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題目是出自杜甫的詩《偶題》。原詩首二句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對於自己寫的東西,大概最為瞭然於胸,其中的甘苦得失,不用太著緊別人的評價。這並非孤芳自賞,只是為人處世,拘泥於所謂的榮辱得失,對自己和別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細數古代人物,尤以田園詩人陶淵明對功明最放得開。他廿九歲已放棄仕途,歸隱田園。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他或會被稱為「廢青」一名。這位古代廢青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我們常以為「不求甚解」是馬虎的表現,但看五柳先生,卻深諳閱讀之樂。「甚解」是過份的解釋,勉強追求完美,隨時適得其反。
凡事盡力而為就好了,有些事得過時且任它而過,樂得逍遙自在,人生才能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