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就過什麼樣的早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先過什麼樣的「早晨」。
我從來不是什麼晨型人,即便有過成為一個晨型人的念頭,也會因為前一晚的捨不得睡而失敗。身邊很多人也都是這樣毀滅式的作息,環境跟人際需求的交互下也就更難調整了,所以在書店拿起這本書也許就是我的掙扎吧。
然後我在序言看到了那段驅使我把書本帶回家的一段:
是不是一定要早睡早起的晨型人才能在專業上有所成就、生活才能更快樂?
答案:
當然不是!
無論你是早睡早起的晨型人,還是晚睡晚起的夜貓族,你的「早晨」只會在起床後才開始。
這樣的話,一切就好說了。
雖然我看完整本書後發現我可能受騙了,因為裡頭的60幾個案例幾乎都是還是很早起的居多,晚睡晚起的案例屈指可數。
本書收錄了64名成功人士有關早上的黃金一小時如何運用的經驗,透過了解他們的方法來訂定一套自己的晨活計畫,給自己帶來一段積極、正面的改變。

  • 早晨生活從前一個晚上就開始了
想要好好利用早上的黃金一小時,睡前的那個晚上就需要開始準備了。
前一個晚上先準備好隔天早上要穿的衣服來避免決策疲勞,把水壺的水先裝好好在起床的時候可以按下去直接煮熱來泡咖啡,把冷凍的奶油放到冷藏等早上可以直接使用等等......已經做好準備的早上總是會更輕鬆愜意一些。
當早上起床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時,就多出了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自己的晨活了。體感上一整天可以利用的時間好像就變多了,精神也比較好。
讓我想起我有一個同事,總是在早上的時候追新番,他覺得早上看動畫遠比晚上看要來的好,因為他會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好好回味那觸動他心的劇情,而不是很痛苦的與該在看一集還是去睡覺拔河,最後看的也記不住睡眠也不足。
  • 晨活的大敵「起床」
「起床」絕對是早晨生活的大敵,大多數的人會利用鬧鐘來輔助自己起床,鬧鐘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自己睡的過多,但如果前一晚不小心晚睡了,通常也會成為害你睡眠不足的罪人。書中提到,事實上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盡相同,就跟每個人適合起床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要讓自己更早一點起床,一天向前調整五分鐘也許是一個痛苦指數不這麼大的調整方式。但意外的書中許多人的經驗竟然是不使用鬧鐘的,他們或許有著超強大養成起來的生理時間,也有部分的人是利用寵物(狗狗居多)、孩子或是伴侶作為自己的甜蜜鬧鐘來開始一天的生活。
貪睡模式跟賴床習慣絕對絕對是惡魔,但書中也有提到,如果這樣的習慣已經是你比較舒服的作法,並不一定要改變他,所有的改變應該都要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做努力才會開心,有些人在貪睡模式兩三次後起床反而會讓一天的精神更好又或是更具創造力,那不妨就維持這樣的習慣下去也不賴。
說到這,我自己就是屬於有鬧鐘就會在第一次響起就起床的類型,以前也會利用貪睡模式多賴個五分鐘十分鐘的,但幾個月下來發現這樣反而讓我的腦袋變得昏沈沈的,即使是睡眠不足的狀態也會用意志力讓自己爬起來不賴床或是按下那個惡魔的按鈕。當然,我的鬧鐘也乾脆的就把本來要設定給貪睡賴床用的時間加上去就是了。
書中推薦了幾個方式來幫助自己起床,有些並不適合台灣的生活環境,像是養一隻狗或是跟伴侶生一個孩子,但其中幾個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像是把鬧鐘放在觸手不可得的地方,逼迫自己要按掉他就一定要爬起來移動一小段距離,或是給自己一個限制,當鬧鐘響起必須一定要做「一件事情」,例如折被子整理床單,這樣同時也可以杜絕自己在躺回去,畢竟好不容易才整理好的不是嗎?小小的儀式也可以讓自己更快的清醒進入狀況。
  • 規律的晨活
成功人士的晨活通常滿規律的,至少書中羅列的64個例子都差不多如此。有些人是計劃性的進行早上的活動,例如工作性質的關係,在起床後的早餐時間閱讀報章雜誌或是進行冥想活動,有些人是長期培養下來自然而然的活動例如一定要跑社區一圈後回來沖澡的運動習慣,有家庭背景的人甚至會將與家人相處列在早間一定要做的事情之一,這其中的關鍵點,我覺得是專注於在自己身上。
晨活規律可以啟動一天的開始,如果其中一天沒有照著這樣規律的行為來開始,接下來可能就會出現難以專注在工作上或是創作力低下等等,心中無意識的掛念著破格的那一件事情,忘記餵貓了嗎?今天沒有跑步有點怪怪的?看起來,規律被打破似乎有著一些負面影響,但也有人可以心理調適這個不一樣的開始,例如從事創意行業的人,反而會故意、有計劃性的打破這個規律,稍微有些變化的開始可以刺激他們有些新的想法也說不定。當習慣已經被養成了,就可以有意識的去調整改變來達到一些目的吧,我是這麼想的。
我自己的話,每天會固定在出門的前三十分鐘起床,進行盥洗、防曬、挑衣服等的活動,稍微緊急的餵貓跟親吻我的貓兒子後匆匆出門,時間總是算的剛剛好而經常不小心忘記一些東西,例如我的悠遊卡或是總想不起來我出門後有沒有把門給鎖好,又或是我的貓咪的水盆裡面會不會已經沒有水了。顯然我對於我的早上一個小時並不是太重視,導致我總會為了那小小的不確定焦慮一整天。
我打算先從羅列起床後該做的事情開始改善我的晨間生活,也許有天我也能養成早上運動的習慣吧,我很喜歡健身,但總把時間排在每天的快要結束才健身,也因為這樣「時間不夠了」的藉口經常出現。我從今天開始做一些小小改變,未來有在繼續寫心得我在來偷偷報告有沒有成功吧。
  • 掌握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安排還是改變,其實大家心中最強烈的需求應該還是從匆促中把生活的主控權拿回自己的手裡,早上匆促的起床,連在家吃個早餐的時間都沒有,在公車站附近隨意的買了個便宜的三明治,把東西塞到嘴裡連口味都記不住然後庸庸碌碌的開始工作,會不會連通勤的時候都忙著滑手機看社群平台,朋友的動態或是自己無力經營的帳號又得到幾個讚,過著明明是自己在過卻好像總是把時間花在他人身上的生活。
晨活這本書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一種就這一個小時,拿回自己的人生吧!這樣的感覺。
這一個小時,這64個經驗分享幾乎都是把專注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有些人起床會限制自己這一個小時內絕不滑手機,專注於10分鐘的放空冥想。有些人提早編列了自己喜歡的歌單在外面慢跑聽音樂專注在有氧運動上,有些人把家庭的陪伴放在了這一個小時,專注在孩子身上同時也維持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無一不是為了自己在安排這一個小時的晨活。對我來說這整本書的重點其實是要我們從小地方開始,拿回一個小時也好,一段真正只為了自己生活的行程。
跟朋友聊天經常戲謔的提起,「下班後我才真的活了過來呀~」
如果能在一大早的時候就給自己安排一個小時活過來,也許上班的這段時間也不會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吧!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吧,精神特別好的時候工作效率也變得好,我有一種感覺,如果能培養起一起床就讓自己進入那個精神好的狀態,工作應該也會變得更加的得心應手吧。

這本書究竟適不適合入手呢?
就我個人閱讀下來,其實不太推薦大家入手,因為書本中絕大多數都是訪談的內容,針對早晨的安排、習慣、經驗等等的分享居多,而非原理或是提供具體方式來讓讀者可以輕易吸收書本內容。
加上書籍的背景以及採樣還是以歐美人士居多(又是社會定義上所謂的成功人士),許多習慣跟建議都不太適用於亞洲的文化、生活習慣跟社會風氣,舉例來說我們就不太可能隨意的說要養狗就養狗,也沒有空間可以做各式各樣的室內運動,甚至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租屋族甚至連廚房都沒有吧?
雖是這樣說,書中的經驗經過反覆閱讀跟咀嚼還是能從中獲得一些想法與靈感,一些正向面對生活必須從行為開始改變的核心思想,了解他們這樣過生活的目標以及目的。這本書也許沒有辦法成為所謂的工具書,也稱不上實用,但整本書的感覺像是一個導師引導你開始思考你的生活是否需要「改變」,透過觀察別人的生活方式來改善自己的想法,也算是拉著讀者朝著更好的自己以及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的一本書。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我看書寫閱讀心得,偶爾我會畫圖寫寫日記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腰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跟朋友的飯局中,無意間聊到了這位傳奇的男公關ROLAND。 朋友嘆了好大一口氣,表示ROLAND的長相跟氣質完全就不是她的菜,但看了幾次他的訪談後,不得不承認這個男人充滿了魅力,眼睛就是離不開他想知道更多有關他的事情。 我點頭如搗蒜,因為我的想法就跟我朋友一模一樣...
你想過嗎,擁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比起一般人多出了好幾倍的肺炎、氣喘、不受控糖尿病甚至中風的機率嗎? 我從來就不知道這其中有關連,直到看到這本書所題舉出來的案例以及數據。 作者哈里斯醫生終其一生專研「童年逆境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並且致力讓世人都知道這個問題就是很多病症的「深井」。
本來以為是一本傳記,卻被深深的打動。 本預設著是「他人(天才)」的故事與我無關, 看完卻萌生了對未來的希望跟改變的勇氣.. 本書推薦給對未來充滿絕望,對台灣教育總是失望的人看。 在她的眼中「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經常會有不好的念頭,不妨看一下這本書,看看專家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輔助這麼多人改變思考的方式,透過檢視自己、分析自己來改變其中的問題,書中提及的方式很多都是你我早就知道的概念,但專家專業的就在他能讓這些概念用更具體的方式來引導你實際去達到。
首先,我不是什麼生活大師也沒有什麼厲害的頭銜,最近開始練習多看了一些書也在練習著吸收書本內的知識雜學並且書寫出來,有沒有道理我也部知道,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要跟我討論的不妨留言跟我說。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生活不外乎就是工作、吃飯、睡覺堆疊起來的。也許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娛樂,但不過就是一塊一塊堆疊起來以
前陣子跟朋友的飯局中,無意間聊到了這位傳奇的男公關ROLAND。 朋友嘆了好大一口氣,表示ROLAND的長相跟氣質完全就不是她的菜,但看了幾次他的訪談後,不得不承認這個男人充滿了魅力,眼睛就是離不開他想知道更多有關他的事情。 我點頭如搗蒜,因為我的想法就跟我朋友一模一樣...
你想過嗎,擁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比起一般人多出了好幾倍的肺炎、氣喘、不受控糖尿病甚至中風的機率嗎? 我從來就不知道這其中有關連,直到看到這本書所題舉出來的案例以及數據。 作者哈里斯醫生終其一生專研「童年逆境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並且致力讓世人都知道這個問題就是很多病症的「深井」。
本來以為是一本傳記,卻被深深的打動。 本預設著是「他人(天才)」的故事與我無關, 看完卻萌生了對未來的希望跟改變的勇氣.. 本書推薦給對未來充滿絕望,對台灣教育總是失望的人看。 在她的眼中「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經常會有不好的念頭,不妨看一下這本書,看看專家是用什麼樣的方法輔助這麼多人改變思考的方式,透過檢視自己、分析自己來改變其中的問題,書中提及的方式很多都是你我早就知道的概念,但專家專業的就在他能讓這些概念用更具體的方式來引導你實際去達到。
首先,我不是什麼生活大師也沒有什麼厲害的頭銜,最近開始練習多看了一些書也在練習著吸收書本內的知識雜學並且書寫出來,有沒有道理我也部知道,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要跟我討論的不妨留言跟我說。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生活不外乎就是工作、吃飯、睡覺堆疊起來的。也許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娛樂,但不過就是一塊一塊堆疊起來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六點起床,持續將近一個月。剛開始是為了進行「理想生活21天實驗」,有實驗目的讓起床像闖關挑戰,具有遊戲趣味感。中間雖然偶爾幾次沒有準時起床,隔天大多能恢復作息。就在21天實驗結束,以為已經養成早起習慣,卻連續三天快七點才起床,好像解除任務後的放鬆。捫心自問,早起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嗎?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總是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了,這個習慣給我帶來了無數好處。 ▋建立晨型習慣的契機 我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名叫《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是由日本作家所寫,內容講述了在早上完成重
許多人都說我是「古早人」因為我在晚上7:00至7:30左右睡覺,偶爾晚些睡亦是早起平均最遲在早上5:00到5點半起床十幾年來保持一致習慣成了慣性。 睡著時有時忘了手機關機響再久亦聽不到非常深眠,而白天不午睡不喝酒只在晚餐淺酌幾杯高粱酒,也沒有夜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早人生活習慣且無
Thumbnail
作者透過「我的晨型人生(My Morning Routine)」網站,採訪了超過上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習慣。採訪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世界上最傑出、最成功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徹底掌控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如果你對於提高日常效率和幸福感感興趣, 成為晨型人可能是你的解答。 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還有助於實現更多個人和專業上的目標! 以下是我從17年的晨型生活中得到的三大好處 ▋好處1 - 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 從高中開始, 我每天清晨三四
「你怎麼都那麼早睡?」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 都會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 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 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時,在書店買了《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說到各種在早上完成重要工作的種種好處。 當
Thumbnail
這本書列舉出各界專業人士從床起來的第一小時的安排對一天的效率與心靈狀態,他們的晨間習慣,以及他們對於飲食、運動、冥想、不看手機等的原則,讓我對如何開始一天有了全新的想法。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扣掉在公司的一週 45 小時後,雖然看似還有很多時間,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今天要分享的是《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成功者黃金 3 時段的運用哲學》筆記。
Thumbnail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先過什麼樣的早晨。 1.起床大作戰 感恩的心開始種下種子。 專注與生產 黎明前起床, 上午完成越多,下午時間餘額越充裕。 擬定代辦清單,確實完成事項。 先做最重要工作,不要一大早查看電子郵件,排除晨間會議與電話聯繫。 化大目標為小目標。 運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六點起床,持續將近一個月。剛開始是為了進行「理想生活21天實驗」,有實驗目的讓起床像闖關挑戰,具有遊戲趣味感。中間雖然偶爾幾次沒有準時起床,隔天大多能恢復作息。就在21天實驗結束,以為已經養成早起習慣,卻連續三天快七點才起床,好像解除任務後的放鬆。捫心自問,早起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嗎?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總是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了,這個習慣給我帶來了無數好處。 ▋建立晨型習慣的契機 我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名叫《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是由日本作家所寫,內容講述了在早上完成重
許多人都說我是「古早人」因為我在晚上7:00至7:30左右睡覺,偶爾晚些睡亦是早起平均最遲在早上5:00到5點半起床十幾年來保持一致習慣成了慣性。 睡著時有時忘了手機關機響再久亦聽不到非常深眠,而白天不午睡不喝酒只在晚餐淺酌幾杯高粱酒,也沒有夜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早人生活習慣且無
Thumbnail
作者透過「我的晨型人生(My Morning Routine)」網站,採訪了超過上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習慣。採訪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世界上最傑出、最成功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通點…「徹底掌控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如果你對於提高日常效率和幸福感感興趣, 成為晨型人可能是你的解答。 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還有助於實現更多個人和專業上的目標! 以下是我從17年的晨型生活中得到的三大好處 ▋好處1 - 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 從高中開始, 我每天清晨三四
「你怎麼都那麼早睡?」 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人, 都會對我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的生活習慣感到驚訝。 我成為晨型人已經17年。 成為晨型人的契機,是在15歲時,在書店買了《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說到各種在早上完成重要工作的種種好處。 當
Thumbnail
這本書列舉出各界專業人士從床起來的第一小時的安排對一天的效率與心靈狀態,他們的晨間習慣,以及他們對於飲食、運動、冥想、不看手機等的原則,讓我對如何開始一天有了全新的想法。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扣掉在公司的一週 45 小時後,雖然看似還有很多時間,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今天要分享的是《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成功者黃金 3 時段的運用哲學》筆記。
Thumbnail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先過什麼樣的早晨。 1.起床大作戰 感恩的心開始種下種子。 專注與生產 黎明前起床, 上午完成越多,下午時間餘額越充裕。 擬定代辦清單,確實完成事項。 先做最重要工作,不要一大早查看電子郵件,排除晨間會議與電話聯繫。 化大目標為小目標。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