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ayne Topkin on Unsplash
在指導國文的過程當中,常常遇到家長問了這個問題:
「老師,怎樣可以讓我的孩子國文進步?」
通常我會反問他們:
「您的孩子平常花多少時間看書呢?我指的是課外讀物。」
而在大提琴的教學上也是,常常有學生(成人)或學生家長會問我類似的問題:
「老師,怎樣可以拉得跟您(或是某某演奏者)一樣好?」
通常我也會這樣反問:
「目前學習的曲子,你聽了多少演奏版本?平常練習時間有多少?」
任何一個領域的學習,時間上的投資報酬率皆不同。你在某些領域所花費的時間,能夠讓你得到相對應的收穫;有些則是非得經年累月、不斷操練才能夠成就一番境界。
常常有人說:
「想要在一個領域變成高手,至少要花一萬個小時。」
如果以一個人一天只有八小時練習來看,也要花上1250天,也就是將近三年半的時間!這是建立在一天都能花上八小時的前提之下。我們一天當中除了在學校上課、在公司上班以外,剩餘的時間再扣除睡眠以及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活動以外,一天能花上兩個小時嗎?
那麼時間非常不足,想要達到一萬個小時的達人境界,就不能只依靠這短短的一、兩個小時(當然連這一、兩個小時都放棄的人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如何讓你的國文/大提琴能力如同滾雪球般成長?
我的建議並不特別,只有多閱讀、多聆聽。這些是你在僅存的兩小時練功時間以外所能做的努力。
以國文來說,學生常常無法寫出通順的句子、正確使用詞彙,往往是因為閱讀量不夠,造成詞窮、腦內成熟以及通順文句的累積量不足。這往往更造成當學生在閱讀文章、題目時要花更多倍的時間;而詞句敏感度不足,更造成了對詞性判斷能力低下的嚴重後果。
這個問題,往往會擴散到其他科目,使得其他科目的閱讀與學習也出現障礙。因此我建議,如果要讓孩子的國文能力有所成長,第一件事就是禁止使用手機,回到手寫(才不會連字都寫錯)、口讀(這會讓注音的錯誤更少)、書本閱讀(紙本閱讀可以避免手機或電腦上太多干擾的問題)。
這些傳統老掉牙的學習方式往往才是最紮實、最有成效的。看起來很慢,但你每個進度所學習到的品質都較高,況且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快速學習」就能變得厲害的東西!你會發現往往看完快速學習的影片後,如果沒有加上適度練習的話,最後還是會忘記。你必須花上相當的次數以及時間練習,那些所謂的「快速學習」內容才較為熟練。計算你練習的次數以及累積的時間,其實也沒那麼「快速」。
以上方法當中,多閱讀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為你所閱讀的文字,會儲存在你的大腦當中,不斷地跟你所相處的人、事、物產生連結。有天在自己寫文章時,竟然不自覺地信筆拈來!但這中間發酵的過程,往往又與你所花的時間不成正比。
再以學習大提琴(或是其他樂器)來說,一樣地,每天練習時間有限,但你可以選擇平常怎麼吸收,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多聽」。你所學習的樂曲,可以聽到多少版本?這些版本的速度、張力、弓法以及指法有哪些異同?
有些學生會希望能把我在課堂上的示範拉奏錄影下來,以便反覆聆聽,但這只是第一個版本。拜網路發達之賜,許多練習曲也看得到示範影片。除了曲子聽熟,還要有比較以及評判的過程,你才會對自己所學的曲子有更深的理解,而這些都是可以在練習以外的時間做到的。
另外是延伸聆聽,例如今天學到了巴哈的某一首小步舞曲:
你可以開始去聽聽看巴哈的其他作品(有時很艱深晦澀,但可以理解音樂的不同面貌);或是聽聽看其他作曲家所做的小步舞曲(每個作曲家、不同時期風格也都不同)。
光是這樣的延伸就可以讓你的聆聽經驗更加豐富,這是上課以及練習以外的收穫,同樣也不是相對應時間就可以擷取相對報酬的。但如果連這點也做不到,那很難指望在每周一個小時的個別課、斷斷續續有一天沒一天的練習當中,技能還能增長。
總結:
課堂上,老師只能針對技巧或技術來加強,這些要在課堂以外的時間來吸收並且練習。
但爆炸性的學習,不能甘於接收只在上課時間所吸收到的片毛麟角,許多看起來與技巧沒有相關的努力,往往會在某個時間發酵成熟,在你需要的時候展現出來,而這個我稱之為學習的複利成長,你所學習到的會慢慢加總,最後如同滾雪球般地變得巨大。
每天針對你的領域,做一點延伸探索運動吧!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