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在惡劣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最好的航線/程天縱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混亂、低迷的浪濤中,很難把握正確的潮流及風向;這時候,環境就會逼著每個人改變。我們必須能靈活的改變方向,要創新、要變革;如果不能創新、變革,你的企業就會變成亂世中的犧牲者。

前言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力開始在2009年顯現;當時我在富士康NWInG事業群服務,為了替同仁們打氣加油,當年初在觀瀾廠區做了一次內部演講。
沒想到我的演講被錄了音、而且轉換成逐字稿流到外部,因此被大陸許多雜誌、媒體轉載,而且在網路上發表,廣為流傳;當時我並沒有準備草稿,所以也幸虧如此,演講內容就保存下來了。
10年後的今天,全球經濟和政治環境更是動蕩不安,我覺得今天年輕人面對的是更大的挑戰,但是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所以將這篇演講分享給我的讀者們,期望在今天的亂世,台灣能夠出更多英雄。
(編按:本文以作者提供的逐字稿為基礎,並在經過同意後依目前閱讀環境編修。)

亂世出英雄

「亂世」同時也意味「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將要來臨」;因為舊的格局已經打破,市場開始洗牌,而每個人在此同時也都需要改變方向。
舉例來說,2008年是全球經濟從雲端墜入地獄的一年;全球已開發國家38年來首度集體衰退、全球貿易總額27年來首次下滑,美國也創造了歷史上最高的年度財政赤字,赤字高達4,550億美元。
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估計,2009年全球失業人口將達到2.1億人,創下10年來的新高。
這讓我想到奧運會中的帆船賽;因為,帆船賽其實也是一種高科技的比拼。為什麼這麼說呢?像是船體透過怎麼樣的設計來減少水的阻力、帆怎樣能夠借助最大的風力,都要用到高科技。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領先位置搶到,對手就很難趕上。
此外,速度也和人的技巧有關;操帆的人必須要懂得風向、潮流,同時要懂得運用技巧才能航行得最快。參加奧運會帆船比賽的,都是各國頂尖的高手、用的也是運用高科技設計的帆船;因此,只要風力、海潮、水流、高科技帆船、以及選手的技術等環境一樣,結果就會如我們經常看到,帆船在航線上一艘緊跟著一艘的局面。
所以,只要外部環境一樣、挑的路線也一樣,那麼第一名永遠是第一名、第二名永遠是第二名,很難超越。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開始就把這個位置搶到,對手就很難趕上;而當你是第二名或第三名時,超越的方法就只有一個:改變。
你要改變你的航線;因為如果順著原來的航線走,你就永遠不可能超越,因為所有人的條件都一樣。

大與小的不同

當世界混亂的時候,就是需要努力才能生存的時代,但也是出英雄的時代。
在現今的產業競爭裡,如果我們只是複製競爭者的策略,那麼永遠只能是第二、第三名,因為領先者總是擋在前面。但是,面對如今的經濟衰退,我反而覺得很興奮。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當然,在亂世裡也會有很多悲劇、或許很多企業會在亂世中關門倒閉、讓很多人因此失去飯碗;所以混亂的世界需要更努力才能生存,也因此更可能讓英雄出頭。
一般來說,整體市場經濟的好壞只能直接影響大的國家;像美國GDP的增長,一定跟全球的經濟成長掛鉤。所以不難理解美國為什麼要在財政赤字那麼高的情況下,還要拿出一大筆資金援助第三世界小國。
美國經濟要想走出衰退,就要幫助全世界經濟增長;反而對一些小國家來講,GDP不跟全世界掛鉤,所以受外部的影響較小。
舊的格局被打破、市場開始洗牌時,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方向。
同樣的道理,整體經濟的風吹草動,對大企業的影響也大得多。例如手機產業在預估銷量下降時,影響最大的是哪幾家?像Nokia、三星等大廠,或是聯發科之類的組件供應商,就可能都必須跟著下修財測。
所以對於市占率較小的企業來說,亂世也意味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將要來臨。對小企業來說,不管整體經濟好壞、景氣或不景氣,你反正都得去搶別人的市占率;只不過在不景氣的時候,被搶的人會更激烈抵抗,我們用的力氣要更大一點。
我們現在就好像在進行帆船比賽,突然間狂風大浪、天氣巨變,讓選手沒辦法把握正確的潮流及風向;這時候,就會逼得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方向。
所以我們必須能靈活的改變方向,要創新、要變革;因為你不創新、不變革的話,那麼你的企業就會變成亂世中的犧牲者。

不成長,就是一潭死水

一個不成長的組織,只能留下一些不勝任的人;如此一來,這個組織就會面臨滅亡的命運。
變革創新是行動,成長是結果;但是我們卻往往把作為結果的「成長」擺在第一位。在這麼不景氣的時代,我們憑什麼成長?就是要靠創新、靠變革。
但我們企業為什麼要追求成長?這裡講的成長是營收的成長,市占率的成長;景氣越困難,我們就越要增加自己的市占率。例如全球手機目標市場如果跌到只剩1/3,也許我們的營收跟過去相比也會下降,但必須降得比人家少。
市占率增加了,代表我們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所以我要鼓勵大家,不管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要努力提升市占率;市占率增加了,代表我們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企業為什麼要成長?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賺錢。各位如果瞭解財務報表的話,就知道我們把損益表中的「淨利潤」稱為「底線」(bottom line),而經營企業要賺取的就是稅後淨利。
而損益表的最上面一條是「營收」,也就是「上限」(top line);沒有營收,就沒有利潤,所以我們要爭取營收成長,才會有利潤、獎金和分紅。
所以,為公司追求成長,也就是為自己爭取機會。假如營收不成長,就代表組織不會成長;如果組織不成長,也就代表各位沒有升遷機會、沒有新的職位創造出來。
所以我常講:一個沒有成長的公司,組織就永遠不變、就好像一潭死水;而一潭死水是養不活魚的。
美國一位管理學者Laurence J. Peter,他在著作《彼得原理》一書中提到:
在一個不成長的組織裡面,有很多的人會因為他的能力和表現而被提升,從班長、組長、課長一路升上來;到最後,就可能升到了超出個人能力的職位。
因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假如不再學習的話,能力就不會再增加;而一個人如果升到了自己沒辦法勝任的職位,那麼這個組織就不會繼續成長、這個人也就繼續待在那裡不動。
所以,一個失敗滅亡的組織,通常是因為裡面所有的職位上都是不能勝任的人。不勝任並不是說他不好,而是他的能力有限、自己又不去學習,結果造成組織裡的人全是不勝任的人在擔任各個職位。
一個失敗滅亡的組織,通常所有職位上都是不能勝任的人。
我們的組織如果能夠成長,以後就能創造很多機會;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往上爬、接受更多新的挑戰。
營收的成長,可以讓每個人面臨工作時的態度不一樣、進而留住好的人才。反之,不成長的組織中即使有好人才,這些有企圖心、上進心、責任心的人才也一定會離開,而留下一些不勝任的人,最後導致這個組織面臨滅亡的命運。

人、事、物都是變革的對象

變革的主要對象是人,而變革的目的則是讓大家的想法、思想有所提升。
我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提到,美國韋氏大辭典每年都會挑選「年度熱詞」來總結當年的主題。2008年的第一個熱詞是「Bail-out」,意思是「從財務危機裡解救出來」,字典裡翻譯成「財政救援」。
為了拯救陷入衰退的經濟,全球許多國家都出手救市。另一個熱詞則是「Change」(改變/變革)。那一年最大的變革是什麼?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是非洲裔美國人,這是在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的事。
鴻海郭總裁常講的變革有三種:
  1. 「改善」
  2. 「改革」
  3. 「革命」
這三者的區別在哪裡?舉個例子,我把一棟樓裡的隔間牆打掉,再重新裝修,但不更動主結構,這叫做改善;假如動到它的主結構,三層變成四層、前院變後院,這叫做改革。
那什麼是革命呢?就是把整個樓拆掉重建。
「改善」主要是針對「物」;我們的改善就是運用「6個標準差」、「8S」等方法來提升產品的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因為產品是「物」,所以通常的改善目標是提升10%-30%。
「改革」的對象通常以「事」為主,也就是組織、做事的方法及系統。改革的目標必須有大幅躍進、大的突破;不是10%或20%,而是一倍兩倍的改善。這必須集中整個組織的力量,大家一起來做,而不是展開後有200個管理項目;不是亂槍打鳥,必須瞄中一個打一個。
「革命」的主要對象是「人」;要革每一個人的思想,讓大家的思維有所改變。

以管理創新維持競爭優勢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太理想化;在執行的時候更不能理想化,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前進。
最後一點是創新。鴻海曾經啟動一個「永營專案」,目標在於讓集團永續經營;因為當時整個鴻海/富士康已經達到了600億美元的規模,所以我們研究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再成長3倍,讓它永續經營。
這個專案網羅了台灣頂尖的管理學大師和大學教授、而且把這些教授從學校請來服務2至3年,專職協助集團規劃。例如李吉仁教授,就是台灣大學最有名的管理學教授之一;他曾經在許多報章雜誌上寫文章批評鴻海/富士康集團,所以我們把他請來負責永營專案。
李教授推薦的是《管理大未來》一書,並就該書的精神主軸向集團兩三千位主管進行導讀。這本談管理創新的書中說:
創新分很多層次:產品的創新、流程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到最後才是管理的創新。
也就是說,「管理的創新」才是保證企業維持競爭優勢的方法。

柳傳志的「擰毛巾」功夫

機會到處皆是,我們要靠什麼成長呢?成長是結果,我們要靠變革、創新,還有最重要的:基本功要做好。
我們口中談的是宏偉的目標,但經常又看到客戶投訴及品質問題,而這些就是基本功沒有做好。要達成成長的目標,我們就要把份內工作做好;把品質做好、不出問題,就可以減少之後的困擾。
即使是前所未有的不景氣年份,我們的生意機會其實仍然到處皆是。聯想的柳傳志先生以前聽過我講的課,我從他身上也學到不少;他曾經講過: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在執行的時候不能理想化,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聯想的成功就是靠擰毛巾的功夫,濕的毛巾有水就要拼命地擰。
所以聯想固然有宏偉的理想,但執行的時候靠的卻是非常實在的「擰毛巾」功夫,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最好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揣測別人的心理,這樣除了會讓人厭惡,啥都得不到。生活中,我們周圍常常都有這類型的人,喜歡用自己所謂的“常規”的邏輯來揣測別人的心理,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嘗試去揣測別人的心理,人抓摸別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你們知道嗎?適當揣測是可以的,這樣可以做到“善解人意”,過度揣測,但是跟別人心中所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你還據理力爭,就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Thumbnail
avatar
芷汐你好
2021-09-05
思考讓我自在│找到你的人生中最值得追尋的金牌東京奧運結束了,留下許多運動員動人的故事,本文以透過女子羽球運動員戴資穎與陳雨霏的比賽過程、完賽後續,及哲學家的提出的思考點,反思我們在人生裡該如何認識自己,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找到專屬自己的人生金牌。
Thumbnail
avatar
Emily
2021-08-23
檸檬柑橘,在酸甜中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在檸檬的世界裡,不是只有酸的感覺,而是配上些許的蜂蜜,和柑橘類的香氣,在炎炎酷暑中,品嘗檸檬柑橘的美好。 生活中,有酸,也有甜,如同現在的我們,總在不同的變化中成長,細膩的處境中帶著微微的幸福感。 檸檬柑橘,在酸甜中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 E #酷暑中就來來一杯吧 #Ridgways檸檬柑橘茶
Thumbnail
avatar
咖啡小鎮
2021-07-09
卡繆《放逐與王國》:自由的人在放逐中找到自己的王國《放逐與王國》是卡繆1957年發表的作品集,這一年也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年份,之後過了三年,他便發生了車禍意外過世了,使得這部作品成了他生前最後出版的著作。不像他最著名的《異鄉人》或是《鼠疫》,《放逐與王國》不是單篇的長篇小說,而是六篇不同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但就像卡繆的其他作品一樣,《放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21-06-17
【好好生活】如何在焦慮中找回自己?四個實用排解焦慮感的小方法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avatar
Vivian Yeh
2021-03-21
[明天也要好好過日子]第8集:社交場合中,自在找到話題的3個方法雖然我不會逼自己要經常出席社交場合,不喜歡的事就不會自己勉強做,不過還是會希望自己慢慢改善跟人聊天會緊張、尷尬與詞窮的問題,畢竟就算不參加社交活動、朋友聚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免不了會跟很多人有交集、有交流,讓自己不再害怕與人互動,生活可以自在點、輕鬆一點。
Thumbnail
avatar
阿飛
2019-12-28
書評‖《隱藏人格們的旅行清單》:在旅行中與自己深交,在迷網中找到自己許多人認為她很勇敢,一個女生勇闖許多國家,認識各式各樣的陌生人,難道都不會害怕嗎?我覺得美恩之所以會勇敢,是因為她是一個有「力量」的人,那是發自內心,有底蘊又有魅力的能量,這個能量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更加強化,所以讓她有勇氣做出任何決定。
Thumbnail
avatar
翁湘惟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