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個人實戰技能(三):學會幫自己補血

2020/0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轉型的挫折和背刺多到你會懷疑人生,此時你只能先學會幫自己補血…
如果你問我第一次做數位轉型
應該要先點的技能是什麼,我會回答你【幫自己補血】
有次跟一位朋友聊天,他曾經是某大集團的董事長親信,而那個集團又由 7-8 個事業群所組成,筆者那位朋友曾經成功企劃幾個整合事業群的且規模都是破億的投資案,出於學習及好奇,實在是很想了解他是怎樣完成那些壯舉的。
他告訴筆者,在做那個案子之前,他透過一些正式、非正式的聚會、會議等等,在這 7-8 個事業群中都安排好了可以信賴的眼線;而且會定期互通有無,了解每個事業群裡利害關係和主事者的眉角,而在推行新案子的時侯,都不會是會議上去排解衝突,更多是前置作業,私下拜訪;如果有沒打點好的,在會議上爆衝突了,要乖乖的被罵,然後耐著性子,拐更多的彎去按捺、協調、交換等等,直到案子勉為其難的做完。

在聽完這些血淚斑斑的說明,筆者好奇的是,如果要給一個建議給做這種大案子的朋友,那會是什麼呢? 他告訴筆者,在學會認識利害關係、學會舌燦蓮花的協調之前,請先學會幫自己補血的技能;因為面臨到的嘲諷、背刺和輕視,以及那種常常要主動交出脖子給人砍的狀況,十分消耗對人生、對工作的熱情;如果不能及時補血,要嘛變得麻木不仁,要嘛就會選擇掛冠求去,畢竟,大家都人生父母養的,為何要留下來被人糟蹋?
聽來很慘,對嗎? 數位轉型的案子也都長成這樣子的,這也是前一篇為何要提到有一個〈說書人〉的角色,如果沒有這個角色去穩住團隊,團隊會支撐不下去,但說人自己呢? 又有誰來支撐他呢? 這時候,你會需要 RBSE 這個技巧 ( Reflected Best Self Exercise ),雖然說這個技巧有指導者效果會是最好的,但其實也不失為一個自我療癒的好手段喔。
找到屬於你的成功時刻,
然後不停的重覆它。
RBSA 的本身,其實是一種心理學的手法,透過各種的評價、回饋,收集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成功形象,並釐清這個成功形象在什麼樣的時刻容易出現,之後就是不停的創造讓它可以出現的環境,甚至於用這個方法也幫助身旁可以幫助的人。

收集評價,尤其是正面的評價

你可以準備一本 “榮譽榜” 並且在這裡紀錄下所有正面的評價及回饋,或許你會說,難道負面的評價就不收集嗎? 事實上,負面的評價非常的刺耳、驚悚而且難忘,難忘到讓我們輕易的落入了沮喪,而忘了自己其實還有正向正面的那一面;另外,有一個有趣的思考點是,你在改善弱項時所需要花費的心力可能會是強項的 2-3 倍,那麼,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把時間投資在更有成效、成果的事物上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
培養一個人,如同在礦山中挖取金礦,
應該專注的是金礦而非過程中挖出的那些土石

不要讓 “虛華” 的形容詞影響了評價的品質和內涵

在這些評價中,難免有不少虛的形容詞會讓我們飄飄然,所以在開心的收到了這些意見後,要做點功課,到底我們完成了什麼? 做好的了什麼? 貢獻了什麼? 才會得到這些評價或回饋,收集這些具體的內涵,了解自己的影響力,並定期的精煉這些意見回饋,從中到找屬於自己的強項、機會,並逐漸的拚湊出自己的成功形象。
成功的形象是種拚圖,需要一塊一塊慢慢的找,並堆疊出逐漸的清晰樣貌及找到看似不相干的強項彼此之間的關連

理解這些成功形象背後的關鍵並重覆它

當形象逐漸清晰時,除了可以常常運用腦內練習讓自己充滿能量外,另外一個需要理解的,就是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情境、要素甚至於是規律而造就了它,這需要透過一些紀錄和省思,才有辦法找到和歸納;當你能找到了這些鑰匙,你就可以一直不停的創造自己的成功形象,並隨著熟練度的增加,可以不斷的加強成功形象的影響力。
成功的形象,不只是為了成功,
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可以隨時重開機去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挫折
重覆這些形象,除了可以更快的進入心流的狀態,也可以互相的借用,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或許有一個 “幸福創造者” 的形象,只要你夠熟練就可以將它帶到工作的場域中,而當我們在面對負面的評價時,也因為成功形象的支撐和自信,就不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打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負面所帶來的提醒
大衛。吳
大衛。吳
數位轉型教練、創新創業顧問、產品專案講師。 出社會第二年開始幹 PM,帶過內含 10 個不同國家的跨國團隊,在管顧、大學中教過 專案管理、領導溝通、創新,現在專注在數位轉型的議題上;職場的生涯中,經歷過 6 家公司的倒閉,創立過 4 間公司,一個從工程師亂點技能到老闆的斜槓肥宅大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