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克林頓證明通姦與婚姻相容?──《信仰不是事實》大要 2019D14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相容論宣揚無用的求真方法,只會弱化人的理性。

持相容論的不止信徒,還有部分無神論者、科學家。喜歡科學的神學家、信徒科學家贊成相容論,是企圖以相容論來解決心裡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贊成相容論,是認為宗教有益社會,有些又把神創論當成政治問題,想拉攏開明的信徒來合作對付。

還有許多人有「好人症候群」(nice guy syndrome),或者古爾德(Stephen J. Gould)所謂「好心人」(people of good will),一味不喜歡紛爭。

按:用我們的話說,就是鄉愿、濫好人。

但是,科學家持相容論,關鍵的原因是研究經費。美國的科學家做研究,非常依賴大眾、國會所提供的資助,而大眾多是信徒,國會議員一律是信徒。尤其財力雄厚的坦伯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為了證明宗教有科學根據,贊助許多研究、活動,是宣揚相容論的關鍵角色。每年發出的研究補助、獎金,多達7千萬美元,是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5倍。難怪科學家趨之若鶩。而獎金比諾貝爾獎豐厚的坦伯頓獎(Templeton Prize),從前頒過給德蕾莎修女、葛培理、達賴喇嘛等,後來也頒給對宗教友善的科學家。有一個為期五年、名為「演化生物學的基本問題」的研究計劃,基金會大手筆地贊助了超過一千萬美元;裡面包括單純的科學研究,也包括終極目的、「目的論」之類沾上形而上學、神學的項目。

相容論有不同的類型,除了極少數人主張的「邏輯上相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5.1 頭腦上相容

這是最常見的說法。例如:許多科學家信神,許多信徒喜歡科學。其實少數科學家信神,不能證明科學與宗教相容;好比有些人吸煙,沒有得肺癌,並不能推翻吸煙與疾病有關的統計結果。而且他只是身兼兩種身分,並不是科學與宗教「和諧、符合、一貫、一致」或者「在同一科目共存」。再說,從前的西方社會幾乎人人是信徒,要說宗教跟什麼相容都說得通。至於現代的信徒科學家,與其說科學與宗教在一個腦袋裡相容,不如說他有本事讓矛盾的觀點在腦袋裡相持,受得了雙重標準。如果這也叫相容,那麼許多偷吃而始終怡然自得的人,也證明通姦與婚姻相容了。

raw-image

按:克林頓跟實習生亂搞,上了法庭仍然理直氣壯,就是通姦與婚姻「相容」的鐵證。類似的「怪人」其實很多。例如:有些餐廳老闆吃素,餐廳卻賣葷(也有些後來轉賣素)。

5.2 並存式相容(Syncretism)

這一類人認為科學和宗教是尋找真理的一體兩面。他們的所謂相容,包括不同的方面。首先,他們把宇宙和大自然的規律當成宗教,等於重新定義了科學和宗教;或者混淆宗教和「靈性」(spirituality),把面對大自然時的情感、驚訝、讚嘆當成靈性;無論如何,都模糊了兩者的界限。尤其喜歡拿愛因斯坦「贊同」宗教的話做文章。其實愛因斯坦一再澄清,他不信人格神,他所謂宗教,不過是面對宇宙的奧秘時,心存敬畏,充其量只算是泛神論(pantheism),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謂的宗教。而宇宙仰止的情懷跟信奉神的宗教,就更是兩回事了。

其次,他們說科學和宗教都是神給人尋找真理的方法,一定殊途同歸。我們只要看一下兩邊的「所歸」,即科學與宗教各自求知的結果,就知道這說法多愚蠢了。

有人認為現代科學的發現早就記載在宗教經典裡。例如:有穆斯林的科學家認為《古蘭經》預示了重力、原子核、大爆炸、量子力學等發現云云。這只能貽笑大方。

5.3 各安其份的相容(NOMA)

這是說科學與宗教的旨趣截然不同,科學追尋的是大自然的知識,宗教追尋的是意義、目的、道德。歷來有不少人提出過類似看法,但是以古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 1941-2002)提出的「互不相涉的權威」(Non-overlapping magisteria(NOMA))最著名。他認為正確理解、正確定義的宗教和科學,只要各安其份,是可以和諧共處的。

這個通情的結論十分討喜,細究卻不達理。關鍵在於什麼叫「正確」。依古爾德的標準,神不干涉世界,而直意解經、神創論等都不是「正確」的宗教,只剩下安份地追求人生意義的「正確」宗教,自然容易跟科學相容。問題是:現實世界裡真實的宗教經常地、固執地「不正確」。上文說過,信徒批評科學要靠「信仰」(faith)時,其實重新定義了「信仰」,有意無意地混淆;古爾德的相容論卻是基於重新定義的宗教,而新定義既與現實不符,信徒也不同意。這好比以賽亞說的聖山,「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賽11:7)吃素的獅子是獅子嗎?

其次,探討人生意義、價值的,不止宗教,還有哲學、倫理學;古爾德把所有倫理學看成變相的宗教,等於一面棄守原屬信仰的城池,一面卻霸占鄰居的房子。又完全忽略了幾百年來倫理觀念起源的爭議,例如:宗教的道德觀到底是獨立發展出來的,還是只是世俗道德的體系化呢?無論如何,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都不是古爾德版的宗教。

按:科學所推翻的宗教說法,如果並非關鍵,信徒通常就放棄;如果涉及核心教義,就死守;而死守的方法就包括「削教義適科學」或者「歪曲科學以包容信仰」,都算是相容論。科因在第三章裡詳細評論了三個例子:亞當和夏娃、摩門教與美洲土著、神導演化論。不但相容論扞格難通,連帶引起神學上新的問題。茲不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局外人的沙龍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局外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2019/06/28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2019/06/28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2019/06/28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2019/06/28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實驗證明,所以才稱『信仰』,它是建立在「相信」而不是「證實」。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信奉科學但也說道:「自然法則是上帝的思想」、「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Baruch Spinoza),當萬物處於自然規律的和諧狀態時,上帝自己㑹出現,上帝不是用來控制人類命運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全書旨在敘述基督教400年來與自然科學衝突對立的經過及成因。作者認為,基督宗教對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聖經研究……等學術領域,阻撓壓制多於鼓勵促進。除了敘述上述的負面事跡,作者也順道檢視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儒家思想與自然科學的相容度,認為……
Thumbnail
全書旨在敘述基督教400年來與自然科學衝突對立的經過及成因。作者認為,基督宗教對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聖經研究……等學術領域,阻撓壓制多於鼓勵促進。除了敘述上述的負面事跡,作者也順道檢視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儒家思想與自然科學的相容度,認為……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宗教所得的知識不但與科學矛盾,而且與別的宗教矛盾。可見其求知方法不能認識真理。有神論的神,像基督教那種,科學當然能證明祂不存在。因為《聖經》錯誤百出、現代沒有神迹、嚴謹的禱告實驗、世上的苦難等等,證明沒有基督教宣稱的那個全能、全善的神。該有證據而沒有,還堅持「沒有證據不等於不存在」是愚蠢的。
Thumbnail
宗教所得的知識不但與科學矛盾,而且與別的宗教矛盾。可見其求知方法不能認識真理。有神論的神,像基督教那種,科學當然能證明祂不存在。因為《聖經》錯誤百出、現代沒有神迹、嚴謹的禱告實驗、世上的苦難等等,證明沒有基督教宣稱的那個全能、全善的神。該有證據而沒有,還堅持「沒有證據不等於不存在」是愚蠢的。
Thumbnail
信徒看自己的宗教跟看別的宗教不同,雙重標準。許多人信教,是因為從小受家長、同儕的灌輸,長大受社會環境的薰染。宗教的地域差異,更可見信仰宗教並非理性斟酌的結果。各宗教的教義互異,有時水火不容,無法殊途同歸。信徒必須以「旁觀者測試法」來檢驗自己的信仰。科學越研究越清楚,信仰卻原地踏步了二千年。
Thumbnail
信徒看自己的宗教跟看別的宗教不同,雙重標準。許多人信教,是因為從小受家長、同儕的灌輸,長大受社會環境的薰染。宗教的地域差異,更可見信仰宗教並非理性斟酌的結果。各宗教的教義互異,有時水火不容,無法殊途同歸。信徒必須以「旁觀者測試法」來檢驗自己的信仰。科學越研究越清楚,信仰卻原地踏步了二千年。
Thumbnail
《聖經》的詮釋沒有一致的標準,不管原來是實寫還是虛寫,讀者可以看成實的,也可以看成虛的,都說得通。看成虛的話,喻意是什麼,也言人人殊。凡是被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否定了的,通常就變成比喻;還未否定的,就當成事實。而且倒過來把科學的發現都說成上帝的旨意。
Thumbnail
《聖經》的詮釋沒有一致的標準,不管原來是實寫還是虛寫,讀者可以看成實的,也可以看成虛的,都說得通。看成虛的話,喻意是什麼,也言人人殊。凡是被科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否定了的,通常就變成比喻;還未否定的,就當成事實。而且倒過來把科學的發現都說成上帝的旨意。
Thumbnail
信徒看待科學證據,並非一律反對。他們渴望找到與信仰相符的科學證據,卻對不相符的另眼看待,說:「不管有什麼理由、證據,我就是相信到底。」這種態度正是宗教信仰跟科學不同的關鍵。
Thumbnail
信徒看待科學證據,並非一律反對。他們渴望找到與信仰相符的科學證據,卻對不相符的另眼看待,說:「不管有什麼理由、證據,我就是相信到底。」這種態度正是宗教信仰跟科學不同的關鍵。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