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我算是社交微障礙人士。
不過,人不會只有一個面向,如果我是這樣看自己的,那麼跟我不熟的還有熟人眼中的我,可能就不一定跟我看法相同。假設我是一罐商店架上新推出的飲料叫「海鹽檸檬飲」,我認為我自己是酸酸甜甜鹹鹹,有點類似葡萄柚的滋味,但我那怕酸的朋友一喝,可能會皺起眉頭瞇細眼,直呼,好酸。
我覺得自己像貓。需要的時候,可能會蹭到某個人身邊一兩下,如果那人手伸過來想抱住我,下一秒就會嫌煩跳開。只是一年當中需要「別人」的次數,用一隻手(頂多兩隻手)就數完了。但大多數人倒是覺得我像狗。
前年的這個時候,我熱衷在社區公共事務上。大概是腦袋忽然去給東西撞到,又或者人生在找尋新的可能性,我先是去上了街區導覽課(就是教你認識居住的地方特色,進而可以帶領遊客並講解),因緣際會認識了在地揮灑熱血的青年朋友們,大家想一起為自己家鄉做一些事情,譬如說,辦創意市集啦,工作坊活化街區之類的,總之,是需要大量接觸人際關係的事。
在人面前,我總是習慣保持好看的臉,不一定是笑臉,但一定不會是臭臉或把個性展露出來,因為,在人群中,我沒什麼安全感。我是屬於內向的人,傾向安靜得到能量。只是,經過2018一整年思考之後,我得出了一個不同以往的結論:
也許曾經以為是人際障礙導致我的內向,後來發覺其實是因為我的敏感、同理心還有無法以正確態度表達想說的話,於是乾脆都不說了,用沈默傾聽代替回答,把情緒壓抑在心底,最可怕的是習慣成自然,甚至沒發現,我總是在壓抑自我。
很多有心理障礙的人也許習慣到自覺沒障礙,甚至背負著那些,似乎也能繼續好好活下去。不過,心理會影響生理,心理有障礙,生理上就容易有一些不健康產生。自我覺察在人生是很重要的,無論別人怎麼提醒,都比不上自己發現問題且去解決它。
跟頻率不對的人多閒聊一句都讓我難受。
我很難解釋人與人之間頻率怎樣算「不對」,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應,觀察力夠敏銳的人,應該可以明顯感受到跟你在談話的這個人,是不是散發你喜歡的氣息。就像一朵花綻放芬芳一樣自然而有感。太濃郁的百合花香,會讓某些人想要離遠點,淡淡的桂花香,會讓某些人想要配一盞清茶,又或者,某種味道還可能和記憶產生連結,譬如,床頭總習慣擺乾燥玫瑰花瓣香芬包的前任情人,於是讓人分手後再聞到玫瑰花香都會有點焦慮。
花香只是比喻,每個人,也會散發出自己獨特的氛圍。有些朋友你可能一整年下來都沒講到幾句,但只要一見面,便會像一拍即合的磁鐵NS極,話匣子停不下來。
人生多浪費在那些會令你感到美好的人事物上吧。如果你的大腦是有容量限制的硬碟,讓多一些美好存放在那裡頭。又如果你的心是一潭清水,就多注入那些美好源泉,而不是讓別人家的生活廢水,恣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