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行銷:量身訂做+精準打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脫歐(Brexit),一部現實改編的電視劇揭露了未來行銷手段的雛形,闡述了如何運用大數據的行為分析以及AI(人工智慧)的幫助下,精準到針對每不同的個人投放廣告,將情感或是心理影響發揮到最佳的案例,將傳統將族群分割方式以及理性辯論的操作被新的行銷方式打敗,劇中雖然是描述政治選票的運作,但也是行銷手法的未來,就像是拿者散彈槍當成狙擊槍射,不但是一大片的精準攻擊,連子彈都是是為每個不同的人量身打造,不管消費者是穿防彈衣還是躲在碉堡內,都能一槍斃命,這就是影響整個未來市場經營模式的新行銷手段。

過去做行銷的在過去最常使用的經過市場調查後,依照年齡,收入,地區等等,將消費者切分出幾個族群,選定最合適的目標後做出對應的宣傳方式來行銷,現在這些過去有效的病毒行銷,網紅行銷,整合式行銷,XXX行銷等等等,都被這逐步浮上檯面的新式行銷給打下去了,接下來說說我看到新行銷方式的步驟與真實現況。

第一步:建立資料庫,透過網路中各種消費者關心的利益機制取得大眾資料建立,例如喜歡足球的群眾,利用猜測冠軍隊得高額獎金或是贈品等方來式取得個資,如果是關心子女的可以用提供教育資源或獎學金等方式來取得資料,甚至直接找資料庫購買或根本不用買直接合作,有者太多種方式能夠輕易取得你我的資料,就如同擁有這些龐大的資料庫FB,IG,微信,行甚至是谷歌等,除非你不上網居住在深山中,現今你我早就不知道被多少個資料庫給收集了。

第二步:運用軟比對數十億或百億的點選行為模式,計算出你所關心的事,簡單來說就是將你的每一次點選,留言,瀏覽什麼網頁,瀏覽多久等等等,將所有資料與丟給AI軟體(人工智慧)計算出你的行為模式,分析出你會有什麼樣個性,你所關心的事有哪些,你個人的喜好,你的財力,家庭財力,消費習慣等等(影片中甚至能算出你什麼時候開始出軌)

第三步:找出每個人資料後,羅列出每個人所關心與在意的事,做出相對應的宣傳廣告,例如你在意薪資就跟你說選擇甲就會增加薪資,選擇乙就會降低薪資,在意子女的就跟你說選擇一個能讓子女過得更好,選擇乙的子女未來堪憂,甚至說你關心騎車會不會遇到坑洞,也能讓你選個A,B, C出來。

第四步:針對性的不斷的重複投放廣告,最後達成用你最在意的事情來影響你的選擇,例如你習慣用FB看朋友圈,這份宣傳就會在你每次上FB的時候出現,但是別人上他的FB時卻完全不會看到這份宣傳廣告,喜歡看的YouTube也能在影片中不斷重複相同的廣告。

補充一下:脫歐(Brexit)劇中兩方都有做相同的操作,差別是其中一方使用理性訴求來宣傳,而另一方是用感性的訴求來宣傳(理性指的是跟你談數據,講事實,說道理,感性指的是用恫嚇恐懼,夢想希望,控制反抗)

最後要說的是你我早已變成這些大數據與AI運算後的實驗品,就像FB的同溫層你幾乎看不到與你對立的政治立場廣告,YouTube上的推薦影片也幾乎看不到你不曾點選過類型的相關影片,當你點選過某個網路廣告時,或是瀏覽某廣告網站的時間太長,這些同類型商品的廣告就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你眼前,這些都顯示出這新的行銷模式越來越成熟,手段也越來越成熟變的更具影響力,最後甚至能夠左右國家政策,會不會台灣的政策或選舉也會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chard Chan的沙龍
8會員
24內容數
行銷包含了許多面向,這裡來聊聊這些面向有哪些要注意的小細節,希望大家會喜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0 年 7 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舉行反壟斷聽證會,四家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執行長,都以視訊出席這場史無前例的討論,以捍衛他們各自公司的立場。一般來說,只要把一篇新聞的影響規模講述成「政府」與「市場」的層面,幾乎可以讓不少人認為這件事跟自己沒有關係。但事實上,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2020 年 7 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舉行反壟斷聽證會,四家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執行長,都以視訊出席這場史無前例的討論,以捍衛他們各自公司的立場。一般來說,只要把一篇新聞的影響規模講述成「政府」與「市場」的層面,幾乎可以讓不少人認為這件事跟自己沒有關係。但事實上,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廣告變貴了、IOS 阻擋、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從大環境的轉變中,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
Thumbnail
身為內容行銷的信仰者,過往大多是以行銷圈的視野,廣告變貴了、IOS 阻擋、消費者對廣告的不信任等等,來談為什麼廣告不再全能,而內容行銷更重要了,但這篇文章是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從大環境的轉變中,所觀察到內容行銷是未來行銷趨勢的端倪。
Thumbnail
從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戰獲勝的歐巴馬,正是網路選戰模式從傳統走向科技的開始,同時也是透過網路收集大眾資料的開始。從此之後,最了解你的人再也不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而是網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從2008年的美國總統選戰獲勝的歐巴馬,正是網路選戰模式從傳統走向科技的開始,同時也是透過網路收集大眾資料的開始。從此之後,最了解你的人再也不是身邊的家人、朋友,而是網路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不實訊息的傷害程度究竟多大,背後想要傷害特定對象的動機為何?誰想要、誰能夠發動這類資訊戰,誰又是投放的目標?產生的效應是什麼?生產者與接收者之間有怎樣的獲益管道?種種發生在雲端、看似隨意的攻防,足以拉出一張輿論軍火商的國際版圖,並推促我們更加費心於下列關鍵字的領域:AI、數據新石油、演算法、資訊人權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如馬克斯所預言,人類將因巨大資本體系而異化,失去思考與自主,更失去人性,如今,我們不只是生產的工具,更變成被交易的物品,只能以資本階級想要的方式來存活。在數位世界中,人們一起添磚增瓦共築出美好的王國,王國卻只專屬特定人士,真實世界雖已無畜奴現象,但數位世界中的我們仍被奴役、搾取與爭奪,直到沒有價值。
Thumbnail
如馬克斯所預言,人類將因巨大資本體系而異化,失去思考與自主,更失去人性,如今,我們不只是生產的工具,更變成被交易的物品,只能以資本階級想要的方式來存活。在數位世界中,人們一起添磚增瓦共築出美好的王國,王國卻只專屬特定人士,真實世界雖已無畜奴現象,但數位世界中的我們仍被奴役、搾取與爭奪,直到沒有價值。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Thumbnail
大數據一詞最早出現於2012年,直至今日大部分產業都無可避免的需要大數據這項技術。對於很多沒有技術背景的學生來說,要理解大數據算法、處理邏輯或許較為困難,但大數據帶來的新商業模式所創造的供需革新,之於每個崗位都需做出相應調整迎合未來趨勢。
Thumbnail
大數據一詞最早出現於2012年,直至今日大部分產業都無可避免的需要大數據這項技術。對於很多沒有技術背景的學生來說,要理解大數據算法、處理邏輯或許較為困難,但大數據帶來的新商業模式所創造的供需革新,之於每個崗位都需做出相應調整迎合未來趨勢。
Thumbnail
Brexit:The Uncivil War“脫歐:無理之戰”是2019年英國電視電影,影片於2019分別在英國第四台和美國HBO首播。
Thumbnail
Brexit:The Uncivil War“脫歐:無理之戰”是2019年英國電視電影,影片於2019分別在英國第四台和美國HBO首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