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筆記:身體與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加坡 Jurong Lake Gardens 公園空間中,處處錯落著多達 10 種不同高矮、寬窄、長短和可用功能設計,直觀感受,讓各種不同需求的使用者,自行運用為遊戲、桌椅、躺臥或擺放物品的支援服務系統
#讀書心得片段的善用 -Appropriation of #吳鄭重 老師著作《廚房之舞》

被生活的城市 (Lived Cities) 是我從讀德國都市地理學者 Gerben Helleman 讀到的重點,強調都市規劃者 (City/Urban Planners) 要去理解使用者/生活者的需求,先於任何規劃。

在兒童的公共遊戲空間的運動裡的這幾年,我仍不免體感深刻,覺得遑論私有空間,整個公共空間,其實都是「男造思維」對 (弱勢性別) 女性的不友善,更遑論對更弱勢的兒童。

而吳老師寫的《廚房之舞:#身體與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中,我進一步讀到了老師運用楊 (Iris M. Young) 的《像女孩那樣丟球》的「活歷身體 (Lived Bodies,且讓我叫它 #被生活的身體」,在父權文化規範的限縮處境下,曾經只能「稱職扮演女性」的義務和職責。

雖然,老師提到,女性身體本來就有不輸男性的開創性,但只能以一種「局部開放」的片段整合,加上自身本有彈性的女性空間思維,在長久以來過度強調男性建築打造 (building) 相對於女性滋養保存 (preserving) 的二元安居概念之下,來實現女性自己的人生目標,白話文就是女性一直用韌性之姿在狹縫中生存。

但是,男性建築打造下的安居之家,從整個社會、村莊鄰里、社區街坊,逐漸縮小到集合住宅本身的室內空間,更加增加了女性身體之於空間、身處空間甚至身為空間的生活難題。也就是,如果讓女性來治國、城市規劃或是政策制定,許多非常接地氣的生活難題,才比較有實質解決的能動性。

女性身體,作為一個物質空間的延展性和女性自覺的主體行動性之間,有不可分割的整體關係。「被生活的身體」的整合觀念,既可以避免女性角色的社會處境,又可跳脫太過強調性別空間的物質性,回到性別主體性的角度。

女性多數負責照護工作,而照護工作中,有非常豐富的日常生活中的身體經驗,同時也是主體認同的物質體現。物質環境所構成的空間,逐漸成為日常身體的延伸及反應,同時也使物質產生意義。也就是說,許多資本主義造成男性勞動價值較高的景況,讓女性的照護工作的需求,被低估和貶抑,變成「較壓抑低下」而羞於啟齒的枝微末節。

女性在照護的工作中,其實是有可能流動和轉變 (能動性極高) 的主體,而一個「協助照護工作」的公共空間 (在我的立場是例如兒童的公共遊戲空間),需要讓女性覺得安全、穩定、受到肯定與認同,一個真正能夠做他自己的地方。

雖然,無法從「被生活的身體」的概念,直接演繹出公共空間運動中性別分工平權的模式,像迄今難以撼動的男造環境,但透過理解女性在兒童公共遊戲空間運動的性別處境,以及我們如何透過柔韌的身體行動,營造出公共空間的可能性,不斷創造與維持人、事、時、地、物之間的和諧關係。

在「男造環境」的制度結構之下,善用「被生活的身體」的概念,更有助於理解女性所處的物質與社會處境,以及後續作為協商的觀念平台與實踐場域,是女性在特定社會文化脈絡中行動與經驗的肉體,是一種結合身體處境、社會情境與生命意境的統合概念。

老師結論:女性如何在社會結構的機會與限制之下,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命,反轉男性宰制的父權壓迫,重新建構性別認同的生命價值,而如何翻轉生命內涵與建構生命意義的體現動態,進而找出理論認識與行動實踐的可能性,意味著我們需要某種從日常生活著手的整合觀點,以及從「身體-空間」出發地社會經濟學分析路徑⋯。這個,要等我讀到老師書中「身體-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這一章,再來摘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身體維運的啟動器-維生素B1|《吃得營養科學觀》讀後心得-13|圓夢營養筆記最近剛約一位朋友要出去吃飯,結果他最近值夜班,造成身體免疫系統衰弱,出現嘴唇、嘴巴破的狀況。醫生請他多休息,開藥。 但是吃藥雖然可以馬上減緩症狀,當下以為好了,但是非天然的東西吃進肚子,如果沒有好的營養幫助代謝,反而給身體囤積更多的垃圾。如果沒有透過正確的飲食,將營養補足,那就是更加的消耗身體細胞
avatar
暖男阿岳的創客人生
2021-09-29
縮短我們與惡的距離 - B3 菸鹼素|《吃的營養科學觀》- 11 讀後心得|圓夢營養筆記《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台灣著名的短篇連續劇,獲得金鐘獎多項肯定!裡頭在講的是精神分裂(思覺失調)的患者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劇情也從之前的鄭捷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延伸。我們都不希望因為家庭的忽視,而造成家庭悲劇、甚至社會悲劇。
avatar
暖男阿岳的創客人生
2021-09-22
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開箱介紹與使用心得【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用文字帶領你探索內心的聲音】你試過用「寫」的方式「讀」一本書嗎?本文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成為這樣的我「引導式筆記書」》的作者是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這本書名的前身是《成為這樣的我》,是她在2018年出版的暢銷全球的
Thumbnail
avatar
Waki 瓦基
2020-02-07
《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讀書筆記八旗文化這一年來,出版了日本講談社的世界史系列。有兩本與中南美洲古文化有關,分別是《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還有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讀的《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這兩本。
Thumbnail
avatar
馬雅人
2019-02-07
《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心得《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心得
Thumbnail
avatar
曾友俞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