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一小時,決定一整天的生活

早上起床後一小時,決定一整天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按下鬧鐘在夢境與清醒間拿起牙刷,不確定自己到底擠了多少牙膏,站在衣櫥前略帶焦慮的決定今天要穿什麼,打開家門迎接已喧鬧翻騰的一天。

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Photo by Danielle MacInnes on Unsplash

為什麼有些人一早看起來很有活力,做事從容又有效率,「你們每天早上起床後一小時都在幹嘛?」這是我前幾天丟在ig(@piitaki)上的問題,回應我的人不多,但我是想讓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早晨是否過的健康又正面,還是混亂又疲倦。

書名<<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就像黃金初乳一樣,一去就再也回不來,所以媽媽們日夜不停的擠呀擠,願寶寶吸收珍貴的養分,體質健康頭好壯壯。這一小時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整天最重要的時刻,是屬於自己的時刻。許多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晨間習慣,不管是運動還是冥想,直接投入工作還是和家人一起共享早晨時光,都沒有公式可言,但我們可以遵循一個道理,如何讓你的早晨充滿正念和內心的平靜,好應付接下來一整天的事務。就如同初乳般,為你接下來的一天,調整出好體質。

我先說自己的早晨是怎麼過的,我有兩個小孩,所以什麼悠閒的早晨,或安靜獨處的時刻很少,幾乎起床後就開始戰鬥。我的習慣分成兩種,一種是小孩上學,我會跟小孩一起起床,梳洗後吃早餐,接著送他上學,回到家後如果小的女兒還沒起床,我會拉筋或閱讀偶爾寫作;一種是小孩放寒暑假,早上我會比他們早起一個小時左右,享有一個安靜的早晨,可以不慌不亂的擦上防曬乳和護唇膏,我會覺得今天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接著跟大家一起做早餐,如果小孩沒有其他的安排,早上我幾乎都會陪著他們,安排一些學習或好玩的事。(講真的如果早上沒有好好陪他們,我會覺得有罪惡感,而且一整天都心神不寧。)

有小孩的確很難保有自己原本的晨間習慣,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我們必須學會彈性和善用時間,有些家長會比小孩早起,安排屬於自己的晨間活動,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我也盡量嘗試。像是鮑伯 佛格森(美國華盛頓州檢察長),他會在大家還在睡的清晨五點半左右醒來,自己泡杯咖啡還有讀新聞,享受一段私人的時間,接著叫醒大家一起吃早餐,跟孩子聊聊彼此的近況,他寧願晚點上班把早晨留給孩子,因為他不確定晚一點是否有時間陪他們。

晨間習慣沒有公式,有點像是實驗,帶著好奇心去嘗試,有人嘗試在五點半起床,過了一週覺得生活沒有因此變得更好,就換其他方式,直到找出讓自己最放鬆自在的晨間習慣。有些人是夜貓子,夜晚生產力和靈感比較強,所以早上就安排較為日常的事務。我自己嘗試過一早起來冥想,因為實在太多人討論關於冥想的好處,但我真的不行,有幾次是直接睡著,之後想到一起床要冥想就厭世,可能需要專業的指導,但也不糾結,試試其他的方式。

常聽到”覺察”這個詞,通常出現在心理學和勵志相關的書籍,覺-感覺、察-觀察,我們每天起床後感覺一下自己的心情,觀察一下身邊的環境,看看身邊的人。有什麼事可以讓你期待起床,我覺得運動很棒,運動完除了心跳加速帶來血液循環的暢快感,還有種說不出來的正面樂觀,一天的開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早上如果沒有做哪些事,心情會比較焦躁,有些人是在煮咖啡或泡茶的過程,靜心和整理思緒,替自己準備進入一天的開始,約翰 貝迪拉博士:「我太太和孩子出門後,我會替自己泡一大杯茶,並坐在茶壺旁的流理台等水煮開,過程大約三到五分鐘。我就單純閉上眼睛坐在那裡,同時深呼吸、整理思緒。」

生活推著你走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分割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想拿回一點掌控權,試著安排屬於自己的晨間活動,找到內心的力量


參考書籍:《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作者班傑明·史鮑、麥克·桑德


avatar-img
小女子LILY的沙龍
9會員
19內容數
每天你花多少時間工作、多少時間陪小孩、多少時間跟另一半說話、多少時間滑手機? 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彷彿是件奢侈的事 閱讀的狀態有很多種,是品味還是汲取知識,或是找尋答案,也可能只是單純想放鬆,隨意閱讀片段 書中你想知道秘密,這裡全都告訴你 有些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人花時間仔細地寫在書上,只差你還沒發現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女子LIL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有一個點子,打算讓它成真,是不是令人腎上腺素激增,興奮的不得了,所有美好的藍圖不斷在你腦中出現。 就業環境不好,競爭激烈,大多數的人為領個薪水度日,每天厭世。所以當腦中靈光乍現出一個可以生財的點子,我們的心開始浮動,想著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點子成真,這個時代實在太多方法可以創業或者做副業,想跳脫2
很久沒有逛書店,邊走邊看看現在出的新書,翻開這本讀了其中一個章節,接著買回家了,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她說的故事就像你我都有經歷一樣,讀起來心有戚戚焉,卻不惆悵,而是有種明白後的平靜。 作者獨慕溪26歲的獨身女子,跟我一樣是射手座,在網路上出過一篇討論度很高的文章,這本書【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說
前幾天我在臉書上po了一句話,不為別人而活,結果我可愛的老公說,他要東西收一收去浪跡天涯了。我的本意並非如此,只是想喚起某些人內心的自己,有些時候我們在家庭中扮演被害者或犧牲者的角色,無意識於我們本身就是加害者,我們把角色的外衣,穿在身上融入皮膚無法脫下。要脫下這外衣,唯一的方法是,要忍受脫下時的
當你有一個點子,打算讓它成真,是不是令人腎上腺素激增,興奮的不得了,所有美好的藍圖不斷在你腦中出現。 就業環境不好,競爭激烈,大多數的人為領個薪水度日,每天厭世。所以當腦中靈光乍現出一個可以生財的點子,我們的心開始浮動,想著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點子成真,這個時代實在太多方法可以創業或者做副業,想跳脫2
很久沒有逛書店,邊走邊看看現在出的新書,翻開這本讀了其中一個章節,接著買回家了,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她說的故事就像你我都有經歷一樣,讀起來心有戚戚焉,卻不惆悵,而是有種明白後的平靜。 作者獨慕溪26歲的獨身女子,跟我一樣是射手座,在網路上出過一篇討論度很高的文章,這本書【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說
前幾天我在臉書上po了一句話,不為別人而活,結果我可愛的老公說,他要東西收一收去浪跡天涯了。我的本意並非如此,只是想喚起某些人內心的自己,有些時候我們在家庭中扮演被害者或犧牲者的角色,無意識於我們本身就是加害者,我們把角色的外衣,穿在身上融入皮膚無法脫下。要脫下這外衣,唯一的方法是,要忍受脫下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