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領到MBA畢業證書後,好友小陳迫不及待投履歷到美國知名銀行,等了快2個月有點焦急,怕過了Practical Training就要打包回台。終於,接獲通知先做客服人員,不囉嗦馬上找房子準備報到。小陳執意要進入金融界,他認為只要待個3~5年再外派回亞洲工作,職涯應該順風順水。除了客服,他還輪調至櫃台做第一線行員、最後職務是保險業務員,不同的工作內容養成超強適應力,也摸清外商工作習性、模式。
不想浪費時間等待移民身分,個性積極的他屢次爭取外派機會。經過半年努力,順利前往韓國擔任貸款業務主管一職,才剛開始就踢到大鐵板,強烈的民族意識讓小陳無法融入團隊,美國人講求效率、快速成長,韓國人重視尊卑、人際關係,除了交際應酬,他說這兩年間喝的酒,可抵前30年所有的量。可喜的是他得到同事信任,業績也慢慢起色,還娶了個韓國美嬌娘。
這時,接獲下個外派通知,小陳帶著家人飛往上海擔任分行經理,講著同樣語言、熟悉的文化,自信滿滿準備大展長才。但他忘了,大陸上班族的狼性已超乎他想像,大家喜於攻心,樂於暗鬥,從小生長在台灣的他,最不擅長就是鬥狠。為了競爭、生存,小陳開始適應高潮迭起職場文化,從上海到廣州,為了開拓業務經常出入各大城市,隨著小孩出生、老婆經常抱怨他無法陪伴,讓他感到精疲力竭。
家庭生活 Vs 職涯發展 小陳只能選擇外派
他常思考著,這樣的工作型態還能持續多久。很多大陸企業試圖挖角,希望借重他的外商經驗;同時結交來自台灣優秀人才,大家面臨相同競爭。不只台灣有外商逃亡潮、高階主管失業問題,大陸內地因為惡性競爭,很多企業無預警裁員,高薪背後隱藏失業危機,他時常提醒自己,要更戰戰兢兢保有現在工作。
東方人在外商能夠生存就是韌性、抗壓性和服從性,考量職場發展,小陳對於外派從不拒絕,深怕稍有遲疑,馬上有競爭者趁隙取而代之。外商企業憑藉豐富的海外經營經驗,對於外派人才的過濾、經營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在大陸待了5年後,小陳再次帶著一家大小,前往新加坡就任亞洲區總部通路發展主管,安全乾淨居住環境,家人希望可以在此安定,兒子可以就讀當地國際學校。
接受、適應外派生活
好友小陳是我們羨慕對象,身為國際員工薪資高、福利好、受公司重用,職場一路順遂。但仔細探究,他這些年來的奔波、付出的努力、心血,為了在高競爭組織裡保有飯碗,心理和生理所承受壓力,不是我們可以預見和承受。
小陳曾說:「之前在大陸,家人很辛苦,車水馬龍到處都是人,因為老婆中文不好,自己很少出門;現住新加坡居住環境好,生活便利,兒子也交了朋友,但小陳總覺得是個過客」;他還抱怨:「因為經常差旅、時差問題,我常頭痛劇烈,止痛藥必須一次吃兩顆才能緩解;加班已是家常便飯,最怕安排連續幾天會議,早上作報告,晚上陪大老闆吃飯應酬,幾個星期沒看到孩子是常發生的」;另外他有些沮喪地表示:「到了這年紀,想回台灣工作,就近照顧父母,但台灣就業市場飽和,目前沒有適合機會」。小陳心知肚明,目前暫待亞洲總部是為下個外派做準備,不論到哪裡,他還是會繼續打拼直到退休回台灣。
外派已成趨勢 拒絕等同斷絕工作前途
企業對外派人才需求與日俱增,激勵很多年輕人重新檢視、調整職場發展。不僅外商,本國企業數年前西進大陸,從企業主自己到中階主管,都必須長駐坐鎮指揮。現在外派年齡已逐漸下降至30歲左右。不分產業,不分職位,從早期製造、科技業,到現在金融、保險業,管理階層大都長期派駐監督管理,財會人員多以定期、短期停留做稽查,派駐也不再侷限同一地點。
外派也成為跨國企業規劃中層主管短期訓練的重點,大型公司如宏碁甚至明文:「有外派經驗者,當內部有主管缺時,優先考慮任用」可見外派已成趨勢,也成為工作晉升跳板。然而外派也有風險,回國後工作延續性、適應力,如果沒有完整回任制度,可能外派結束沒有適當位置。小陳有些外派大陸、歐洲同事,回任後無法融入組織,無法發揮能力,最後選擇離職。
增強工作實力 隨時做外派準備
小陳的工作經驗在台灣職場是少有,他指出當企業走向全球化經營,有外派經驗的人,有較多工作選擇。他說:「我不後悔當初選擇,同時也建議不論是年輕人、中年主管,首先考慮不是外派機會,也不是回任後風險,而是你有沒有好的工作能力,是否具備外派實力」。看起來,外派已成趨勢,只有接受、展現實力,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