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分化的加劇,個人奮鬥越來越艱難,家庭背景對個人發展前景的權重越來越大,階層固化和社會流動成為熱議話題。特別在高考時期和畢業季,不經意間就會涉及到階層固化和社會流動問題。當下中國社會是否已形成了階層固化?社會流動是否充分?與過去相比是大了還是小了,充滿了爭議。
客觀地看,當今中國社會有階層固化趨勢。但從長的歷史時期看,當今的階層固化並沒有改革開放前嚴重。那時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沒有現在高,戶籍管理非常嚴格;也沒有傳統社會嚴重。傳統社會主要靠科舉才能晉升階層,比率非常之低。
現在的所謂「階層固化」是指相對於改革開放初期而言。這一階段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因為文革中斷了十餘年正規的高等教育。在剛恢復高考和正規的高等教育之後,出現了一個社會向上流動的小高潮。不少青年學子大學畢業後迅速得到提升以補充人才斷層。
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看,考慮到現今的高校招生人數和就業市場更開放,現今的社會流動應該也比改革開放初期更高。只是通過高考迅速實現階層晉升的機會很少了。現今,這確實需要很強的家庭背景才可能。同時,經濟發展和個人前景預期的不確定性及其帶來的焦慮也加深了「階層固化」的感覺。
然而,無論如何當今中國社會都算不上充分的社會流動。充分的社會流動只能靠社會平等才能實現。而中國社會仍然存在廣泛的社會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和社會流動不充分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階層固化。
所謂「社會平等」是指權利平等和法律地位平等,並不是說每個人的財富、權力和地位平等。不管什麼形態的社會,都會存在社會分層現象,存在不同財富、權力和地位的群體。社會平等不意味著不存在社會分層,有一定的社會流動也不意味社會平等。但只有社會平等才能實現充分的社會流動,不存在階層固化現象。
比如西歐中世紀的貴族制,就既沒有社會平等,也沒有社會流動。貴族和平民的權利是不平等的,是等級社會;而且貴族和平民的身份也是世襲的,不能通過個人努力而改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父輩幹什麼,下一輩還是幹什麼。在職業和階層上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而中國古代的科舉官僚制,也沒有社會平等,也是等級社會,但有一定的社會流動。皇帝、官員和老百姓之間嚴重不平等,而且權責不相稱。皇帝是世襲,官員不能世襲。老百姓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雖然比率很小,但有一定的上升通道。
現在西方國家,則實現了社會平等。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在受教育方面,公立教育差距不是很大。教育比較公平。在職業發展和個人晉升上,憑個人能力。家庭背景只是一個間接的因素,而非直接因素,也不能用於做利益交換。
而當今中國社會,權利不平等現象還比較多見。有農村和城市戶口之分,城市基礎教育和農村基礎教育水準相差很大。高等教育則存在嚴重的地區不平等。在個人就業和職業發展上,家庭背景起到很大的直接作用,從而加強了階層固化。
當今中國的社會流動主要取決於市場化,全球化和技術進步。而社會不平等則限制和阻礙了社會流動。這正反兩方面因素形成了當今中國尚有一定的社會流動但卻不充分,沒有完全階層固化的局面。
201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