實力來判定的。所以,中國的「君」一定會是「實君」和「強君」,「虛君」和「弱君」立不住;也沒有價值,不能給國民提供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寄託。三個條件都不滿足,當然搞不成。
2018年12月17日
江上小堂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僚文人在政治政務方面比武士差,武夫在軍事上也比武士差。雖然,日本後來廢除了武士階層,中國廢除了科舉制,但兩個國家傳統的精英特質還是沿襲了下來。甲午戰爭中,中方的官兵的軍事素質比日方的差遠了,輸是必然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和 「戊戌變法」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僚文人在政治政務方面比武士差,武夫在軍事上也比武士差。雖然,日本後來廢除了武士階層,中國廢除了科舉制,但兩個國家傳統的精英特質還是沿襲了下來。甲午戰爭中,中方的官兵的軍事素質比日方的差遠了,輸是必然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和 「戊戌變法」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另一個時間軸的日本天皇,沒有這時間軸的造物主就沒人保護他成為造物主。 還有這時間軸的造物主,和別的時間軸的造物主。
元朝時,中國曾入侵日本,結果發生了神風。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 失去政權三百年還發生大政奉還。
Thumbnail
泰國政治體系 泰國採用君主立憲制度,即君主(國王)作為國家元首,而政府則由首相領導。泰國憲法確立了分權制度,將政府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門。然而,泰國政治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歷了多次軍事政變和政治危機,這些事件對泰國政治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府結構 泰國政府的結構包括: 國家元首:目前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另一個時間軸的日本天皇,沒有這時間軸的造物主就沒人保護他成為造物主。 還有這時間軸的造物主,和別的時間軸的造物主。
元朝時,中國曾入侵日本,結果發生了神風。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 失去政權三百年還發生大政奉還。
Thumbnail
泰國政治體系 泰國採用君主立憲制度,即君主(國王)作為國家元首,而政府則由首相領導。泰國憲法確立了分權制度,將政府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門。然而,泰國政治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歷了多次軍事政變和政治危機,這些事件對泰國政治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府結構 泰國政府的結構包括: 國家元首:目前
Thumbnail
總督府町,一個充滿權力紛爭之地,因為對岸清廷長期對內、外戰爭,原來具領導地位的清廷已無權力, 這塊高砂已是落入日人的領土任人宰割,沒有實權傀儡政府成為各個軍閥的利用對象,在這之前為清廷都沒有勝算了早早撤軍了, 只留下地方角頭抗日,先是台灣民主國的成立,後為北部簡大獅(1898)、中部柯鐵虎,南部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