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如何才能被人稱之為一個作家?套用現代的邏輯語法來說,做到甚麼樣的程度,才能在自己既有的身分旁邊畫上一條斜槓?
是需要能夠靠文字賺到錢?那靠著讀者點讚,每天只賺進一美元左右的收入算不算?
要出版過書籍?寫專欄?還是部落格寫的文章有相當數量的追蹤者?
出過一本書算作家嗎?持續的寫文章但沒有人在看呢?
有部落格但沒有人訂閱算嗎?
背景呢?畢業科系是否必須有文學字眼?小時候作文老是寫不好的話?
有沒有創作字數到達幾萬字之後就能得到作家頭銜的八卦?
如果只是每天創作文字,那是否天天寫日記的人也能算是作家?
執著於「作家」這個詞似乎沒甚麼意義。
與其執著於自己究竟是否達成了頭銜,不如專注在自己的筆能否像個專業人士一樣,清楚的寫出自己的想法、清楚的寫出別人的想法,到最後能清楚的寫出別人想不到但卻很感動的文字。想清楚自己究竟為何而寫?為誰而寫?到最後到底能不能成為世人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應該也是端看自己最初想從文字創作的過程得到甚麼。當文字成為自己用語言以外的另一種溝通方式,我想不管是否靠寫字吃飯,都算是一個很棒的文字藝術師。
文字對我的意義
寫作與紀錄
比起以前,那些經過文字所記錄的歷史,回憶起來更多了一層滋味。現在人隨手一把手機能夠捕捉眼前的畫面,記錄當下,似乎是留下記憶片段的好幫手。但,先不說每個人的攝影功力好不好,會不會構圖,會不會選擇畫面,會不會後製,我始終覺得人的眼睛所看見的視野和角度永遠都無法靠影像來複製或重現,就像當初在路易十四所造的凡爾賽宮裡,那極致廣闊的蒼芎底下,或置身在聖家堂禱告位置上的座椅,抬頭望去盡是五彩繽紛的動人圖樣,無論用手機還是相機拍攝,始終都只能呈現眼前所感動和震懾的一部分細微。照片、影像,都只能是透過有限的框架,去創造、模擬甚至再生成不同的主題和回憶的襯托,怎麼樣也無法透過鏡頭來取代靈魂之窗所捕捉的一幕幕驚奇和感受。
除此之外,因為鏡頭的便利性,也更導致了我們的記憶卡中的檔案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亂,越來越沒有時間整理。隨手拿起手機和相機捕捉的一剎,之後也很容易變成隨手滑過和點擊的一瞬,記憶裡深刻的縈繞和迴響,永遠就只能是流入排水孔的水迅速而無聲,只刻下一點點幾乎看不見的水痕留待抹布和刷子完全擦拭消去。
要想找個時間坐下來,慢慢地咀嚼每一段故事的細節和情感,並且整理成一段文字,不僅較單純的影像來的耗時,卻也像是更用心的編織起回憶的網子,留下更多屬於每段生命獨一無二的旋律和節奏。即便是照片也是一樣的,若不能經過整理,大部分也都只是留在記憶體空間裡的若干MB,等待空間不足的警示出現以後,再一股腦兒的倒進更大的儲藏室裡,那一張張的畫面,可能就如同年終大掃除清出來的一對東西一樣,食而無味,棄之可惜。
寫作與閱讀
寫出文字,也會讓閱讀不僅僅是閱讀,更是透過文字的輸出強迫將眼睛所閱覽過的紙張經過大腦的工廠壓縮、調味、加工、融合,成為自己的語言和知識。或許會變得不再只是能說出片段的訊息,而是能夠提供一整個符合邏輯的知識體系。說出一個別人不知道的資訊,只能算是炫耀知識,或者做著google都能輕易做到的事,但若能實際的運用在生活和解決問題身上,那才能說是有把書讀進去,才不會看得越多,思考的越少,落入大量閱讀的窠臼和盲點裡,變成另外一種浪費時間的模式。我真的無法分辨究竟是大量閱讀,拼命的把讀完的書目累積到一年幾十本、幾百本的能力比較好,或者是用盡所有的專注挑選最好的幾本反覆啃讀、下載、安裝、執行一本書所包含應用程式給自己的人生,來的比較有意義?或許,也同樣端看自己的目的吧,如果你是消息面的短線交易者,需要的資訊量肯定比中長線投資者來的多且廣。就像專業投顧一樣每天早上都要看盡市場上每個重要的訊息,掌握每個影響價格波動的可能因子,但若是中長期交易,那就會像科斯托蘭尼所說『你不需要無所不知,但要理解一切』。過多的訊息對中長期交易者而言是垃圾和雜訊,對於短線交易者而言卻可能是金庫和鈔票,閱讀對你而言又意味著甚麼?它需要幫助你完成甚麼樣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你清楚思考過的,有意義而且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未來嗎?
回到題目
到底自己究竟能不能成為作家呢?或者,習得運用文字的藝術和技術,成為透過鍵盤或紙筆就能有效傳遞思想,影響及感動人心的溝通大師。
或許對於初階人士如我並不適合回答這個題目,畢竟我又還沒走到最後,哪來過來人的資格提供意見?
但至少,寫作至今,走了數十個清晨和深夜,領悟了「坐在書桌前夠久,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的道理,也算是對自己的一點習得成就。而另外,我也深刻的體悟,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徹底的決定其未來的走向以及究竟會走得多遠、多廣,無關乎過去的背景、也無關乎自己是否存有高人一等的天賦、更無關乎身旁是否有人認同自己的想法。
問題從來都不是問「我能不能?」,而是問「我要不要?」
一切都要從一個念頭開始,無論是刻意的,或者只是不經意的碰巧,讓意念開始在內心裡萌芽,接著每天施肥,反覆餵養呵護,就有可能成為信念。一旦成為信念,任何事情都將成為茁壯的養分,幫助每個信念主達成最終的理想。但若過程不幸染了最嚴重也最普遍的病,「懷疑」,信念的樹或許就會開始慢慢受到侵蝕,隨著枯萎的葉、斑駁的幹、腐爛的根,一點一點的衰亡,最後都免不了走向所有病人共同的命運,「放棄」。
重點,就是「呵護信念」
希望,需要被保護;希望,需要被灌溉;希望,不是每天醒來睜開眼睛就如同使命一般的走入你的生命。
你是否仍和我一樣,無論在各行各業,仍然猶疑著自己是否應該踏入眼前憧憬但未知的領域?
世界會用盡一切手段,反覆的詢問你「要不要?」越是困難的阻礙,越是必須證明自己有多想要,僅此而已,問題非常的單純。
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