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溫柔生產的想像與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我是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媽媽。

前兩胎是一般醫療介入:在醫院生,雖沒有打催生,但是有打促進子宮收縮的點滴;有浣腸,有刮陰毛,不能下床,有剪會陰。

在這兩胎待產過程裡,我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媽媽,幾乎沒有餘裕多做功課。我聽過「溫柔生產」,我腦中想的是:我的婦產科醫師感覺蠻溫柔的啊…就沒有再多想了。

搬來台東後,認識了共學團,認識了彭甘,她帶我認識了萬美麗助產師。我完全被「溫柔生產」的概念打動,因此,第三胎我選擇了溫柔生產。

談後來「我做了什麼改變」,是溫柔生產的一部分,但如果只談到這裡,很容易會覺得「溫柔生產就是什麼都不要做」。

可是我覺得,其實不是的。

「為什麼」這麼決定,「為什麼」走到這裡,以及在這個抉擇裡有沒有掙扎、有沒有感覺上「不」溫柔的東西,我覺得是整個過程裡更大的一部分,也是蠻需要直接面對的。

正好,因為與我的陪產員宜慧跟台東幾個溫柔生產的媽媽們,合辦了一個座談會,這篇主要是座談裡我談到的部分。我想談的是:

  1. 我為什麼選擇溫柔生產
  2. 溫柔生產的想像與真實
  3. 產後恢復的挑戰

Part 1 我為什麼選擇溫柔生產

我的前兩胎生產經驗其實沒有太多不適,整體來說算是非常愉快,生完都覺得還想再生,整個很愛生孩子。

但也是有部分的不適感殘留下來:像「會陰傷口縫合後住院時滿痛」、「哺乳不順」、「先生在產房昏倒」,其他都算是非常愉快。先生昏倒還讓我在產房裡笑著生完啊啊啊(註1)。

(註1:是的,在我生老二進去產房的時候,因為我子宮頸一下全開,疼痛指數高,叫得很瘋狂,讓他有被嚇到。進去產房後沒多久,他就在我後面暈倒了。醫生說:「你老公暈倒了!」我說:「那怎麼辦?!」醫生他們就搬了另一張床讓他在我旁邊躺。)

雖然生產經驗還蠻愉快,但回想那個不愉快的三件事,我後來領悟,那些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我之前生產的輕鬆愉快,是建立在「無知(不知道有所選擇)」與「不自主」的狀態下。

這裡的無知並不是批判,是形容一個狀態。

完全不用多想,其實是一種輕鬆。

什麼都由醫生來幫你決定,醫生也當然不會跟你討論太多,直接幫你選擇對對大家都容易快速的方式。

我沒有做功課,所以不知道原來醫生說「我們現在來幫你」其實是要剪會陰,在事前其實他們也完全沒有跟我討論過;

我先生很照顧我,但也沒有做產程功課,所以第二胎因為疼痛感來得快速明確,所以他被我的叫聲及氛圍嚇到暈倒。

我在第一個月,沒有好好了解哺乳的正確觀念,泌乳量不足,醫護人員擔心孩子於是鼓勵餵配方奶,「我不夠奶」的信念一直深植我心,結果更沒奶,覺得自己不可能,很快就斷奶了。

這些在順利愉快的生產經驗裡的「不愉快」,讓我不禁在想,真的是唯一的做法嗎?

raw-image

認識了溫柔生產後,我被兩件事吸引。

第一,產婦能決定自己要怎麼生,而不是被決定,我覺得是很能幫助這個社會看見每個人的不同的。 我更希望能藉由我自己的身體,去進行一場革命。讓產婦有所選擇,讓醫院也有更多可能性。

第二,有沒有可能因著這個過程,更了解自己?我在面對「生命」這樣的課題,這麼「柔軟」但又「高壓」的課題,我會看到什麼樣的自己?

也因為想把這兩件事拉進來,我覺得第三胎好像在回顧自己過去的習性與選擇的脈絡,也再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開始。


Part 2 溫柔生產的想像與真實

即使是上過產前教育了、找過資料、讀過書了,對於溫柔生產,還是會有些自己的想像。這些想像,當與真實狀況不一樣,還是會有些衝突感。

這些衝突也沒有不好,它讓我更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這裡紀錄的是,過程裡讓我印象深刻的「衝突」。

01

想像:溫柔生產應該很隨性吧、不需要太多外力吧?

真實:正因為不依靠外力生產、正因為相信自然的力量,更要把自己照顧好、做足功課

懷孕過程中,我發現有妊娠糖尿,於是我跟陪產員宜慧開始每天核對三餐飲食,她提供我非常多中醫與西醫對於控制血糖的方式。我們也討論身體調理的方式、紓壓的方式。 因此,懷孕期間,我創下煮飯頻率的巔峰,養成早起的習慣,血糖慢慢恢復穩定。

正因為要相信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必須付出更多有品質的照顧,這一點確實用力地做了改變,也花了不少心力。

02

想像:我做了功課,但是我還是想複製別人的經驗

真實:阿我就不是這樣的人啊!

遞交生產計畫書的時候,我將各種腦中想像的放入清單裡面。我的好友彭甘的水中生產感覺實在很美好,於是我也來列為標配。

但後來越想越不對勁,因為,我其實不喜歡很多程序,對水反而有不安跟壓力,我甚至不太需要生產音樂的啊!後來寶寶出生後有些狀況,我也還是打了疫苗捏!

刪除刪除,只留下真正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的。撰寫生產計畫書是一個可以一層一層釐清、看見自己的過程。

03

想像:溫柔生產應該要生很久吧!要變化很多姿勢等小孩來

真實:結果我8點落紅,9點進醫院,10點半生完。

「溫柔」不就是要緩慢的、放鬆的,讓孩子等待對的時機嗎?

結果我8點落紅,九點到醫院,宮縮變緩慢,護士還問我要不要回家。但經過走廊散步,在宜慧身上共舞,快十點時,我覺得好想大便。因為這個禮拜全家都在上吐下瀉,我也才剛被感染,我覺得可能要拉肚子,如廁的時候,感受到寶寶竟然著冠了。我趕快把他縮進去,跟宜慧說要生出來了~~~

一躺在床上,內診,護士大喊「full了~~~」他們很緊急的趕快鋪床。消毒布一鋪好,洛韶就這樣包著羊水膜滑出來了。一出來羊水膜就破了,胎盤也跟著出來了。

快到這次先生來不及昏倒。快到我一直在想,那我到底有沒有溫柔到??XD

孩子真的有自己的來法。我們能做的就是寬心、準備,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raw-image


04

想像:溫柔生產孩子應該都頭好壯壯超級健康吧!

真實:生命會有他自己的到來與出路

洛韶生出來後體重偏輕,跟產檢預測體重有落差。我不確定是什麼原因,也許是我的體質他的體質,也許是我生他前一週才大病一場。

出院後他黃疸降不下來,我們又去醫院照光。當天晚上,醫生緊急打電話給我,告訴我:我的孩子雖然沒有任何發燒症狀,但抽血報告顯示白血球過少,數量比起一般孩子僅有10%的數量,是免疫力不足高風險的寶寶,需要住院一陣子。

我問他,那會影響什麼呢?他告訴我許多實際狀況:比較容易被細菌感染,比較容易生病、不能受傷…

掛了電話,我就崩潰了。大哭到沒辦法跟老王說醫生說了什麼。

那時我心裡覺得很自責,覺得是不是自己沒做好什麼事?但我相信這段時間母奶更重要,於是每天認真擠奶,去醫院送我的母奶。

過了一個禮拜密集的與醫生討論,醫生提了一個方案:打白血球補充的針。一般是化療的病患在使用。如果打了白血球升回來,孩子帶回家可能也比較放心。

那時我心裡覺得很困惑,但仍有個明確的聲音:

你沒有做錯什麼,你應該拿回自主權,自己了解清楚,自己決定。

我回家後上網找資料,發現其實嬰兒的白血球過低有幾種狀況。其中,確實有些比例的新生兒是出生時不穩定,三個月後慢慢恢復。於是我知道怎麼做了。

得到醫師的支持後,我堅持餵母奶,每週僅作抽血追蹤。醫生詳細紀錄每一次的數量,記錄到我都已經會背他的換算公式了。

三個月後,老三已經回到正常穩定的數值。目前甚至高於一般孩子的平均數量。

生命是不可能被100%被預測的,也不可能因為有努力就一定100%美好。這就是生命的真實。

溫柔生產也是的,溫柔不代表沒有意外,溫柔不代表一切順利。學習擁抱真實的部分,真實的我,真實的他,與他在一起。


raw-image



Part 3 產後恢復的挑戰

溫柔生產產後不是就每天笑著跟北鼻在一起嗎?我以前很難把溫柔生產與產後憂鬱連結在一起。 我覺得溫柔生產的產婦,應該是全世界最快樂的產婦了吧?

3寶的生活,就是這一個終於躺平,另外兩個就會有其他需求的日子。先生也在做完月子後,去全職工作了,我多數時間得自己找到育兒的節奏。

國外研究指出,每一個婦女的產後恢復期,包含身體的力量恢復、情緒的穩定,與寶寶互動的作息的穩定,平均要1-2年。

但這個社會,只給一個女性1個月坐月子。做完月子就期待她完全恢復了。包括我自己看待我自己,也是如此。也許我們還能正常工作、照顧孩子,但不代表我們已經完全恢復。 但是,最不容易的是,產後憂鬱的症狀有時並不明顯。有些是很日常的,例如:

沒有睡覺但也不覺得累;
覺得累但是睡不著;
每天都無心家事;
看到老公睡覺或打電動會很怒(這個可能產前產後都有);
想到老公不在就會想哭;
滿地的衣服;
不想回家;
不想說話;
覺得自己整個退化,沒有腦也沒有力氣;
做得不好時,會很想一直哭…

而這些並不會只出現在坐月子期間,反而「出關後」因為較缺乏照顧,而開始一一浮現。

我自己的經驗裡,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想證明自己真的出關了,於是盡量不求助

最可怕的是,從坐月子被照顧的狀態脫離,我覺得自己狀態還不錯,可以跟「以前」一樣,輕鬆的做以前會做的事。

於是我帶著三個孩子,跟朋友一起去台南小旅行。

有朋友在時,沒什麼問題,但晚上睡覺洗澡我們都是自己住,完全令人焦慮到不行。無法自己好好洗個澡,無法自己好好吃個飯。

那幾天我雖然撐過來了,順利完成旅行,但回來後,徹底崩潰,發現「自己真的變爛掉了、事情開始無法掌控了」,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控制欲是多麼的強。而整個世界都在失控。

所以要度過這個階段,我會說:對策就是安排一個一打三跨縣市小旅行,可以很快的看清自己的能力與變化,縮短這個階段的進程。 (誤)

第二階段:發現自己真的變超弱,非常沮喪、軟爛

經歷上一個階段的認證後,我徹底的無法接受自己的狀態。對,我看見了,但我還沒有接受。

於是我回去娘家住了將近一個月,幾乎每天都躺在床上。小孩來喝奶後就跟我一起狂睡。醒來時,就發呆,覺得自己真是好廢,但是也不想振作。

這個階段的對策就是:逃回娘家吧,讓自己徹底休息吧!你可以爛,你值得軟。


第三階段:練習求助,人生的志向就是把小孩托給別人抱

慢慢的,覺得廢得夠了,終究是要回去自己的家。但回來後,動作變慢了之外,也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習性」也讓生活變得困難。例如習慣性的接受一切,不找人幫忙,也沒用別的方法改變。

共學團領隊小賊是一路跟我一起的夥伴兼好友,她看到我逐漸變得沉默,變得不太參與團隊活動。她告訴我她的觀察,希望我也去理解看看自己這個階段有什麼改變、需要什麼幫忙。

她說「我們都是母親,你的需要我們應該都可以同理得很好,可是你去哪裡了呢?就算是沒有活力的黃婉茹,也是黃婉茹啊!可是你的狀態與需求是什麼呢?」

我心頭一糾,想著,我是不是還沒有完全跟自己「同在」呢?


我開始練習「感受」自己是不是累了

過勞的時候,身體是感覺不到的。以前孩子如果希望晚點回家,我會盡力去設計行程,但為了預留可能的疲累,我開始最多只排行程到下午兩三點,盡量不要再加行程,保留體力給自己。

這過程與孩子的衝突不少,有時候我妥協了,答應孩子再去個公園或者賣場。但回家的路上真的就會感受到很累了,心裡會有委屈、不開心,覺得自己的逞強不但讓體力不支,也讓我很想遷怒在孩子身上,終究是對自己不夠好。

於是漸漸開始跟孩子說明我的狀況,有時必須非常堅持我需要早點回家休息,孩子也慢慢明白了我的需要。


我也練習開口找人幫忙,也練習拒絕

對我來說,這真的很難。

我的第一個練習場域,就是在共學現場。共學媽媽們都非常熱心,會主動開口。但我真的需要協助而大家看起來各忙各的的時候,我就是開不了口。話就在嘴邊卻怎麼樣都講不出來。我擔心大家看起來好像都很忙啊,應該沒有辦法吧!

「不夠勇敢核對」的心思,背後其實是「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拒絕的心思背後,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個課題其實不是只有在產後憂鬱,它跟了我很久,而在我最脆弱的時候,被放大許多。

不開口的人,比較強大嗎?我覺得其實是相對軟弱的。因為不夠相信別人,也不夠相信自己。我不斷練習著,不是練習強迫開口,而是練習看到自己的不安,並試著勇敢與別人核對。現在還在努力中。

我也開始暫停某些遠行。一次已經訂好票也買好票的台北小旅行,我在出發前幾天考慮了好久,「要放下嗎?好可惜!我會不會太弱了?真的不行嗎?要硬著頭皮試試看嗎?」

後來,看著我的孩子,看著自己。我希望我們都是全然的自在做每一個選擇。我終於下定決心退出。

要說出自己狀態不是那麼容易,可是承認了以後,就好像某個氣球被戳破,不再這麼緊張,反而開始舒坦了起來。

我也試著在部分的例行事務裡請假,自主在家休息。外出的疲累,那天就以宅宅的生活毫無目標的展開。

鬆,雖然沒這麼精彩,可是卻非常腳踏實地,我接上了屬於自己的地氣。

我選擇放下以前所執著、所眷戀的,不再去當那個「強大但沒有自信」的自己,選擇接納了「有限但無憾」的自己。

raw-image


找陪產員與育兒的夥伴

一個專業的女人與一群有孩子的媽媽的支持都是很重要的。

專業的女人給我方向,穩定我胡思亂想的心。

一群理念相近的媽媽朋友能夠真正同理我、支持我,在媽媽這條路上,不再孤單。這整個過程,如果沒有這群女人,大概走不到這裡。


接受老公真實的樣貌

那麼男人呢?伴侶關係是產後影響我最大的關鍵。

我們常說「神隊友」與「豬隊友」,但我在這段時間裡看見的是,一個人,一定有各種面向組成,無法二分法,也無法被標籤。

可是我為什麼看不見他真實的樣貌,而只是急著定義他是神還是豬?

因為我好累,「我好需要被理解」的心思讓我急著想去靠航。但發現這個港口完全不在狀況內、頻道也沒調一致,就爆炸了。 接得到我,你就是神,接不到我,就變成豬了。老公,是個活生生的人,怎麼生了個孩子,我就完全看不懂他了?

老公一定無法像女人一樣了解生產的哺乳的痛苦,這是事實。那些用身體親身經歷換來的,在我們身上很深刻,不代表他們也能全部理解。無法理解是一種隔閡,這也是事實。而我們之前一直在這隔閡裡爭吵,覺得對方做的永遠都不夠,覺得對方看不見我的辛苦,這是我一開始選擇的態度。

我在期待一個完美的人,而心理的反射是,我在期待一個完美的「自己」。我對先生的失落,也許來自於我對自己的失落。

直到有一天,一個也是產婦的先生跟我們分享,其實男人幾乎已經是工作完就回家陪家人了。但是回到家,什麼事都好像做不好,孩子給他抱也哭,幫不上忙的感覺讓他們也很焦慮。爭吵後的氣氛不好,也讓他們無法自在的表達情感,說出心裡真正的感覺。

他所形容的這個「先生」的狀態與我其實非常相像。我們都很想盡力的做好,但是在沒做好的時候,承受不了一切的挫敗感。 我跟我的伴侶其實都在經歷一個難關。

我恍然大悟。

於是,我開始試著不去分類他,而是重新認識理解我的先生。生了第三胎,他會不會壓力也很大?他是不是也在害怕溝通?他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他期待的陪伴是什麼?放假他會希望做些什麼?他會不會也渴望自己獨處的時間呢?

一次一次的,有爭吵,也有互相表白我們自己的壓力。

前幾天他不經意的告訴我,「我要告訴你一件事。就是,每次我抱著老三,他大哭,而你不來抱他的時候,我就會生氣。可是我不是要抱怨,我只是想告訴你,為什麼那個時候我臉會很臭。」

在這簡短的一句話,我知道,我們真的都很努力了。努力地在生產與育兒這個巨變裡,一起走著。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是彼此扶持的伴侶。


*

未來還在進行中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沒有產後「修復」,沒有什麼「回到軌道上」。不要再拿看不見的軌道來壓迫自己了。

只有「真實看見當下自己的需要」。

再問我一次為什麼選擇溫柔生產?

我覺得能看見自己,好好照顧好自己身為一個人的需求,好好的信任自己掌握在手中的能力,就是孩子要送給我們最大的禮物。

而這個能力不會只在生產的那一天,他會陪著你跟孩子,一路長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慢慢耕 Wei-avatar-img
2022/11/06
謝謝妳,寫下來這些~
邱馨儀-avatar-img
2019/04/22
非常喜歡這一篇,覺得你好勇敢,把自己看得很進去,也寫得很出來。真心覺得孩子是來鍛鍊我們活在當下的能力,想想,每個當下都活好都把自己照顧好,未來應該也不會太差,未來就是每個當下組成的嘛!!(其實是在對我自己喊話!)
黃彎盧-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4/23
很同意,「雙贏」(沒有輸家)是我很喜歡的教育模式。其實好像就是人跟人之間溝通的必要吼,但怎麼好像我們以前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裡,很少受到這樣的培養捏…
avatar-img
40+筆記:先把這些記錄下來
35會員
30內容數
40好幾了,過著自己未曾預期的生活,體驗著未曾預期的辛苦。不確定再一個十年,我會變成什麼樣子? 先把這些記錄下來,無論會長成什麼樣子。
2020/05/30
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並不因此而用「委屈」或「自我矮化」的角度思考。 他們看見自己的感受,也試著去看大人背後的動機。 他們願意承擔他人的回饋,卻也不會自己走進他人言過其實的情緒渲染裡。 這三件事,有時有些大人都不見得做得到。
Thumbnail
2020/05/30
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並不因此而用「委屈」或「自我矮化」的角度思考。 他們看見自己的感受,也試著去看大人背後的動機。 他們願意承擔他人的回饋,卻也不會自己走進他人言過其實的情緒渲染裡。 這三件事,有時有些大人都不見得做得到。
Thumbnail
2020/05/12
妞有過敏體質,早上起床,會一直打噴嚏。  孩子的爸也是這樣的體質,噴嚏最高紀錄曾經連打17個沒有停,此起彼落的噴嚏聲 of the morning,對我們一家都還蠻習慣的。 但是阿嬤(我的媽媽,孩子的阿嬤)就不這麼想了。  孩子3歲起,被她發現這個「症狀」以後,只要她一聽到噴嚏聲,就會先問:「誰打的
Thumbnail
2020/05/12
妞有過敏體質,早上起床,會一直打噴嚏。  孩子的爸也是這樣的體質,噴嚏最高紀錄曾經連打17個沒有停,此起彼落的噴嚏聲 of the morning,對我們一家都還蠻習慣的。 但是阿嬤(我的媽媽,孩子的阿嬤)就不這麼想了。  孩子3歲起,被她發現這個「症狀」以後,只要她一聽到噴嚏聲,就會先問:「誰打的
Thumbnail
2020/04/08
半夜三點,老三尖叫嘶吼全身抽直大哭了半個小時。 心裡想到的是:莫非定律。這種事幾乎都發生在老公值班我一打三的那天。 最後,哭到三小都醒來。我只好先帶著他們全部一起去隔壁房間,避免繼續打擾到對面房間公婆的睡眠。 妞妞、弟咕看了時鐘,討論起: 妞:「現在是三點?是很接近早上的凌晨三點嗎?哇,我竟然在三點
Thumbnail
2020/04/08
半夜三點,老三尖叫嘶吼全身抽直大哭了半個小時。 心裡想到的是:莫非定律。這種事幾乎都發生在老公值班我一打三的那天。 最後,哭到三小都醒來。我只好先帶著他們全部一起去隔壁房間,避免繼續打擾到對面房間公婆的睡眠。 妞妞、弟咕看了時鐘,討論起: 妞:「現在是三點?是很接近早上的凌晨三點嗎?哇,我竟然在三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首次接觸到順勢生產的概念,是在陳鈺萍醫生寫的《生產,本該無傷》中,比起順勢生產這四個字,可能更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溫柔生產,但兩者講的是同一件事。(但經過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後,我覺得「順勢生產」比較貼切。) 我立刻決定要找作者陳醫師產檢,並與好孕助產所合作、聘請助產士協助我的產程。 選擇好孕工作室最大
Thumbnail
首次接觸到順勢生產的概念,是在陳鈺萍醫生寫的《生產,本該無傷》中,比起順勢生產這四個字,可能更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溫柔生產,但兩者講的是同一件事。(但經過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後,我覺得「順勢生產」比較貼切。) 我立刻決定要找作者陳醫師產檢,並與好孕助產所合作、聘請助產士協助我的產程。 選擇好孕工作室最大
Thumbnail
我採取的生產方式是「順勢生產」,也叫「溫柔生產」。這種方式不都是在水裡生,醫生和助產士會協助尋找產婦好出力的姿勢,我從蹲坐、跪姿、到最後是躺在床上生,這種方式的精神是:尊重產婦的自主權,以最低的人為介入,藉著產婦身體的原始設定達到最自然的生產方式。
Thumbnail
我採取的生產方式是「順勢生產」,也叫「溫柔生產」。這種方式不都是在水裡生,醫生和助產士會協助尋找產婦好出力的姿勢,我從蹲坐、跪姿、到最後是躺在床上生,這種方式的精神是:尊重產婦的自主權,以最低的人為介入,藉著產婦身體的原始設定達到最自然的生產方式。
Thumbnail
寫於2018.8.9 一切從產前說起⋯ 懷孕初期時,參加了一個溫柔生產的講座,講師是慧真,當時第一次了解溫柔生產,覺得母親與腹中胎兒可以做自己生產的主人,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一開始懷孕我心中並沒有溫柔生產這個選項,就像懷荔枝一樣,在第一時間先訂好了月子中心,但心中很不踏實,因為我無法想像在月
Thumbnail
寫於2018.8.9 一切從產前說起⋯ 懷孕初期時,參加了一個溫柔生產的講座,講師是慧真,當時第一次了解溫柔生產,覺得母親與腹中胎兒可以做自己生產的主人,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一開始懷孕我心中並沒有溫柔生產這個選項,就像懷荔枝一樣,在第一時間先訂好了月子中心,但心中很不踏實,因為我無法想像在月
Thumbnail
生產,可以不剪會陰嗎? 即使我在「生產計畫書」寫上尊重醫生決定,但是,內心還是希望生產不要有任何手術傷口,然而,在奮力生完孩子後,才有力氣看著醫生,卻是拿著沾血的線縫著下體。我知道,我被剪會陰了。 會陰傷口的微疼,在坐月子時很有存在感,只要一跨步,就會感覺到下體有一處在拉扯。 因為不剪會撕裂地很糟糕
Thumbnail
生產,可以不剪會陰嗎? 即使我在「生產計畫書」寫上尊重醫生決定,但是,內心還是希望生產不要有任何手術傷口,然而,在奮力生完孩子後,才有力氣看著醫生,卻是拿著沾血的線縫著下體。我知道,我被剪會陰了。 會陰傷口的微疼,在坐月子時很有存在感,只要一跨步,就會感覺到下體有一處在拉扯。 因為不剪會撕裂地很糟糕
Thumbnail
你對生產的印象是什麼呢? 認識溫柔生產後,原本害怕生產的我決定為自己的生產負責,用喜悅迎接寶寶的誕生。
Thumbnail
你對生產的印象是什麼呢? 認識溫柔生產後,原本害怕生產的我決定為自己的生產負責,用喜悅迎接寶寶的誕生。
Thumbnail
孕期進入了 31 週,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方式的討論。從 27 週開始,就是處於胎位不正的情況。我的醫生較為保守,若雙寶只有一個胎位正,他也建議剖腹。我的前兩次生產經驗都是自然產,因此也格外希望這次雖然是雙胞胎,仍可以自然生產。 生產陰影與傷痛,不只存在於女性,也存在於男性 社會形塑出的「情緒勒索」
Thumbnail
孕期進入了 31 週,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方式的討論。從 27 週開始,就是處於胎位不正的情況。我的醫生較為保守,若雙寶只有一個胎位正,他也建議剖腹。我的前兩次生產經驗都是自然產,因此也格外希望這次雖然是雙胞胎,仍可以自然生產。 生產陰影與傷痛,不只存在於女性,也存在於男性 社會形塑出的「情緒勒索」
Thumbnail
  小孩目前十個多月一直沒將生產的經驗記錄下來,最近又有朋友懷孕了,也許記錄一下我在生產的過程也還能提供給更多人參考,也算是紀錄自己與家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小孩目前十個多月一直沒將生產的經驗記錄下來,最近又有朋友懷孕了,也許記錄一下我在生產的過程也還能提供給更多人參考,也算是紀錄自己與家人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我還記得第一次與產科醫生會診的那天,他說「剖腹產也可以是溫柔生產」。不過當我相信選擇不使用無痛分娩,是對自己的身體、對經歷產程的孩子最好的選擇,結果最後不僅半身麻醉剖腹生產,身體還因為過度疲倦在產後由藥物協助放鬆入睡。 感受到自己是失敗的那一位。我是個失敗的母親,一個生產失敗女人。
Thumbnail
我還記得第一次與產科醫生會診的那天,他說「剖腹產也可以是溫柔生產」。不過當我相信選擇不使用無痛分娩,是對自己的身體、對經歷產程的孩子最好的選擇,結果最後不僅半身麻醉剖腹生產,身體還因為過度疲倦在產後由藥物協助放鬆入睡。 感受到自己是失敗的那一位。我是個失敗的母親,一個生產失敗女人。
Thumbnail
我是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媽媽。 前兩胎是一般醫療介入:在醫院生,雖沒有打催生,但是有打促進子宮收縮的點滴;有浣腸,有刮陰毛,不能下床,有剪會陰。  在這兩胎待產過程裡,我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媽媽,幾乎沒有餘裕多做功課。我聽過「溫柔生產」,我腦中想的是:我的婦產科醫師感覺蠻溫柔的啊…就沒有再多想了。 搬來台東
Thumbnail
我是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媽媽。 前兩胎是一般醫療介入:在醫院生,雖沒有打催生,但是有打促進子宮收縮的點滴;有浣腸,有刮陰毛,不能下床,有剪會陰。  在這兩胎待產過程裡,我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媽媽,幾乎沒有餘裕多做功課。我聽過「溫柔生產」,我腦中想的是:我的婦產科醫師感覺蠻溫柔的啊…就沒有再多想了。 搬來台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