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前言

在之前介紹了高敏感天賦一書中,作者提供了許多減輕壓力與回復能量的意見與方法。而相比於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以下簡稱《高敏感天賦》),《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圖片來源:博客來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圖片來源:博客來

想像自己是海葵!

海葵。圖片來源:Unsplash

海葵。圖片來源:Unsplash

用什麼方法去舒壓、充電,在諸多相關的書籍中都有提供大量、明確的方法,但實際生活上,我們總是無法避免地必須去做、去參加一些活動聚會。《內向心理學》的作者則提出了個方法:提前做準備。提前做準備的方法不只是在腦海中模擬當天的情境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還得要實際行動,否則壓力焦慮反而更嚴重。

實際行動像是不要在同一星期安排其他社交活動(對內向者來說是恢復的基礎)、進行一些放鬆的事;在當天活動開始前散步或小睡一會;活動當天如果緊張的話就多喝點水;空出活動隔天一早的時間來恢復精力。

另外,活動聚會中也不可避免的要與人交談,作者提出了多個有趣的小撇步:穿著有趣吸引人的飾品衣物(總有人會過來搭話、坐在聚會場合的角落(想像自己是海葵!或許說軟珊瑚比較好理解…),這會減輕不少向別人搭話的壓力。

不論如何,友善!

一緊張起來,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繃緊面孔、肢體僵硬。我們對他人的印象,超過七成都是建立在肢體語言上,所以就算我們腦袋因緊張而一片空白,保持微笑、眼神交流仍是我們能練習的。微笑,不僅幫助我們與他人交流,也能激發我們的大腦,使我們感到快樂。

永遠記得自己有權利說「不」

參加聚會或交流往往會快速耗盡內向者的精力,但可能聚會交流還有段時間才結束。我們不必勉強自己待到最後,搞得自己被掏空接下來好幾天毫無力氣。

離開活動空間,去趟洗手間或戶外鬆口氣,或者離開現場(當然說個得體的理由,否則可能無意地冒犯他人,當然,適當的藉口,像是接下來有安排,是可以的)。

後記:保持開放的心

可以把《內向心理學》這本書看作是給內向者的或者是想了解內向者的教戰手冊,裡面幾乎囊括了所有情況,也可以把這本書當成是解析自己的引導。

筆者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難搞的人,常常出錯、動作慢,又思緒常常多到頭痛想吐。閱讀完這本書,透過作者的文字、內容詳述的風格,又多化解了點自己對自己的成見:能夠更願意接納真實的自己(需求)。

纖細敏感沒有問題,明白這點也會明白,不管在內向與外向的光譜間哪裡的每個人,都複雜難解,但也正因為如此,接納肯定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與他人溝通與理解才更顯得重要。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3/3/16完稿@書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學會生活
9會員
68內容數
Imitate it. Become it. Change it.
學會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別是找出自己的優勢,以及了解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如何與外向者合作。第二天的練習是透過七個問題來發現優勢,雖然課程短短幾十分鐘,但自己在每個問題都卡了好久,大抵花了快兩小時才完成。第三天課程列出了內向性格的優勢,也簡要說明了職場上內外向者合作的要訣,相對來說是比較輕鬆、易理解的。
2025/01/04
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別是找出自己的優勢,以及了解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如何與外向者合作。第二天的練習是透過七個問題來發現優勢,雖然課程短短幾十分鐘,但自己在每個問題都卡了好久,大抵花了快兩小時才完成。第三天課程列出了內向性格的優勢,也簡要說明了職場上內外向者合作的要訣,相對來說是比較輕鬆、易理解的。
2025/01/01
新年快樂!為了更了解自己,不再欣羨他人與責怪自我,報了線上課程,然後進行25天的日記練習。
Thumbnail
2025/01/01
新年快樂!為了更了解自己,不再欣羨他人與責怪自我,報了線上課程,然後進行25天的日記練習。
Thumbnail
2024/12/27
史塔爾在書中透過過度關注流量與成效經營的經歷,發現自己處在傷害自己的狀態,以及自己主要的核心動機。這一篇將會從近期的經歷,以類似年度回顧的方式分享,梳理出筆者自身的主要核心動機。
Thumbnail
2024/12/27
史塔爾在書中透過過度關注流量與成效經營的經歷,發現自己處在傷害自己的狀態,以及自己主要的核心動機。這一篇將會從近期的經歷,以類似年度回顧的方式分享,梳理出筆者自身的主要核心動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在的世界嶄露鋒芒》從生理結構、研究結果的實證與作者本身、個案經驗,詳細完整的說明內向者與外向者各自的特點,也提供了內向與外向或內向與內向者的親子關係、伴侶關係等親密關係等溝通互動的建議。本文列出幾點覺得頗實用的重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回顧過往,才發覺受了許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恍然大悟的自己能夠做的除了遲來的感謝,接下來去發現體會到他人的善意,儘管可能遭遇的是惡意,但敞開心胸的接納更多可能才是幫助自己改變的起點。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人,我最常做的事情大概就是放空,我的表情就像看著遠方,但我的心總是能翱翔到各地,身體與心靈似乎沒有辦法融合一樣,到了最近幾年很火紅的「脆弱的力量、高敏感是種天賦」以及影音平台上「內向者、高敏人、共感人」,我才知道原來我不孤單,也才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最近高敏感是一個常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現的詞彙。 這本書一直都在我的待讀清單中,在閱讀之前從網路上的側寫,我已經知道我是一個高敏感類型的人,做了書中的檢測也很不意外大約一百分上下。對書中測驗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測驗連結: E 在成長過程中,朋友常常對我敞開心房,討論一些他們的困境,我也能夠很容易做
Thumbnail
最近高敏感是一個常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現的詞彙。 這本書一直都在我的待讀清單中,在閱讀之前從網路上的側寫,我已經知道我是一個高敏感類型的人,做了書中的檢測也很不意外大約一百分上下。對書中測驗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測驗連結: E 在成長過程中,朋友常常對我敞開心房,討論一些他們的困境,我也能夠很容易做
Thumbnail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Thumbnail
敏感的人也可以是強壯的。但強壯的表現不一定要向外不斷地攻城掠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挑戰。強壯也許是可以來自於向內不斷地自我探索,因而挖掘出能夠深刻地同理別人的痛苦與深淵的心理質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