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 歷史上憲法修訂對社會所帶來的改變

我的學習筆記
發佈於政治時事分析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2018年,當今聖上學習了俄羅斯老大哥普丁,不對?聖上也有大哥?(彩條)修改了憲法裡面,對連任的限制,解開了束縛,成為了新中國的皇帝。但…如果修改了憲法,就可以一勞永逸,永遠掌權嗎?畢竟中華民國的蔣中正可不敢直接修改憲法,而是用《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來繞過憲法,來讓他他自己連任,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今天我想來聊一下,歷史上憲法的修訂,對社會所帶來的改變。讓我們從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說起。

《欽定憲法大綱》

話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憲法,是清朝末年的《欽定憲法大綱》。晚清政府在1908年8月27日,頒布的一部法律文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也確認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同時也對君權進行了一些限制。


那好端端的,我大清朝爲什麽要對皇權限制呢?畢竟那時候是清朝末年,國勢都快要不行了,經過了義和團跟八國聯軍,清政府在列強的干涉下,開始實施「庚子新政」,慈禧太后根據大臣們,前往海外考察列強後的調查報告,實施憲政的內容跟意見進行改革,也制定了《 欽定憲法大綱》,希望讓清朝成為君主立憲政體的國家。


1908年8月27日,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 內容以1889年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藍本,但卻抄的沒有很到位,還刪除了其中限制君權的有關條款,也導致了日後變法失敗的原因。但爲什麽要參考日本憲法呢? 因爲就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東方小國日本,居然戰勝了農奴制的傳統歐洲大國,給清王朝跟社會各界強烈的刺激。


《欽定憲法大綱》全文共23條,「臣民權利義務」部分規定:在法律範圍裡面,所有言論、著作、出版、集會、結社等等, 不會遭受逮捕,監禁處罰。人們第一次可以合法討論時政,議論國事跟民主思想。而且還可以利用這種自由,揭露腐敗、抨擊政府,對於促進當時中國的進步,成功跨了一大步。


「君上大權」部分,第一次對以往君主專制做出了改變,雖然還是「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但對君主權力也作了一些限制,也意味著「朕即國家」的時代宣告結束。2018年聖上修改憲法,反而是再次把皇權是「最高法律」,從5000年的歷史垃圾桶給翻了出來。


欽定憲法大綱提出了很多改革建議,包括政治體制改革、權利保障跟司法體制改革之類的,但是清朝當時的政治體制,以及思想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皇族內閣及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或是沒辦法快點實施這些改革。種種內外因素的影響,最終沒能阻止辛亥革命的發生。也讓這部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落下了帷幕。但大家其實連一點都沒有,為大清帝國的死亡而哀悼,因為立刻趕到戰場的是,我們的大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話說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2年3月8日,當時位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朝歷代,第一次把「主權在民」的思想寫入法規。


抗戰結束以後,《中華民國憲法》在1946年12月25日,經過國民大會三讀通過。從此中華民國結束了訓政時期,正式進入憲政時代。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以及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以及地方自治的制度,明示中央跟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等。


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以後,《中華民國憲法》就成為了臺灣的法律基礎,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以及五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確保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跟自由,建立了獨立的司法機構,像是最高法院、監察院等等,來保障法律的實施跟司法的獨立。期間也經過很多次的修訂,這些修訂對臺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對國民政府漸漸不利,總統蔣中正發布戒嚴令,史稱第一次全國戒嚴令,而與戰場較遠未受到影響的新疆省、西康省、青海省、臺灣省、西藏地方則不在範圍之內。

直到1949年5月19日,臺灣省全境宣佈自20日起開始戒嚴。但你也知道的,中華民國政府後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情勢持續惡化,決定撤守臺灣,1949年7月7日,代理總統李宗仁發佈第二次全國戒嚴令。

戒嚴,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壓迫,以及人權侵犯。戒嚴結束以後,臺灣的社會政治慢慢開放,修憲成為了重要議題;在1970年代後期,以及1980年代初期,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憲,包括大幅擴大升高公民權利跟政治自由、限制總統連任、等等,用來回應當時社會的需求,還有民意的呼聲。 中華民國進入1980年代以後,民主化運動逐漸興起。民主運動跟政治力量,不斷的推動政治改革,要求更多的民主跟自由。


1991年,進行了憲政改革,其他政黨可以合法成立,中華民國從過去的一黨專政,到多黨制的轉變。 這場改革,對中華民國的政治文化和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更讓中華民國成為了亞洲民主化的典範。


我們也可以看到,《中華民國憲法》在民主進程裡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它確立了我們的政治體制,包括五權分立、民主選舉制度,政府機構的設立,奠定了我們民主制度的基礎。


憲法的規範跟原則,為我們的法律體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民運人士往往用《中華民國憲法》,裡面的民主原則跟法治精神,來爭取民主自由,包括言論自由、 集會結社自由、選舉權等等。 它的存在為民主化運動,提供了法律基礎跟理論支持。 政治改革的方向跟範圍,往往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的限制跟指導。作為民主制度的法律基礎,還有政治體制的保障,為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上的支撐。接著終於可以講今天的重點了!到目前為止都極具爭議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粉墨登場。

《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

1949年中共建政。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1954年9月20日,第一部憲法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這個憲法又經歷了1975年版、1978年版兩次修改。現行的八二憲法在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在當日公佈施行。


而1954年的第一版,是中共建政後的第一部憲法,是以史達林憲法為藍本制定的,反映了當時中共對社會主義國家,體制的認識跟構想。 這部憲法強調了國家主權、人民民主專政、公民基本權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等,但也受到了史達林主義思想的影響,重視黨的領導地位,強調國家機構必須由黨來領導。


不過也補充説明一下,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時候,出席會議代表的1197人,全票通過。想不到吧!淪陷區的全過程民主,從這個時候就有了。(沒有!通過)


接下來講1975年的中共憲法:這個版本的《憲法》修改,發生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它的指導思想是「繼續開展階級鬥爭」,大量刪減了一般憲法,必須明確規定的內容,導致淪陷區忽視了經濟建設。把「文化大革命」給合法化,破壞了原本寫在中共憲法裡面民主的原則,也讓國家機構握有更大的權力。

其中規定,不再設置國家主席跟副主席的職位,縮小了公民的基本權利,以及自由的範圍,取消「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規定。不過亂了一陣子以後發現,哇!原來這樣下去不行啊!所以3年後又進行了修憲。所以也就有了1978年憲法。


這個對前兩個版本的憲法,進行了比較大幅的修改。畢竟文革就算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要說到他的浩劫,如果他說第二,可能沒人敢說第一。文革為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跟破壞,對國家政治體制跟社會秩序,造成了嚴重影響,這個影響直到今天都沒辦法挽救。1978年以後,中國開始進行對文革的反思跟總結,意識到需要透過憲法的修改,來糾正過去的錯誤,恢復社會穩定跟正常秩序。


再次修改憲法主要包括,適應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需求、反思跟總結文革的經驗教訓、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以及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等因素。這部憲法取消了一些,過去在史達林主義影響之下,所設立的條款,更加重視民主跟法治原則,突顯了國家法律的地位,同時對公民的基本權利跟義務,做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成為當時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1980年代初,隨著撥亂反正、改革開放逐漸深入,文化大革命已經被完全否定;而當時的第三部憲法,是在文革裡制定的,所以其中就有很多不適合的內容;「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深刻認識到了個人專制的危險,認為造成個人專斷的原因,是「權力過分集中」、「領導職務終身製」,跟虎爸虎媽一樣,幫小孩全安排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說明「領導制度、組織制度的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跟長期性」,「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製度裡面的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會重新出現」。


1982年憲法建立了,反對個人專制的硬性制度。為了防止權力過分集中,恢復了國家主席的設置;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跟檢察機關的職務;為了防止個人專制,所以就建立的最重要的制度,也就是國家最高領導職務的限任制,規定國家主席每屆任期五年,連任不能超過兩屆。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全面修訂,明確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機構的組成跟職權、公民的基本權利跟義務、國家的經濟體制、國防建設等等。這次的修憲,突顯了法治精神,並強調了依法治國,還有尊重跟保障人權的原則,用來適應中共對外開放的經濟改革。不過這是官方的視角,其實民間還有一場修憲,在悄悄進行著,接下來我們來講零八憲章。

零八憲章

除了官方對歷史的反思,而自己修改憲法以外,淪陷區民間也呼籲政府,透過修憲來進行政治改革。2008年12月9日,第一批共303人簽署了的一份,由劉曉波等人起草修改的《零八憲章》,主張在自由、平等、人權的普世價值下,在淪陷區實行民主、共和、憲政的現代政治架構。


內容除了提出,促進中國大陸民主化進程、改善人權狀況以外,還提出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來解決兩岸問題跟各民族問題。原定於2008年12月10日,簽署《世界人權宣言》60週年這天,來舉行論壇並發表《零八憲章》。但你也知道的,這基本上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件事情跟中共當局產生嚴重對立嘛!所以中共就正常發揮了,馬上逮捕了多名發起人。 最早簽這個憲章的303位支持者裡面,至少有70人遭到警方傳喚跟審問,而且國內媒體也不能採訪,任何簽署零八憲章的人。


零八憲章發表以後,劉曉波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2009年12月25日,北京第一中級法院,用「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劉曉波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他的主要罪證是,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的口號。2010年10月8日,劉哥因為,為中國基本人權,進行的長期、非暴力的鬥爭,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到2011年6月為止,在《零八憲章》上簽名的人數,已經達1萬3000多人了。但這網站目前已經遭到封鎖了。


一部憲法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從1908年的《欽定憲法大綱》,到1912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再到1946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它至今還在中華民國境內施行,為我們進入民主社會,提供了堅定的保障;而淪陷區那邊,從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到1954年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至今還在淪陷區實施,之後的幾次修改,都伴隨著社會的巨變。


但是在經濟騰飛的30年以後,當今聖上再次修改了憲法,這次淪陷區會往哪個方向巨變呢?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什麽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86會員
112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行胎教的人是誰?胎教對於胎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就記載了胎教的起源。
Thumbnail
avatar
EMMA國文
2024-03-08
中國金融市場的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事件,足以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歷史進程? 索羅斯曾意圖做空中國,對港股下手。對自己的技術有着迷之自信的他,卻差點兒連牌桌都沒下來。 下面咱們就具體梳理一下這個亞洲金融風暴的過程。 一、空手套白雞 其實索羅斯干的事並不複雜,看懂下面這個故事就夠了: 話說村裏面有兩個人, 這天,三胖子又饞了,就問二狗子借了只雞。 喫雞一時爽,還雞火葬場,要是
avatar
petter
2023-04-28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什麼事件讓你覺得「真是天佑中華啊!」 距離今天大約四百年前,大明朝天啓年間,魏忠賢公公正權勢熏天的時候。 在浙江海鹽縣,有一位老人默默脫下了官袍,整齊疊好。這是一件繡着精緻白鷳鳥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員。 外面有人喊:胡書記,你怎麼還不出來?我們等着接你去德州上任呢。「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語:再見了,官場!對於你,我早已厭
avatar
petter
2023-04-28
中國歷史上“大禹九鼎”真的存在麼 2017年,河南發現了一座超級大墓。 而最新研究顯示,該墓竟與「九鼎」的下落,密切相關。 據《史記》記載: 所以歷代王朝,都將九鼎視爲王權的最高象徵。 但遺憾的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九鼎卻不慎遺失,直到今天仍是下落不明。 原本這個千古之謎還會繼續延續下去,然而世事有時就是這麼出人意料。
avatar
petter
2023-04-28
貓文化系列 | 6則有關中國歷史上的貓咪小故事現今社會越來越多人喜愛貓咪,看著貓奴群組日漸茁壯真的很開心,但大家都不知道飼養貓咪不是最近才流行的唷~以下整理了6則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貓咪小故事。
Thumbnail
avatar
花生派
2023-03-23
中國的海禁政策與鎖國歷史(上)是說近代的東亞國家,很多都曾採取鎖國政策,如日本、朝鮮與中國等,原因不一而足,但不脫穩定內部政權或抵禦外敵來犯這兩大原因。特別是中國,在注重對外貿易的元朝覆滅後,接下來的明、清兩朝都長期維持海禁,控制對外的交通往來,進行嚴厲的鎖國政策。這樣的政策其實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台灣就位於中國的重要對外航路
Thumbnail
avatar
王臻明
2021-01-06
北洋軍閥: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的軍人粗魯蠻橫至今是人們心目中北洋軍閥的形像。但我要說,北洋軍閥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的軍人。可能大多數人不相信,那我們就來擺事實講道理。 吳佩孚,人稱「秀才將軍」,最具有代表性。幼年曾入私塾讀書。熟讀四書五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19-03-16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三次大斷裂中國的近現代,歷經多次內外部衝突,才最終建立起的一個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結構。從內部衝突來看,有三次比較顯著的「大斷裂」。一次是「辛亥革命」,繼之以「北伐戰爭」,歸結于「國共大決戰」。愈往後,社會的斷裂面一次比一次大,政治動員一次比一次下移,民眾對政治的捲入一次比一次廣泛, 矛盾衝突越來越劇烈與殘酷。
Thumbnail
avatar
江上小堂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