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能正確理解話語,不主觀不誇大不曲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傳聲筒的遊戲,或許在團康遊戲中也玩過,在綜藝節目中也會找藝人來玩類似的遊戲,玩法是每個人都要帶著耳機,所以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只能看著對方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有依據嘴型來判斷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常常會爆出許多笑點,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把自己揣摩的意思傳達給下一位的時候,就會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來傳達。這時會看見模仿能力高而且善用肢體和表情的人,越能準確的把意思傳達給對方;也可以從中發現善於觀察的人,能更快速的理解對方所要傳達的意思。
其實很多時候就算彼此說著相同的語言,卻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尤其在職場中的垂直對話,讓人很想喃喃自語:「說了這麼多次,你還聽不懂,到底是你聽的問題,還是我說的不清楚?」其實除了因語調、表情跟聲音的輕重而會有理解上的不同,更常因經驗、事件、世代、關係,甚至情緒,而有「自以為是」的溝通,但其實在唱獨角戲,另一方心中還有很多小劇本的狀況。
擴大解讀是政治圈常態,我們要不要讓自己這麼費力?

正確理解

換個角色去想,別人在說話的時候,我們聽見的內容卻可能大大不同,有時是聽到正確的內容了,傳達出去時卻是不同的,一些謬誤很常發生。這代表我們不會聽話嗎?還是我們已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甚至受到偏見影響?「理解接收器」是由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生活的文化背景、所受的教育、日常所見所聞,使我們不知不覺中形成價值觀,如同濾清器將對方的話語過篩。更多的時候來自於彼此之間,都沒有真正釐清雙方真正的意思。
在對話時,「我想的」、「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往往是不同的,其中「聽到」,是訊息接收的最末端,但也是聽者理解、評估可不可以信任的關鍵。聽覺,在生理上來說,是聲波經空氣振動,從耳朵傳遞到大腦聽神經,再判讀聽到的資訊,所以聽到而「覺知」,是尋求意義和理解的判讀過程。「聽到了什麼」,是感官、感情和智力的整合結果,簡單地說:「聽」不僅用耳朵,還需用頭腦和心。
我們怎麼聽懂人的話呢?

放下身段傾聽

讓自己聽懂別人的話,第一個步驟當然就是要「先」聽。在日常的人際互動,我們或多或少會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的聲音,形成一套自己的「說法」,又轉成百種「聽法」的情況。如果有聽沒有懂、聽不見弦外之音、話語之外的真正需求,或是與對話者沒有共識,等於為日後的誤會或衝突埋下導火線。
職場中的傾聽不當容易導致人際間的不信任,彼此因各有所思而讓對話無法搭上線,溝通成為有橫溝,工作也會停滯不前;若無法聽見別人或自己真正的心聲,對訊息判讀欠缺判斷思考力,就不容易協助組織或個人持續成長。

不主觀

聽懂話的第二步是要能聽得懂說話的重點,且不帶主觀的判斷。我們要記得,自我意識要用對地方,過度主觀的人都不容易聽懂話。如果對於某一件事、某一個人先有了片面看法,有了既定的印象,那麼,無論對方說什麼,都會聽不進去,內心就是充滿了自己的意見,若想法很牢固,對方的意見要傳送就永遠傳不進來。我們要在人面前學習不主觀,每次都像對待新的人一樣仔細地聽,永遠保有好奇,願意去理解對方的角色和難處。
一般人說話時傳遞的是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事實(Fact)、第二部份是感覺(Felling),在傳遞時,感覺的程度會是表現最強烈的,有時候也會因此遮掩了事實的真相。

不誇大

第三步是思想不要「亂轉」,有許多人不夠深思熟慮,或是靜下心好好思考、學習更深刻的累積,頭腦是晝夜川流不息的空轉,或是常常因網路流言而訊息滿載,快思亂想地這樣想、那樣想,腦子裡充滿了各種資料卻沒有整合,或許成為人云亦云,也可能塞不進其他的想法,只能想他所想到的,不能理解別人所想的,也拒絕知道別人的思想脈絡。
因為內在固著或心不夠安定,因此頭腦一直在那裡轉,像車輪那樣不息的,卻是空轉而無法前進,因此不只在心態上不要主觀,在思想上也要安靜,我們要學習想別人所想的,要學習知道別人所說的,要學習懂得別人話語裡面的意思,更不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過度揣測。

不曲解

另一個心態是情緒,尤其是在生氣或憤怒時我們很容易曲解別人,即使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還是會認定別人是故意欺侮我們、利用我們或不懷好意…,它也會影響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一個愛生氣的人,常會看到讓他想生氣的事。而不一定是先發生了讓人生氣的事。這樣不由自主誤解別人的行為都是衝著自己而來的個人化歷程,即使對方出現中性、正向的行為,也會把這行為跟自己的相關性連在一起,造成我們在情緒上不必要的負擔,造成關係裡的壓力也就更大。
換一種方式說,當有強烈的情緒,頭腦就變得很簡單,或者說是幼稚退化,容易被煽動,也容易衝動,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尤其經過兩、三人之間的溝通傳遞,更容易產生曲解,所以我們發現「聽說」與事實有牴觸或不合常理時,更要特別小心求證,不僅要釐清原意,更要澄清彼此想法的差距。
平時練習記錄我們的想法與情緒,可以有效地幫我們覺察與接納,讓我們更能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116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全新的自己,每天早晨,我就抱著這種心情起床。 經歷過喜怒哀樂,是無法也無需抹滅的痕跡,但是卻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改造和轉變,就像在每天又「塗上」一些些的小快樂,生活就像油畫般更有層次,只要這樣的狀況持續著,人生就有幸福滿足感了。或許這可以稱之為自我改造的小計畫,就算是同一件事情,用
 該斷捨離的不只是物品,還有關係。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有全新的自己,每天早晨,我就抱著這種心情起床。 經歷過喜怒哀樂,是無法也無需抹滅的痕跡,但是卻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改造和轉變,就像在每天又「塗上」一些些的小快樂,生活就像油畫般更有層次,只要這樣的狀況持續著,人生就有幸福滿足感了。或許這可以稱之為自我改造的小計畫,就算是同一件事情,用
 該斷捨離的不只是物品,還有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一:聽懂是什麼事情,不清楚內容與影響,二:聽懂大致步驟與可能結果,能做決定,三:可以完全復述你說的,甚至能照著做,四:親自做過你說的,可對理解提出見解。 精準的表達就像是一盒工具箱,其中之一的作用,在於辨識理解者的理解層次,隨時調整表達的內容。 每個人理解事情的方式和深度大不相同,就像透過不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一:聽懂是什麼事情,不清楚內容與影響,二:聽懂大致步驟與可能結果,能做決定,三:可以完全復述你說的,甚至能照著做,四:親自做過你說的,可對理解提出見解。 精準的表達就像是一盒工具箱,其中之一的作用,在於辨識理解者的理解層次,隨時調整表達的內容。 每個人理解事情的方式和深度大不相同,就像透過不
Thumbnail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Thumbnail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幫對方重點整理,當對方說話到一個小段落或開始重複時,可整理一下對方表達內容。 比如說「所以你說的意思是…」「了解,意思是…這樣嗎?」確認理解沒錯。如果理解有誤,對方也會馬上糾正我們說法,釐清了再繼續說,且可能發現有時對方說的跟想的不同。 重點在於了解與尊重對方的觀點,而不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