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ene精選書單|《沒有圍牆的學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既是以身為一位學生,也是以一位向未知探索的成年人,夾雜在孩子與大人間角色的角度去分享這篇整理過後的文章。
沒有圍牆,沒有門,而是名副其實的「開放式」教育學校。沒有訓導處,只有陪你一起練習正視情緒面對挫折的諮商處。

目錄

大自然的學校
一、他們課堂都教些甚麼
二、混齡式教學
三、犯錯了,然後呢
四、自由換來的代價(責任)

大自然的學校

今天分享一本書籍,《沒有圍牆的學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由李崇建、甘耀明教育工作者著作。關於一所體制外的「民主」學校,位於苗栗卓蘭大坪頂,樹林環繞的學校。它叫做全人實驗中學。全人學校創辦人、藝術家程延平先生,師生都喚他為「老鬍子」,目前已退休,現由第二任校長黃政雄,人稱「大雄」來經營這所大自然的學校。
書裡分享與孩子間的互動與成長,透過一則一則的故事,陪伴孩子成長,他們做的不是教導,而是以平等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沒有權威體制的懲罰,只有鼓勵犯錯後的陪伴與成長。不教孩子應該如何做,學習不去使用「只有一個對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而是讓孩子在大自然裡打開感官,去探索,去思考,去體會,從體會當中激發創作與想像力。
脫離軌道後,我們應該是誰,我們又應該往甚麼方向走?
建立學生的「自我意義」遠勝於「社會價值」。
創辦人老鬍子先生推薦序說到:『全人學校的存在標示了一個台灣現有體制教育對抗的記號,他不是「改良」,而是「對抗」,使人免於成為生產機器,經常有人問我,全人畢業的小孩如何去適應這個社會?我會說:「如果我們的小孩還去適應這個社會,就算白辦這個學校了,全人出去的小孩不是要適應社會,而是要「創造」社會。』讓小孩思考,然後行動。
傳授知識不是教育上最重要的事,很多知識只要一翻書就可以獲得;重要的是,我們經常忽略值得深思的問題:去理解孩子為甚麼去這樣看待世界,永遠會比我們告訴他,這是個怎樣的世界來的有趣。(P.59)

一、他們課堂都教甚麼?(P.110)

甚麼都教甚麼都學,與其說教導,不如說分享,將所愛的事情分享給孩子,一起去登山冒險,一起去山裡畫畫,一起精研科學,一起唱歌舞蹈,重點是老師們用熱忱去感染學生們,讓孩子因熱忱而主動學習。
每個領域都應該平等存在,每位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也都應該被尊重被接納被傾聽。
學習並非強迫並非制式,一但學習變成一項要規定標準答案,只追求套裝公式,就已經失去學習最原本的熱忱與好奇心了。
(這影片超可愛的,很像小時候會做的事情XDD

二、混齡教學方式

這邊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沒有分齡教學,只有混齡教學,每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一起,心智轉變上也都有不同處境,反而能夠激發更多的火花。

三、犯錯了,然後呢?

「我們知道不能碰,但不知道為甚麼不能碰。」
對於犯錯,陪伴孩子去犯錯
因為不懂,所以不知道犯錯的點是甚麼,如果因為犯錯給予懲除,那孩子可能會因為不想懲除,而開始害怕犯錯。寬容錯誤,並從錯誤當中獲得成長。在限制背後,理解意義。(P.108)

四、自由換來的代價(責任)

權威解構自由的學校,如何去規範學生?
書中小故事
學校男生有的留長髮、染色,女生理平頭的也有,並且都直呼我的名字。有一次,我帶這群學生戶外教學,好朋友阿平見了直搖頭,將我拉到一旁,「你這是什麼學校?頭髮這樣留?還叫你名字。
我回答,「有何不可?
阿平說,「學生本來就不可以這樣。
我又問,「這個『本來』,是怎麼來的?
阿平回答不出來,說:「以前我們當學生就這樣啊!反正我看到這樣,就很生氣。
我們曾經被某些東西限制,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個限制的力量很強大,相信很多人都領教過。衝破限制是需要代價的, 思考和責任的自發性行動才是自由。學校付出的代價就是數年的混亂。但是,也有相對的收穫:發展在學生身上是創造力、思辨能力;發展在老師身上則是自覺的能力。
這是一本超級用心地對待孩子的老師們寫出來的作品,我很感謝我讀到這本書,它會伴隨我成長,是一本會邊讀邊笑的作品,而且我歸類的還只是小小片段,書裡有很多真實故事都很棒,真的很喜歡作者分享的內容,也會持續將收穫分享給看到最後甚至也喜歡這個主題的你。

【ABOUT ME】關於作者Serene
一位喜愛創作與分享的慢靈魂,透過文字及影像記錄生活,在慢慢生活裡找回純粹的美好,總是提醒自己一句話:「好好生活,好好照顧自己。」期許自己的作品也帶給每位讀者一些溫暖與勇氣,願我們一起在各自的時區裡,好好生活。

avatar-img
15會員
17內容數
「在存在著的當下,紀錄生活的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小學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在這所沒有課本的學校,每一天都充滿了探索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早晨的活力啟動 每天早上八點,孩子們踏進上華蒙特梭利小學的大門,迎接他們的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段時間孩子們可以在學校的戶外空間中自由活動,透過跑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提到「學校」,你想到的詞彙會是「學習」抑或是「限制」呢? 我們時常會聽到學校猶如一個小型社會,但當發生霸凌事件的時候又認為學校的場域非常封閉,到底學校應該是開放空間或是封閉的環境呢? 不諱言地,當我翻開《在學校可以學到什麼呢?》這本書的第一頁,深深觸動我的文字即是學校是個「開放」空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上華蒙特梭利小學以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在這所沒有課本的學校,每一天都充滿了探索和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早晨的活力啟動 每天早上八點,孩子們踏進上華蒙特梭利小學的大門,迎接他們的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這段時間孩子們可以在學校的戶外空間中自由活動,透過跑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提到「學校」,你想到的詞彙會是「學習」抑或是「限制」呢? 我們時常會聽到學校猶如一個小型社會,但當發生霸凌事件的時候又認為學校的場域非常封閉,到底學校應該是開放空間或是封閉的環境呢? 不諱言地,當我翻開《在學校可以學到什麼呢?》這本書的第一頁,深深觸動我的文字即是學校是個「開放」空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