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戊戌變法」與成功的「明治維新」:文人VS 武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也與推動和領導兩個變革的兩國精英的特質不同有關。推動 「戊戌變法」的精英是中國的文人、讀書人,以記住儒家的道德訓令通過科舉進入官僚體制為目標。除此之外,一概不知。而推動和領導「明治維新」的精英是日本的武士,文武雙全。不僅要會武,還要習文,更要塑造品格。日本武士比中國文人的綜合素質高。這不僅是「戊戌變法」失敗和 「明治維新」的成功的原因,也是「甲午戰爭」及整個近代歷史,中國失敗了而日本取勝和成功了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武士階層對推動和領導「明治維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維新三傑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武士出身。武士文武雙修,兼具勇氣、品行、榮譽、智識和實務經驗。武能帶兵,文能籌畫和理政,能獨當一面。背後又有反對幕府,支持維新的地方強藩。
而推動「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大多是沒有實務經驗的讀書人。在勇氣,膽識和政治鬥爭經驗上明顯不如日本的維新派。而且背後缺乏支持維新的實力派。日本的武士維新派能自己領導維新運動,而中國的文人維新派則只能停留在出主意上,沒有能力領導實施。
中日兩國精英特質的不同又取決於它們不同的政治結構。中國早早地就結束了分封制,而建立起了「大一統」的郡縣制。中國同是分封時代的貴族和「士」,比較接近日本的武士,需要文武雙修,全面發展。因為分封制下,諸侯和大名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又處於列國爭強的環境下,就需要既能理政,還能帶兵打仗,因而需要文武雙修。他們對自己的後代和招用的人才也會如此要求。而天下一統之後,皇帝就不需要反而忌憚文武雙全的精英了。鼓勵天資聰穎者專意學文,成為官僚;同時吸收不那麼聰明的人當兵,對於鞏固皇權最為適宜。而隨著隋朝建立起科舉制,就將這樣的精英培養和篩選偏好制度化了。
所以,中國的事情,就是由官僚,文人和武夫在運作。官僚也是文人的底子,只是多了些官場經驗。由武夫組成的官兵,一沒學識,二品行和榮譽感都差。基本都是「大老粗」。像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是少數的例外。他們是在特殊條件下,從文人跨界帶兵。而且他們也局限於軍事戰略、後勤和統籌上,軍事指揮和上戰場帶兵戰鬥並不在行。文人則缺乏膽識,不能踐行道德原則而流於虛偽,盡忽悠別人了。知識結構也不全面。挑頭幹事,獨當一面不成。「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夫更沒有道德原則,誰拳頭大就服從誰。但相對比文人有勇氣。所以,挑頭幹事的多是武夫,文人則看誰的勢力大,就依附誰,去為他出謀劃策。
總而言之,中國的官僚文人在政治政務方面比武士差,武夫在軍事上也比武士差。雖然,日本後來廢除了武士階層,中國廢除了科舉制,但兩個國家傳統的精英特質還是沿襲了下來。甲午戰爭中,中方的官兵的軍事素質比日方的差遠了,輸是必然的。「明治維新」的成功和 「戊戌變法」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2018年12月16日
江上小堂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更廣泛地比較「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那為何在近代,日本努力成為強國成功了,而中國的努力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和日本對西方的衝擊和挑戰所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對策不同。一個是吸收西方,一個是融入西方。
然而,將「戊戌變法」與 「明治維新」對比還是有些不恰當。時間跨度相差很大。實際上,更廣泛而言,問為何中國近代失敗了而日本成功了,更為恰當。觀察期大致相同。人們之所以愛把這兩者比較,是因為「戊戌變法」就是甲午戰敗後中國在主觀意圖上對「明治維新」的效仿。
正是儒家的「家國同構」的忠孝思想延續了法家打造的郡縣制,支撐起了「大一統」。中國皇權專制,常被說成是「儒外法裡」,其實不準確。儒家不僅為皇權專制提供「以德治國」的手段,更為其提供了合法性和法理依據。
缺乏宗教精神,使得中國人缺乏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價值取向完全是世俗的。將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追求權力和財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和目標,將國家當成目的和信仰。於是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追求權力和財富的世俗活動上,而對探求真相,追求真理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權力越來越大的追求,導致了權力管轄範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Thumbnail
貓奴的代表就是民國時期的那些風雲人物,被記上一筆的成為一方歷史,被民間八卦的便成為風雲傳奇。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世界知名城市的誕生,多半源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或者源於歷代皇家居所範圍。但日本京都很不一樣,日本京都是源於日本武士獲得天皇認可和官場位階而誕生的城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Thumbnail
貓奴的代表就是民國時期的那些風雲人物,被記上一筆的成為一方歷史,被民間八卦的便成為風雲傳奇。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世界知名城市的誕生,多半源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或者源於歷代皇家居所範圍。但日本京都很不一樣,日本京都是源於日本武士獲得天皇認可和官場位階而誕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