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研究所的時候,因為是英語授課,許多來自各國的交換學生也都會選我們所上的課程一起上。有時候,課堂上如果剛好有機會,我就會趁機開口跟他們聊聊天,就也只是覺得機會難得,就聊一下。
不過有次我聽到所上的同學說,他不太喜歡跟這些交換學生深入認識,因為通常認識不久後,就又要面對分離,他不喜歡那樣的感覺。
但我反而相反,我反而不太喜歡一直融入某個群體,這樣三三兩兩離離散散的距離,對我來說正好。不用過份交際,但又可以聊一些有的沒的,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想法。
想來這幾年我的人際交往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我一直都不太害怕獨處這件事,生活裡需要人際連結的比例也比一般人少很多,如果硬要我符合某個團體,跟著團體的潛規則去玩,我只感到綁手綁腳。
但偏偏在華人社會裡很難避免這件事,至少在大學生活裡這件事無所不在,每天都在歷經各種人際情緒喜好的張力與拉拔,對性格光譜上偏向內向者的我來說,實在是很緊繃,走在校園裡都覺得很不自在。
「朋友關係也需要保持乾爽、不含濕氣的部分。『反正我們都不完美』『等你穩定下來再跟我說吧』像這樣接受、容許彼此的缺點,關係才能長久。」
橫田真由子的想法很切合我對人際關係的想法。每個人需要的人際距離與頻率都不相同,沒有必要過分涉入與關心對方的私事,除非對方主動提起。
其他的,就把握當下一期一會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