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跟風潮》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個題名要怎麼理解都可以,不管要理解成台灣人對於風潮的跟隨,還是描述台灣人跟風的這個潮湧現象,又或是理解成台灣人的跟風在台灣人的眼裡很潮,都可以,不過必須要文初要先說明的是,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比較研究,而且作者也不如後籐新平身為日本國人在異地統治而能有雙重的視角所以說出:「台灣人的民族性是愛錢、怕死以及愛面子。」也不能說沒有見地,反而本文僅不過是對於看到的事物發表些淺見爾爾。

不罕見的可以在新聞上看到像是新店家的開幕(例如Uniqlo)或是新飲料店的開幕、新食品的販賣、新科技產品(哀鳳)的開賣等等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事情上,都會出現大排長龍的現象,本文沒去比較外國會不會有這種現象,但即便有也不代表以下提出對於台灣這種現象是有所扭曲的。這種一窩蜂好像時間不用錢的排隊只為了品嚐各種商品的滋味,重點是那個新鮮感,重點是能比生活周遭其他人搶先一步觸碰到被神聖化的商品的本體,就像香也要搶頭香一樣,比別人先比什麼都還重要,而先後的次序並也不是關鍵,而是相較而來的優越感。不過細想,如果生活上的某個面向已經具備自信,何須此優越感?換言之,是否在生活上是壓鬱、自卑,才必須要透過這種行為,不惜犧牲資本主義社會中最珍貴的時間來換取這種「自我實現」?

這種空虛所導致的行動就是跟風,而群體的跟風就是跟風潮,而也在漸次的跟風後變得是很潮很流行的一件事一般,再加上台灣社會時常欠缺反思,即便資訊的充斥以及世界前排的民主自由,仍然像剛出籠的鳥一般只想體驗飛翔而不知去向,畢竟我們客觀環境上解嚴也才不過三十年,上個世代的思想因曾受到禁錮與恐嚇或已被制約,而這個世代可能因著制度才剛改革因而未能有完備—至少平衡—的知識獲取(課綱問題)。就像一堆人跟風聽著嘻哈嘻哈的,所以中國節目《中國有嘻哈》也能擄獲一堆人的心,看著他們單押雙押三押,diss來diss去,但從沒有人去反省嘻哈(hip hop)這件事情是什麼,這讓現實這些跟風者變得非常非常滑稽。蓋因嘻哈是從貧民區(ghettos)發源,這種來自社會邊緣的文化代表了一種少數的聲音(voice),而矛頭就是指向主流的價值與權力所形成對於少數的壓迫,尤其是種族(race)的問題,結果《中國有嘻哈》不過就是玩弄著饒舌的技巧(technique)但沒有那種本源性的精神,不過就是個娛樂(entertainment),但還是很多人以為是嘻哈的表現,簡單來說,有哪個裡面的歌手—或說技師(technician)更貼切—能「創作」出一首歌批判國家、共產黨、警察,有哪個人能「創作出」例如像是叫做《小熊維尼》、《大撒幣》或《八乘八》這樣的歌?這就是姜文跟這些技師的差別,政治對於娛樂者(entertainer)而言是個絕緣體,而對於藝術家(artist)而言則是一個寫實到見血的素材。不是說不能看,娛樂或許對於生活很重要,但是當把娛樂當作一件事情在崇拜跟隨,那就是滑稽的事了。

在司法的社會面向也是這麼一回事,體制解嚴後人民終於可以接觸到國家權力的運作,三十年後的今天判決書、大法官釋字、甚至連起訴書不起訴處分書都能查得到的網路上,檢察署也能查到各種犯罪的統計資料,體制確實得開放了。但是發生某類事件,經過媒體的渲染,群眾們義憤填膺的基於自身正義感包圍警察局、地檢署只為了斥責、毆打那「犯罪嫌疑人」,這又是為了什麼?在家裡舒適舒適的看著電視比起到現場充斥著滿腔怒火的譴責,還要不好嗎?而在這裡也從沒有人省思這些報導背後的鎂光燈是為何聚集在這裡,沒有人省思酒駕這件事情是否如同媒體所報導的那麼罪大惡極,而鼓吹、批評著立法委員不加重法定刑,而不思考我國既然是法治國家那麼其中的基本原則包括罪刑法定與罪刑均衡的意義是什麼,就像判決書都公布在網路,無論是客觀不能或主觀不能,這些資料形同沒有被閱讀一般,而在僅憑著報導的情形下,開始辱罵著專業法官為恐龍。

政治上也是同樣的,更且比司法的領域更佳具有可及性(accessiblity),因為現代社會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政治的,從司法、人權、移民、警察權力、預算、外交、稅制、消費、租賃、土地、資源分配等諸種議題,是沒有什麼比政治更具有親近性的了。而或許是能體驗到政治的參與,「許多人以為參與了政治就是政治參與了」,以為去社運現場坐著就是參與了這場運動,以為看了些資料就瞭解了某個政治面向,進而開始大肆批評,而這樣的參與者如果站在政治正確的那個方向就天然地不會受到檢視,但如果剛好是逆風的就會被嘲諷恥笑,但實際上是無論何處都有這樣的參與者。我並不否認這樣的參與者或有各種原因諸如時間有限等等,甚至從更現實面的角度來說,必須要有眾多這樣的參與者才能產生政治動員(mobilization)。只是目前不是要探討現實面,如果粗略地說,是理想面。理想上我們對於知識的探取,退一步說,資訊的攫取如果不能至少的盡力,至少,一知半解永遠是危險的,換到這個主題來說,以為自己(形式上)參與了政治就是(實質上)參與了政治,那就是跳躍的。這當然是對於這種現象的批判,但反過來說,這也是對於成為公民的一種鼓舞。

這當然可能都是過度理想化的,甚至可以稱為時常帶有貶義的理想主義,然而生命中本來就是四處黑暗,而正是有理想才能照明各處,而理想的清晰度才能決定這光照有多少能量,而能讓四周事物的輪廓有多鮮明,進而知道自己所言所行,更好的是,在這段旅途中,或是最後,能認識了自己,而不負德爾菲神廟的諭言。

而不只是,跟風潮。

82會員
384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1895年清帝国は日本に戦敗しました、そのため、《馬関条約》(あるいは《日清講和条約》)双方がこの条約を署名ました。その第二条は、「清国は遼東半島、台湾、澎湖諸島など付属諸島嶼の主権ならびに該地方にある城塁、兵器製造所及び官有物を永遠に日本に割与する」と書かれる。それから50年の間に、台湾は日本に統
這兩天跟朋友聊到嘻哈就講到中國有嘻哈,就講到中國有嘻哈,啊,中國真的有嘻哈嗎?先講結論:沒有。 嘻哈(hip-hop)是70年代從貧民區(ghettos)這種社會邊緣(margin)發展出來的一種文化形態,而表徵這種文化的有四種主要活動:DJ,MC(rap),breakdancing(b-
這幾天在台鐵上發生了一位中年男子因爭執拿刀捅了警察的肚子導致臟器外露,經急救仍因失血過多於翌早宣告不治。而後來的發展就是這位男子有精神病史,而未續追蹤,而媒體也追上了兇嫌的家裡,兇嫌的妻子下跪道歉。這樣的情節宛如戲劇,且就宛如前陣子造成相當共鳴的《與惡》,差別在於《與惡》裡面沒有設定社會大眾觀
泛論刑罰—犯罪率沒下降所以威嚇無效? 刑罰理論中以功利主義作為倫理學基礎的威嚇理論(deterrence theory),在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為善的思想指導下,只要是利益大於損害,就是道德下行動的指引方針,而懲罰所施加的惡,若在後果上被所帶來的良好事態的善所凌駕,那麼懲罰就
泛論刑罰—懲罰無罪者(punishment of the innocent) 罪與罰,相對相稱,但是想像上—甚至現實上—都不難出現一種情形,也就是對於無罪者的懲罰。當然,基於道德直覺,不難得知這是悖離的,但在倫理學上則未必是如此。在義務論(deontology)的部分我想不用
前陣子跟某平台洽談寫作一些法律普及文章,但因故不了了之,覺得放著也是放著,就放上網路算是做點法律普及,以下共有11篇短著,可依標題自行尋找想了解的部分。 《簽結》 檢察官作為刑事訴訟法所規定之偵查主體,就案件之偵查結果應作出起訴或是不起訴(或緩起訴)之結論,然在實務上依照檢察案件編號
1895年清帝国は日本に戦敗しました、そのため、《馬関条約》(あるいは《日清講和条約》)双方がこの条約を署名ました。その第二条は、「清国は遼東半島、台湾、澎湖諸島など付属諸島嶼の主権ならびに該地方にある城塁、兵器製造所及び官有物を永遠に日本に割与する」と書かれる。それから50年の間に、台湾は日本に統
這兩天跟朋友聊到嘻哈就講到中國有嘻哈,就講到中國有嘻哈,啊,中國真的有嘻哈嗎?先講結論:沒有。 嘻哈(hip-hop)是70年代從貧民區(ghettos)這種社會邊緣(margin)發展出來的一種文化形態,而表徵這種文化的有四種主要活動:DJ,MC(rap),breakdancing(b-
這幾天在台鐵上發生了一位中年男子因爭執拿刀捅了警察的肚子導致臟器外露,經急救仍因失血過多於翌早宣告不治。而後來的發展就是這位男子有精神病史,而未續追蹤,而媒體也追上了兇嫌的家裡,兇嫌的妻子下跪道歉。這樣的情節宛如戲劇,且就宛如前陣子造成相當共鳴的《與惡》,差別在於《與惡》裡面沒有設定社會大眾觀
泛論刑罰—犯罪率沒下降所以威嚇無效? 刑罰理論中以功利主義作為倫理學基礎的威嚇理論(deterrence theory),在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為善的思想指導下,只要是利益大於損害,就是道德下行動的指引方針,而懲罰所施加的惡,若在後果上被所帶來的良好事態的善所凌駕,那麼懲罰就
泛論刑罰—懲罰無罪者(punishment of the innocent) 罪與罰,相對相稱,但是想像上—甚至現實上—都不難出現一種情形,也就是對於無罪者的懲罰。當然,基於道德直覺,不難得知這是悖離的,但在倫理學上則未必是如此。在義務論(deontology)的部分我想不用
前陣子跟某平台洽談寫作一些法律普及文章,但因故不了了之,覺得放著也是放著,就放上網路算是做點法律普及,以下共有11篇短著,可依標題自行尋找想了解的部分。 《簽結》 檢察官作為刑事訴訟法所規定之偵查主體,就案件之偵查結果應作出起訴或是不起訴(或緩起訴)之結論,然在實務上依照檢察案件編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台灣 2021.05.27 「世界、台灣,最近還好嗎?」好久不見,這段艱苦的日子過了一年多了,希望大家持續為地球、為所有人類奮鬥著…。— 【對了,我是台灣,打了一通電話想跟台灣人說說話…】 又度過了一個今天了!現在大家都在努力守護著我,我很感謝!我也知道目前的處境並不容易,但再堅持一下,會好的!
Thumbnail
《Taiwanese Cha Cha Cha》是一部幽默討喜的作品。它不說教,卻在短短的16分鐘裡尖刻地刻劃出在這片土地長大的你我都似曾相似的華人家庭與文化風景。我想正是因為導演精準地呈現了這些十足「接地氣」的氛圍,才能讓這部受到國外評審的青睞,同時入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電影節
說實話,是跟風的覺得身為政府機關的從業人員,總該對東南亞有個基本的認識吧!於是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打算了解了解。誰知道除了本職之外再多了兩個學生身分。中間再插入許多有的沒的事情,這本薄薄的小書,一看就是好幾個月。 對東南亞的想像,除了外籍移工之外,其實真的不太有別的印象,甚至也沒去過東南亞。看著新住
Thumbnail
《蜉蝣之島》漫畫是一個以動畫製作為名的前傳性質的作品,敘述一個後世紀和近未來的半科幻與生態浩劫的故事,漫畫中分為三小段故事,各有連貫,也與未來動畫的本篇有所連結,也是向來以紀實漫畫為主的慢工文化所嘗試的第一部架空作品。
Thumbnail
這本新書除了將集結我在方格子發佈的人物專訪,我還會新增台灣人在韓國各領域,「能做什麼?為什麼需要台灣人?」的解釋及分析(例如︰電子商務、中文教育)。另外還會做更進一步的「再專訪」,看看這些受訪者,在時間流轉過後,人生又有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這不只是部關於台灣族群間的互諒互解,也是關於台灣母親的故事。在《映初》裡有好幾種母親,雖然來自不同族群與階級,卻都有時代命運之下的無言苦衷,為此,她們背叛了自己的子女,讓子女受苦折磨,甚且造成彼此的誤會與怨恨,即使這些母親的原意絕非如此。如果聚焦於單一事件中的母親,這些母親似乎都當為子女的生命悲劇負責,但是,一切都要責怪母親,實則太狹隘也太殘酷,畢竟,這些背叛子女的母親,也都是自我犧牲到遍體鱗傷的無奈女性。每位母親都曾經青春洋溢,都曾經有場(不受祝福)的熱戀,這些在當時看來錯誤的愛,在數十年後的今日看來,不過都是不同歷史情境下荒謬價值系統的犧牲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台灣 2021.05.27 「世界、台灣,最近還好嗎?」好久不見,這段艱苦的日子過了一年多了,希望大家持續為地球、為所有人類奮鬥著…。— 【對了,我是台灣,打了一通電話想跟台灣人說說話…】 又度過了一個今天了!現在大家都在努力守護著我,我很感謝!我也知道目前的處境並不容易,但再堅持一下,會好的!
Thumbnail
《Taiwanese Cha Cha Cha》是一部幽默討喜的作品。它不說教,卻在短短的16分鐘裡尖刻地刻劃出在這片土地長大的你我都似曾相似的華人家庭與文化風景。我想正是因為導演精準地呈現了這些十足「接地氣」的氛圍,才能讓這部受到國外評審的青睞,同時入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電影節
說實話,是跟風的覺得身為政府機關的從業人員,總該對東南亞有個基本的認識吧!於是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打算了解了解。誰知道除了本職之外再多了兩個學生身分。中間再插入許多有的沒的事情,這本薄薄的小書,一看就是好幾個月。 對東南亞的想像,除了外籍移工之外,其實真的不太有別的印象,甚至也沒去過東南亞。看著新住
Thumbnail
《蜉蝣之島》漫畫是一個以動畫製作為名的前傳性質的作品,敘述一個後世紀和近未來的半科幻與生態浩劫的故事,漫畫中分為三小段故事,各有連貫,也與未來動畫的本篇有所連結,也是向來以紀實漫畫為主的慢工文化所嘗試的第一部架空作品。
Thumbnail
這本新書除了將集結我在方格子發佈的人物專訪,我還會新增台灣人在韓國各領域,「能做什麼?為什麼需要台灣人?」的解釋及分析(例如︰電子商務、中文教育)。另外還會做更進一步的「再專訪」,看看這些受訪者,在時間流轉過後,人生又有了什麼改變。
Thumbnail
這不只是部關於台灣族群間的互諒互解,也是關於台灣母親的故事。在《映初》裡有好幾種母親,雖然來自不同族群與階級,卻都有時代命運之下的無言苦衷,為此,她們背叛了自己的子女,讓子女受苦折磨,甚且造成彼此的誤會與怨恨,即使這些母親的原意絕非如此。如果聚焦於單一事件中的母親,這些母親似乎都當為子女的生命悲劇負責,但是,一切都要責怪母親,實則太狹隘也太殘酷,畢竟,這些背叛子女的母親,也都是自我犧牲到遍體鱗傷的無奈女性。每位母親都曾經青春洋溢,都曾經有場(不受祝福)的熱戀,這些在當時看來錯誤的愛,在數十年後的今日看來,不過都是不同歷史情境下荒謬價值系統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