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沙贊》撞見《小偷家族》,會執行正義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文想告訴你什麼: 
曾在臺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多元成家」,真的罪大惡極嗎?
這兩部電影以不同的方式讓我們思考「家」的功能與樣態。

序:這裡不是我的家

本文會談及兩部電影唷。(以下有雷)
DC的《沙贊》被稱為「最中二的英雄」:高大又穿著紅色緊身衣的他、卻不符外型地吹著口香糖泡泡——原來,沙贊的「真實身分」是14歲的比利・貝特森 (Billy Batson)。只要比利喊出「沙贊!(Shazam!)」,他就能變身為力量強大、且大人外表的模樣。
多年來,老巫師一直偷偷用七原罪來篩選、評定繼承者的資格;直到七原罪都被釋放仍不得結果,只得將力量託付給未經篩選、顯然也不夠正義的比利。有趣的是,那些賦予他力量的神來頭各不相同 :所羅門(Solomon)的智慧、海克力斯(Hercules)的力氣、阿特拉斯(Atlas)的耐力、宙斯( Zeus)的力量、阿基里斯(Achilles)的無畏、墨丘利(Mercury)的速度 ——祂們包含猶太教、希臘主神、甚至一名半神英雄。但或許,人們的「神性」正是需要多元才得以展現,正如最後繼承永恆之石魔力的並非比利一人,更是他的家庭手足。

理型的追尋與失落

你知道,我們其實不是兄妹。
總是抗拒寄養家庭的比利,一直在尋找他的媽媽(生母)。對他而言,親生母親就像一直在追尋的「聖杯」,是「完美家庭」的必要元素。殊不知,母親也有她的考量:「這從來就不是你的錯。他們比我更適合照顧你。」原來,在遊樂園走丟的那一天,他年僅20多歲的單親媽媽就決定將比利留在遊樂園,不再當「Ms. Batson」。
我以為找到(母親)就會好了,但不是這樣子的。
單親、未成年懷孕、遺棄。我們在《沙贊》裡看見了家庭的脆弱。

非典型家庭:小偷家族的答案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亦描述了一個「脆弱」的家庭,並從「收養」開始說起。當「父親」治與「兒子」翔太將女孩由里帶回家中,漸漸地我們才發現:這家人不僅沒有血緣關係,在社會眼裡更可能是心懷鬼胎的一群人。初枝奶奶過世時,為了要繼續領取年金選擇把她偷偷埋在家中;兩個撿/偷來的小朋友點滿了「偷竊技能」、逃家的大女兒在風俗店工作;「父親」還因為婚外情犯過殺人罪。
「偽裝成她家人的那些人究竟為了什麼目的住在這裡?」這樣的家庭想必會被社會輿論、與相關權責機關解散;因為它不典型。
就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是以婚姻及婚姻契約為基礎的一種「社會安排」;被歸類為「初級團體」的家庭,相對次級團體更具親密性、全面性與獨特性。這樣的親密往往由血緣來聯繫,然而無論在是枝裕和的視角、《沙贊》比利的家人、到許多真實社會新聞,我們都可以發現「血並不總是濃於水」;被預期發揮的經濟、教育、保護照顧等功能,更需要準備好的人與人,一同建立溫暖羈絆。

結語:一個英雄家族的誕生

《小偷家族》與《沙贊》的兩個家庭或許都不是因為愛而相聚,在各有缺憾的生命裡,他們可能是因為法規、甚至是利益而選擇靠近,但維繫、並保護彼此的心卻無比真實。
Family, is where you call home.
那麼,下篇評論見囉。
附上萌萌小Billy的IG: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歡迎申請加入社團「老師的放映後討論室」一起討論電影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2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千星之城》描繪的種族迫害,如同地球上的許多事件一般,雖已成為歷史甚至不被記憶。然而歷史的正義,首先得奠基在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資料保存,也需要基於人權價值進行詮釋。
學校(性)教育教什麼?如果「被允許」講述的只有「避孕」而沒有「該如何面對懷孕」,是否會有更多議題遊戲裡的結局發生?這些悲劇,想必不只存在於遊戲裡。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用語從「性別平等」走向「性別平權」嗎?Pixar八分鐘短片告訴你答案。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無論是什麼關係,如果總是「只想到你自己」,關係不會長久。但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嗎?
明顯的事實是,Dumbo的耳朵確實比起一般大象大的許多,也讓他看起來更為笨拙:對於他的特殊,我們該如何看待?
《千星之城》描繪的種族迫害,如同地球上的許多事件一般,雖已成為歷史甚至不被記憶。然而歷史的正義,首先得奠基在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資料保存,也需要基於人權價值進行詮釋。
學校(性)教育教什麼?如果「被允許」講述的只有「避孕」而沒有「該如何面對懷孕」,是否會有更多議題遊戲裡的結局發生?這些悲劇,想必不只存在於遊戲裡。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用語從「性別平等」走向「性別平權」嗎?Pixar八分鐘短片告訴你答案。
要遵循(系統設定的)本性而為、或是追尋不一樣的生活?但無論兩者是否有好壞之分,我們真能將一個人的特質與能力,僅歸咎在「天生如此」嗎?
無論是什麼關係,如果總是「只想到你自己」,關係不會長久。但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嗎?
明顯的事實是,Dumbo的耳朵確實比起一般大象大的許多,也讓他看起來更為笨拙:對於他的特殊,我們該如何看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由是枝裕和執導,獲得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是枝裕和談到電影理念: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裏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Thumbnail
光影交疊的內涵,不僅是導演是枝裕和特有的魅力,更是日本美學──物哀的體現,讓觀眾因應電影中的真摯而動容,又因現實的殘酷與不得已而靜默。於此,或許《小偷家族》的渲染,不如《寄生上流》來得刺激與迅速,需要好段時間才能浮現,但這份沉澱,卻也讓人不自覺駐足,省思幸福的青鳥,是否只能受限於世俗的框架來築巢。
Thumbnail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入圍第71屆坎城影展,最終獲得金棕梠獎。 「讓小孩子去偷東西,你都不會心虛嗎?」 「我除了偷東西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教他的。」 電影的開始以一老一小在超市行竊的畫面展開,炎熱昏暗的對比色調與擁擠的畫面、隨時準備滴下的汗水讓人直接看見了貧窮,這不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也沒有普
Thumbnail
《小偷家族》書影與電影海報 是枝裕和2018年的作品——《小偷家族》——對我來說是一個難以揮之而去的幽魂。這部作品雖然延續導演慣常碰觸的主題,探討血緣與家人之間的命題。但當中我一直感覺,比起導演其他的作品(例如:《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還有一個更曖昧的元素、情感,在這部電影裡流動,暗暗攪動
Thumbnail
家庭應該是什麼模樣?有爸爸有媽媽有兄弟姐妹?家對一個人來說的意義又是什麼?也許我們無法為家庭定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定義,但我想家庭是一個人出生、成長的地方,有足夠份量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價值觀的養成。 假使我們早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卻還有可能拋棄別人的話,那個人就是─自己。
Thumbnail
儘管在看《小偷家族》前,因國內創作歌手陳明章曾在《幻之光》,擔當片中配樂創作,而得知執導此片的是枝裕和,但沒引起我太大興趣,想藉看片認識這名導演在電影創作上展現的風格與實力。
Thumbnail
為求溫飽的偷竊,無法取代的同住屋簷下之情,《小偷家族》結合犯罪與愛,隱約勾出社會角落的疼痛現實,讓這一底層困境雖有動人親情,也體現最殘酷的溫柔。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由是枝裕和執導,獲得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是枝裕和談到電影理念: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裏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Thumbnail
光影交疊的內涵,不僅是導演是枝裕和特有的魅力,更是日本美學──物哀的體現,讓觀眾因應電影中的真摯而動容,又因現實的殘酷與不得已而靜默。於此,或許《小偷家族》的渲染,不如《寄生上流》來得刺激與迅速,需要好段時間才能浮現,但這份沉澱,卻也讓人不自覺駐足,省思幸福的青鳥,是否只能受限於世俗的框架來築巢。
Thumbnail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入圍第71屆坎城影展,最終獲得金棕梠獎。 「讓小孩子去偷東西,你都不會心虛嗎?」 「我除了偷東西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教他的。」 電影的開始以一老一小在超市行竊的畫面展開,炎熱昏暗的對比色調與擁擠的畫面、隨時準備滴下的汗水讓人直接看見了貧窮,這不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也沒有普
Thumbnail
《小偷家族》書影與電影海報 是枝裕和2018年的作品——《小偷家族》——對我來說是一個難以揮之而去的幽魂。這部作品雖然延續導演慣常碰觸的主題,探討血緣與家人之間的命題。但當中我一直感覺,比起導演其他的作品(例如:《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還有一個更曖昧的元素、情感,在這部電影裡流動,暗暗攪動
Thumbnail
家庭應該是什麼模樣?有爸爸有媽媽有兄弟姐妹?家對一個人來說的意義又是什麼?也許我們無法為家庭定下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普世定義,但我想家庭是一個人出生、成長的地方,有足夠份量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價值觀的養成。 假使我們早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卻還有可能拋棄別人的話,那個人就是─自己。
Thumbnail
儘管在看《小偷家族》前,因國內創作歌手陳明章曾在《幻之光》,擔當片中配樂創作,而得知執導此片的是枝裕和,但沒引起我太大興趣,想藉看片認識這名導演在電影創作上展現的風格與實力。
Thumbnail
為求溫飽的偷竊,無法取代的同住屋簷下之情,《小偷家族》結合犯罪與愛,隱約勾出社會角落的疼痛現實,讓這一底層困境雖有動人親情,也體現最殘酷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