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需要一個詳盡的人生規劃嗎?

更新於 2020/0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在看一些就業面試考官常問的問題,打算準備一下以備不時之需。看到一條問題是「你的人生規劃是怎樣?」,不知怎的,這道問題就是令人有點無名火起,會馬上聯想到通常臉很臭,很愛狗眼看人低的 HR 部門,用看不起人的語氣問這個問題。我再去網上搜尋一些教人規劃人生的文章,規劃的精細程度簡直就是嚇死人。
又要 24 歲前做甚麼甚麼,44 歲前又怎樣怎樣,計劃長至退休後生活。不單是事業升遷丶資金控制丶甚至是情感方面還有養老的規劃,都要準備的很仔細,說的好像你不去預備,你的人生就會走很多冤枉路,沒有「有成本效益地」利用你的人生。
雖然我不是甚麼老江湖,但也算是活了超過四分一個世紀,也經歷過一些想法上的改變。剛畢業時的確有在腦內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很清楚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是萬萬不能,所以萬事也要先解決錢的問題,我拿起過計算機計算,盤算三十歲前要有多少多少月入,要存多少多少錢,然後才能用錢滾錢的方式獲得財務自由,再去尋找個伴侶,享受自己安穩的人生。
規劃和現實的差距離總是十分大。小時候我就知道光靠打工不會發達,所以就打算畢業頭十年盡量多賺錢,因為這筆錢的投資價值很高。之後用投資方式來獲取財務自由,在打工的期間,我買了人生第一份月供基金,月供金額一點都不低,想說打工會少了時間投資,所以用這個穩健增長的方式存錢,直至有資本有時間去錢滾錢。
但人生是沒有必然的穩定。我打了數年工後發現,其實薪金和剛畢業出來時沒有差多少,是有加了底薪,但佣金的要求愈來愈高,左加右減的,不單沒如預期的薪金穩步上揚,反而有時更比以前少了。頭兩年可以說還勉強如計劃般執行著存錢計劃,但到了第三年,我的薪金沒加多少,但家用可是來了一個三級跳,扣除三級跳家用後,光是供不能斷的基金已經很吃力了。工作內容方面,因為在跳槽率很高的行業,當時已經是公司內年資最長的員工,責任和壓力也和第一年可不一樣。存款都進了不能動的基金帳戶,流動的存款愈來愈少,只有工作壓力節節上升。
人生也沒有永恆不變的心態。我甚至被工作壓力迫出了短訊恐嚇症,假期時也為了要跑數,不得不好好回覆照顧客戶,又或者只有一個短時間不回覆,就會堆了一大堆未讀訊息。小時候我是會秒讀秒回訊息的人,覺得不盡快回覆很不禮貌,但慢慢的到了現在,只要我看到很多未讀訊息,也會怕得不敢打開來看,拖很長很長時間才有勇氣去看,但心裡仍然覺得不禮貌,內心會不停交戰著。突然有一天,我找到了我最愛的減壓方法,試了一次之後就欲罷不能。
這方法就是旅行,特別是一個人去旅行。旅行就是要花錢,已經開始跟不上人生存款和事業規劃的我,開始有點進入半放棄狀態,一有機會,一有便宜機票,就會想去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即使旅行途中要住最便宜的床位,吃無味的麵包也要去,觀看世界之大是我能放下壓力的最好方法。
短短兩年間,不包括不時去澳門賭錢,我去了幾次東京丶還去了北海道丶台北台中丶老撾丶越南丶埃及丶馬來西亞,最後還拋下一切去了一年愛爾蘭打工渡假。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日本,因為由第一次去日本覺得生活費很高,之後變成香港的消費已經超過了日本,感覺錢更好花了,就是很值得一去再去。
就在這些經歷後,不出五年,我的心態已經切底不再是剛畢業的我。現在回想,剛畢業就在人生規劃的我,簡直只是入世未深的痴人說夢,不知道打工世界只有政府公務員有穩定的薪金增長。私人公司的工作薪金就算有增長,也永遠不及愈炒愈貴的樓市和消費指數的增長。數年前公司樓下吃一個午餐是三十元,今天同一個地方吃午餐是將近六十元,但我我薪金沒有分別。
大概真的是我算術太差,沒預計到有如此大的通脹。原來真正要考慮的從來都不是用打工投資來獲取財務自由,而是靠打工能剛好夠過活,而且情況只有愈來愈惡化的跡象,以後我會不會是要靠打兩份工來維持足夠剛好的生活?想了又想,大概來個釜底抽薪,不打工沒資產,領綜援住公屋才是香港最得安穩的人生贏家。
五年前我渴望婚姻,現在我追隨自由。更別提五年前夢中的那個,現在是別人身邊的那個,情感沒有規劃的餘地。
發展至此,我甚至已經沒辦法去規劃我的養老計劃。現在我的養老金只有工作幾年後被迫存在強積金戶口,六十五歲後才能取出,每年不單是追不上通脹,甚至是還在貶值的六位數字。這堆數字還要再等個快四十年才能取出變成真正的金錢,我很好奇四十年後能買到些甚麼,會不會是剛好能買一台最新型號的 iPhone,又或許我根本沒這麼長壽去花這筆錢。
規劃永遠追不上社會的改變和心態的改變,而且人生並不是死版的寫好計劃書然後最有效率地執行。在我眼中並不會有所謂的冤枉路,只有和只能活好現在,因為在近在眼前的明天,我看不清,而更遠的明天,社會迫得我沒有任何期望,這會是我對人生規劃問題的答案。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ki C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年前夏天最熱的時候,我跟旅行團去了一次九天埃及旅行,那次是人生第一次離開家半個地球遠,埃及之旅從第一天起已經令我覺得很新奇,埃及很有趣,是很值得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國家。
有時想要靜心思考時,我會獨個兒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來走去。不知不覺就會從太子走到尖沙咀,又或是從天后走到中環,而這天有點不一樣,我走到了牛頭角。走著走著令我停下腳步注目的,是天橋柱上那幾行可以說得上是秀麗的字跡。 「要為真理而斗爭」 「滿腔热血已經沸騰」 「烕絕保皇党暴徒」
兩年前夏天最熱的時候,我跟旅行團去了一次九天埃及旅行,那次是人生第一次離開家半個地球遠,埃及之旅從第一天起已經令我覺得很新奇,埃及很有趣,是很值得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國家。
有時想要靜心思考時,我會獨個兒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來走去。不知不覺就會從太子走到尖沙咀,又或是從天后走到中環,而這天有點不一樣,我走到了牛頭角。走著走著令我停下腳步注目的,是天橋柱上那幾行可以說得上是秀麗的字跡。 「要為真理而斗爭」 「滿腔热血已經沸騰」 「烕絕保皇党暴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本租在新北市,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當作書房,雖然連接了曬衣服的陽台,但是可以接觸到室外的光,且很方便拍照攝影,待在裡面,是感覺得沒有那麼拘束的。 在五月的時候,我原本就打算回台南,有一個機會可以有免費的展售空間幾個月,但是遇到疫情,讓原本有點遲疑回家要面對父母的心情,多了兩個月的緩和時間。在七月初
Thumbnail
大豆田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一個人,所以她大喊著「儘管一個人也很好,但我不會停止追求幸福。」她也始終記得她內心那個長大後想要獨立,也想要被別人愛著的小女孩。事實上大豆田或許也是有眷戀,也是寂寞,也或許選擇一個人是害怕受傷,但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卻感到寂寞,比一個人處理自己的寂寞還要可怕。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一切由自己決定,照自己的速度、可以觸摸路邊的花、躺在草地上、一口氣衝上坡、對山谷唱歌、累了就停下吃東西,不用管是不是對的時間與地點?這一次我終於要自己走自己的,說不定會像那些旅行壯遊故事那般,在獨行時終於領悟了什麼?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上一篇提到「順其自然」並非一個明智的人生策略,所得到的回饋引發一個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活著,一定要追求更好的人生嗎? 這是一個我個人認為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首先光是「更好」或「人生」的定義就足夠想破頭了,要是再加上解決動機問題(即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更好人生),恐怕會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過程。
某位網絡名人曾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而變得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卓越。(引自:職場中想要升職,要做到這一點!)   看過很多文章,都會強調在職場上必須要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才能提升競爭
我喜歡將人生當成是一種遊戲來經營,而既然是遊戲就意味著需要策略來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的。無論我們企圖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些什麼,我們的出身背景、社會環境、文化脈絡,甚至是個人經歷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採用不一樣的策略選擇。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內心總是希望可以有一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原本租在新北市,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當作書房,雖然連接了曬衣服的陽台,但是可以接觸到室外的光,且很方便拍照攝影,待在裡面,是感覺得沒有那麼拘束的。 在五月的時候,我原本就打算回台南,有一個機會可以有免費的展售空間幾個月,但是遇到疫情,讓原本有點遲疑回家要面對父母的心情,多了兩個月的緩和時間。在七月初
Thumbnail
大豆田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一個人,所以她大喊著「儘管一個人也很好,但我不會停止追求幸福。」她也始終記得她內心那個長大後想要獨立,也想要被別人愛著的小女孩。事實上大豆田或許也是有眷戀,也是寂寞,也或許選擇一個人是害怕受傷,但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卻感到寂寞,比一個人處理自己的寂寞還要可怕。
Thumbnail
如果可以一切由自己決定,照自己的速度、可以觸摸路邊的花、躺在草地上、一口氣衝上坡、對山谷唱歌、累了就停下吃東西,不用管是不是對的時間與地點?這一次我終於要自己走自己的,說不定會像那些旅行壯遊故事那般,在獨行時終於領悟了什麼?
Thumbnail
我又一次說對了!在 1/16(星期六)交稿給財訊雙週刊的專欄上,我檢視與評論了美元指數的發展,提前預告美元將觸底反彈成功,整理後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延續2020年11~12月的跌勢繼續下探…
上一篇提到「順其自然」並非一個明智的人生策略,所得到的回饋引發一個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活著,一定要追求更好的人生嗎? 這是一個我個人認為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首先光是「更好」或「人生」的定義就足夠想破頭了,要是再加上解決動機問題(即為什麼一定要追求更好人生),恐怕會是一個沒完沒了的過程。
某位網絡名人曾說: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而變得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願做的事情;一種是把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卓越。(引自:職場中想要升職,要做到這一點!)   看過很多文章,都會強調在職場上必須要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人,才能提升競爭
我喜歡將人生當成是一種遊戲來經營,而既然是遊戲就意味著需要策略來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的。無論我們企圖在自己的人生中完成些什麼,我們的出身背景、社會環境、文化脈絡,甚至是個人經歷等因素,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採用不一樣的策略選擇。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內心總是希望可以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